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质量分析报告实例

质量分析报告实例

来源:九壹网
关于做好课程考核试卷质量分析报告的通知

各教学系(部):

在我校本科教学合格评估过程中,评估专家抽查了我校课程考核试卷对课程考核质量分析报告提出如下意见:一是许多老师不会写分析报告,直接把系统生成的打印出来;二是教师分析报告前言不对后语,前后矛盾;三是分析报告不规范,形式五花八门;四是分析不到位,提出改进意见不科学。为了规范课程考核试卷分析报告撰写,学校特制定《梧州学院课程考核试卷质量分析的基本要求》,此要求从本学期起开始执行,原来的版本不再使用。

附件:梧州学院课程考核试卷质量分析的基本要求

教务处

二一四年一月七日

课程考核试卷质量分析的基本要求

一、试卷质量分析是对试卷命题质量及考生答题情况的定性定量分析,是评价教学质量与学习质量的重要手段,是改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重要依据,各教学单位要及时、认真地做好试卷质量分析。

二、试卷质量分析的基本原则

首先要对试卷本身的质量做出评价。只有质量好的试卷,才能确保考试的质量,因此,必须先对试卷的信度、效度、区分度等做出评价。

其次要对学生答题情况做出分析。学生答题情况是衡量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质量的重要依据,因此,对学生答题情况的分析应尽是具体,以便为后面分析教学与学习质量提供可靠的依据。

第三,对教学及学习质量做出评价,并提出改进教学的工作思路。试卷质量分析的根本意义在于改进教学,提高质量,因此,必须针对学生答题所反映出来的情况,分析教与学的得与失,并提出今后进一步改进教学的意见或建议。

三、试卷质量分析的一般写法 (一)试卷质量分析

此部分应当包括命题依据、命题的基本思路、试题覆盖率、题型及比例、难易度、区分度等方面的内容,目的是说明试卷具有信度与效度。

(二)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此部分主要对各类题型答题情况进行统计与分析,并简要分析原因。可以采取先总后分的写法,先说明一般的情况,然后再对各种题型的答题情况进行分说,尤其要重点说明答对率高与答对率低的题型。此部分要用统计的办法,运用数字来说明问题。

(三)对本课程教学的评价及进一步改进教学的思路

此部分主要从答题的情况入手,分析教学中值得肯定和反思的问题,提出今后进一步改进教学工作的意见或建议。意见或建议要从考试情况的分析出发,做到具体、中肯,要体现科学的态度与精神,要有利于课堂教学或教学管理的改革与发展。

附件:案例:《应用数学基础》课程考核试卷质量分析

教 务 处

二〇一四年一月七日

附件:

案例: 《应用数学基础》课程考核试卷质量分析

XX系XX专业XX年级《应用数学基础》课程于XX年X月X日采取闭卷形式考核,X月X日阅卷完毕,按大纲要求应考10章,实际考10章,现将考试的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试卷质量分析

命题以教材和教学大纲为依据,紧扣教材,以各章的应知、应会的内容为重点,立足于基础概念、基本运算、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的考查。

(此段主要说明命题的依据、思路及原则)

命题以平面向量、直线与二次线为重点,占总分的70%左右,空间图形约占30%左右,分布合理。填空题13题,20空,单选题6题,解答题三大题共6小题,基本覆盖了各章节的知识点。其中考察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的题目约占50%,考察理解能力的题目约占35%以,难度较大的应用性题目约占15%,预计平均成绩达到75分,试题难易度适中,区分度合理。预计95%的学生可以在两小时内解答完各题,试题容量适中。

(此段主要说明题目的覆盖率、难易度、区分度、试题容量的合理性,从而证明题目是可信的,通过此试卷来进行考核是有效的。)

二、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一)从总体情况看

本次考试卷面最高分为95分,90-100分3人,80—分7人,70-79分21人,60-69人15人,最低分为65分,及格率达到了94%,平均分76.1分,超过预期平均分1.1分。

(二)从具体情况看

1.第一大题,填空题:第1~3题考查向量的线性运算和位置向量的坐标线性运算,答对率约85.6%,存在的问题是部分学生对向量的线性运算还没有完全掌握; 第4~7题主要考查立体几何的线面关系,面面关系,答对率71%,

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空间概念不清,不能确定线面间、平面间的位置关系。第8~13题涉及解析几何的问题,考查曲线方程中的待定系数,直线方程,点到直线的距离问题,情况较好,答对率90%;第11~13题答对率只有35.4%,反映出学生对各种二次曲线的标准方程混淆不清,对几何要素的位置掌握不好,突出表现在对二次曲线的几何性质掌握较差,不牢固。

2.第二大题,单项选择题:学生一般得分为12~18分。其中答对率较高的是第1、2题,分别为80.7%和70%,说明学生对两向量垂直与两向量数量积之间的关系掌握较好。答错较多的是第4题,答错的占33%,可见不少学生对坐标轴平移引起坐标变换的新概念并不清楚,对新、旧坐标的概念也不清楚。

3.第三大题,解答题:

第(1)题考查异面直线的成的角及长方体对角的计算。对本题的解答80%的学生能找到异面直线A1C1与BC所成的角,但有40%的学生不习惯用反正切函数表示角度,反而用反正弦或反余弦函数表示角度,教学中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第(2)题考查证明三点共线问题。约有80%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证明,有用解析法的,也有用向量法的,也有用平面几何与解析几何综合知识证明的,反映出各教师对该问题给出了多种证明法和思路,值得提倡。

第(3)题主要考查动点的轨迹方程,学生的解答,多出现两种方法,按轨迹满足椭圆定义求解或按求轨迹方程的四大步骤求解,但解答中又出现不少错误。

第(4)题是考查由给定双曲线的条件求它的标准方程和渐近线方程,但不少学生将双曲线中的参数a,b与椭圆中的参数a、b、c混为一谈,对渐逐近线方程掌握不好,不能根据渐逐线的位置,写出渐近线的方程。

第(5)题主要考查用向量法证明四边形是矩形的方法,但有40%左右学生反而用解析几何的方法去证明,应该引起重视。

第(6)题是一道立体几何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一是两平面垂直的性质,二是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本题有近60%的考生得满分,有20%的学生交了白卷。说明学生掌握的程度存在较大的差异性。

(此部分总、分结合,运用数据说明问题,条理清楚,真实可信)

三、对本课程教学的评价及进一步改进教学的思路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本课程较好地执行了教学大纲的教学要求,学生较好地掌握了平面向量、空间图形、直线与二次曲线等重点内容的基本知识,有些题目学生答题方法多样,反映出教学过程中注意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这是值得肯定的。但学生对空间平面关系、二次曲线等较抽象的内容把握不好,说明教学难点没有得到很好的突破。

今后应注意通过多种手段来突破教学难点:一是对课堂教学时间做适当调整,增加难点章节的课堂教学时间,确保把难点讲透;二是充分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把抽象的空间关系变得具体可感,帮助学生理解;三是在作业中把难点问题融合到现实问题中去,让学生体验运用数学解决现实生活问题的乐趣,增加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四是把学习辅导资料挂到网上,帮助学生自主学习。

(此部分从答题情况出发,中肯地分析了该课程教学的得与失,据此提出了改进教学的思路,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任课教师:XX XX年XX月XX日 教研室主任意见:

签字:

XX年XX月XX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