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郴州市永兴县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试题(普通班)
注意事项:
本试题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中国文化的美丽精神 宗白华
诗哲泰戈尔曾说过:“世界上还有什么事情,比中国文化的美丽精神更值得宝贵的?中国文化使人民喜爱现实世界,爱护备至,却又不致现实得不近情理!他们已本能地找到了事物的旋律的秘密。不是科学权力的秘密,而是表现方法的秘密。这是极其伟大的一种天赋。” 他的这几句话里,包含着极精神的观察与意见,值得我们细加思考。
先谈“中国人本能地找到了事物的旋律的秘密”。东西方古代哲人,都曾仰观俯察探求宇宙的秘密。但希腊及西洋近代哲人倾向于拿逻辑的推理、数学的演绎、物理学的考察去把握宇宙间质力推移的规律,一方面满足理智了解的需要,一方面导引西洋人去控制物力,发明机械,造福民生。西洋思想最后所获得的是科学权力的秘密。中国古代哲人却是拿着“默而识之”的观照态度,去体验宇宙间生生不已的节奏。即泰戈尔所谓旋律的秘密。《论语》上载: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四时的运行,生育万物,对我们展示着天地创造性的旋律的秘密。一切在此中生长流动,具有节奏与和谐。老子也从他高超严冷的眼里观照着世界的旋律,他说:“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活泼的庄子也说他“静而与阴同德,动而与阳同波”,他把他的精神生命体合于自然的旋律。荀子歌颂着天地的节奏:“列星随旋,日月递照,四时代御,阴阳大化,风雨博施,万物各得其和而生,各得其养而成。”
中国古代哲人找到了宇宙旋律的秘密,并且把这获得的至宝,渗透进我们的现实生活,使我们生活在礼与乐里,创造着社会的秩序与和谐。我们又把这旋律装饰到我们日用器皿上,使形下之器启示着形上之道(即生命的旋律)。中国古代艺术特色表现在日用器皿的各种图案花纹里,而中国最光荣的绘画艺术,也还是从商周铜器图案、汉代砖瓦花纹里脱胎出来的呢!
再谈“中国人喜爱现实世界,爱护备至,却又不致现实得不近情理”。在新石器时代,我们制作了玉质的日用器皿,后来把它们作为我们政治上、社会上及精神人格上美丽的象征物。在青铜器时代我们竭尽当时的艺术技能把日用器皿,如烹饪的鼎、饮酒的角等等,制精制美,使它们成了天地境界的象征。我们赋予最现实的器具以崇高的意义,优美的形式,使它们成了天地境界的象征。我们赋予最现实的器具以崇高的意义、优美的形式,使它们不仅仅是我们役使的工具,而且可以同我们对语,同我们情思往还。
但我们也曾得到过科学权力的秘密。火药同指南针这两项发明到了西洋人手里,成就了他们控制世界的权力——陆上霸权与海上霸权,中国自己倒成了这霸权的牺牲品。
我们发明火药,却用它来制造奇巧美丽的烟火,使人们在新年里享受平民式的欢乐。我们发明指南针,并不曾向海上获取霸权,却让风水先生勘定我们庙堂、居宅及坟墓的万位与走向,使我们生活中顶重要的“住”,能够选择优美适宜的自然环境。
word整理版
范文 范例 学习 指导
中华民族很早发现了宇宙旋律及生命节奏的秘密,以和平的音乐的心境爱护现实,美化现实,却轻视了科学征服自然的权力,使我们不能摆脱贫弱的地位,在生存竞争剧烈的时代,受人欺侮,我们的灵魂粗野了,卑鄙了,怯懦了,也现实得不近情理了。中国文化的美丽精神正面临着极大的问题。
(选自《艺境》,1946年,有删节) 1.关于“中国人本能地找到了事物的旋律的秘密”,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 A.发现宇宙秘密的能力是中国人所独有的,被泰戈尔认为是中国人的一种极其伟大的天赋。 B.中国古代哲人把找到的宇宙旋律的秘密渗透进现实生活,创造着社会的秩序与和谐。
C.中国古代哲人仰观俯察宇宙秘密的目的,并不像西方哲人那样想获得“科学权力的秘密”。 D.中国古代哲人找到的“事物的旋律的秘密”不是科学权力的秘密,而是表现方法的秘密。 2.下列各项不能体现“中国人喜爱现实世界,爱护备至,却又不致现实得不近情理”的一项是(3分)( )
A.新石器时代制作了玉质器皿,后来我们把它们作为政治、社会和精神人格上美丽的象征物。 B.四时运行和万物生育,展示着天地创造性的旋律的秘密,中国人本能地找到了这种秘密。 C.我们将崇高意义与优美形式赋予现实的器具,使它们已不再仅仅是被役使的工具。
D.我们没有用火药和指南针来获取霸权,而用来享受新年的平民式的欢乐和适宜的自然环境。 3.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3分)( )
A.西方哲人探求宇宙万物的目的是了解与控制,因此他们根本就体会不到探求过程中的真谛与乐趣
B.中国文化的美丽精神体现在“中国文化使人民喜爱现实世界,爱护备至,却又不致现实得不近情理”。
C.庄子把他的精神生命体合于自然的旋律,而荀子歌颂天地的节奏,他们对宇宙旋律的体验大相径庭。
D.在重视科学征服自然的权力的同时,我们更应坚持中国文化的美丽精神,否则,我们便不能摆脱贫弱的地位。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童华,字心朴,浙江山阴人。雍正初,为知县。时方修律例,大学士朱轼荐其才,世宗召见,命察赈直隶。乐亭、卢龙两县报饥口不实,华倍增其数。怡贤亲王与朱轼治营田水利,至永平,问滦河形势,华对甚晰,王器之。寻授平山知县,邑灾,不待报,遽出仓粟七千石贷民。擢真定知府,..权按察使。以前在平山发粟事,部议免官,特诏原之。 ..
怡贤亲王奏以华理京南局水利,华度真定城外得泉十八,疏为渠,溉田六百亩,先后营田三百余顷。滏阳河发源磁州,州民欲独擅其利。自春徂秋,闭闸蓄水,下游永年、曲周滴涓不得。时改州归直隶,以便控制。华建议仿唐李泌、明汤绍恩西湖遗规,计板放水,数县争水之端永息。华又以北人不食稻,请发钱买水田穀运通仓,省漕费,民得市稷黍以为食,从之。
调江苏苏州,会清查康熙五十一年以来江苏负课千二百余万,巡抚督责急,逮捕追比无虚日,华固请宽之。巡抚怒曰:“汝敢逆旨耶?”对曰:“华非逆旨,乃遵旨也,上知有积欠,不命严追而命清查,正欲晰其来历,查其委曲,或在官,或在役,或在民,或应征,或应免,了然分晓,奏请上裁,乃称诏书意。今奉行者不顾名思义,徒以十五年积欠立求完纳,是暴征,非清查也。今请宽三月限,当部居别白,分牒以报。”巡抚从其请,乃尽释狱系千余人,次第造册请奏。时朝廷亦....闻江南清查不善,下诏切责,如华言。
浙江总督李卫尝捕人於苏华以无牒不与卫怒蜚语上闻世宗召见责以沽名干誉对曰臣竭力为国近沽名实心为民近干誉上意解,命往陕西以知府用。署肃州,佐经略鄂尔泰屯田事,凿通九家窑五山,引水穿渠,溉田万顷。以忤巡抚被劾罢官。乾隆元年,起福州知府,调漳州。颇好长生术,招集方士,习丹家言,复劾罢归。数年卒。
(选自《清史稿·循吏二》,有删改)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问滦河形势,华对甚晰。 形势:河流状况。 ..B.以前在平山发粟事。 以前:从前,以往。 ..
word整理版
范文 范例 学习 指导
C.当部居别白,分牒以报。 部居:分门别类。 ..D.次第造册请奏。 次第:依照顺序。 ..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浙江总督李卫尝捕人於苏/华以无牒不与/卫怒蜚语上闻/世宗召见/责以沽名 干誉/对曰/臣竭力为国/近沽名/实心为民/近干誉/
B.浙江总督李卫尝捕人於苏/华以无牒不与卫/怒蜚语上闻世宗/召见/责以沽名干誉/对曰/臣竭力为国近沽名/实心为民近干誉/
C.浙江总督李卫尝捕人於苏/华以无牒不与卫/怒蜚语上闻/世宗召见/责以沽名干誉/对曰/臣竭力为国近沽名/实心为民近干誉/ D.浙江总督李卫尝捕人於苏/华以无牒不与/卫怒/蜚语上闻/世宗召见/责以沽名干誉/对曰/臣竭力为国/近沽名/实心为民/近干誉/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童华心怀百姓,做事敢于担当。他去检察赈灾事宜,发现乐亭、卢龙两县上报饥荒人口不实,就增加了一倍的数额;在平山闹灾时,来不及等上级同意,就开仓济民。
B.童华尽职尽责,管理有方。他在治理水利时,把泉水疏通为渠,灌溉了六百亩田地;采用正确的办法解决民间纷争,因地制宜,节省开支,方便百姓。
C.童华刚直敢言,不媚上官。任职苏州,他反对巡抚附和朝廷强征拖欠赋税的做法,并极力建议缓期清查,最终巡抚采纳了他的建议。
D.童华不畏权贵,仕途不顺。当受到李卫谗毁时,他敢于为自己辩解,得到世宗理解;他一生官场数度起伏,晚岁终老田园。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巡抚督责急,逮捕追比无虚日,华固请宽之。(5分) 译文:
(2)徒以十五年积欠立求完纳,是暴征,非清查也。(5分) 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浪淘沙
邓剡①
疏雨洗天清。枕簟凉生。井桐一叶做秋声。谁念客身轻似叶,千里飘零?
word整理版
范文 范例 学习 指导
梦断古台城。月淡潮平。便须携酒访新亭②。不见当时王谢宅,烟草青青。
注释:①邓剡:南宋词人,追随文天祥抗元。南宋灭亡后,被俘北上,此词是途经建康(今南京)
时所作。②新亭:在今南京市南,据史料记载,西晋灭亡后南渡士人经常相邀到此。
8.本词主要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作具体分析。(5分)
9.结合全词的内容,谈谈作者“枕簟凉生” “凉”的原因。(6分)
10.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音乐是中国诗词里的常见内容,苏轼《赤壁赋》中侧面表现客吹洞箫的音乐效果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word整理版
范文 范例 学习 指导
(2)《荀子·劝学篇》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师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是相同的。
(3)在《逍遥游》中描绘鲲鹏体形硕大无比,变化神奇莫测,奋飞时双翼遮天蔽日,激起的水花达
三千里,奋飞直上九万里的高空。即使是如此,在作者看来也并非逍遥,因为它依然有所恃的句子
是: , 。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只能做所选定的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4)题(25分)
失落在水中的秘密
【加拿大】洛•卡里埃
我上小学以后,父亲变得少言寡语。我陶醉于学习拼写,把它当作新颖的游戏,而父亲对此却
几乎一窍不通,我家的信都由母亲执笔。
有一天,他带我来到一丛枝繁叶茂的灌木前,“你要学会挑选桤木。”父亲说。我不明白他的
word整理版
范文 范例 学习 指导
意思。他小心翼翼地抚摸着一根一根的桤木枝条,样子十分虔诚。
“你要挑一根十全十美的,像这根一样。”
我看了看,那根枝条和别的并没有什么两样。
父亲打开折叠小刀,割下那根精心挑选的枝条。他剥掉上面的叶片,露出赤裸的枝丫,那枝丫
呈完美的Y字形。
“你看,”父亲说,“这枝丫有两条臂,现在你用两手攥住这两臂,用力挤压。”
我按照他的吩咐,握住Y形枝的两杈。
“闭上眼睛,”父亲命令道,“再使点劲挤……别睁眼!你觉出什么了吗?”
“枝丫在动!”我惊讶地喊道。
桤木枝在我握紧的手指间扭动,宛如一条受惊的小蛇。父亲看出我想扔掉它。
“攥住。别动!”
“枝丫在扭动,”我又说一遍,“我听见一种声音,像小河流水!”
word整理版
范文 范例 学习 指导
“睁开眼。”父亲命令。
我猛地一惊,好像在梦中被他唤醒。
“这是怎么回事?”我问父亲。
“这就是说,在我们脚下,有个小小的淡水泉。如果我们挖下去,就能喝到泉水。我刚才是教
你怎样找泉水。这是我父亲教我的,你在学校里根本学不到的。再说这本领绝不会没有用:人不写
字不算数能过日子,可要是没水就不行。”
很久以后,我才发现父亲在这一带颇有名气,因为人们说他有一种“天生的才能”。他们打井
之前总要请教我父亲。他们总是看他闭着眼睛,紧握桤木枝的两杈,在田野里或山岗上四处走动,
探测水源。父亲停在什么地方,他们就在那里做上记号,然后向下挖掘,泉水就会从那里喷涌出来。
许多年过去了,我又上过几所学校,到过一些国家,生儿育女,撰文著书,而可怜的父亲此时
已长眠于地下,安息在他多次找到过清泉的地方。
一天,有人着手摄制一部记录我的村庄和乡亲的影片。我和摄制组的工作人员一起去访问一位
word整理版
范文 范例 学习 指导
农场主,以便留下他伤心的形象:他花费毕生精力为子女准备了一份遗产——当地最好的农场,可
是子女却不愿意继承。在技师们安放摄影机和扩音器的时候,那位农场主搂住我的肩膀说:“我过
去和你父亲很熟呢。你脚下有一眼井。打井之前我请来农业部门的专家。他们调查了一番,还分析
了一锹泥土,最后写出报告说我的地里没有水。我有一大家子人,有牲口,有庄稼,我需要水啊。
看到那些专家什么都没找到,我就想起你的父亲,于是请他来一趟。他走进地里,割下一根枝条,
然后闭上眼睛在四处转了一阵。他忽然停下来,注意听一种我们听不见的声音,然后对我说:‘你
就在这里挖吧,水有的是,足够你饮牲口用,还够淹死那些专家。’我们挖下去,找到了水,而且
是没有污染的净水。”
摄制组已做好准备,他们招呼我就位。
“我要给你看一样东西。”农场主说。他钻进一间一直用来存放杂物的小屋,然后拿着一根树
枝走出来,把树枝递给我,说:“我从来不扔东西。我一直保存着你父亲帮我找水时割下的桤木枝。
我真不明白,它竟然没有干枯。”
word整理版
范文 范例 学习 指导
我抚摸着主人出于一种莫名的虔诚而保存下来的树枝,心情十分激动,觉得父亲就站在我身后
看着我。我站在父亲发现的泉水之上,紧闭双眼,等待枝丫扭动。我希望耳边能响起潺潺的水声。
桤木枝在我手中纹丝不动,地下的泉水也拒绝歌唱。
在从童年的村庄开始的生活道路上,不知从哪里开始,我忘却了父亲教我的本领。
“不要难过,”农场主说,他肯定是联想起自己的农场和自己的童年,“现在父辈有什么也难
传给下一代了。”
随后,他从我手中拿走桤木枝。
(1)下面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小说开头写“我”陶醉于现代文明,可父亲对此一窍不通,甚至连写信都不会,暗示“我”
和父亲的分歧,为下文作铺垫。
B.父亲曾经教给“我”用桤木枝寻找泉水的本领,但“我”当时没有认真领会,以至多年后重
返故乡发现自己完全忘了这种本领。
word整理版
范文 范例 学习 指导
C.小说按照时间顺序记述父亲的生平事迹,歌颂父亲的为人,含蓄地批判了现代文明对传统文
化的戕害,呼吁人们尊重传统文化。
D.桤木枝是父亲寻找泉水的重要道具,它贯穿小说的始终,对刻画人物形象、展开故事情节、
表达情感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E.农场主最后从“我”手中拿走桤木枝的举动很有深意,既表现他对身怀绝技的民间匠人的尊
重,又表现他对所谓专家的蔑视。
(2)小说标题“失落在水中的秘密”有怎样的深刻含义?试作说明。(6分) 答: (3)父亲对拼写一窍不通,认为“人不写字不算数能过日子”,小说写这些内容有怎样的用意?(6
分)
答:
word整理版
范文 范例 学习 指导
(4)文中的“我”上过几所学校,到过一些国家,撰文著书,却忘记了父亲教“我”利用桤木枝找
水的本领,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请谈谈你的看法。(8分)
答: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叶企孙:甘当中国科技基石的大师
叶企孙,又名鸿眷,18年生于上海。叶企孙自幼聪颖过人,其父叶景沄一向推崇西方近代科
学及应用,并具有革新思想,叶企孙深受影响,“既重格致,又重修身,以为必以西方科学来谋求
利国利民才能治国平天下”。
1911年初,时年不满13岁的叶企孙被清华学堂录取,入学不久,他就在日记中写到:“惜光
阴、习勤劳、节嗜欲、慎交友、戒烟酒。”清华五年间,叶企孙逐步形成自己的科学思想。
word整理版
范文 范例 学习 指导
叶企孙1920年获美国芝加歌大学物理学学士学位,同年9月进入哈佛大学研究生院,攻读博士
学位,师从实验物理大师 P.W.布里奇曼。1923年6月,叶企孙获得哈佛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29
年任清华大学理学院院长兼物理系主任。从此,他就将创建清化物理系作为自己的终生事业,不仅
着眼于教书育人,还吸取欧美名牌大学和著名科学家的经验,谋划建立中国自己的科学事业。
1928年叶企孙请吴有训到物理系任教时,把吴的工资定得比自己系主任的还高,以示尊重。后
来他发现吴有训的工作能力很强,就于1934年推荐吴当物理系主任。1937年,叶企孙又辞去理学
院院长之职,推荐吴有训接任。叶企孙的辞职,一不是自己不行,二不是众人反对,三不是已到退
休年龄,相反,他辞职时年仅38岁。正是叶企孙的无私举贤,使吴有训脱颖而出,成为后来的
大学校长,后又成为中国科学院的第一副院长。
有人说,叶企孙能一网打尽天下名师。他能聘请杨武之、熊庆来、萨本栋、周培源等许多名师
到清华,主要是他没有门户之见,以培养中国科技人才为己任。1929年到1938年这十年间的清华
物理系,是中国高教史上一个不朽的传说。这期间清华物理系共毕业本科生71人,其中当选中国科
word整理版
范文 范例 学习 指导
学院院士的有21人,当选美国国家院士的2人,成才率之高,实为历史罕见。他们中的代表人物有:
世界上第一个发现反西格马超子的王淦昌,“中国原子能之父”钱三强,中国卫星头号功臣赵九章,
有“中国居里夫人”之美誉的才女何泽慧,中国现代光学技术与工程先驱王大珩,我国原子弹氢弹
理论的奠基人之一彭桓武,世界应用数学大师、美国科学院院士林家翘,世界电磁场理论一代宗师、
美国工程院院士戴振铎,被周恩来总理所称道的新中国科技的\"三钱\"之一的钱伟长……
九一八事变后,国家需要培养航空人才,叶企孙利用自己主持招送公费留学生之机遇,在1933
年第一届招考学生名额中特设飞机制造专业,招 3名学生――钱学森,后成为火箭技术和空气动力
学世界一流专家;沈元,后来成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创建人;1934年,叶企孙指引当时清华物理系
学生赵九章转入高空气象学领域,赵九章也成为中国人造卫星事业的倡导者和奠基人之一。
李政道入学不久,叶企孙即发现他的理论基础高过同辈,自学能力超常,便要他不必听他讲授
的理论课了,但实验课一定要认真学。1945年,西南联大物理系的吴大猷教授接到国民的通知,
让他挑选两个学生去美国留学。吴大猷找到了物理系的助教朱光亚。叶企孙知道了这个事情以后,
word整理版
范文 范例 学习 指导
就找吴大猷,向他推荐另一个合适的人选李政道。李政道这时才上大学二年级,朱光亚是符合程序
的,李政道是破格的。难怪后来李政道说:“没有叶老师的推荐,我不可能去美国留学,也没有我
的今天!”
叶企孙那一代的学者,生于晚清,受过国学的基础教育,又出国留学,接受了西方的科技和物
质文明,他们是学贯中西的一代。叶企孙终生未娶,视学生如子女,殚精竭虑,心无旁骛,以一生
心血培养出大批高科技人才。说叶企孙是中国科技基石的大师,一点也不为过,他是杨振宁、李政
道等国际知名学者的老师,23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半数以上是他的学生。1992年,
海内外127位知名学者联名向清华大学呼吁为叶企孙建立铜像,1995年在清华大学举行了隆重的铜
像落成仪式。叶企孙先生的铜像安放在门厅一侧,或许,只有那些已经步入暮年的人才知道,当年,
先生就是这样看着他们的。
(选修刘宜庆《浪淘尽——百年中国的名师高徒》,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word整理版
范文 范例 学习 指导
A.叶企孙认为“必以西方科学来谋求利国利民才能治国平天下”,说明他觉得中国儒家的思
想已落后于时代,不能“治国平天下”了。
B.叶企孙将创建清华物理系作为自己的终生事业,网罗天下名师,许多老师的工资都比他自
己的高,看出他尊贤重能的品质。
C.1929到1938年这十年间的清化物理系,是中国高教史上一个不朽的传说,李政道就是这
期间毕业的优秀学生。
D.叶企孙破格推荐才上大学二年级的李政道到美国留学,是因为他发现李政道的理论基础高
过同辈,自学能力超常。
E.叶企孙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科学事业,为中国培养了大批高科技人才,他的学识德行值得
世人永远景仰。
(2)叶企孙被称为“甘当中国科技基石的大师”,这在文中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6分)
word整理版
范文 范例 学习 指导
答: (3)结合文本,说说叶企孙有怎样的人格特点。(6分)
答:
(4)叶企孙所处的时代为什么能够大师辈出?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8分)
答
第Ⅱ卷 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医疗质量是关系到病人生命安危的大事,救死扶伤是医务人员 _______的天职。 ②中国传统的严父慈母型的家庭关系,常令父亲们_______地承担起教育子女的义务。 ③在全国比赛中屡获金奖的我省杂技团,_______地承担了这次出国演出任务。 A.当仁不让 责无旁贷 义不容辞 B.责无旁贷 义不容辞 当仁不让 C.义不容辞 责无旁贷 当仁不让 D.义不容辞 当仁不让 责无旁贷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 本书首次将各民族文学广泛载入中国文学通史,但就其章节设置、阐释深度等方面依然有很大的改进空间。
B.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4月份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出现自去年12月以来的最大涨幅,但仍低于相关机构的预测。
C.这部小说中的“边缘人”是一个玩世不恭、富有破坏性却真实坦白的群体,人们面对这类形象时会引起深深的思索。
D.为进一步保障百姓餐桌安全,国家对施行已超过5年的《食品安全法》作了修订,因加大了惩处力度而被冠以“史上最严”的称号。
word整理版
范文 范例 学习 指导
15.依次填人下面横线处的句子,排列顺序正确的一项是(3分)
对物质科学的深入认识,将拓展对已有重要科技概念的理解, , ; , , ;
①进而带动行业和产业的发展 ②进而为改造世界、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知识基础 ③给科学和技术带来性的变革 ④将加深对客观物质世界的认识 ⑤对物质科学的深入认识有可能开辟新的研究领域
处不超过l5个字。(5分)
慈善事业,重心在于如何真正帮助陷入困境的人们,而非宣扬行善者。因此,① ,而非陈光标式的“高调”。帮助他人,并非施舍,更不能“嗟!来食”。 ② ,是所有慈善活动的底线。避免公开的“施”与“受”,是把行善者与受助者放在平等的位置上,而非一高一低;把受助者展示在公众面前,甚至追求镜头前的感恩戴德,这样的行善观念难免被称为“暴力慈善”。在慈善事业更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往往讲求专业化和长效性,这样的慈善方式,③ ,而且更具有人文关怀,更关照受助者的尊严和感情。
答:①
②
③
17、下面是2014年巴西世界杯会徽,请写出该会徽中除英文、数学以外的构图要素及其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60个字。(5分)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
答:
word整理版
范文 范例 学习 指导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一位商人发现并买下一块晶莹剔透、大如蛋黄的钻石。他请专家检验,专家大加赞赏,但为钻石中有道裂纹表示惋惜,并说:“如果沿裂纹切割成两块,能使钻石增值;只是一旦失败,损失就大了。”怎样切割这块钻石呢?商人咨询了很多切割师,他们都不愿动手,说是风险太大。 后来,一位技艺高超的老切割师答应试试。他设计了周密的切割方案,然后指导年轻的徒弟动手操作。当着商人的面,徒弟一下子就把钻石切成两块。商人捧起两块钻石,十分感慨。老切割师说:“要有经验、技术,更要有勇气。不去想价值的事,手就不会发抖。”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word整理版
范文 范例 学习 指导
参
一.1. A(“发现宇宙秘密的能力是中国人所独有的”不符合文意)
2、B(属于对“中国人本能地找到了事物的旋律的秘密”的阐述)
3、B(A项“因此他们根本就体会不到其中的真谛与乐趣”属无中生有;C项“他们对宇宙旋律的体验大相径庭”与原文不符;D“更应坚持中国文化的美丽精神”并不是我们“摆脱贫弱的地位”的途径)
二.4.B(B项的“以前”的意思是“因为之前”)
5.D 6.C (“反对朝廷强征拖欠赋税的做法”这一说法于文中无据)
7.(1) 巡抚督责急迫,没有一天不追查捉拿有关人员,对此童华坚持请求宽限。(关键词 “追比”、“虚日”“固”的翻译各1分,大意2分)
(2) 现在奉命行事的不认真考虑旨意要求,只是以为朝廷是要把十五年的积欠迅速全部征收上来,这是暴征,不是清查。(关键词“顾名思义”“徒”“是”的翻译各1分,大意2分)
8.(5分)【答案和解析】答案:①用典(1分)“客身”句化用李煜的“梦里不知身是客”的
词句,写出自身的飘零之况; “新亭”句,运用西晋灭亡后南渡士人的哀叹和相慰,写出亡国之痛(2分)②融情于景(1分)“井桐一叶做秋声”,秋叶飘落暗含着盛极而衰的哲理,“月淡潮平”,暗含心境的凄怆(此处若答成“反衬”,写出激愤之情,也可给1分)(1分) 解析:由 注释知“新亭”句用到了典故,另整首诗运用了融情于景的手法。
9.(6分)【答案和解析】答案:①秋天到来,客观气候的转凉;②自身被俘,被押北上的凄
凉身世;③家国沦亡的悲凉。
解析:分析诗歌情感,有注释“追随文天祥抗元。南宋灭亡后,被俘北上,此词是途经建康(今南京)时所作”可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把握全词的情感基调。(每点2分)(分析时结合全词) 10(6分)(1)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2)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3)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11.(1)【 答案】答D给3分,答A给2分,答C给1分;答B、E不给分。
【 解析】B项,“当时没有认真领会”错,“我”当时已经学会利用桤木枝寻找泉水的本领,只是后来忘记了。C项,“按照时间顺序记述父亲的生平事迹”不恰当,文章这点表现并不突出,且主题归纳并不全面。E项,“表现他对所谓专家的蔑视”无中生有。
(2)【 答案】标题中的“秘密”一语双关,既指利用桤木枝寻找泉水的绝技,也指这一绝技所包含的文化信息,即如何理解和对待传统和现代文明的关系问题。(6分)
(3)【 答案】写这些是为了显示父亲的“缺点”,展示其与现代文明相矛盾的性格特征,塑造身怀绝技的民间匠人形象,借以引发人们对传统文明与现代文明关系的思考。(6分)
(4)【 答案】示例一:子女要尊重并珍惜父辈的“绝技”和“遗产”。父辈的许多东西,子女未必能在阅历不足时明白、领会,等到意识到它的作用时往往悔之晚矣。因此,对父辈以及父辈的“遗产”或“绝技”,年轻人应多一些理解,多加学习和接纳,不能动辄扣上“落后”或“落伍”的帽子。
示例二:父辈在维持事业的时候也要与时俱进,紧紧跟上现代文明的步伐,而不能封闭、保守,应尽可能消除两者之间的代沟或隔阂。同时,父辈在传承“绝技”时,应该扩大“下一代”的范围,不能局限于自己的子女,而应该把自己的“绝技”看作是人类共同的财产,否则,“绝技”可能会因为子女对之缺少兴趣而难以传给下一代。
示例三:如何绾结传统文明和现代文明,是文化传承的重大问题。父亲的“天生才能”卓越超凡,但没有找出其中的科学原理。仅仅局限于父子口手相传,“绝技”是难以发扬光大的。传统文明与现代文明应该走近,相互交融,而不应该相互疏远,甚至敌视,不然只能导致更多的文化或文明“失落”。(8分,言之成理即可)
word整理版
范文 范例 学习 指导
12(1)【答案】答E给3分,答D给2分,答B给1分;答A、C不给分。
考点: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思想。B.“许多老师的工资都比他自己的高”不确定,因为文中只举了吴有训的例子。A.他“觉得中国儒家的思想已落后于时代,不能‘治国平天下’了”,于文无据。C.“李政道就是这期间毕业的优秀学生”有误,从原文中倒数第2段可知,1945年时李政道才读大学二年级。
(2)【答案】①他把创建清华物理系作为自己的终生事业,不仅着眼于教书育人,还吸取欧美名牌大学和著名科学家的经验,谋划建立中国自己的科学事业。②无私举贤,使吴有训脱颖而出,成为后来的大学校长,后又成为中国科学院的第一副院长。③网罗尽天下名师,使清华物理系成为中国高教史上一个不朽的传说。④国家需要培养航空人才,叶企孙利用自己主持招送公费留学生之机遇,在1933年第一届招考学生名额中特设飞机制造专业。⑤破格推荐李政道去美国留学。⑥他是杨振宁、李政道等国际知名学者的老师;23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半数以上是他的学生。
(3)【答案】①既重格致,又重修身;②努力,刻苦,勤劳(或“惜光阴、习勤劳、节嗜欲、慎交友、戒烟酒”);③礼贤下士,尊贤重能;④举贤自让,成就别人;⑤一心为公,公正无私;⑥没有门户之见;⑦甘当中国科技基石。
(4)【答案】①那一代的学者,生于晚清,受过国学的基础教育,又出国留学,接受了西方的科技和物质文明。他们是学贯中西的一代,学养丰厚,视野宏阔。②清华聘请的老师大多都是通才,如叶企孙既是物理学博士,又是哲学博士,清华给予学生的是通才教育。③相对宽松、自由的学术氛围,学者们普遍持守“自由之精神,之思想”,拥有自由思想和人格。④大师们严谨的治学态度,勤笃的治学精神,以求索真理为人生理想和最高信仰。
13.(3分)C【解析】所给的三个成语意思相近,但又有所不同,每个成语所偏向的重点是有区别的:“当仁不让”原指以仁为任,无所谦让,后指遇到应该做的事就积极主动去做,不推让;“责无旁贷”指自己应尽的责任,不能推卸给旁人;“义不容辞”指道义上不允许推辞,理应接受。①句的中心是“医务人员的天职”,很明显是道义上的,故应填“义不容辞”;②句主要说的是“父亲们所承担的义务”,所以应该填“责无旁贷”;③句主要强调的是“不推让”,应填“当仁不让”。故只有选C项。
14.(3分)B【解析】A、项句式杂糅,“但就其……方面”句式杂糅,应改为“但其章节设置、阐释深度方面……”或“但就其……来说”。C、结构混乱。应为“这类形象会引起人们深深的思索”D、偷换主语。应为“此法被冠以‘史上最严’的称号”。 15.(3分)A
16. ①更多人选择“低调行善” ② 尊重受助者的人格尊严 ③不仅能帮助到更多的人(意思对即可。写出一句,给一分,写出两句,给两分,写出三句,给5分)
【解析】解题时要把握好整个语段的意思;抓住关键词和句子之间的关系,理清层次关系;同时还要观察所要求填写的句子前后句的句式特点。本语段谈论的是关于“慈善事业”的热门话题,根据语境可知,①应填与陈光标式的“高调”相反的做法;②应承接上文,填对受助者的尊重;③由后文的“而且”可知,应填语句应与“而”构成递进关系。
17、该会徽由三只手构成。三只手据在一起,构成了一个金杯的形状,象征着胜利,又寓意着人类的互相交流。 18 【立意角度】
材料涉及两个重要人物:老切割师、徒弟。从老切割师的角度分析,是他设计了周密的切割方案,并指导徒弟去切割价值连城的钻石;从徒弟的角度分析,他在老切割师的指导下,敢于做事,不去想价值的事情。由此可以得出相关的立意:①经验与勇气是成功的保证;②过硬的能力是成功的前提;③有勇气才能成功;④做事情要专注,无所畏惧;⑤不问得失,敢于做事;⑥有勇有谋才
word整理版
范文 范例 学习 指导
能创造美。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童华,字心朴,浙江山阴人。雍正初年,做知县。当时正编撰法律条文,大学士朱轼因童华的才能推荐了他,世宗召见童华,命令童华到直隶检察赈灾事宜。乐亭、卢龙两县上报的饥荒人口不实,童华增加了一倍的数额。怡贤亲王与朱轼整治营田水利,到了永平,询问滦河水利情况,童华回答得非常清晰,亲王非常器重他。不久授职平山知县,县邑闹灾荒,不等朝廷答复,就从仓库里拿出七千石粮食借给老百姓。升任真定知府,暂任按察使。因为前面在平山时借粮食给老百姓一事,朝廷主管部门决定给予他免官处理,皇帝特地下诏赦免了他。
怡贤亲王上奏朝廷让童华治理京南局水利,童华勘探得到真定城外十八处泉水,就疏浚成水渠,灌溉六百亩田地,先后又开垦三百余顷天地。滏阳河发源于磁州,磁州老百姓想独自占有滏阳河。从春天到秋天,关闭闸门蓄水,下游的永年、曲周一点水都得不到。当时磁州改归直隶管辖,以便控制。童华建议仿照唐朝李泌、明朝汤绍恩治理西湖的办法,按照水位高低来放水,数县之间争水的事端永远平息了。童华又因为北方人不吃稻米,请求朝廷发放钱款购买这些稻谷运到通仓,这样省去漕运费用,老百姓也能用得到的钱买黍米来作为食物,朝廷听从了他的办法。
调任江苏苏州,恰逢朝廷要求清查康熙五十一年以来江苏亏欠赋税一千二百余万(这件事),巡抚督责急迫,没有一天不追查捉拿有关人员的,对此童华坚持请求宽限。巡抚发怒说:“你敢违背皇上旨意吗?”童华回答说:“童华不是违背圣旨,而是遵从圣旨,朝廷知道有长期的拖欠,没有命令严厉追查而是命令清查,正是要查清事情,明白原委,有的在于官府,有的在于徭役,有的在于百姓,有的应征收,有的应免除,要清清楚楚,上奏朝廷裁断,才符合诏书旨意。现在奉命行事的不认真考虑旨意要求,只是以为朝廷是要把十五年的积欠迅速全部征收上来,这是暴征,不是清查。现在请给予三月宽限时间,当会分门别类分辨明白,分成不同情况上报。”巡抚听从了他的要求,就全部释放关押在监狱里的一千多人,按顺序造册上奏朝廷。当时朝廷也听说江南清查不力,下达诏书痛责,就像童华说的一样。
浙江总督李卫曾经在苏州捕人,童华因为李卫没有文书不肯交人,李卫发怒了,向皇帝诽谤他。世宗召见童华,指责他沽名钓誉。童华回答说:“我为国家竭尽全力,近于沽名;一心一意为了百姓,近于钓誉。”皇上的不满消除了,任命童华到陕西担任知府。暂时代理肃州知府时,辅佐经略鄂尔泰办理屯田一事,凿通了九家窑的五座山,引来渠水,灌溉田地万顷。因为违逆了巡抚被罢官。乾隆元年,被起用为福州知府,调任漳州。童华非常喜好长生之术,召集方术之士,按照炼丹家的方法反复练习,又被罢官回家。几年后去世。 1da ba.com
word整理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