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教育・ 大众文艺 让湘西民间工艺美术走进院校课堂, 关洁 (吉首大学师范学院 湖南吉首416000) 摘要:通过引导学生对湘西民间工艺美术的关注、探寻、学 非遗管理处主任姚方介绍,乾I'l、I古城已逐步成为一扇展示湘西民 习。充分开发和利用本土资源,丰富和补充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使民 族文化的窗口。湘西工艺美术方面就己入驻了土家织锦传承人叶 间工艺美术得到传承和发展,并成为创业的源泉。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的遗产;民间工艺美术;职业教育;创业 注:本论文为湖南省级教育科学研究课题《湘西地区民间工艺 资源在学前教育专业手工课程中的开发利用研究》成果之一。 随着我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课程资源的开发与 利用问题逐步引起了课程理论界的重视。职业教育如何充分利用 民族地区的本土文化资源丰富课堂,增加职教课程的迫切性,促 进职教的发展,建构具有民族特色的课程体系,是近年来职教各 界热切关注的问题。 湘西山水奇丽,风景迷人;湘西历史悠久,文化厚重。据 统计,湘西州已拥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I11056项,其中国家级非 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4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50项;申报国 家级“非遗”传承人18人,省级“非遗”传承人44人。这些,是 湘西的骄傲,更是湘西职业教育得天独厚的课堂资源。学校是文 化传播的重要基地,协助、承担着非物质文化的遗产的传承和保 护。作为职业学校,传承非物质文化的遗产不仅是发挥其公益作 用,更要引导他们将湘西民间美术成为创业的源泉,真正做到让 湘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保护传承和发展。民间工艺美术是非物 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职业教育课堂的重要资源。 一、从民情民俗中看待民间工艺美术的变迁 民俗民情传统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体现,也是民间工艺美 术的大荟萃,走进节日,参与民俗活动,了解民风民情可以增进 学生热爱家乡民族自信心,探寻民族文化渊源。对民间工艺美术 的了解和学习,我们除了要掌握“学什么”,更要了解其背后的 文化内涵,明确“为什么学”,感知学习内容背后所包含的人文 思想要难得多。引导学生从文化发展的试点参与教学。了解本土 风俗民情,历史渊源。比如苗画,是湘西民间美术领域的瑰宝之 一。最早出现在苗族妇女的服饰上,作为刺绣的底稿,用白色的 粉浆将花样画在深色的布上,后来人们舍不得把这些美丽的线条 和色彩覆盖,就把白色的线描改成彩绘,植物颜料经久耐洗,成 为了单纯的布制绘画。现代苗族艺术家又将其用油画、水粉、丙 烯颜料画在布上,使之成为一种的画种。“乾州扎春”“河 溪烧龙”“清明歌会”等活动都是乡土民情风俗中社会活动面 貌,是人们的一种生活态度方式的体现。在学习“国家级非物质 文化遗产——苗族锉花”内容时,我们布置同学做了课前调查工 作,了解锉花前身——苗绣的一些基本知识。这一对姊妹艺术在 一定时期里是相互相成,互相依存的。感受了苗绣的艺术特色, 才能更好地去欣赏锉花的魅力,发现锉花的审美价值。通过参观 访问、体验感受,同学们对湘西文化有了浓厚的兴趣和深刻的认 识。这样,可以展示它们在区域文化的中的标记意义,也大大丰 富了同学们的创作素材。 二、让已有的湘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窗口成为教育基地 2012年l0日,在湘西吉首市乾州古城正式开园的湘西非物质 文化遗产园,随着湘西旅游业的兴起,非物质文化遗产园也成为 乾州古城里的一大文化亮点被众多的游客所称赞。据乾州古城办 水云、石砚雕刻传承人杨光三、苗画大师梁德颂、棕编大师宋彪 等1O余名各级“非遗”传承人,还有绣花鞋垫、竹编、木雕等项 “非遗”项目的展演也在园中形成常态。同学们走进非遗园,就 是走进了五光十色的民间文化长廊,在这里他们可以欣赏到民间 工艺美术的成品,看到其制作流程,可以与大师、非遗传人面对 面交流探讨。穿越地域与历史的距离,一切都是这么活灵活现, 触手可及。补充了校园课堂的局限,同学们对湘西民间工艺美术 有了最直观的、最深刻、最全面的认知。 三、立足乡土资源,推进校本课程开发 长期从事职业学校的美术教育,我了解到很多学生虽来自 农村,但对本土文化的了解都是片面和零星的,更不要说城镇的 孩子,这显示了加强民间文化传播的重要性和艰巨性。除了通用 的课本知识传播以外,还依据一定的教学目标对地域资源进行挖 掘、整理,组织成教学内容:锉花、苗绣、苗画、草编、泥塑等 形式都引入到我的课堂中来。鼓励学生充分利用本土随处可得的 稻草、树枝、果实、石块等原生态材料进行艺术创作,取得很好 的收效。这样的教学,学生非常乐意参与到民间美术的教学中 来,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充分领略到真、善、美真谛,挖掘民间工 艺的精神和内涵,用简单、粗朴、美观的艺术形式再现其艺术价 值和审美情趣。 四、让湘西民间美术与创业对接,开辟广阔的就业道路 作为职业学校,如果对民间工艺美术的学习仅仅停留在校内 课堂上,那只是实现了其中一部分价值。民间工艺美术应该根植 到他们的职业情操中去,对他们产生延续性的影响。对于服装设 计专业的学生,我们引导他们将民间美术的元素运用Nit装设计 中,使自己走民族特色产业,提高产品民族文化附加值与国际竞 争力。通过前期一系列的铺垫,同学们对湘西民间美术已经有了 情感基础和知识积累,在此基础上,我们一起设计制作了有苗绣 元素的产品:服饰品(挂饰、项链、提包)、家居用品(坐垫、 家具套、桌布)等。这些将传统元素与时代理念相结合,所设计 的服饰、家居用品非常受欢迎。除此之外,我们还充分利用湘西 的旅游资源,比如通过凤凰、王村、张家界等地旅游市场,设计 特色产品,这些都是传统文化特色的附着,是传统手工技艺与时 代发展的结合。事实证明,这些产品,不仅本地人喜欢,也很受 外地人欢迎。这样的市场理念,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创 新、研究和管理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是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 发展的切实举措。我们还在进一步尝试,办校园企业,将学校的 资源与民间工艺大师相结合,让民间工艺在市场上稳步发展! 一方面,是社会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呼唤,另一方面, 经济的发展又让非物质文化遭到淘汰和破坏。这是时代进程中不 可避免的冲突,许多专家学者满怀爱国的热情,肩负保护民间美 术的责任和使命,都在进行整理挖掘宣传的工作。做为一名教 师,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掌握相关技艺、弘扬民族精神,是时 代赋予我们重要而深远的使命。职业学校要把授业和育人结合起 来,努力培育文化创新能力的技术技能人才,推进教学成果进入 市场,服务民族文化特色产业,使民族地区职业教育走特色发展 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