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形势下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的探索
每个高中数学老师都会有这样一种感慨:从初中到高中,学生一下子不适应高中教材的跨度,老师对学生以前的基础知识结构、能力结构也不是很了解。这时,一个重要的课题就摆在我们面前:如何做好初高中数学衔接教学?下面笔者针对这个问题进行分析,在其原因和解决对策上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高一新生数学成绩下降的原因 (一)教材的原因
1.现行初中数学教材在内容上进行了较大幅度的调整,难度、深度和广度大大降低了,那些在高中学习中经常应用到的知识,在新课程标准中没有提到具体要求或在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中都没涉及到,高中教材也没有安排这些内容的学习。
2.初中数学教材中每一新知识的引入往往与学生日常生活实际很贴近,比较形象,学生一般都容易理解、接受和掌握。相对而言,高中数学一开始,概念抽象,定理严谨,逻辑性强,教材叙述比较严谨、规范,抽象思维和空间想象明显提高,知识难度加大,且习题类型多,解题技巧灵活多变,计算繁冗复杂,形成了概念密集的学习阶段。加之高中一年级第一学期数学内容多,课时吃紧,因而教学进度一般较快,从而增加了教与学的难度。 (二)教法的原因
1.初中教师的教学进度较慢,对重点内容及疑难问题都有充裕的时间反复讲解、演练,从而各个击破。另外,为了应付中考,初中
教师大多数采用“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模式,让学生通过机械模仿式的重复练习以达到熟能生巧的程度。而高中教师在处理高中教材时却没有充足的时间去反复强调教材内容,对于习惯于初中教师教法的学生进入高中后,难以适应高中教师的教法,听课时就存在思维障碍,不容易跟上教师的思维,从而产生学习障碍,影响数学的学习。
2.初中教师在知识点的处理上侧重记忆,而高中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对教材中的概念、公式、定理和法则加以认真讲解,还要重视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有时还要补充各种课外知识。 (三)学生自身的原因
1.在学法上:在初中,学生只要围着教师转,不需要思考和对规律进行归纳总结,缺乏学习主动性。而到了高中,数学学习要求学生勤于思考,善于归纳总结规律,掌握数学思想方法,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而刚入学的高一新生,往往沿用初中学法,致使学习出现困难,完成当天作业都颇困难,更没有预习、复习、总结等自我消化、自我调整的时间。
2.在环境与心理的变化上:对高一新生来讲,学生需要一个由陌生到熟悉的适应过程。另外,考上高中后,有些学生产生“松口气”的想法,入学后无紧迫感。也有些学生有畏惧心理,在入学前就耳闻高中数学很难学。以上这些因素都影响着高一新生的数学学习,不利于良好学法的形成和学习质量的提高。
二、搞好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帮助学生度过学习数学“困难期”
的对策
(一)做好准备工作,为搞好衔接打好基础
上好开学第一课,让学生初步了解高中数学学习的特点。结合实例,采取与初中对比方法,给学生讲清高中数学内容体系的特点和课堂教学的特点。并给学生分析初高中教学在学习方法上存在的本质区别,向学生介绍一些优秀学法。 (二)搞好初高中数学知识衔接教学
1.及时复习高中数学中常用到的初中数学知识。教师要认真学习初高中教学大纲和教材,比较其异同,以全面了解初高中数学知识体系,找出初高中知识的衔接点,做好新旧知识的串联和沟通。 2.把握新课改下教材的教学。加强学习高中新课标,深入研究教材,领会课改思想。在高一必修模块教学中应把重点放在基础知识的讲解上,不应过于强调难题、偏题乃至高考题,否则不仅学生难以接受,而且内容也难以完成,这与新课改理念是相违背的。 (三)加强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1.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在高一年级开始,可选择适当内容在课内自学。教师根据教材内容拟定自学提纲──基本内容的归纳、公式定理的推导证明、数学中研究问题的思维方法等。学生自学后由教师进行归纳总结,并给以自学方法的指导,以后逐步放手让学生自拟提纲自学,并向学生提出预习及进行章节小结的要求。 2.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高一开始,通过对典型例题的讲解分析,并抽象出解决这类问题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做好书
面的解题后的反思,总结出解题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以便推广和灵活运用。要鼓励学生养成解题的习惯。
3.培养学生的准确计算能力。很多人认为计算是否准确只是个细心问题。其实,能准确进行计算是一项不容忽视的能力。因此,要使学生明白这一点并在平日里从严要求。
(四)优化教育教学环节,促进初高中的良好衔接
1.注重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不少学生害怕数学,主要原因还在于缺乏对数学的兴趣。在新课的引入上,要精心构思,创设新颖有趣、难易适度、来自生活的学生熟悉的问题情境,要一开头就能把学生深深吸引,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且全身心地投入学习。
2.重视知识形成过程的教学,激发学生主动的学习动机。高中数学知识比较抽象、灵活,难度大、逻辑性强,应要求学生要真正理解知识,不能只停留在对知识结论的死记硬背上,要使学生主动地参与教学,主动地去分析研究新知识和新解法产生的背景和形成的过程。
3.充分利用新课改的教学资源。利用多媒体技术编制的学科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能充分创造出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为教师教学的顺利实施提供形象的表达工具,能有效地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激发学习兴趣,真正地改变传统教育单调模式,使学生落到实处。同时,新教材的设置也充分体现了信息技术的重要作用,教师可充分利用这一资源,将数学知识与信息技术
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
4.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通过生动的语言、精辟的分析、严密的推理、有机的联系来挖掘和揭示数学美,让学生从行之有效的数学方法和灵活巧妙的解题技巧中感受数学的无穷魅力,并通过自己的解题来表现和创造数学美,产生热爱数学的情感,以保持学习兴趣的持久性。
总之,在高一数学的起步教学阶段,分析清楚学生学习数学困难的原因,抓好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便能使学生尽快适应新的学习模式,从而更高效、更顺利地接受新知和发展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