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 语文教学通讯 Bulletin of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NOV..2014 第810卷第11期 Vo1.810 No.1 1 ◆教学探索 小学语文生态课堂的构建策略探究 来晓红 (如皋市搬经小学,江苏南通摘226500) 要:新课程改革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课堂,如何优化和改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是广大教师共同关 注的话题。在此背景下呼唤回归自然和本性,努力构建生态课堂。生态课堂注重的是生生间、师生间以及学 生与课堂环境的关系,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思考、自主学习,使师生真正焕发出生命活力,促进了 教育本质的回归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生态课堂小学语文课堂环境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6097(2014)11-0035—02 作者简介:朱晓红(1973一),女,江苏如皋人,本科学历,小学高级教师,江苏省如皋市搬经小学语文教 师。研究方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语文生态课堂是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诞生 的新的语文课堂教学形式,是在传统课堂形式基础 氛围中。接下来笔者开讲:同学们,大家一定都很喜 欢过年吧?那么,过年的时候你们都干什么呢?这个 问题学生都不陌生,他们争先恐后地谈了自己过春 节时的情形和感受,这些情形与感受与古诗中对春 上的创新。语文生态课堂注重的是生生间、师生间 以及学生与课堂环境的关系,以学生为教学主体, 引导学生思考、自主学习。那么,小学语文生态 课堂应该如何构建呢? 一节景象的描述融为一体,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对这首 诗意境的体验,加深了学生对古诗所描写的内容的 理解。 、结合文本教学内容,营造生态课堂环境 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堂环境与课堂教学活动有 着较为密切的关系,教学时教师结合文本内容,创 设恰当的生态课堂环境,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 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深学生对文本所蕴含情感的 二、开展多彩语文活动,增加课堂教学趣味 生态课堂的构建最终要服务于语文教学。教学 中,教师要善于设计、组织、开展多种学生乐于参加 的语文活动,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使学生真正 体验,强化其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提升教学效率。 如,在原有课堂环境的基础上,对室内的设施进行 色彩的装饰,对光线的明暗进行调整等,营造出一 种与教学内容相融洽的氛围,给学生以身临其境的 感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成为语文生态课堂教学的主体,积极主动地参与到 学习活动中来。语文课堂活动的形式是非常丰富 的,有课本剧表演、分角色朗读、续写比赛等,教师 结合教学内容适时开展此类语文活动,教学效果会 事半功倍。 例如,《元日》这首七绝描写了春节欢乐喜庆的 景象,同时,表达了作者除旧布新的政治抱负。为了 给课堂营造一种春节的氛围,笔者用春联、红灯笼、 例如教学课文《狐假虎威》时,在学生熟读课文 的基础上,笔者请五位学生分别饰演课文中的狐 狸、老虎、野猪、兔子、小鹿,因为学生已经熟记课文 仿真鞭炮、福字等对教室的环境进行了布置,伴随 《春节序曲》的响起,学生仿佛已置身在春节的喜庆 的内容,在表演时,学生将狐狸从老虎身边的“窜 过”,狐狸眼珠子的“骨碌一转”,老虎被“蒙住”的神 教学35 f态,狐狸“神气活现”“摇头摆尾”,老虎“半信半疑” “东张西望”等细节都演得淋漓尽致、惟妙惟肖。在 学生表演的过程中,笔者适时设问、引导、启发,使 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了文中的一些重点词语,如神气 活现、半信半疑、东张西望、大摇大摆等。在这个过 程中,笔者也注重运用激励性的评价语言,有效地 激发了学生学习、表演、探究的积极陛。 再如,在执教《乌鸦喝水》这篇课文时,结合学 生的理解和想象能力,笔者提出这样一道思考题: 如果瓶子旁边没有小石子,乌鸦怎么喝水呢?请你 来改编一下《乌鸦喝水》的故事。这样的问题增强了 学习的趣味性,也使学生变得善思乐学,真正成为 学习的主人。学生在自主探究中获得独特的感悟, 生态课堂的空间也变得更加开阔。 三、充分利用文本语言,开展有效实践活动 学生语言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平时对语言文字 的学习和运用。从《语文课程标准》中我们可以看出 语文教材的编排对这一环节的关注。基于此,笔者 认为,语文生态课堂的构建,更要注重运用文本的 语言去对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进行有效的训练。 比如,在执教《爱如茉莉》这篇课文时,笔者首 先为学生出示洁白纯净、平淡无奇、缕缕幽香、朴素 温馨、诗意Q 0"6"0等词汇,这些词有的是在文本中出 现的,有的是笔者根据文本内容特意出示的,这些 词都可以用来形容茉莉的特点。笔者给学生提出这 样一个问题:在你的眼中,茉莉花应该怎样来形容 呢?请根据刚才出示的词语并联想其他词语进行回 答。这个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他们各抒己见,说 出了丰富的词汇,从而使学生对这篇课文的语言有 了充分的感受,学生运用、联想词汇的能力也得到 了锻炼。 词语的教学要注重语言表现这一环节,要尽可 能地让学生将所学的语言变成自己的语言,在有趣 的语言训练中,激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通过解读文本。启发学生创新思维 每一个学生都是的个体,他们的思维方 式、生活经历、认知特点等各不相同,这就要求语文 1 36t教学 教师在教学中灵活地引导学生、启发学生、尊重学 生,使其在对文本的解读中形成独特的见解和不同 的体验。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做学习的引导者和 组织者,在尊重学生不同见解的前提下,鼓励生生 间的交流,让学生在交流中拓展思维空间,提升审 美情趣,由此形成新的认识。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 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与学生和谐、愉快地交流。 学生对文本内容充满着好奇,他们在阅读中会 形成自己的认知,教师要注重把握学生的初步认 知,通过有效的方式引导学生更加深入地与文本对 话。如扣 弦的导入,引人思考的设问,生态课堂 环境的设置等,都会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 趣,促进学生与文本的交流,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 维。 五、通过有效互动形式,开展探究学习活动 语文生态课堂十分注重探究学习活动的开展, 通过有效的互动形式,让学生发挥学习的主体作 用。教师要善于结合课文内容,创设良好的学习氛 围,促进师生、生生、生本间的互动,让学生在学习 的过程中不断发现并解决问题,提高学习效率。结 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生活体验等,教师在设计问 题时应该注意做到循序渐进,逐步深入,让学生的 探究有所收获,感受到成功的愉悦。 比如,在执教《蚕姑娘》这篇课文时,为了形成 有效的互动,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提高学习 质量,笔者联系课文中蚕眠的内容,特意为学生设 计了一张表,要求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以四 人小组的形式讨论并填好这张表。表内共四项内 容,即蚕眠一共几次、原来的形态、蚕眠的经过、醒 后的状态。学生在填表的过程中对问题进行了深入 的探究,在回答问题的同时,也锻炼了思考能力。 生态课堂关注小学生的思维特点、知识水平、 生活体验等,为课堂教学注入了生机与活力,使学 生在学习过程中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空间,体现了新 课改理念下教育本质的回归,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 展。 (编辑:李小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