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鱼丸的微波灭菌和加热灭菌的比较

鱼丸的微波灭菌和加热灭菌的比较

来源:九壹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应用 _ 《: __ _l _ : 一 : _ l_ _鱼丸的微波 菌和 加热 菌的比较 金声琅’ 丁芸 (1.黄山学院旅游学院安徽黄山245041 2.吉林大学生物与农业工程学院吉林长春1 50025) 摘 要:采用微波灭菌和加热灭菌两种物理方法 对鱼丸中微生物灭菌进行研究。结果发 现:微波850W,持续1;SOs或在98 C水浴 因此,研究鱼丸的灭菌方法十分必要。灭菌方 法有多种,比较便利的要数微波灭菌和传统的水浴 加热灭菌这两种物理灭菌方法。但到目前为止,对鱼 丸进行微波灭菌的系统研究以及与加热灭菌相比较 下加热6 Omin,对大肠杆菌灭菌的有效率 均达到1 0O%。在两种灭菌方法对鱼丸感 的研究均未见报道。为此,作者对鱼丸采用了微波灭 L 一 1 ..官质量、蛋白质以及水分含量的影响中, 微波灭菌对鱼丸的感官质量与水分含量 菌法和加热灭菌法,对它们的灭菌效果进行比较。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鳙鱼:市售 1.2实验设备 的影响略大于加热灭菌. 关键词:鱼丸;微波杀菌;加热杀菌 Abstract:A comparative study on sterilization of fish balls by microwave and heating was carried out. When microwave-sterilization stayed 1;SOs On 850W ①微波炉,格兰仕牌,900W,2450Mz;②SC69 02C水分快速测定仪 1.3鳙鱼鱼丸加工工艺流程 ] or heatmg ste rj】izati0n stayed 60min at 98。C. the tot&l number of Escherichia colj could be sterilized by the two methods eventually,i.e,the efficiency is 1 0 O%.Meanwhile,the effects on sensory quality,protein and moisture of fish balls by two methods were also observed.For the microwave sterilization,the effect of sensory quaJity and moisture of fish balls were more than heating sterilizal;ion. 鳙鱼肉lO00g、马铃薯淀粉20 、精盐20g、胡 椒粉2g、蔗糖10g、冰水50g、植物油5g,油、味 Keywords:fish balls;micr0wa垤一ste ri1izati0n;heating-steP- ilization 精、姜汁适量 1.5指示菌的确定 本次实验采用传统加热杀菌方法和微波加热 杀菌方法来进行杀菌,因此,应选择其中最耐热的 前言 鱼丸(鱼圆)是我国传统的、最具代表性的鱼糜 制品,深受人们喜爱。…与发展迅猛的鱼丸生产技 菌作为指示菌。可能存在于鱼丸中并引起鱼 类变质的各种微生物中,以大肠杆菌最为耐 术相比,鱼丸的杀菌技术却明显滞后。目前众多国 内生产厂家均在使用的延长鱼丸货架期的方法是 热,因此本试验以大肠杆菌作为指示菌。 1.6检测方法 速冻后在一1 8℃以下的冷库中保存。采用这种方法 生产厂家必须要设立一个冷库以作保存和中转, ①大肠杆菌采用GB4789((食品卫生微生物学 检验 中规定方法进行检验;②蛋白质含量用凯氏 定氮法;[ ]③水分含量用SC69-02C水分快速测定仪 检测。 极大的浪费了人力和财力。而且,解冻后的鱼丸无 论在品质上还是在营养价值都会大打折扣_2]。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2结果与分析 2.1微波杀菌效果影响因素的确定 用胶带将2.5m1分离管竖直固定于微波加热 就越好; 浓度为108个/ml的1ml的大肠杆菌菌 液大约在被微波加热到78.5℃左右时死亡。 2.2鱼丸微波杀菌方法的研究 专用饭盒上,用微量移液管各取1 ml大肠杆菌菌液 加入到2.5m1分离管中,采用2450MHZ的微波进 行杀菌试验。为了确定微波强度和杀菌效果的关 系,分别采用650W,750W,850W的微波强度进 行试验。为了确定杀菌时间和杀菌效果的关系,分 根据对微波杀菌效果的影响因素的分析,选 择试验室的微波炉可达到的最大微波强度850W作 为鱼丸的杀菌微波强度,然后通过试验确定可以 将鱼丸中的大肠杆菌全部杀死的杀菌时间。采用 以下四种鱼丸样品: 别对650w,750W,850W的微波强度进行30s,40s, 50s,60s,70s的杀菌试验。每次对样品杀菌处理 完成后,用温度计(先用双氧水浸泡,再用无菌水 鱼丸样品1:未加入抑菌剂,但加入大肠杆菌 的鱼丸; 鱼丸样品2:加入乳酸钠(按照样品重量的3% 冲洗干净)测量菌液温度。然后采用多管发酵法来 检测残留菌数。实验结果如下: 表1微波杀茵效果 \ 问30加入),加入大肠杆菌的鱼丸; 鱼丸样品3:在表面涂抹2%壳聚糖冰醋酸溶 液,加入大肠杆菌的鱼丸; .141.4,u lT ・~H,、 t’I R-^、J^Ⅲ…一 茜/ -A吕 H/ , s 4。s 50s 6。s 7。 加人士 杯苗的佰由 650W 750W 850W 。‘ ‘c 150(54"C) 90(57 5℃) ‘ 。 50(63℃) 2g(67℃) 。‘ ‘c 1 1(74℃)o 8 5℃) 。‘ 0(80℃)0(83℃) 。‘眦 ‘c 0(83℃) o(85℃) 实验结果见表2: 表2微波杀茵效果单位:个/g 。 s。 55 ∞ 7。 样 2 7l 56 52 49 ¨ 38 12 样品3 69 58 50 47 3O l5 6 说明:表中“0”内数据为残留茵数(个/m …0外 数据为 茵液温度(。C) 300 样品4 Ⅲ - 79 /'7 59 45 39 29 l7 2 ‘ 250 . 来经过杀菌的样品l的检测结果为l0 个幢 ÷璃霎 1i50 一基 蠢 200 30s 40s 50s ,60s 70s 10 n …、 图1 不同功率下杀菌时间与杀菌效果之间的关系 300 . 250 . 200 。微波杀菌时间 。 图5微波杀菌时间与杀菌效果的关系 表j 8天后每克鱼丸样品中的残留茵数 | \\十;:。}£! o so ss 柏 o o 。 ,:o ,,s 器100 :\\\ 50 。. .…..乩H,J:艰 55 60 65 ……三 十_÷些 章 m啪 ,奴媚/'J拭目雎l,奴 ,r/5 ; 1。: :::: 39( I3。80三…12 0 艰 5。 70  .75 80 85 90 菌液温度(摄氏度) 残留茵数≥500个/g ’ 图2温度与大肠杆菌存活数之间的关系 通过实验结果分析得:微波强度越大,杀菌效 果越好,杀菌时间越长,杀菌效果越好;微波强度 越大,杀菌时间越长,菌液温度越高,杀菌效果也 通过结果分析得出结论: (1)微波杀菌方法可有效杀灭鱼丸中的指示 (大肠杆菌)l (2)随着杀菌时间越长杀菌效果越好, ■●■■日■■目l .,v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一 (3)微波杀菌1 35s后的样品在立刻检测以及8 天之后检测均达到无菌状态,可达到理想的杀菌 效果; 2.3鱼丸加热杀菌方法的研究 分别将四种样品鱼丸装袋,装袋过程中要有 意的将袋中充入一些空气,用封口机封好。放入水 浴锅(98 ̄C)中加热30min、35min、40min、45min、 50min、55rain、60min,分别在当天和8天之后进 行残留菌数检测。 表4加热杀菌效果单位:个/g 杆l 2 3000 1600 490 160 50 0 0 样l仙3 3800 2100 690 370 lo0 6 0 样 4 3600 2000 640 300 70 0 0 术 过承 的样 『的榆测结果为10 个幢 30 35 40 45 5O 55 60 杀菌时间/mi o 图4加热杀菌时间与杀菌效果的关系 表5加热杀菌效果(8天后检测) + + 十 390 55 O + + + 900 190 0 + + + 600 129 0 未掸吐呆菌的样品1的1盘测 果为l 7×lO’。+/g 注:表内数据为残留菌数(个/g);“-I-”表示残 留菌数≥1 ooo个/g 通过实验结果分析得到以下结论: (1)加热杀菌方法可有效杀灭鱼丸中的指示菌 (大肠杆菌)l (2)随着加热时间越长杀菌效果越好; (3)加热6 0miI3.立刻检测以及8天之后 检测均达到无菌状态,可达到理想的杀菌 效果; 2.4感官指标检测 (1)选择2O位同学按照表6中的标准对三种鱼 丸样品(未经杀菌样品、加热60min的样品、微波 1 35s的样品)进行感官评分。 表6感官指标评分标准【 (2)将他们的20组打分计算平均值得到表7中 的评分结果。 表7感官指标评分结果 (3)从表7中的感官指标评分结果分析,加热 样品的感官品质略好于微波样品。 2.5蛋白质含量的检测 采用凯氏定氮法来进行测定。测定结果如表8 5 2 0 3 2 8 7 8 7 96 47 19 所示。 % % % 表8蛋白质含量 样品 蛋白质含量= 原样 微波样品 加热样品 从表8中可以看出,应用微波灭菌的样品最 终蛋白质含量高于加热灭菌处理的样品的蛋白质 含量。 1.1水分含量的检测 采用SC69-02C水分快速测定仪测定。测定结 果如表9所示。 表9水分含量比较 样品 水分含量 微波样品 48.15% 加热样品 55.O5% 从表9中可以看出,应用加热灭菌的样品最终 水分含量高于微波灭菌样品的水分含量。 31——————。 一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3讨论 标、蛋白质含量、水分含量进行检测。检测结果表 4.1将Ira1的大肠杆菌菌悬液(浓度为108个/ 明,加入3%乳酸钠作为抑菌剂的鱼丸经过加热 m1)作为杀菌对象,用不同功率(650W、75OW、 60min以及微波135s的杀菌后,在色泽、口感、滋 850w)的微波进行不同时间的杀菌,确定微波杀菌 味、组织状态及弹性上均可以满足消费者的感官 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微波强度越大,杀菌效果越 要求,但加热60min的鱼丸在口感上及组织状态上 好;杀菌时间越长,杀菌效果越好;浓度为108个/ 要好于微波135s的时候。在理化指标的检测中,二 ml的1ml大肠杆菌菌液在微波的作用下在78℃左 者的蛋白质含量相近,水分含量微波1 35s的远远 右完全死亡。 小于加热60min的,但均可以达到要求。 4.2采用850W的微波强度对加入不同防腐剂 的鱼丸(15g/袋)进行不同时间的杀菌,分别在当天 参考文献: 以及8天之后进行大肠杆菌总数的检测。结果表 [1】张敏,肖功年.国内外水产品保鲜和保活技术研 明,微波杀菌1 3 5s的鱼丸在立刻检测以及8天之 究进展[J].食品与生物技术,2002,21(1):1 6. 后检测均完全无菌,可达到理想的杀菌效果。通过 对立刻检测以及8天之后检测的细菌总数分析对比 [2】芮汉明,陈中,曾庆孝等.鱼丸质量影响因素的 来看三种抑菌剂中,以乳酸钠的抑菌效果最好。 研究【J】.食品工业科技.1 997,(3):50. 4.3采用98℃的水浴对加入不同防腐剂的鱼 [5】姚其生,秦如红.鱼糜制品工艺技术的研究[J】.. 丸(1 5g/袋)分别进行不同时间的加热杀菌,然后分 食品科学,1 982,(9):22. 别在杀菌后以及8天之后立即检测细菌总数。结果 【4】李大奇,毛秀云,乐也国.KDY-9820型凯氏定氮仪测 表明,加热60min在立刻检测以及8天之后检测均 定蛋白质含量方法【J】.黑龙江粮食2002,(6):45~46. 无菌,可达到理想的杀菌效果。 【5】无锡轻工大学,天津轻工学院.食品分析【M】.北 4.4分别对经过两种杀菌方法的鱼丸的感官指 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21 1~21 6. ●●●●●●●●●●●●●●●●●●●●●●●●●●●●●●●●●●●●●●●●●●●●●●●●●●●●●●●●●●● (上接第25页) 速毛细管电泳安培法测刘J】.分析测试学报,2005, 【9】昊莹莹,李文英,谢明.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肌肉 22(5 1 5~1 8. 中肌苷酸的含量【J].食品科学,2005,26(12)191~195. 【1 7】陈卫军,魏益民,欧阳韶晖等.近红外技术及其 【1 0】蒋红斌.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肉类食品中盐酸克仑 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食品科技,2001(4 55~57. 特罗含量【J】.中国卫生监督杂志,2002,9(6)355--356. 【1 8】姚蕊彭增起周光宏.核磁共振在肉类科学研 【1 1】陈光哲,朱慰先,陈家斌.肉类食品链霉素残留 究中的应用【J】.肉类研究,2005,(9 27~5O. 量检测方法研究lJ】.江苏农业科学,2001,(5)55~57. 【1 9】舒柏华,孙丹陵,王胜利,徐顺清.肉类食品 【1 2】汤丽芬,张选红,吴珏珩,陈红英,林广云, 郑文晖,孔令宇.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广 细菌污染生物发光快速分析技术研究【J】.中国公共 州部分地区肉类4种抗生素的残留量【J】.中国卫生 卫生,2005,1 9(4 485~484. 检验杂志,2004,1 4(5 270~271. [20】Macbeath G,Scheriber s L.Pringting protein as microarray 【1 5】田晶,李丹,于玲,徐龙权,王继红.肉类产 for high-through put function determination[J】.Science,2000, 品中磺胺喹啉的HPLC检测【J】.分析科学学报, 289(5485}.1 760~1 765. 2005,21(6 705~704. 【21】Templin MF,Stoll D,]3aghlT ̄nn J,eta1.Protein mIc 【1 4】KINGC C,GA ̄YMM,HALEEMJ 1.High speed electro— and rnult ̄lexed sandwich i唧nIJno鹋say&wtat beats the bead?Comb phoretic sel ̄ration of DNA fragments usi喏a short capillary[J】. Chem High Throughput Screen,2004,7(5)225~229. J Chrom&togr,B,1 997,695(1~2):1 1 5~1 15. 【22】高志贤,杨明星,王涛,王升启.用于检测葡 【1 5】HSIEH M M,CHANG H T.Dynamic control for ultr&-- 萄球菌肠毒素的免疫芯片技术【J】.中国生物工程杂 f&st separ&tion of organic acids in capill&ry zone electrophoresis 志,2004,24(8 99~1 04. ! 【J】.J.Chromatogr,A,1 998,81 7(1~2 1 29~1 57. [2 5】张华,王静.生物芯片技术在食品检测中的应 【1 6】杨冰仪,英金垣,赖喀.肉类中己烯雌酚的高 用【J】.生物信息学,2004,2(5)=4;3~48. 3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