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刘爱霞教育随笔

刘爱霞教育随笔

来源:九壹网
《劳动着,快乐着,收获着》教育活动随笔

刘爱霞

今天课外活动是劳动卫生教育,走进课堂,我对学生说:“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到卫生区把杂草拔掉。谁想去?”话音刚落,全班沸腾了,大家争先恐后的举手。平时除了不布置作业外很少有机会见到大家这么兴奋。我趁机宣布到:“今天我们大家都去卫生区拔杂草!”

带领大家来到卫生区,为防止孩子们聚在一起玩耍,耽误时间,我宣布到:咱们比赛,看谁拔的草多。大家按自己所在的小组快速的来到了指定位置干起来。

我来回巡视着,突然发现有个孩子大把大把的把三叶草拔出来。

“鑫杰,你干嘛拔三叶草啊?我们要把杂草除掉,不是把种的草去掉!” “老师,杂草长什么样?”“老师,什么样的草是杂草呀”…… “我们绿化的草不是杂草。”我指着草坪里的绿化草和花池中的三叶草对孩子们说。我拔着几种杂草,顺便给同学们解释。

“老师,我知道什么是杂草了!” “老师,这草的名字真好听。” “老师,你知道的真多!” ……

经过一番介绍后,大家又很快的投入到了劳动中,不一会儿劳动结束了。孩子们带着满脸的喜悦和兴奋来到了教室。大家情不禁的交流着收获。看到此景我不忍心让他们安静下来,任由他们自由的交流着。

是啊,当今在校的小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他们的家庭条件都比较优越,加之受到父母和长辈的宠爱,他们虽然是农村的孩子,但是很少到田地里参加劳动。有些孩子只知道丰盛的饭菜,甚至连香菜和芹菜,韭菜和小麦都区分不开。不觉让人觉得可悲。我认为造成学生社会生活经验缺乏的原因是主要有二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有些家长特别疼爱孩子,平时在家中就很少让孩子做家务,更不用说做农活了。只要孩子做作业,事事均由家长包办,使学生脱离了真正的生活;二是部分家长的错误导向,家长看到孩子没认真学习时会说:“不好好学习,将来只能去种地。”使学生认为从事体力劳动,干一些“粗活”、“脏活”没出息。试问,一个缺乏生活技能、缺乏吃苦耐劳精神的人如何挑起祖国建设的重任?

培养劳动能力,可以让学生从劳动中得到更多的知识。

皮亚杰指出:“儿童只有自发地、具体在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大胆形成自己的假设,并努力去证实,才能获得真实的知识,才能发展思维。”不错的,知识的获得不能单从书本上死记硬背,那样的知识只会在人的脑海中一闪而过,激不起涟漪。只有让学生积极地投入到实践活动中,才能从劳动中获得真知,记忆犹新,并将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劳动可以分为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那么对于知识的获取,应该属于前一种吧!放眼古今,哪个科学家的每一次成功不是经过反复实践的结果?每一个真理,都不是在日以继夜的努力下诞生的?宋代儒学大师朱熹说:“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知的目的在于行,只有从劳动中得到的知识,才能真正适合于实际生活,所得的才是真理。

其次,当孩子亲身感受到在自己的劳动下,美丽的花草蓬勃生长,可爱的动物健康成长时,他们就不仅充分体验了劳动的愉快,更与大自然融为一体。毋庸赘言,只有热爱自然的人才会热爱人生,小学生也不例外。

因此有必要对小学生进行正确的社会劳动观念教育,从小培养学生形成一定的劳动知识和劳动技能,使学生充分认识劳动的重要意义。那就需要家庭、学校间互相配合,共同教育。家长应逐步培养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培养孩子基本的生活经验,让孩子在力所能及的劳动中体会劳动的快乐和成果,学校应在加强学生思想教育的同时,多让学生参与学校和社会组织的一些公益劳动,使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幸福生活与辛勤劳动的关系,懂得只有付出辛勤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美好的生活。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