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婴幼儿湿疹的中医治疗进展

婴幼儿湿疹的中医治疗进展

来源:九壹网
中国中医药咨讯 ・372・ Journal of China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formation 2011年7月中 July 2011 第3卷第20期 、,ol_3 NO.20 婴幼儿湿疹的中医治疗进展 施秋林 (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中医医院。湖北武汉,430400) 【关键词】 湿疹;婴幼儿;中医;治疗 湿疹是夏秋季的一种常见皮肤病和多发病.它是由多种内, 外因素引起浅层真皮及表皮炎,具有明显的渗出倾向.临床以皮 肤红斑,丘疹,水疱,糜烂,渗出伴剧烈瘙痒为特征嘤幼儿湿 疹是发于l~2岁婴儿的过敏性皮肤病,常反复发作,严重影响 婴幼儿的身体健康和正常发育.中医治疗婴幼儿湿疹,标本兼 治,疗效显着,且副作用小.现就中医对湿疹的认识及中医药治 疗该病的进展综述如下. 内治外治两个方面-内治湿热型治宜利湿清热,以龙胆泻肝汤加 减;脾湿型治宜健脾除湿,以除湿胃苓汤加减;血热型治宜凉 血消风,除湿清热,以皮癣汤加减;阴伤型治宜滋阴养血,除 湿止痒,以滋阴除湿汤加减.徐宜厚认为湿疹的发生多与脾湿, 心火,肺热有关.因而内治法以健脾,清心,清肺三法为主:治脾 宜健脾渗湿,方用胃苓汤加减;治心宜清心导赤,方用三心导 赤汤加减;治肺宜清肺通腑,方用凉膈散加减.赵炳南 认为湿 疹的治疗应本着标本兼顾,内外并治的整体与局部相结合的原 1 病因 婴幼儿湿疹的病因较复杂,其发病与多种内外因素有关.刘 冰和伏谨“ 的研究结果中有19.8%的湿疹患儿,伴有特应性皮 炎,哮喘,过敏性鼻炎等家庭性过敏病史.此外,他们的研究还 表明IgE介导的食物变态反应参与了婴幼儿湿疹的发病,35~ 60%的湿疹患儿是食物过敏引起,尤以牛奶和鸡蛋白在1岁婴 儿常见,而吸入性变态反应过敏大多出现较晚.机械性摩擦如唾 液和溢奶经常刺激,也是本病的诱因.护理不当如过多使用较强 的碱性肥皂,过高营养以及肠内异常发酵等也可引起本病.有些 婴儿,尤其在新生儿时期,由于母体雌激素通过胎盘传给胎儿, 以致新生儿皮脂增多,易致脂溢性湿疹.某些外在因素如日光, 紫外线,寒冷,湿热等物理因素,接触丝织品或人造纤维,外 用药物以及皮肤细菌感染等,均可引起湿疹或加重其病情 .任 少杰 与李元红 的研究表明:婴幼儿生活不规律,环境变迁,心 情不愉快等与湿疹发病也有一定关系.任延豆 与蔡中民都认为 预防接种可引发或加重过敏症状. 2病因病机 本病发病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禀性不耐,脾胃运化失职, 内有胎火湿热,外受风湿热邪,两者蕴阻肌肤而成 .隋・《诸病 源候论》认为本病有干,湿两种表现:”tJ ̄JL面上,癣皮如甲错, 起干燥,谓之乳癣.言儿饮奶,奶汁渍污儿面,变生此症./bJL有 涎唾多者,其汁流溢,浸渍于面,生疮,黄汁出,浸淫肥烂.夹 热者,疮汁则多也.”与现代认识恰相吻合朋・《外科正宗・奶癣》 论日:”奶癣因儿在胎中,母食五辛,父餐炙熄,遗热与儿.生后 头面遍身为奶癣,流滋成片,睡卧不安,瘙痒不绝.”指出该病 因与胎中遗热有关.清・《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胎敛疮》 论日,”此症生儿头顶,或生眉端,又名乳癣,痒起白屑,形如 癣疥,由胎中血热,落草受风缠绵,此系干敛;有误用烫洗.皮 肤起粟,瘙痒无度,黄水浸淫,延及遍身,即成湿敛.”指出胎 敛疮可根据皮损分为干敛与湿敛两种,多为后人所借鉴.近代朱 则.对于顽湿不化者用全虫方加减以熄风止痒,除湿解毒.高体三 认为顽固湿疹形成之关键在于脾肾阳虚不能温化内外寒湿,卫 气内虚无力温营透邪外出.故治以温。肾健脾利湿,补气充卫透表. 以真武汤,五苓散,黄芪桂枝五物汤合用.李会霞 根据异病同 治的原理,运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味治疗奶癣,取麻黄达表 宣散肺气,桑皮宣肺利水,连翘清热散结,赤小豆除湿解毒, 使邪有出路,治疗32例,治愈21例(65.6%),好转8例(25%), 无效3例(9.3%),总有效率90.6%.汪平用蝉防汤治疗婴幼儿湿 疹60例,药用:蝉衣,防风,苍术,丹皮,黄柏,连翘,自鲜 皮,苦参;丘疹潮红加银花,赤芍;渗出加夏枯草,薏仁,土 茯苓;大便燥结加紫草,牛蒡子;瘙痒加虎耳草.痊愈53例, 好转4例,复发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5%. 3.2外治法 梅晓萍㈣等自拟苦参洗液治疗婴儿湿疹6O例,药用:黄柏, 苦参,赤芍,百部,l防风,白鲜皮各10g,治愈5O例,好转8 例,无效2例.邵民 ’l用中药祛湿止痒散治疗8O例(苦参20g, 蛇床子20g,黄芩15g,黄柏10g,地肤子20g,花椒5g,枯矾 5g,双花10g,蝉衣l0g)每日3次,用开放性冷湿敷,连用9 天.结果痊愈率为94.1%.林绍琼 等以《圣惠方》白矾散为基础, 用白矾散加味方(白矾,硫黄,黄连,雄黄,蛇床子,马齿苋, 蜀椒)煎液,每日洗浴1次;田静“ 外涂紫黄油膏治疗婴儿湿 疹:紫草10g,黄连6g,金银花10g,地榆10g,将以上中药免煎 颗粒剂用蛋黄油适量调剂外涂,每日2次,渗出型用油膏稍稠; 干燥型用油膏稍稀薄.均获得了良好的疗效. 3.3哺乳期”母子同治” 《保婴撮要》云:呼L下婴儿有病;必调其母,母病子病, 母安子安, 儿难服药,当令其母服之,药从乳传,其效便捷”. 张兴东“ 等认为婴儿湿疹多由母妊娠期间过食辛辣味厚之品而 致胎火湿热饔盛,加之婴儿后天脾胃运化失司,兼受外部风湿 仁康 认为婴幼儿湿疹成因为先天不足,胃强脾弱,胃强则食量 热侵袭,内外湿热之邪相合蕴阻肌肤所致,婴儿湿疹病根源于  大,脾弱则运化失职,以致完谷不化,水湿内生,浸淫成疮.徐 母体,采用哺乳期母亲内服中药,使湿热饔积之邪从本而撤,宜厚认为湿疹的发生多与脾湿,心火,肺热有关,因此,治法 是谓正本清源之法,婴儿又可以通过吸收母乳中的药物有效成 分清利自身体内的湿热之邪,兼用局部中药外治法,邪去则病 以健脾,清心,清肺三法为主周慕新辨幼儿湿疹,重在内虚,  认为”内虚”是发病的先决条件,肤腠不密,卫外不固,风湿热, 自愈,对于急性期婴儿湿疹早期使用,可以快速而彻底治愈.4结语 火毒乘虚内侵内外相感,乃病所由来. 综观近年来的中医文献,中医在治疗婴幼儿湿疹方面疗效 3治疗 确切,作用肯定,是西医不能替代的治疗方法_由于婴幼儿湿疹 3.1内治法 的病因复杂,病机多样,个体差异变化较大,故临床上应根据 张志礼认为湿疹多与湿热,脾湿,血虚风燥有关,临床多 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来治疗.另外还应对湿疹患Jl dJ ̄强护 分三证论治,湿热互结,热重于湿,治宜清热凉血,利水消肿 理,注意饮食调摄,减少致敏因素,避免患处再刺激.尽管婴幼 止痒;脾虚湿盛,湿蕴肌肤,治宜健脾除湿,养血润肤;阴虚 儿湿疹多数难以在短期内彻底根治,但只要给患儿周到的护理 血燥,气血瘀滞,治宜育阴滋燥,养血润肤.朱仁康认为湿疹的 (下转第347页) 病因以内因为主,治分四证:湿热,血热,脾湿,阴伤.治疗上有 2011年7月中 第3卷第2O期 July 2011 Vbl_3 NO.2O 中国中医药咨讯 Joumal of China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formation ・347・ 神经外科侧卧位病人体位摆放心得 于敏杜敏 青州。262500) (山东省青州市人民医院手术室,山东【摘要】 目的:总结神经外科侧卧位病人体位摆放的工作心得。准确的体位不仅易于术野的暴露,而且易于医生准确方便 操作,更可减少术中并发症的发生。结论:正确的体位摆放,不仅有利于手术的顺利完成,大大降低了患者的术后并发症,而且有 利于对患者的观察和护理。 【关键词】 神经外科;侧卧住;病人体位 【Abstract】Objective:To summarize the position neurosurgical patients placed in lateral work experience.The exact position of the exposed surgical field is not only easy,accurate and easy to operate and easy to doctors,but also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intraoperative complications.Conclusion:The correct position placed,not only conducive to the suceessfl completnion of surgery,signiifcantly reduced in patients with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but lso conducive tao observation and care of patients. 【Key words】Neurosurgery;laterla position;patient position 神经外科手术具有部位深、术野狭窄、手术精细、时间长 的特点。准确的体位不仅易于术野的暴露,而且易于医生准确方 便操作,更可减少术中并发症的发生。侧卧位是神经外科手术中 较为复杂的一种体位,适用于颅后窝手术、桥小脑角手术、枕部 手术等。手术侧卧位是外科手术比较常见的卧位之一。又因麻 醉及手术患者的老龄化成为臂丛神经损伤的高危人群,手术时 间长致侧卧位患者皮肤压疮现象也较常见。手术室工作中,神经 外科侧卧位病人体位摆放得合理舒适,可防止给病人带来意外 伤害,经过近半年对68例翻身病人体位约束的改进后,经随访无 例病人出现臂丛神经损伤和其他压伤。现将具体方法介绍如 一曲阻塞。因手术需要,术中可能随时调整手术床。体位固定宜 牢靠,各受压部位均以软垫恰当衬垫,并拉平约束带。术中定 时检查。由于我们重视了这些问题,术后无一例因手术体位而 引起身体受压。 4.2手术体位摆放的注意事项正确摆放手术体位,是手术成 功的基本保证。神经外科手术体位具有不易更改、持续时间长 的特点,这就要求手术护士根据手术需要正确摆放手术体位: 4.2.1腋下枕距床头一臂距离15cm,背部齐床边。 4.2.2受压侧上肢手托支撑 4.2-3腿枕摆放 4.2.3.1胖体型:下腿伸直上腿弯曲骑跨枕上 4.2.3.2瘦体型:下腿弯曲,上腿伸直至枕上,(下腿弯曲的 目的是增大髂关节周围受压面积,相对减少了髂前上棘的受压) 4.2.4髋部,膝部大约束带适当约束。将上腿小腿从膝关节约 束带保护套内穿过,约束带两端分别固定于床沿两侧,此方法 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人中,男36例,女32例,年龄43~74岁。其中幕 上肿瘤39例,幕下肿瘤28例,幕上下胆脂瘤1例, 2物品准备 2.1体位枕包括:腋下枕60 amx90 cm×7 am外包治疗巾、腿 枕75 cmx 20 cm×17 am、手托、棉垫2个、气囊手套(根据病 人胖瘦选择合适手套充气)。 2.2髋关节约束带两个180cm×16cm,,距离两端30cm处各缝 两根60cm长细带,距约束带一端60cm处缝制缝制2个长宽下 窄保护套,长端32cm,窄端16em,肩部约束带一个,长260cm, 中间宽12cm,两边窄4cm。 3手术体位的摆放原则 使患者感到安全舒适;手术部位暴露充分;保持呼吸道通畅; 大血管、神经不受压,静脉回流良好、肢体固定要加衬垫、松 紧适度;上肢外展不得超过9O。,四肢不可过分牵引,应保持静 脉输液通畅。 固定牢靠,防止术中左右依床病人肢体下滑。 4.2.5双侧受压踝关节充气手套垫起,使股粗隆处悬空防受压。 4.2.6肩部约束:在肩部约束带中间处平铺2块棉垫置于肩部, 约束带两端斜拉向后分别度定于床沿2侧(此前方法是将约束 带斜拉向后度定于背侧床沿,术中需要手术床向前健侧倾斜角 度大,而肩部约束过紧时,出现过术后臂丛神经损伤)。将上 肢手臂自然弯曲放于胸前,置于肩部约束带内。将胸前枕下稍 微垫起,此法未出现过臂丛神经损伤。 5讨论与结论 正确的体位摆放,不仅有利于手术的顺利完成,而且有利 于对患者的观察和护理。虽然此体位要求比较高,但是大大降 低了患者的术后并发症,适合此类手术的推广应用。 、4手术体位摆放关键及注意事项 4.1 手术体位摆放的关键设法减轻或消除机体各着力点在体 位变化后所承受的异常压力,以及体位垫、约束带等对大血管、 神经等组织可能造成的压迫。摆放体位时动作要轻柔,避免拖 拉推,应由3人以上抬起患者,并妥善固定体位垫的位置,约 束带的松紧要合适,注意保护好各种管道通畅,以防脱落,扭 ・ - 参考文献 [1】蔡振通主编.显微神经外科学.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1989.20—42.3 [2]刘俊杰,赵俊主编.现代麻醉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7.703. >・・・ -・.<>・・・◇-・—0 ・ ◇・・◇・-《 ・・— -・ ・・・0 ・ 0,・ 0 ・◇<> -<>--・ -・・<).・・<).・・<>・・—争・・◇・・・ ・ >・<).・<>・・・ ・- 令--・—◇一—0 - <>・・・◇--<>・・・ ・・ -・・・ ・t ・・ >- 0 - (上接第372页) 加上正确的治疗,且随着年龄的增大,免疫系统的发育逐渐成 熟,孩子的湿疹完全能够尽快痊愈。 参考文献 【2】胡亚美主编.诸福棠实用儿科学.北京.第1版.人民卫生出版 社.1957;12:635. 【3]任少杰.辨证论治婴幼儿湿疹81例[J】_河北中医,2006,28(8):583. [4】李元红.湿疹的中医护理体会[J】l河北中医,2006,26(8):88. [5任延豆.5]婴幼儿湿疹的治疗与护理[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14 (11):1499. 【1】刘冰,伏谨.婴幼儿湿疹的临床特征分析[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06,22(7):541.54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