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小学科学实验能力测试与评价的思考

小学科学实验能力测试与评价的思考

来源:九壹网
教改研究

2019/10

小学科学实验能力测试与评价的思考

【摘要】文章关注小学生实验能力发展现状,针对当前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应试的实验教学模式、被动的实验学习方式和薄弱的实验操作能力等问题展开研究。探讨对科学测评的认识、测评活动对学生实验能力的作用以及怎样开展测评活动,让教师对科学教育、科学探究、科学实验有更深入的理解。

【关键词】科学实验能力

标准测评【中图分类号

】G61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002-3275(2019)10-23-02实验是学习科学最有效的手段,学生在实验室亲自动手做实验,亲身体验科学探究的挑战和乐趣,是大部分科学家和科学教育者视为成功的科学教育的核心。在许多实验教学中,学生看似热热闹闹在做实验,能从头到尾大致完成一个实验,但是却存在着目标不清、步骤混乱、细节模糊、按照实验步骤来背实验等问题,长此以往,容易导致学生丧失实验热情、实验能力得不到提高,而实验效果更无法保证。因此,在加强实验教学的同时,应引入实验能力测试与评价,以测评促进实验教学,以测评促进学生的发展,提高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一、小学科学实验能力的测试与评价(一)概念的界定能力是指人们顺利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具备的个性心理特征。测试是指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操作仪器、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分析讨论实验结果,进而判断学生实验技能的活动。评价是指依据一定的标准,通过系统地搜集信息,在对信息与标准进行比较的基础上做出价值判断。小学科学实验能力测试与评价,是指根据小学科学实验能力评价标准,构建符合小学生年龄特征和能力发展现状的测试题,通过引导

组织学生操作实验、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分析讨论实验结果来评价学生实验能力的一种活动。

(二)小学科学实验能力测试与评价存在的误区1.指导思想缺失

长期以来,教育界对学生实验能力的测试与评价虽然有所认识,但是在方法指导、经验做法上还不够丰富,没有形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系统理论,也没能形成一套起到引领辐射作用的成熟的测评模式,导致学校在实践层面上缺少应有的指导和学习的标准,做法良莠不齐,使得测试与评价不够规范和标准。

2.师资力量薄弱

小学科学实验能力测评活动是一个系统、浩繁的工程,需要教师具有较强的理论支撑和积极主动的工作热情。但是小学科学教师大都是由其他学科教师兼任的,尤其是在农村学校,导致科学教师在科学理论素养上有一定的缺失,开展活动的目的性还不够明确,开展活动的水平和能力还有待提升。

3.学校意识欠缺

上级业务部门没有具体的指导要求,学校不够重视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与提高。部分学校仍然存在对科学学科及学生实验能力不够重视的现象,科学教学计划得不到充分执行,甚至出现科学课被语文课、数学课、英语课挪用或挤占的现象,更谈不上拿出更大的资源、更多的空间来开展活动。

二、开展小学科学实验能力测试与评价的意义(一)增强实验意识,促进学生实验能力的提升第一,促进学生观察能力的提升。以刚开始实验时学生毫无头绪,不知道怎样选择实验器材,做实验时不注意细节和关键,到通过实验使得大部分学生能够掌握一定观察的方法,运用感官获得信息,能通过观察,得到大致估算值,在观察的基础上按照自己的

2019年5月

·1023

教改研究

想法去正确选择实验器材进行操作。

第二,促进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提升。通过测评活动,学生细心思考、操作,掌握了实验的基本步骤和方法:根据研究问题,观察思考,做假设性解释,制定实验步骤,确定和控制变量,通过实验操作收集和整理数据。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实验的精细程度也得到提升。

第三,促进学生分析和概括能力的提升。通过测评锻炼,学生能够精心实验,验证自己的想法和假设是否正确,并能对客观现象进行较为准确的描述。测评结束后能运用文字或图表简单明了地表述研究过程和结论,课后能查阅资料、反思改进。

(二)增强问题意识,促进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科学的本质就是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比单纯的讲授学习更有效。

第一,发现问题,对问题进行界定。学生根据测试要求,能对实验操作产生一个大致思考。例如怎样选择实验器材器具,实验步骤和方法是什么,在实验中可能会出现什么样的问题、遇到什么难点,等等。经常参加测评活动的学生,初步具备了问题意识。

第二,分析问题,构建框架。在进行实验活动前,学生会对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主要因素和问题进行分析,知道如何控制实验中出现的变量和自变量,能够在头脑中初步搭建好解决问题的框架。

第三,解决问题,拓展延伸。学生为了能够解决问题,通过动手实验,观察、收集和分析数据,做出细致的思考,得到结论或提出行动方案。

(三)增强探究意识,促进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第一,在观察中产生兴趣。在测试过程中,学生会使用到许多实验器材,会产生这些实验工具是由谁发明的、他们为什么想到要发明这个工具、在发明中遇到了哪些曲折和困难等问题,教师稍加点拨,学生必定热情高涨,课后持续不断地去开展实践探究活动,去查找资料,去组团研究。

第二,在阅读中产生兴趣。测评活动会让学生直接或间接接触到科学史,遇到许多有趣的科学小故事,例如“嫦娥奔月”“罗伯特胡克发明显微镜”“苹果砸在牛顿头上”,等等。同时科学课堂上还会经常闪现出充满哲理的科学名言,例如“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揭示了食物链中吃与被吃的关系,“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揭示了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规律,“坐地日行八万里,

巡天遥看一千河”反映了地球的

24

JICHUJIAOYUYANJIU·2019/10

自转以及物体的运动,等等,教师引导学生去读一读、议一议,学生必定兴趣盎然,从小树立当一名“小科学家”“小发明家”的志向。

第三,在拓展中产生兴趣。测试活动不能局限于课堂,科学教师应引导学生突破课堂教学框架的束缚,将活动的主战场由课堂延伸到课外,鼓励学生课外选定专题,确定研究小组,继续探究在测试活动中产生的困惑和想法,并在实践过程中对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验证和丰富。

三、做好小学科学实验能力的测试与评价工作(一)确立研究学校测评活动以在校学生为研究对象,应在较大范围内选取不同类型的学校为实验样本,建立以城区实验学校—城区普通学校—农村小学为主的研究网络。通过设计面向学校领导、学科教师、实验管理员、学生等不同主体的调查问卷,了解学校实验教学、学生实验能力的现状及现有实验评价和考核方法,掌握翔实客观的数据。设置实验班和非实验班,采用比较研究法,后期分析比较实验班和非实验班的实验能力。

(二)确立小学生实验能力评价标准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到实验学校对学生进行“小学生科学实验操作能力”调研。采用问卷调查、观摩实验教学和实验操作等方式,具体了解学生的实验能力,对学生的实验技能水平进行评估,确定小学生实验能力各子因素的权重,从而找到建立评价体系的实践依据,制定出小学生实验能力评价标准。

(三)确立测试内容以苏教版3~6年级小学科学教材为依据,对实验内容、实验器材、实验类型、实验步骤、操作要点、实验结论六个方面进行了细致的分析,筛选出具有一定测试价值的实验内容。

(四)确立测评题进行测评根据学生实验能力发展规律,设计不同层级的测试题,对每个实验的实验过程、操作注意事项、器材使用与维护方法、实验拓展等方面分别进行量化考核,供学生测评使用。测试时,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原则,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并根据实践操作的具体情况修改测评题的难度,使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提高实验能力测评的科学性和实践性。

作者单位:扬州市生态科技新城泰安学校,江苏扬州,22511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