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Ⅰ卷 (选择题 共60分)
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
1. “1917年11月7日晚,‘阿芙乐尔号’巡洋舰突然发出了几声炮响,工人、士兵向冬宫发起了猛烈进攻„„一场伟大的取得了胜利”。这场“伟大的”是( ) A.英国宪章运动 B.法国巴黎公社 C.二月 D.十月
2.下图为苏俄【苏联】1913—1925年粮食作物产量示意图。其中1921—1925年粮食作物产量增长的原因是实行了( )
A.“战时主义” B.新经济 C.斯大林模式 D.赫鲁晓夫改革
3、1919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在法国巴黎召开了以处置战败国德国为中心的巴黎和会,英、法、美三国首脑以“三人会议”形式控制了局面,下面不属于“三人会议”的是( ) A.克里孟梭 B.达拉第C.威尔逊D.劳合·乔治
4、“经济增长时,女人会穿短裙,因为她们要炫耀里面的长丝袜;当经济不景气时,女人买不起丝袜,只好把裙边放长,来掩饰没有穿长丝袜的窘迫。”根据乔治·泰勒的这一“裙边理论”,美国最有可能流行长裙的时期是( )
A.20世纪初 B.经济大危机时期 C.20世纪五、六十年代 D.20世纪九十年代 5、下列有关1929年—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的叙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 A.首先发生在英国 B.根源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C.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D.危机破坏性极大
6、恐怖主义是21世纪的“政治瘟疫”,在上世纪30年代,出现了“国家恐怖”。下列恐怖事件不是发生在德国的是( )
A.国会纵火案 B.焚毁进步书籍C.掀起反犹狂潮 D.军部发动政变
7、1938年9月,德、意、英、法四国首脑强行把苏台德区割让给德国所举行的会议是( )
1
A.慕尼黑会议 B.开罗会议C.德黑兰会议 D.雅尔塔会议 8、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下列历史事件( )
①七七事变 ②百团大战 ③《联合国家宣言》发表 ④斯大林格勒战役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③④①② D.④①③②
9.2015年5月9日,俄罗斯举行盛大阅兵仪式,庆祝“卫国战争胜利日”和二战欧洲战场胜利70周年。“70年前这场战争”的重要转折点是
A.德国进攻波兰 B.珍珠港事件 C.斯大林格勒战役 D.诺曼底登陆
10、二战结束后,1970 年,德国总统勃兰特在华沙犹太人死难者碑前下跪,为纳粹时代的德国人认罪;2015 年5 月9 日,普京在俄罗斯举行盛大庆典,纪念卫国战争胜利70 周年;2015 年,发出通知,2015 年9 月3 日放假一天,方便全国人民参与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 周年纪念活动。这些向全世界人民传递的共同信息是( ) A.日本军国主义必败 B.珍爱和平,远离战争 C.法西斯极度残酷 D.战争与国家自身的发展无关
11、1975年生产计算机软件的微软公司仅是美国一家小型公司,到1999年,在短短的24年间,公司销售收入增长了90.5万倍,公司市值达5000亿美元左右。这说明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 ) 低通胀、低失业率 B.加大了投资 C.财政赤字减少 D.进入新经济时代
12、法国大作家雨果曾经预言“总有一天所有的欧洲国家都将紧紧地融合在一个高一级的整体里”1993年,欧洲初步实现这一预言而建立的“高一级的整体”是( ) A.国际联盟 B.世贸组织 C.北约组织 D.欧洲联盟
13、“就在戈尔巴乔夫交出核按钮的一瞬间,聚集在电视机前的人都知道这是那座耸立了69年的红色帝国大厦在忽然间彻底倒塌了。”以上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十月 B.匈牙利事件 C.东欧剧变 D.苏联解体
14、执政于20世纪50—60年代,试图克服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弊端而进行改革的苏联领导人是( ) A. 列宁 B. 斯大林 C.赫鲁晓夫 D.戈尔巴乔夫
15、西方列强的殖民统治,不仅使非洲国家失去了经济资源,也使非洲国家失去了政治尊严,那就是民族的和平等。下列史实标志着非洲国家最终找回“政治尊严”的是( ) A.1955年,万隆会议的召开 B.1956年,埃及收回苏伊士运河 C.1960年,非洲17个国家 D.1990年,纳米比亚
16、1947年3月,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国会发表咨文,宣称:“美国的必须是支持自由 国家人民抵抗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的征服企图。”咨文中的“外来压力”是指( )
2
A.意大利B.法国C.德国D.苏联
17、日本外务省次官粟山尚一在《动荡的90年代与日本外交的新展开》中写道:“当今世界20万亿美元的国民生产总值中,美欧各点5万亿美元,日本为3万亿美元。”这表明当时的日本 A.俨然已经成为政治大国 B.经济强国地位显著 C.国际地位可与美欧匹敌 D.在联合国中举足轻重 18、对科索沃战争的认识,正确的是( )
A.它表明多极化已不是世界发展的趋势 B.它是美国企图建立单极格局的表现 C.它是美国发动的以维护为目的的正义战争 D.它是美苏冷战的延续
19、某班开展“二战后两极格局形成”的探究活动。下列内容符合这一主题要求的是( ) A.《党宣言》 B.十月
C.第二次工业 D.“北约”“华约”的建立
20、“互联网+”是今年大热的概念。它指的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即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渗透、融合和,促使传统行业改造升级,催生新兴产业。“互联网”最能反映的当前科技发展的特点是 ( ) A.科学技术不断转化为生产力 B.一种技术的发展引起多个领域的 C.新技术开始改变人们的生活 D.科学成果不断涌现
21、能源是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伴随着科技的发明创造,能源逐渐被人类开发利用。下列能源利用的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
A.煤炭——电力——原子能——石油 B.煤炭——原子能——电力——石油 C.煤炭——电力——石油——原子能 D.煤炭——石油——原子能——电力 22、三位同学在一起讨论有关科技的话题,以下是他们谈话内容的片断:
甲:科技成果的商品化周期只需要3~5年;乙:新技术之间联系密切,相互促进;丙:在经济增长的因素中,科技进步的因素占80%。他们讨论这一话题的中心是( ) A.第三次科技的影响 B.第三次科技的特点 C.第三次科技的成就 D.第三次科技的内容
23、名画《格尔尼卡》展出时,现场一位德国将领问画家:“这是您的杰作吗?”画家回答说:“不,这是你们的杰作。”这位画家是( )
A.达·芬奇 B.凡·高 C.毕加索 D.德莱塞 24、失业率是一个国家经济状况的晴雨表。针对失业严重情况(见下图),德国采取的措施是( )
A.建立三事同盟 B.发动第一次世界大战
3
C.把工业纳入备战轨道 D.接受马歇尔计划援助
25、2014年6月6日是诺曼底登陆70周年纪念日,多国元首参加了在法国举行的盛大纪念活动。当年诺曼底登陆战役的重大意义在于( )
A.挫败了德军企图夺取英国的计划 B.打破了德军天下无敌的神话 C.形成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D.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
26、2014年3月2日,俄罗斯以保护黑海舰队和生活在克里米亚的俄罗斯公民安全为名出兵克里米亚。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随即宣布对俄实施制裁。该情况与下列哪一历史 况相似?( )
A.冷战 B.全球一体化 C.世界多极化 D.经济全球化
27、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世界需要不断 寻求多边贸易的新规则、新方法。目前,制定世界市场上最具权威性“游戏规则”的国际组织是( )
A.世贸组织 B.联合国 C.欧盟 D.亚太经合组织
28、巴拿马运河连接太平洋和大西洋,于1914年通航,是国际航运要道,被誉为世界七大工程奇迹之一。1999年,当地从哪国手中收回该运河的全部主权?( ) A.西班牙 B.英国 C.葡萄牙 D.美国
29、前苏联有一个笑话:农夫伊万在河里捉到一条大鱼,高兴地回到家里对老婆说:“看,我们有炸鱼吃了!”老婆说:“没有油啊。”伊万说:“那就煮。”老婆说:“没锅。”伊万说:“那就烤。”老婆说:“没有柴。”伊万气坏了,走到河边把鱼扔了回去。那鱼在水里划了一个半圆,上身出水,举起右鳍激动地高呼:“斯大林万岁!”该笑话反映的是( )
A.农民生产积极性受到极大的损害 B.达到相当严重的程度 C.新经济恢复自由贸易的后果 D.高度集中的经济带来的弊端
30、右侧材料反映了20世纪90年代,美国( ) A.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B.加大发展教育事业 C.实行“科技立国” D.接受外来的经济援助
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40分) 非选择题:
31.(14分)20世纪上半期,人类现代化进程中出现了空前的震荡和可贵的探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4
在儿童、青少年智力开发方面,我们的投入翻了番;所增加的继续教育机会,使100多万年轻人得到了资助。 ——克林顿:《总统经济报告》
主题一:现代化进程中的震荡 材料一 两幅历史图片
图6 萨拉热窝事件 图7 德国突袭波兰 (1)分别指出材料一中两个历史事件的主要影响。(4分)
材料二 1929年10月19日,美国纽约市场上出现了抛售股票浪潮,股票价格大幅度下跌。到10月24日(星期四),举国上下谣言四起造成了金融不稳,人们惊恐万状,被吓坏了的投资者们命令他们的经纪人抛售股票,导致美国股市崩溃,这一天被称为“黑色星期四”。
(据人民网《历史上的今天》) (2)材料二所述股市的崩溃在经济领域造成了什么危害?(2分) 主题二:现代化进程中的探索
材料三 捷克斯洛伐克社会民主工党第十三次例行代表大会的代表向无产阶级表示热烈祝贺,祝贺它备遭世界大战造成的骇人听闻的痛苦磨难之后,在世界上首先打碎了制度的锁链,消灭了资产阶级并把政权掌握在自己手中,以便建立一种新的、公正的没有奴隶也没有统治者的世界社会主义制度。 ——据《现代史文献选编》第一卷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十月的伟大意义。(2分)
材料四 先请允许我表明自己坚定的信念,即我们惟一所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一种无名的、缺乏理性的、没有根据的恐惧,它会把由退却变为前进所需要的种种努力毁掉。
——摘自1933年3月4日罗斯福首次就职演说 (4)罗斯福新政,新在何处?(2分)为此,他采取的中心措施措施是什么?(2分) 32.阅读下列材料:(13分)
材料一 当我发表就职演说的时候,我提到一个需要谈判时代,而不是对抗时代。我们一直在进行谈判,我们在谈判中取得了一些进展,重要的事情上,我们在世界上许多地区正在进行谈判而不是正在对抗,在这些地区,对抗可能导致爆炸性的局面„„现在,当我们环顾我们所处的世界时,我们发现美国已经不再处于十分突出的地位或者完全支配的地位了。 ——1971年7月6日《尼克松在堪萨斯城的讲话》
5
材料二 据人民网4月30日讯:(因乌克兰危机)美国于2014年4月28日宣布对俄罗斯实施新的制裁。对此,俄外交与国防委员会费奥多尔·卢基扬诺夫表示:“谈论俄美国关系激化已经没有意义,我们已经转入了另一种现实,这种现实被为‘第二轮冷战’„„当前的对峙大大有昨于第一轮冷战,鉴于当今世界是开放的、多元化的,所以将不再有俄美“二人转”游戏„„”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从战后美国经济角度说说尼克松为什么认为“需要谈判而不是对抗”。(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俄美‘二人转’游戏”在冷战时期主要表现是什么?(3分)结合所学知识,从当今世界政治格局角度如何理解材料二中“当今世界是多元化的”?(2分)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美国已经不再处于十分突出的地位或者完全支配的地位”、“不再有俄美‘二人转’游戏”的局面,起决定性作用的是什么?(2分)
(4)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在当今世界发展进程中,中国应采取哪些对策实现民族复兴,力争使自己成为“多元化的”世界中真正的一极?(任答两点,言之有理即可)(4分)
33.(13分)随着美国大搞所谓的“亚太再平衡”战略,美日同盟日趋强化。历史上,美日之间时敌时友,对亚太乃至世界局势产生了重大影响。 【美日之战】
材料一 下面三幅图片均为历史上日本与美国涉及舰船的历史事件
图一 1853年,美国舰队闯入日本港口 图二1941年硝烟中的珍珠港 图三日本向盟国递交投降书 (1)图一美国舰队的闯入后,日本民族危机严重,引发了日本历史上的哪次变革?变革前后日本社会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图二、图三所对应的历史事件,分别意味着二战进程发展到 怎样的阶段?(5分) 【美日之争】
材料二 列宁说:“华盛顿会议为太平洋两岸两个大国(美国、日本)的下一场战争埋下了第一批火种。 (2)据所学知识指出一战后美日争夺的重点地区在哪里?《九国公约》签订后,“日本人 沮丧,美国人得意”,为什么?(4分) 材料三
6
(3)据图11、图12,写出这次世界大战的最后结果。(2分)
【美日之盟】
材料四 美国、日本在不同时期世界工业生产中比重的变化图
图一 图二 图三
(4)图一、二反映出20世纪50—70年代日本经济的快速发展,请问50年代初,美国哪 些举措影响了日本经济的发展?(2分)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