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浅谈物理模型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物理模型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九壹网


浅谈物理模型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物理模型是科学地进行物理思维从而进行物理研究的一种方法。它是在抓住主要因素而忽略次要因素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思维模式。理想的物理模型,既是物理科学体系中光辉的典范,也是解决现实物理问题不可或缺的依据,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它能具体、形象、生动、深刻地反映物理的本质和规律。物理教学应该把物理模型作为重要环节。

高中物理模型可以分为三类,即实物模型、过程模型、试题模型。对于实物模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当根据实际,适时地向学生强调基本物理模型建立的过程和条件。例如,讲解“物体和质点”时提到,在现实的自然界中,某些情况下,根据要研究问题的性质,可以忽略某些物体的大小和形状,而把他们看做质点,质点可以理解为实物模型。

过程模型就是理解题意时应当正确理解题目所给出的物理过程属于怎样的过程模型,只有按照题目所给出的过程模型理解题意才能正确解题。在应用物理规律解题时,要求学生牢固把握住这些基本的物理模型,并且在具体应用解决物理问题时,引导学生如何根据题设条件,从物理规律出发,通过分析、综合、类比等,突出对所要研究的问题起主要作用的因素,略去非本质的次要因素,使思维从纷繁复杂的具体问题中抽象、构造出我们熟悉的物理模型,然后应用掌握的相关知识予以解决。例如,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物理②》第六页习题2:“在许多情况下,跳伞员离

开飞机后最初一段时间降落伞并不张开,跳伞员做加速运动。随后,降落伞张开,跳伞员做减速运动。速度降至一定值后便保持不变,跳伞员做匀速运动,直至落地。如果无风时某跳伞员竖直下落,着地时速度是5 m/s,在有风的情况下,风使他以4 m/s的速度沿水平方向向东运动。他将以多大速度落地?”该题所提到的跳伞员在无风时竖直降落就是一种条件物理模型,这里一定要让学生明确和接受这种物理模型的处理方法。不然,我们按照物理常识理解为无风时,跳伞员在水平方向应当具有跟飞机相同的速度,这样必然离题且无法解题了。然而,我们必须尊重题目所给出的条件物理模型,认为“无风时跳伞员竖直下落”,这样才能达到正确解题的目的。

总之,课堂讲解时教会学生灵活运用这些物理模型,学生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就会倍增,从而提高物理教学的效率。 (作者单位 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实验高中)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