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技术 农业 程技术・综合版2016年第11期 番茄主要病害综合防治技术 郭健 ,于德钢 ,李明刚2李建国 (1.内蒙古呼伦贝尔市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内蒙呼伦贝尔162850: 2.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扎兰屯市大河湾镇农业服务中心,内蒙呼伦贝尔162650) 摘要:在呼伦贝尔市,番茄露地种植和保护地栽培,菜农都积累了 一或膜下暗灌,避免棚风高湿。施足底肥,增施磷肥、钾肥,提高 植株抗病力。 (2)栽培措施 些成功的经验.但对番茄病害的综合防治措施方面存在不足。因 为番茄在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可能发生多种病害,如果不及时进行 防治,将会导致减产甚至绝收,所以做好番茄病虫害防治工作,对 不与马铃薯连作或邻作,与其他蔬菜间隔3年轮作;加强 水肥管理,进行配方施肥,提高植株抗逆性;浇水在晴天进行, 防止大水漫灌,保护地灌水后适时放风排湿;因品种而异确定定 于保障市民蔬菜的有效供给,调整产业结构,增加菜农的收入都有 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番茄:病害:防治技术 番茄是一种富含多种营养元素的保健型蔬菜,现已成为餐 桌上重要的时令菜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和消费水平的提高,对 于市场上供应的番茄品种及其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为番茄 在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可能发生多种病害,所以做好番茄病虫害 防治工作,增加菜农的收入都有积极的作用。 一、番茄晚疫病 番茄晚疫病又叫番茄疫病是番茄上发生最普遍、危害最严 重的病害,塑料大棚或温室有利于该病的发生,往往发病来势较 猛,流行年份损失很大。 1、症状 受感染的幼苗叶,叶尖和边缘将首先出现暗绿色和不规则 的浸泡斑,扩大后变成褐色,病变面积和较大的疾病分布不明显。 最后,在叶柄上挂的病叶枯死。幼茎基部发病,高湿时,叶背病、 健交界稀疏状白霉;病菌顺叶柄可扩展至茎,茎上病斑呈长 条状、黑褐色、稍凹陷、或溢缩、边缘有时可长出白色稀疏霉状物, 易从病部折断,果柄、果梗发病同茎,幼苗萎蔫或倒伏,湿度大 时在病部表面产生稀疏状的白霉。叶柄和茎病变萎蔫引起褐腐病。 2、病原 本病是由致病疫霉【 ytophthora infestans(Mont.)de Bary】引 起,该菌属鞭毛菌亚门真菌。 3、发病规律 保护地番茄和茄子是冬季的主要病原体,也可以在马铃薯块茎 中越冬,还可以在冬季土壤残留;在生长季节,越冬病菌借助气流 传播或雨水引起发病,形成田间发病中心。条件适宜时病害发展迅猛, 导致病害流行。高湿、冷凉、多雾、昼夜温差大或经常阴雨的条件下, 病害易发生和流行;孢子囊或游动孢子借助气流、雨水传播,使其 病害得以扩大蔓延。从中心病株形成全面发病,只需10几天。 4、发病条件 一般白天的温度不超过20 ̄C,夜间的温度不低干IO ̄C,相 对湿度保持100%一75%的时间越长,病情越严重;春季温室停火 后,由于白天和夜间温差较大,植物表面容易附着水膜或水滴, 疾病容易发生;露地番茄遇有降雨早、雨日长、雨量大的年份, 也会发病;低洼地种植番茄,因容易积水,定植密度过大,栽培 通风透光性差也容易发病;空气湿度增高、偏施氮肥植株发生行 徒长,底肥不足番茄长势弱,容易发病且病势较重。 5、防治措施 采取以抗病品种为主,结合药剂防治的综合防治措施。 (1)种植抗病品种 如硬粉8号、佳粉lO号、中蔬5号、佳粉17号、佳红、 京丹1号。收获后彻底清除病残组织并销毁,与非茄科作物实行 3年以上的轮作。高畦栽培,避免田间积水。尽可能地采用滴膜 28・ 植密度,及时整枝,改善通风透光条件。 (3)药剂防治 喷雾:药剂可选用50%安克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 或65%安克锰锌可湿性粉剂600 800倍液,72.2%普力克水剂 800倍液,72%克露可湿性粉剂600倍液。 烟雾保护地可采用45%百菌清烟剂进行烟熏200-250 g/亩。 粉尘:采用粉尘法喷撒5%百菌清粉尘剂1 kg/亩,隔9 天1次。烟剂和粉尘,一般在傍晚使用效果好,避免在强光条件 下施药。 灌根:用50%甲霜铜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60%琥.乙磷 铝可湿性粉剂400倍液灌根,每株灌300 g。 二、番茄叶霉病 1、症状 叶霉病主要为害叶片,严重时也为害茎、花、果实。 叶片:从下部叶片发病,逐渐向上部叶片发展,叶片正面 出现不规则形或椭圆形淡黄色褪绿叶背病白模主层,在松软层致 密紫灰霉病。 嫩茎及果柄上也可产生与上述相似的病斑,并可延及花部, 引起花器凋萎或幼果脱落。 2、病原 本病是由褐孢霉[Fulviafulva(Cook)CW引起,异名Clados poriumfu ̄um Cooke称黄枝孢菌,均属于半知菌亚门真菌。 3、发病规律 叶霉病菌可随病残体在土壤表面越冬,也可以种子带菌作 为越冬菌源。翌年如遇适宜条件,越冬菌源借气流传播,侵染田 间番茄引起初侵染,可多次再侵染;大量的开发和生产的子孢子, 利用气流,引起番茄的第一次感染;带菌种子播种以后,选苗不 严,带病移栽,也会引起发病;发病植株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再 侵染,扩大危害。 4、防治措施 选用抗病品种,结合栽培措施、药物控制的综合防治措施。 抗病品种:京丹1、3和5号、佳粉17、中杂7号、沈粉3号均 较耐此病。 种子消毒:播前种子用53℃温水浸种30 rain,晾干播种。 更换新的无疾病的苗圃。使用旧床的土壤,可湿粉500倍 液喷洒土壤消毒。 实行3年以上轮作,以减少初侵染源。 药剂防治:粉尘施药或烟薰施药:发病初期用45%百菌清 烟剂250—300 g/亩,熏一夜或干傍晚喷撒7%叶霉净粉尘剂, 或5%百菌清粉尘剂或1O%敌托粉尘剂1 kg/亩,隔8—1O天1次, 连续或交替轮换施用。喷洒药液:在发病初期喷洒60%防霉宝 超微粉剂6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2%武夷 菌素水剂100—150倍液,隔7一l0天1次,连续防治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