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我国国有企业增值型内部审计的前途与未来

我国国有企业增值型内部审计的前途与未来

来源:九壹网
我国国有企业增值型内部审计的前途与未来

作者:李乐

来源:《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6年第12期

李乐

摘要:近年来,随着国有企业经济发展的需要,内部经营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增值型内部审计在国有企业改制和促进国有企业发展过程中扮演着更加重要的角色,其在增加组织价值、改进组织经营管理和评价组织控制体系等方面发挥着更为重大的作用。本文首先阐述研究背景,并逐步对增值型内部审计与传统内部审计的优缺点进行比较。通过分析内部审计在我国国有企业的发展历程及增值型内部审计在我国国有企业的应用现状,提出增值型内部审计在我国国有企业开展的重要性及必要性,并指出现存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并提出完善我国国有企业增值型内部审计运行机制的相应对策。

关键词:增值型内部审计;运行机制;增值服务

一、引言

1.研究背景

增值型内部审计其实并不是一种全新的审计方式,而是一种全新的审计理念。其理念依据是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对内部审计(IIA,1999)的一种全新的诠释。增值型内部审计是本世纪以来内部审计发展的一个新型阶段,也是内部审计理论研究和实务操作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为应对全新的经济发展态势,更有力的迎接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机遇和挑战,我国着手推进了一些新的经济制度、管理、服务等方案。而作为国内经济支柱之一的国有企业而言,由于其自身经济发展的需要,对其内部经营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强化内部审计、促进企业自我完善成为我国各个国企致力于探讨的重要课题。经过最近三十年的发展,我国国有企业的内部

审计工作虽然获得了一些成效,但现阶段仍存在一些问题,归纳起来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内部审计的职能定位不当。我国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范围过于狭窄,大多局限在财务领域会计记录的正确性、资产的完整性、和程序的合规性的检查等方面的监督活动上,对企业是否合法和是否合规经营方面的的监督力度欠缺,也很难使企业的内部经营管理发挥有效作用,所以在具体工作中因为职能定位不当,影响了内部审计职能的有效运用。

第二,内部审计的性比较弱。目前,中国的国有企业中负责内部审计的机构往往只隶属于其他部门,在受领导层管辖的同时又受到相关部门的牵制和干预,使得审计人员在开展工作时要兼顾多方利益,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便无法根据客观需求展开工作,致使内部审计结果无法真实的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

第三,相较于事前和事中审计,更为注重事后审计。审计理念上,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关注对已经发生的经济事项进行审计,但忽视对企业经营风险事先的预测和事中的分析,以至于不能更好监控企业内部经济活动的全过程,发生在企业经济活动中的各种风险问题也不能得到及时的预测和防范,内部审计很难在企业运行的全过程发挥作用。

第四,内部审计机构人员配备不规范,人员结构不科学,整体素质比较低。当代内部审计是一种范围极广的专业性活动,而当前我国国有企业的内审人员大多是财务出身,其知识结构不符合企业的需求和发展。

2.文献回顾

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增值型内部审计的快速兴起已经变为公司内部审计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很多公司的内部审计机构在减少费用、提高利润的激励下,抑或是在外包压力的驱动下,试图寻找提高审计价值的方法。Gary M.Stern与James Roth都曾在其著作《内部审计部门增加价值的15种方法》和《内部审计如何增加价值》中列举将会帮助审计人员为企业增加价值的具体方法;美国著名的内部审计学家劳伦斯B·索耶(Lawrence B.Sawyer)在其名著《现代内部审计实务》中提出:现代内部审计通过评估企业所有的经营管理活动来为组织服务,内部审计人员应将视野转向管理审计和增值审计方面,这要有新的态度、方法、分析和思想,另外,索耶还强调内部审计应对各项经营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进行检查和评估。

在我国,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虽然内部审计发展态势良好,但是我国大多数国有企业的内审机构对内部审计的了解仍然停留在过去的查错防弊观念上,以致使大多数公司内部审计处于发现性审计阶段,内部审计也因此不被重视,审计的价值得不到充分的体现。余玉苗、詹俊(2001)认为价值创造的最终手段是提升企业的市场价值。内部审计的任务不单在于剖析其怎样影响价值,还要表明其怎样实现价值增值,并力图完成企业市场价值的增加。阎红玉在《内部审计实现企业价值增值途径探微》中指出增值型内部审计的发展对现代公司价值的影响很大,叶陈云(2013)在《公司内部审计》中分析出,与传统内部审计相比较,增值型内部审计是公司将来的一项重要的保证性服务,价值增值型审计发生了许多创造性的变化,价值增值型审计将是未来公司内部审计的永恒趋势。

二、增值型内部审计与传统内部审计比较分析

1.增值型内部审计与传统内部审计比较分析

传统内部审计经过财务导向和业务导向内部审计这两个阶段的发展后,当代已经发展到管理导向内部审计这一阶段。但随着经济的变化和发展,以内部控制为中心的传统管理导向性内部审计的缺陷也日趋明显,增值型内部审计是指组织以帮助审计部门提高运作效率、增加企业

价值为目标,通过对内部审计的地位、资源和方法的充分利用而进行的一种新型内部审计活动。

增值型内部审计与传统内部审计的不同主要表现在审计目标、审计职能、审计重点和审计方法这四个方面上。审计目标的区别:传统内部审计的审计目标主要通过事后评价帮助组织管理者履行职责,而增值型内部审计的审计目标主要表现为帮助组织增加价值,当代企业以公司市场价值最大化为目标,而增值型内部审计也以实现组织增值为目标,两者的相同目标实现了紧密的相连。审计职能的区别:传统内部审计的职能主要是监督和评价,增值型内部审计在保持监督职能的同时,强化了确认咨询职能,通过该职能为组织价值的增加发挥作用。审计领域和审计重点的区别:传统内部审计的重点主要表现在对财务领域会计记录的正确性、资产的完整性、和程序的合规性的检查等方面的监督活动上。增值型内部审计是一种创造价值的活动,内容涉及到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和公司治理等多个方面,并且还要对内部控制和管理活动进行监督,提升运作效率和经营管理水平,由此可见,其代表内部审计发展的大方向,在以经济效益审计为重点的情况下,最终降低企业的风险程度,提高企业的综合效率,进而为组织增加价值。审计方法的区别:传统内部审计的操作方法不够先进,增值型内部审计通过运用科学的、高效的计算机技术和方法,把事前、事中和事后审计密切地结合在一起,对其防护和建设功效进行有效地利用,使内部审计能够有参与公司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

2.增值型内部审计的重要性及必要性

增值型内部审计之所以能够保证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其自我监督和自我评价功能是内部控制的关键组成部分,在公司治理结构中有着无法替代的作用。增值型内部审计是企业完善自我监控和自我约束的重要机制,是确保经营控制权的手段,是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对完善企业内部审计体系,促进国有企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由于增值型内部审计在增加组织价值、改进组织经营管理和评价组织控制体系等方面发挥着作用,而且在国有企业改制和促进国有企业发展过程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因此,在国有企业中推行增值型内部审计势在必行。

首先,是切实贯彻和执行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需要。建立完备的内部控制体系,更有利于实现企业价值的增值,提升企业的经营管理效益,促进企业发展战略的完成,增值型内部审计的审计范围相较于传统内部审计的审计范围是不断扩大的,通过评价和防范企业的风险,对企业现存的风险可以提出更为有效的建议,从而达到实现企业价值增加这一目的。

再次,是减轻生存压力,适应审计自身发展的需要。

内部审计外包以及高成本的压力对内部审计机构的日常工作产生了极大的威胁,如果内部审计没有对企业的价值增值作出贡献,就会被淘汰。

最后,是提升内部审计地位,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需要。

内部审计机构对公司价值的贡献大小决定了其在企业中的地位,随着增值型内部审计的业务范围扩展到风险管理和公司治理等方面,在实务操作中内部审计就能够积极有效地进行风险管理,完善内部控制、提高公司治理水平,最后提升企业的价值。

三、我国国有企业增值型内部审计的发展现状

1.我国国有企业增值型内部审计发展历程

回顾我国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近30年的发展历程,将其大致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被动组建阶段(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期),在国家法令的要求下,产生了内部审计,因此其管理制度从创设时起就带有浓重的政治色彩。内部审计对国家的有较强的依赖性,审计的性无法保证,致使内部审计的职能定位不当,目的不明确,从而其监督职能不能得到有效的发挥。第二阶段是重新定位阶段(90年代初期至21世纪初),这一阶段,国有企业在完善内部审计组织结构、提升内部审计人员素质等方面进行了许多有益尝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内部审计机构中人员闲置的现象仍然存在,难以发挥其有效性。21世纪初至今为规范整合阶段,针对长期国有企业变革的制度性问题,国家制定出相应的法律法规,创建出更为完善的国有资产管理。

2.我国国有企业增值型内部审计应用的现状

增值型内部审计的长处使其在西方发达国家应用普遍,而我国国有企业增值型内部审计的逐步发展源于审计强力推动。从根本上说,我国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制度是在国家法令法规的压力下设立的,不是在国有企业内部需求的基础上主动建立的,致使增值型内部审计在我国国有企业的实际应用还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①增值理念和增值目标认识不充分。②增值功能与增值效果不明显。③增值型内部审计的质量较低。④审计部门的隶属层次不理想。⑤调查方法不先进。⑥业务范围狭窄。

四、完善我国国有企业增值型内部审计运行机制的对策

增值型内部审计作为一种新型的审计理念,在国外的一些企业中,其增值作用得到了充分的肯定,为企业价值的增加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在我国,由于经济发展程度的不同,我国国有企业增值型内部审计在应用过程中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所以,在研究了我国国有企业增值型内部审计的应用现状后,提出一些对策,希望对完善我国国有企业增值型内部审计应用提供帮助。

1.提升对增值型内部审计增值理念的认识

增值型内部审计要在我国国有企业发展中得到积极发展,其增值理念必须要深入人心。因此,我国国有企业要在开展增值型内部审计应用的过程中取得成果,就得让企业各个利益相关者充分认识到这一理念有利于企业价值的增加。

2.设置合理的增值型内部审计组织模式

通过对国内成功应用增值型内部审计的实践表明,比较合理的内部审计组织模式是内部审计隶属于董事会或其下属的审计委员会,对管理层和董事会负责并报告审计工作。在这种双向报告机制下,内部审计部门在职能上要受审计委员会的监督评价,在行政上要受高级管理层的领导。如图1。

这种内部审计机构组织模式不仅保证了内部审计机构的性,使之不再受制于管理当局,但由于各国有企业的管理理念、规模大小和审计资源等要素各不相同,所以在设置内部审计的组织模式时,要充分考虑到各国有企业的具体情况,而无论选择何种组织模式,必须保持内部审计部门组织上的性。

3.完善增值型内部审计的方法和技术

随着增值型内部审计在我国国有企业中的开展运用,在转变审计理念的同时还要相应地完善内部审计技术和方法,以便于提高内部审计的效率,减少内部审计的成本,实现内部审计价值增加的目标。

4.拓展内部审计的增值服务

增值型内部审计以增加企业价值为目的,一些国有企业逐步意识到增值型内部审计的增值功能,但是在实际应用增值型内部审计时,其对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作用未得到完全的发挥,一个关键原因就是内部审计的增值服务范围狭窄,根据我国国有企业的具体情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①拓展增值服务职能。②拓展增值服务领域。③转变增值审计方式。

5.培养复合型的内部审计人员

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是实现内部审计目标的基本保证,人力资源的好坏直接关系着内部审计增值作用能否充分发挥,增值型内部审计的增值目标要求增值型内部审计人员除了专业素养外,还应掌握经营管理方面的知识和熟练运用计算机等方面的知识。所以,在我国国有企业中开展增值型内部审计的应用时,培养一个综合能力素质高的复合型内部审计人员团队是非常重要的,这可以使增值型内部审计达到更好的增值效果。

参考文献:

[1]叶陈云.公司内部审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

[2]蔡春,车宣呈,陈孝.现代审计功能拓展轮[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6.

[3]朱继权.企业推行增值型内部审计的探讨[J].中国科技财富,2010(14).

[4]邹娟.增值型内部审计在我国发展的现状及对策[J].商业会计,2011(31).

[5]宋淑华.浅析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重要性及必要性[J].经济研究,2011(1).

[6]张莹.内部审计如何顺应国有企业深化改革浪潮[J].管理学家,2014(14).

[7]李斌,李小波.增值型内部审计与传统内部审计比较研究[J].中国内部审计,2012(2).

[8]杨晓敏.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问题与对策[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4(1).

[9]陈峰.国有企业内部审计问题探讨[J].时代经贸,2011,(29).

[10]ANDREW C.The board’s black hole-filling their assurancevacuum:can internal audit rise to the challenge[J].Measuringbusiness excellence,2008,12(1).

[11]BOUCKAERT G.A Comparison of Internal Audit Functions[J].The Internal Auditor,2006,(8).

[12]NEWMAN and SMITH.The Role of Auditing in InvestorProtection.The Accounting Review,2013,80(1).

(作者单位:浙江工商大学)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