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有答案)
一、填空题
1、从汉字所记录的对象来看,汉字记录的语音单位是______。
2、____的差别主要取决于物体振动所形成的音纹波折的曲折形式不同。
3、“明天”“明儿”词义接近,主要区别在于词的______;“成功”“得逞”词义接近,主要区别在于词的______。
4、从单纯词的构成方式看,“蜘蛛、葫芦、蝴蝶”是______词,“皑皑、蛐蛐、猩猩”是______词。
5、联合国六种工作语言包括:汉语、英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猪多肥多,肥多粮多,粮多猪多。”运用了______辞格。 7、汉代通行的字体是______。
8、东汉许慎的______把9353个汉字归为540部。
9、把语言中的各种语法形式归纳为若干类型,这些类型称为______。 10、“他不是不想学,而是没有时间学”是表示______关系的复句。
二、判断题
11、词典一般只能收录词,不收大于词的单位。( ) 12、汉语一个语素一定与一个音节相对应。( )
13、甲骨文是殷商时代的文字,金文是西周时期的文字。( ) 14、独体字是构成汉字的最小单位。( )
15、“浪费了一个上午”和“忙了一个上午”都是动补短语。( )
16、“萝卜快了不洗泥”这个熟语中“快了”是谓语,是陈述“萝卜”的。( ) 17、“巧云十五岁,长成了一朵花。”这句话采用了借喻的修辞手法。( )
18、语言规范化是为了消除语言使用中多种方言并存的混乱现象,更好地发挥语言文字的交际功能( )。
19、舌面声母不能跟合口呼韵母拼合。( ) 20、普通话极少有两个辅音相连的音节。( )
三、选择题
21、汉语普通话中的浊声母是( )。 A.j、q、x B.zh、ch、sh、r C.m、n、l、r、nɡ D.m、n、l、r
22、“面包”读为[miam51pau55],是语音的( )。 A.同化 B.异化 C.弱化 D.脱落
23、属于特指问的句子是( )。
A.你不会不来吧? B.你来还是他来? C.究竟谁来? D.你来不来? 24、“去了才知道”是( )。
A.假设关系紧缩复句 B.条件关系紧缩复句 C.并列关系紧缩复句 D.转折关系紧缩复句
25、下列简化字中不是由“换用简单符号”而成的简化字(A.汉 B.灯 C.赵 D.戏
26、下面各组汉字全是形声字的一组是( )。 A.爸、武、切 B.瞻、勇、辩 C.跑、购、泉 D.厅、型、保
27、下列各组词中全部是联绵词的是( )。 A.仓猝、唐突、阑干、苗条、蝙蝠 B.坎坷、蟋蟀、枇杷、卢布、拮据 C.详细、伶俐、逍遥、葫芦、朦胧 D.游弋、叮咛、摩托、喽罗、吩咐 28、“尴”是一个( )。
)。 A.语素 B.词 C.音节 D.短语
29、“每日来到小河边,一坐就是大半天,莫道此河无鱼钓,俺不钓鱼钓时间。”运用的修辞格是( )。
A.拈连 B.比喻 C.借代 D.比拟 30、福州话属于哪个方言区?( ) A.闽南 B.闽北 C.闽东 D.闽中
四、名词解释
31、语调:
32、双宾语
33、偏旁
34、成语
35、双关
五、简答题
36、举例说明普通话声母和辅音的关系。
37、同字同音词和一词多义,有时很难区分。试用下列各词,分别造几个句子来说明哪些是同音词,哪些是多义词。 新生 杜鹃 疙瘩 苦
38、下列句子有没有成分搭配不当的毛病?如果有,试加以改正,并说明理由。①张钰所以这般刻苦,是因为有一种坚强的思想在支配她。②参加这次运动会的八名男运动员和三名女运动员,均由优秀选手组成。③我们不但盖出了林立的工厂、学校、住宅,而且盖出了人民大会堂和历史博物馆这样宏伟浩大的工程。④这次在工厂最后一天的劳动,是同学们最紧张、最愉快、最有意义的一天。⑤敌人已经发现我们了,这里不能久住,今晚六点出发瓦窑堡。⑥文艺作品语言的好坏,不在于它用了一大堆华丽的词语,用了某一行业的术语,而在于它的词语用的是地方。
六、分析题
39、分析“他在家”“他在家看书”“他在看书”中“在”的联系和区别。
a. 40、教室里走出来一个。b.他把一本书拿出来。这两句话是否有错误,为什
么?
41、有人把“桌子”“椅子”的“-子”“坐着看书”“吃过饭”的“-着”和“-过”都称为“词尾”。根据所学语言学知识,试分析:“-子”“-着”“-过”与英语中的“doɡs”(“狗”的复数形式)中的s(复数标记)是否具有同一性?如何看待以上汉语中的后附成分“-子”“-着”“-过”
42、有人说不学“现代汉语”,文章照样可以写通。这种说法对不对?学现代汉语有什么用处?
七、论述题
43、结合汉语近二十年来的新造词语谈谈你对词汇的发展与规范的认识。
参
一、填空题
1、【答案】音节(或语素)
【解析】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系统,根据它所记录的语言单位,文字可以被分为几类:①记录音素的音素文字,如英文;②记录音节的音节文字,如日文的假名;③记录语素的语素文字,如汉字。由于汉字是既表音又表意的意音文字,而不是完全按照一字一个音形的原则,区别于纯粹的表音文字,因此又被称为语素音节文字。
2、【答案】音色
【解析】音色又叫音质、音品,是声音的特色,主要取决于声波振动的形式。
3、【答案】语体色彩;感情色彩
【解析】色彩义是附着在词的理性义之上表达人或语境所赋予的特定感受,包括感情色彩、语体色彩和形象色彩。有些词表明说话人对有关事物的赞许、褒扬或厌恶、贬斥的感情,这就是词义中的褒义色彩或贬义色彩。“成功”是褒义词,“得逞”是贬义词。两者的主要是感情色彩不同。而更多的词既没有褒义色彩,也没有贬义色彩,是中性词。语体色彩,又称文体色彩,有些词语由于经常用在某种语体中,便带上了该语体所特有的色彩,例如,书面语色彩和口语色彩。“明天”具有书面语色彩,“明儿”具有口语色彩。两者主要是语体色彩不同。
4、【答案】联绵;叠音
【解析】由一个语素构成的词称为单纯词,单纯词可分为联绵词、叠音词和音译外来词。联绵词指的是两个不同的音节连缀表示一个意义而不能拆开成两个语素的词,如“蜘蛛、
葫芦、蝴蝶”;叠音词是由不成词语素的音节重叠构成,只是一个语素,如“皑皑、蛐蛐、猩猩”。
5、【答案】法语;俄语;阿拉伯语;西班牙语
【解析】在联合国的所有会议、官方文件,以及有关记录、事务中可以使用的语言称为联合国工作语言,联合国的工作语言共有6种:汉语、英语、法语、俄语、阿拉伯语与西班牙语。
6、【答案】顶真
【解析】用上一句结尾的词语或句子作下一句的起头,使前后的句子头尾蝉联。上递下接,这种辞格称为顶真,也称“联珠”。顶真是汉语传统的修辞格之一,经常出现在各种文体的文章中。
7、【答案】汉隶
【解析】汉隶,也称今隶,是汉代通行的字体,汉隶的撇、捺和长横有波磔,汉隶就很少有篆书的痕迹了。
8、【答案】《说文解字》
【解析】《说文解字》,简称《说文》,东汉许慎著。它是世界上最早的字典之一,是我国第一部按部首编排的字典,许慎根据文字的形体,创立540个部首,将9353字分别归入540部。540部又据形系联归并为14 大类,字典正文就按这14大类分为14篇,卷末叙目别为一篇,全书共有15篇。许慎在《说文解字》中系统地阐述了汉字的造字规律——六书。
9、【答案】语法手段
【解析】语法手段是对语法形式的进一步概括归类,它是根据表达语法意义的同一性质的语法形式所概括出来的类别。常见的语法手段主要有:选词、词序、虚词和词形变化。
10、【答案】并列
【解析】根据分句间的意义关系划分,复句可以分为联合复句和偏正复句两大类。联合复句内各分句间意义上平等;无主从之分。偏正复句内各分句间意义有主有从,也就是有正句有偏句。联合复句又可分为并列、顺承、解说、选择、递进五小类。该句中的关联词语“不是……而是”正是表并列关系的标志词。
二、判断题
11、【答案】错误
【解析】词典除了收录词,还收录成语、惯用语、歇后语等固定短语,例如,“破釜沉舟”“耍花招”“飞蛾扑火——自取灭亡”等,这些固定短语是大于词的单位。
12、【答案】错误【解析】语素是最小的有音又有义的语言单位。现代汉语的语素绝大部分是单音节的,例如,“天、地”等;也有两个音节的,如“蝴蝶、马虎”等;还有三个或三个以上音节的,如“巧克力、奥林匹克、布尔什维克”等。
13、【答案】正确
【解析】甲骨文指通行于殷商时代刻写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金文主要指通行于西周的青铜器上的文字。
14、【答案】错误
【解析】笔画是构成汉字字形的最小单位。
15、【答案】错误
【解析】“浪费了一个上午”是动宾短语,“忙了一个上午”是动补短语。
16、【答案】错误
【解析】“萝卜快了不洗泥”中的“快了”,是指在市场上某种商品卖的快,买的多,货物供不应求。平时要把萝卜上的泥土洗干净,打扮一番,让买的人看着好看,愿意买。现在卖的快了,就是不洗泥也有人买。这句话中“萝卜快了”是主语,“不洗泥”是谓语。
17、【答案】错误
【解析】这句话采用的是暗喻的修辞手法。暗喻又称“隐喻”,本体和喻体也都出现,其中用“是、变成、成为、等于”等喻词。
18、【答案】错误
【解析】语言规范化是确定并推广某一语言内部统一的标准。现代汉语规范化就是确立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明确、一致的标准,消除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存在的一些分歧,同时对它的书写符号——文字的形、音、义各个方面制定标准并进行规范。语言规范化不仅仅是为了消除语言使用中多种方言并存的混乱现象。
19、【答案】错误
【解析】舌面前音不能跟合口呼韵母相拼,但舌面后音可以跟合口呼韵母相拼。
20、【答案】错误
【解析】普通话语音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没有复辅音。即没有两个辅音相连的音节。“zh、ch、sh”和“nɡ”是在书写时,用两个字母表示一个辅音。
三、选择题
21、【答案】D
【解析】汉语普通话声母中,擦音、边音和鼻音存在浊声母,擦音中只有r为浊声母,边音中l可作浊声母,鼻音m、n都可作浊声母,而nɡ是浊鼻音,但只能作韵尾,故选择D项。
22、【答案】A
【解析】“面”字后的“包”的声母是双唇不送气清塞音b。“面”的-n韵尾紧接下字的唇音声母,由于同化作用改变了发音部位,变成了-m韵尾。
23、【答案】C
【解析】特指问句用疑问代词(如“谁、什么、怎样”等)和由它组成的短语(如“为什么、什么事、做什么”等)来表明疑问点,说话者希望对方就疑问点作出答复,句子往往用升调。A项属于是非问。B项属于选择问。D项属于正反问。 24、【答案】B
【解析】条件复句是偏句提出条件,正句表示在满足条件的情况下所产生的结果。条件关系分有条件和无条件两类,有条件又分充足条件和必要条件两类。题中句子,“去了”是“知道”的必要条件,它们之间属于条件关系。紧缩句由复句紧缩而成,没有了隔开分句的语音停顿,结构上有些词语也被压缩掉了,是分句间没有语音停顿的特殊复句。题中句子是由“只有去了才知道”压缩而来,是紧缩复句。
25、【答案】B
【解析】A项“汉”的繁体字是“漢”,C项的“赵”的繁体字是“趙”,D 项“戏”的繁体字是“戲”。都是换用了简单符号而成为简化字。B 项“灯”的繁体字是“燈”,改换了字的声旁,不是换用简单符号。
26、【答案】B
【解析】A项中“爸”是形声字,“武”是会意字,“切”是形声字。B项中,三个字都是形声字。C项中,“跑”是形声字,“购”是形声字,“泉”是会意字。D项中,“厅”是形声字,“型”是形声字,“保”是会意字。
27、【答案】A
【解析】B项中的“卢布”是音译词。C项中的“详细”是合成词。D项中的“摩托”“喽罗”是音译词。
28、【答案】C
【解析】语素是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词是代表一定的意义、具有固定的语音形式、可以运用的最小的结构单位。音节是交谈时自然感到的最小语音单位。短语是由词逐层组成的语言单位,和词一样也表示一定的意义,可以单用单说。“尴”有固定的语音形式,但是不单独表示意义,一般只能和“尬”组合,共同作为一个语素。所以“尴”是一个音节。
29、【答案】A
【解析】拈连是为了表达上的需要,利用上下文的关系,把用于甲事物的词语巧妙地拈过来用于乙事物。拈连能使抽象的事物表达变得具体生动,同时上下文用相同相近的词串联起来,也使语气畅通,是一种很能增加语言艺术美的修辞方式。这句话中“钓时间”即是使用了拈连的修辞手法。
30、
四、名词解释
31、答:语调是指说话或朗读时,句子中的停顿、声音的轻重快慢和高低长短的变化。语调在句子形式上的特点表现为抑扬顿挫,由于每个句子都有语调,因此可以根据这个特点从连贯的话语中划出句子之间的界限。语调由句调、句重音和停顿组成。句调是语调的主干,是全句的音高升降的变化,是语句音高运动的模式。句调分为升调、降调、
平调和曲调四种。停顿是指说话或朗读时,段落之间,语句中间、后头出现的间歇。停顿的出现一方面是出于人的生理上或句子结构上的需要,停下来换换气或使结构层次分明;另一方面是为了充分表达思想感情,并让听者有时间领会说话或朗读的内容。逻辑停顿是停顿的一种类型,即为了突出某一事物,强调某一观点,表达某种感情,而在句中没有标点符号的地方作适当的停顿。重音是指语句中念得比较重,听起来特别清晰的音,又称语句重音。重音可按产生的原因分为两种,即语法重音和逻辑重音。语法重音指按照语法结构的特点而重读的音;逻辑重音指为了突出句中的主要思想或强调句中的特殊感情而重读的音。
32、答:双宾语是指一个动词后面连带两个宾语的句式。两个宾语意义上前一个一般指人,可称指人宾语,或称近宾语,后一个宾语一般指物或事情,可称指物宾语或远宾语。双宾语的动词一般要有“给出”“取进”“询问”“称说”等意义。例如,“伯父给我两本书”“大家叫她祥林嫂”等。
33、答:偏旁是由笔画组成的具有组配汉字功能的构字单位。一个合体字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偏旁构成。偏旁由笔画构成,一个偏旁由一个或更多的笔画构成。偏旁是从造字构形的角度定义的,习惯上有“左偏右旁”的说法,这是采用“两分法”对汉字进行结构分析得出的认识。由于汉字结构复杂,许多汉字并不是左右结构的。所以,不再区分左右,一律称之为“偏旁”。如“位、住、俭、停”中的“亻”,“国、固、圈、围”中的“囗”,“偏、翩、篇、匾”中的“扁”,都是偏旁。
34、答:成语是一种相沿习用含义丰富具有书面语色彩的固定短语。①成语的基本特征:a.意义完整;b.结构定型;c.风格典雅;d.充当语言的备用单位。②成语的来源:a.神话寓言;b.历史故事;c.诗文语句;d.口头俗语。③成语作为一种特殊的固定短语,具有稳定性,但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有的意义改变了,例如“明目张胆”,古代用它来形容不畏权势,敢说敢为,有胆略有气概,含褒义。到后来,“明目张胆”的感情色彩完全变了,用来指公开地大胆地干坏事。
35、答:双关是指利用语音或语义条件,有意使语句同时关顾表面和内里两种意思,言在此而意在彼的修辞手法。其基本类型包括谐音双关和语义双关。谐音双关,又称谐声
双关、字音双关,是指利用词语的同音、近音、音似的条件构成双关;语义双关,又称意义双关、借义双关,是指利用词语的多义性在特定语境中构成表里两层意思。
五、简答题
36、答:声母是音节中元音前头那部分,大多为音节开头的辅音;辅音是指发音时气流在口腔、咽腔受阻碍形成的音。普通话中的声母和辅音是两个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语音单位,具体表现为: (1)区别 ①划分角度不同
a.声母是从传统声韵学角度划分出来的,是中国古代研究汉语语音的术语,是从汉语音节结构特点来分析的,在音节中的位置与韵母相对。
b.辅音是从普通语音学的角度划分出来的,是普通语音学的术语,是就音素本身的性质来分析的,是根据发音方法划分出来的,与元音相对。 ②范围不同
声母一般由辅音充当,但并不是所有的辅音都能充当声母,有些辅音不能充当声母,只能作韵尾,如nɡ。也并非所有的声母都是辅音,如零声母。辅音并不是只能充当声母,有些既可以作声母,也可以作韵尾,如 n。 (2)联系
普通话中的声母大多数是由辅音组成的,辅音是声母的组成材料。
37、答:区分同形同音词和一词多义,主要看义项之间有无联系。 新生
①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刚产生的或刚出现的) ②是党给予我新生。(新生命)
③中文系招了一百余名新生。(新入学的学生) 杜鹃
①远处飞来了一只杜鹃。(鸟名) ②满山的杜鹃都绽开了新蕾。(花名) 疙瘩
①脸上长满了疙瘩,挺难看。(皮肤上突起的硬结) ②面粉受潮结成了疙瘩。(块状或球状物) ③一天只吃了一小疙瘩馒头。(小块) 苦
①黄连虽苦但能治病。(一种与甜相反的味道) ②生活苦一点,没什么,不能没了志气。(难受、痛苦) ③这些年全仗她支撑门户,可真苦了她了。(使难受、使痛苦) 例①②的“新生”意义有联系,属于一个词,是一词中的两个义项。例
③的“新生”是另一个词,与例①②的“新生”形成同形同音词。两个“杜鹃”意义间没有联系,各是一词,形成同形同音词。“疙瘩”“苦”中的各例说明它们都具有两个以上互有联系的义项,是多义词。
38、答:①定语“坚强”与中心语“思想”不搭配,可改为“坚定的思想”。②主语和谓语搭配不当,可把谓语改作“都是优秀选手”。③第二分句动语和宾语搭配不当。可把“盖出……工程”改作“建成了工程巨大的宏伟的人民大会堂和历史博物馆”。第一分句的定语“林立”应改为“许多”。④主语和宾语搭配不当。“……劳动”不能是“……一天”,“是”前可改为“在工厂劳动的最后一天”,或把第二个“一天”删去。⑤ “出发”是不及物动词,不能带“瓦窑堡”作宾语,可把“出发瓦窑堡”改作“向瓦窑堡迸发”,或“去瓦窑堡”。 ⑥文艺作品的词语用的是地方自然是好不是坏,因此应
该删去多余的“好坏”,把“的”字移到“语言”的前面。也可以将其替换为“好的文艺作品语言”。
六、分析题
39、答:(1)联系
①共时层面上,这三个“在”音同、形同,意义之间具有一定的联系,都是表示与动作相关的时间、处所等,是一个词,这个词是一个兼类词。
②历时层面上,体现了实词“在”的语法化路径:实词→语法词→黏附成分→屈折词缀。 (2)区别
这三个“在”词汇意义不同,语法意义也不同:他在家”的“在”表示人或事物的位置,是一个动词,属于实词。
他在家看书”的“在”表示动作的时间、处所、范围、条件等,是一个介词,属于语法词。
他在看书”的“在”表示正在,是一个副词,属于语法词。另外,也可以看作是动词“看”的屈折词缀,表示“现在时”的语法范畴。
40、答:a句有误,b句无误。理由:名词前面一般会有一个限定词来对名词进行修饰或说明,这个限定词或短语分为两类,一类是定指,另一类是不定指。“定指”是指所限定的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事物是双方都知道的事物;“不定指”是指所限定的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事物没有一个具体的指称,是不确定的。宾语常常表示不确定的事物,传达未知的信息,因此,充当宾语的名词也必须是不定指名词。a句中“”是双方都知道的人物,而“一个”表示“不定指”,两者语义矛盾。应把“李”删掉,用表示不定
指的“一个老师”来充当宾语;b句中表示不定指的“一本书”充当“把”的宾语,符合宾语的语义要求,因此b句没有语病。
41、答:(1)不具有同一性
①
“子”属于汉语词语的后缀,由词根演化而来,能够粘附在词根上构成新词,是
汉语名词的标志,其他一般动词或形容词加上它以后便转为名词。而英语中的“-s”属于词尾,是一种表达语法意义的词尾,只能改变一个词的形式,不能改变词义,不能构成新词。“doɡ”加上词尾“-s”后还是“狗”的意思。并没有构成新词。
②
“着”“过”是汉语虚词中的动态助词。“着”用在动词、形容词后面,表示动作在进行或状态在持续,即有时表示动作正在进行中,有时表示动作结束之后的状态在持续。“过”用在动词、形容词后面,表示曾经发生这样的动作或者曾经具有这样的形状。虽然它们和词尾“-s”一样,意义虚化,只表示一定的语法意义,但它们都是成词语素,不属于词尾,不属于词的内部屈折改变语法意义,而是通过附着在词之后表示语法意义。
(2)汉语是孤立语,没有丰富的形态变化,没有内部屈折和外部屈折,语法手段主要是语序和虚词。汉语后附加虚词“-子”“-着”“-过”是表达汉语语法形式的重要内容。
42、答: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我国十分重视语言的正确使用。语言的使用是社会经济文化生活的重要条件,是每人每天所离不了的。学习把语言用得正确,对于我们的思想的正确程度和工作效率的提高,都有极重要的意义。我们应当下功夫学好语言,应当运用现代汉语各部分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来指导自己的语言实践,努力提高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正确使用现代汉语,为现代汉语的规范和健康而奋斗。
七、论述题
43、答:近二十年来的新造词深刻地反映了社会发展和变化的种种现象,通过对其认识和了解,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词汇的发展与规范。
(1)
新造词的产生
新造词主要是利用原有的语言材料,按照原有的构词方法构成的。它是丰富词汇的主要途径。它所表示的事物和概念是新的,它的形式也是新的。新造词除了一部分进入基本词汇外都进入一般词汇。
(2)
新造词产生对词汇发展的影响
近年来,普通话里出现了大量的新词,这些新词的产生,不仅反映了我国人民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迅速发展,同时也扩大并丰富了语言的词汇,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
(3)
新造词产生要遵循的原则
新造词的构造必须符合现代汉语的构词规律,必须根据语言词汇规范化的原则: ①为一般人所普遍使用。
②适应社会实际的需要,反映当前社会的发展。 ③能够明确地表达意义,为一般人所懂得。
④为了维护祖国语言的纯洁和健康,必须反对滥造新词。
总之,规范化的新造字的产生符合社会发展,同时也有利于词汇演变的发展。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