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填空题
1、根据所提供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在下面横线处填上相应的声母。 (1).双唇、送气、清、塞音是____。 (2).舌尖后、清、擦音是______。 (3).舌尖中、浊、边音是______。 (4).舌尖后、浊、擦音是______。
(5).舌面前、不送气、清、塞擦音是______。
2、元音和辅音的主要区别在于:发元音时,______;发辅音时, ______。 3、意义实在,在合成词内位置不固定的成词语素和不成词语素叫作______。 4、从构词位置来看,“阿婆、阿姨”中的“阿”,“杯子、包子”中的“子”,“糊里糊涂、傻里傻气”中的“里”都是______语素。
5、“猪多肥多,肥多粮多,粮多猪多。”运用了______辞格。
6、现代汉语的方言通常分为______大方言区,以上海话为代表的方言称为______。 7、大篆指春秋战国时代______国的文字,一般以籀文和______为典型代表。 8、“臣”字的第四画笔画名称是______。
9、从句子特性看,“老张让我去见”是______句,“他推开门走了出去”是______句。 10、短语可以分别从结构和______这两个方面分类。
二、判断题
11、汉语一个语素一定与一个音节相对应。( )
12、“大学”“船只”“地震”都是偏正型的复合词。( ) 13、“雨”和“瓜”都是象形字,“甘”和“明”是会意字。( ) 14、《说文解字》最早采用部首给汉字归部,将汉字归为214部。( ) 15、“全家人都希望她出国留学”是兼语句。( )
16、“浪费了一个上午”和“忙了一个上午”都是动补短语。( ) 17、很多语言也有量词,但不一定像汉语一样有个体量词。( ) 18、“巧云十五岁,长成了一朵花。”这句话采用了借喻的修辞手法。( )19、普通话极少有两个辅音相连的音节。( ) 20、zhi、chi、shi等音节的韵母应归入开口呼。( )
三、选择题
21、能充当普通话韵头的是( )。 A.高元音 B.低元音 C.前元音 D.央元音
22、下列汉字音节中,主要元音是舌面、前、半高、不圆唇元音的是(A.月 B.对 C.论 D.界
)。
23、下列各项画线的词语,不属于时间名词的是( )。 A.他昨天来的 B.星期五学校不上课 C.这里从前是个中学 D.快递刚刚送到
24、短语“从网上下载的传统的时尚的一百多首歌曲”有( )。 A.3个定语B.4个定语C.1个定语D.2个定语 25、“盆”是( )。
A.象形字 B.会意字 C.指事字 D.形声字
26、下列简化字中不是由“换用简单符号”而成的简化字( A.汉 B.灯 C.赵 D.戏
27、下列各组词中全部是联绵词的是( )。 A.仓猝、唐突、阑干、苗条、蝙蝠 B.坎坷、蟋蟀、枇杷、卢布、拮据 C.详细、伶俐、逍遥、葫芦、朦胧 D.游弋、叮咛、摩托、喽罗、吩咐 28、与“龟缩”构词方式相同的是( )。 A.雪崩、冰冷 B.雪亮、冰释 C.地震、霜降 D.月食、蜕变 29、四川话属于七大方言区的( )。 A.西南方言 B.湘方言
)。 C.蜀方言 D.北方方言
30、福州话属于哪个方言区?( ) A.闽南 B.闽北 C.闽东 D.闽中
四、名词解释
31、儿化:
32、区别词
33、部首
34、仿译
35、借代
五、简答题
36、有些方言区的人对声母n、l的发音有困难,下列词语读音相混:女客——旅客,男衣——蓝衣,年代——连带。试问应该采取什么方法分辨开来?
37、什么是古语词?运用古语词有什么积极作用?
38、“爱、恨、希望”等是动词,经常受程度副词修饰;“笔直、雪亮、红彤彤、绿油油”等是形容词,却不能受程度副词修饰。为什么说前者是动词,后者是形容词?
六、分析题
39、简要分析下面两组结构相似的句子的意思是否相同。 (1)我在北京住了三年。我在北京住了三年了。 (2)我只跟他说过这个问题。我跟他只说过这个问题。
40、有人把“桌子”“椅子”的“-子”“坐着看书”“吃过饭”的“-着”和“-过”都称为“词尾”。根据所学语言学知识,试分析:“-子”“-着”“-过”与英语中的“doɡs”(“狗”的复数形式)中的s(复数标记)是否具有同一性?如何看待以上汉语中的后附成分“-子”“-着”“-过”
41、辨析下列两组同义词。
(1)
安静、宁静
(2)
反应、反映
42、辨析下列两组同义词。为难-难为;分外-格外
七、论述题
43、说说汉语音节和英语音节的区别。
参
一、填空题
1、答:(1)p;
(2) (3) (4) (5)
sh; l; r; j。
2、【答案】气流通过口腔或咽头不受阻碍;气流通过口腔或咽头受到某个部位的阻碍 【解析】元音和辅音的区别主要从受阻与否、紧张度、气流强弱和响亮度四个方面来看,其中受阻与否是最主要的区别,即发元音时,气流通过口腔或咽头不受阻碍;发辅音时,气流通过口腔或咽头受到某个部位的阻碍。
3、【答案】词根
【解析】词根是指表示词的基本意义的语素,包括不定位不成词语素、成词语素。词缀指表示词的附加意义和起语法作用的语素,包括定位不成词语素。
4、【答案】词缀
【解析】词缀多是由词根因意义虚化演化而来的。词缀“阿”附加在指人的词根前面,往往带有亲昵或喜爱的感情色彩;词缀“子”经常附加在词根的后面,是名词的标志,词缀“里”是个不规则结构,通常用在“糊里糊涂、傻里傻气”这种结构中。
5、【答案】顶真
【解析】用上一句结尾的词语或句子作下一句的起头,使前后的句子头尾蝉联。上递下接,这种辞格称为顶真,也称“联珠”。顶真是汉语传统的修辞格之一,经常出现在各种文体的文章中。
6、【答案】七;吴方言
【解析】汉语方言可以分为七大方言区,即北方方言(官话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闽方言和粤方言。典型的吴方言以上海话为代表,分布在上海市、江苏江以南镇江以东地区(不包括镇江)、南通的小部分和浙江的大部分。
7、【答案】秦;石鼓文
【解析】大篆一般是指春秋战国时代秦国的文字,字形比金文整齐,笔画均匀,仍有少量异体字。大篆一般以籀文和石鼓文为典型代表。
8、【答案】横
【解析】“臣”的笔顺为:横、竖、横折、横、竖、竖折。
9、【答案】兼语;连谓
【解析】兼语句是由兼语短语充当谓语或成句的句子,有使令式、爱恨式、选定式和“有”字式。“老张让我去见”就属于使令式兼语句,前一动词有使令意义,能引起一定的结果。连谓句是由连谓短语充当谓语或成句的句子,“他推开门走了出去”属于连谓句,前后谓词表示先后发生的动作。
10、【答案】功能
【解析】短语是意义上和语法上能搭配而没有句调的一组词。短语可以从多种角度进行分类,最重要的有两种:一种是结构类,主要看构成短语的词与词之间的结构关系;另一种是功能类,凭它进入更大的短语里担任职务的能力,即充当句法成分的能力相当于哪一类词而进行的分类。
二、判断题
11、【答案】错误【解析】语素是最小的有音又有义的语言单位。现代汉语的语素绝大部分是单音节的,例如,“天、地”等;也有两个音节的,如“蝴蝶、马虎”等;还有三个或三个以上音节的,如“巧克力、奥林匹克、布尔什维克”等。
12、【答案】错误
【解析】“船只”是补充型的复合词,“地震”是主谓型的复合词。
13、【答案】错误
【解析】象形是指用描绘事物形状来表示字义的造字法,用这种方法造的字称为象形字,如“雨”“瓜”。会意是指用两个或几个部件合成一个字,把这些部件的意义合成新字的意义的造字法,用这种造字法造的字称为会意字,如“明”。而“甘”属于指事字。指事是用象征性符号或在象形字上加提示符号来表示字义的造字法。
14、【答案】错误
【解析】采用部首给汉字归类,始于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它把9353个汉字归为540部。明代梅膺祚于1615年编成《字汇》一书,将部首合并为214部。
15、【答案】错误
【解析】此句为主谓短语作宾语。与兼语句的区别主要有:①停顿处不同。第一个动词后,兼语句不能停顿,主谓短语作宾语的句子可以。② 插入状语的位置不同。在第一个动词后,兼语句不可以插入状语,主谓短语作宾语的句子可以。③第一个动词性质不同,支配的对象不同。兼语句的动词多有使令意义或是表情感动词,支配的是人,不是一件事,而主谓短语作宾语的句子动词无使令意义,一般是言语动词或感知动词,像“想、希望、知道、证明、标志”支配的是一件事,不是人。
16、【答案】错误
【解析】“浪费了一个上午”是动宾短语,“忙了一个上午”是动补短语。
17、【答案】正确
【解析】量词通常是用来表示人、事物或动作的数量单位的词,可分为名量词和动量词两大类。“个体量词”是名量词的一个子类,是相对“集合(集体)量词”而言的。汉语中个体量词与名词的搭配是相对固定的,如“一只鸡、一条狗、一头牛、一匹马”。而其他语言虽也有量词,但没有这么丰富的个体量词,比如英语中,单数时可以没有量词,比如“one sheep”,复数时则用集体量词“a flock of sheep”。
18、【答案】错误
【解析】这句话采用的是暗喻的修辞手法。暗喻又称“隐喻”,本体和喻体也都出现,其中用“是、变成、成为、等于”等喻词。
19、【答案】错误
【解析】普通话语音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没有复辅音。即没有两个辅音相连的音节。“zh、ch、sh”和“nɡ”是在书写时,用两个字母表示一个辅音。
20、【答案】正确
【解析】韵母不是i、u、ü和不以i、u、ü起头的韵母属于开口呼。zhi、 chi、shi三个音节中的韵母均为[ʅ],故属于开口呼。
三、选择题
21、【答案】A
【解析】普通话的韵头只有“i、u、ü”三个高元音。
22、【答案】B
【解析】舌面、前、半高、不圆唇元音是[e],符合条件的是B项。A项主要元音是[ε];C项的主要元音是[ə];D项的主要元音是[ε]。
23、【答案】D
【解析】时间名词是指能作“在”“到”“等到”的宾语,并能用“这个时候”“那个时候”指称的词。D项中的“刚刚”是句中谓语动词“送到”的状语,是表示时间的副词。
24、【答案】A
【解析】定语是名词性短语里中心语前面的修饰语,用来修饰、限定、说明名词或代词的品质与特征的,分为性定语和描写性定语两大类。性定语是对中心语所指的事物范围加以,表示人或事物的领有者、时间、处所、环境、范围、用途、质料、数量、性质、属性、来源等;描写性定语在语义上对中心语事物加以描写或形容,描绘其性质、状态等。定语与中心语之间多用结构助词“的”连接,但有的不能用,还有的可用可不用。题中短语共有“从网上下载的”“传统的时尚的”“一百多首”3个定语来修饰限定中心语“歌曲”。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传统的时尚的”是一个联合式短语作定语,属于一个定语,并非两个定语分别修饰中心语。
25、【答案】D
【解析】形声字是由表示字义类属的部件和表示字音的部件组成的新
字。《说文解字》:“盆,盎也。从皿,分声。”“皿”是形旁,表示盛东西的器物;“分”是声旁,表示字音。本义即敞口宽底的盛器。
26、【答案】B
【解析】A项“汉”的繁体字是“漢”,C项的“赵”的繁体字是“趙”,D 项“戏”的繁体字是“戲”。都是换用了简单符号而成为简化字。B 项“灯”的繁体字是“燈”,改换了字的声旁,不是换用简单符号。
27、【答案】A
【解析】B项中的“卢布”是音译词。C项中的“详细”是合成词。D项中的“摩托”“喽罗”是音译词。
28、【答案】B
【解析】“龟缩”是形容物质(物体)的缩退状态,像乌龟的头缩在甲壳
一样藏起来,是偏正型的构词方式,跟“龟缩”一样的构词方式是“雪亮”和“冰释”。
29、【答案】D
【解析】北方方言可分为四个次方言:①华北-东北方言,分布在京、津两市,河北、河南、山东、辽宁、吉林、黑龙江,还有内蒙古的一部分地区。②西北方言,分布在山西、陕西、甘肃等省和青海、宁夏、内蒙古的一部分地区。汉族使用的语言也属西北方言。③西南方言,分布在四川、云南、贵州等省及湖北大部分(东南角咸宁地区除外),广西西北部,湖南西北角等。④江淮方言,分布在安徽省、江苏长江以北地区(徐州、蚌埠一带属华北-东北方言,除外)、镇江和镇江以西九江以东的长江南岸沿江一带。四川话属于北方方言里的西南次方言。
30、
四、名词解释
31、答:儿化是指一个音节中,韵母带上卷舌色彩的一种特殊音变现象。儿化韵是指汉语中儿化了的韵母。即韵母由于儿化作用而带上卷舌色彩的韵母就是“儿化韵”。普通话的儿化韵不是主元音后加上一个[r],而整个韵母贯穿着卷舌色彩。例如,普通话念“花儿”的时候,这个“儿”字不是一个的音节,也不是音素,而只是一个表示卷舌动作的符号。只表示在念到“花”这个字音末尾的元音时,随即同时加上一个卷舌动作,使韵母带上卷舌音“儿”的音色。
32、答:区别词是表示事物的特征和分类、只能修饰名词作定语、不能作谓语的词,又称为非谓形容词。区别词表示人和事物的属性,有区分事物的分类作用。例如,慢性、急性、欧式、初级等。区别词往往是成对或成组的。
33、答:部首是字书中各部的首字,具有字形归类的作用。大部分部首是汉字的部件,如“指、持”的部首“扌”;有的部首是单一部件中的一个笔画,如“九、乃”的部首“丿”;有的部首可以分成几个部件,如部首“音”可分成“立、日”两个部件。作部首的汉字部件,大都具有表示义类的作用。
34、答:仿译是指用本族语言的构词材料,逐一翻译其他语言中某个合成词的语素的方法。仿译的特点是运用本族语的构词材料和构词规则,把其他语言中某个合成词的意义和内部构成形式(语素和组合方式)都转植过来。如汉语词“黑板”的构词材料是“黑”(形容词表颜色)和“板”(名词事物),构词方式是定中型;而它所源自的英语词blackboard,构词材料是black(形容词表颜色)和board(名词事物),构词方式也是定中型。构词成分的选择和构词结构的选择称为“词的内部形式”,词的具体读音称为“词的外部形式”。仿译词是借入词的内部形式而不借入词的外部形式的外来概念词,是意译词中的一种特殊的词。
35、答:借代是不直说某人或某事物的名称,借同它密切相关的名称去代替的辞格,也称“换名”。借代重在事物的相关性,也就是利用客观事物之间的种种关系巧妙地形成一种语言上的艺术换名,如用“红领巾”代替少先队员。被代替的事物称为“本体”,用来代替的事物称为“借体”。
五、简答题
36、答:要读准n、l的发音和分清普通话声母为n、l的字的读音,关键在于控制软腭的升降。因为n、l都是舌尖抵住上齿龈发音的,它们的不同是 n为鼻音,发音时软腭下降;l为边音,发音时软腭上升。如果捏住鼻孔,气流振动声带后无法从鼻孔通出,感到发音有困难,那就是n;如果捏住鼻孔,气流振动声带后从舌头两边或一边通出,并不感到发音有困难,那就是l。要区分哪些字声母是n,哪些字声母是l,一般可采取汉字声旁类推的办法。
例如,声旁是“内”的字,声母往往是n(如纳、呐、钠、讷等);声旁是“仑”的字,声母往往是l(如沦、伦、抡、轮等)。要记住声母n、l的全部常用字,可利用《常用同韵字表》采取记少不记多的办法分别记忆。
37、答:(1)古语词的含义
古语词是现代汉语中仍使用的来源于古代汉语的那部分词语,是现代汉语的组成部分,包括文言词和历史词。 (2)古词语在表达上的积极作用 ①可使语言简洁匀称;
②可以表达庄重严肃的感情色彩; ③可以表达幽默、讽刺等意义。
38、答:一般动词不能受程度副词的修饰,但是“爱、恨、希望”等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有程度之别,所以可以受程度副词修饰。之所以判定这些是动词,是因为这些词都能作谓语中心,又能带宾语,例如,“爱祖国”“恨敌人”等。一般形容词可以受程度副词修饰,但是“笔直、雪亮、红彤彤、绿油油”等不受程度副词修饰,因为这些词本身含有程度深的意思。我们之所以判定它们为形容词,是因为它们都可以作定语和谓语,不能带宾语。例如,“笔直的大道”“眼睛雪亮”等。
六、分析题
39、答:(1)①这两句话表达的意思不相同。②原因主要是虚词“了”的使用不同。 a.第一句中只有动词“住”后面有“了”。这个“了”是动态助词,用在形容词或动词后面表示动作形态的实现,即已经成为事实,只表示一种状态的完成,和“现在”这个时点不发生关系。“我在北京住了三年”表示曾经在北京住过三年,现在已经不在北京住。
b.第二句跟第一句相比,在句尾多了一个“了”。这个“了”是语气词,和“现在”这个时点发生关系,表示新情况的出现,起成句煞尾的作用。“我在北京住了三年了”表示现在仍然住在北京,并且有可能继续住下去。 (2)①两句表达的意思不相同。
②原因主要是句中“只”的语义指向不同,从而导致两句表达的意义不同。
第一句的“只”限定的是“他”,表明他是惟一一个“我”说过这个问题的人,“只”的语义指向是“他”。
第二句的“只”限定“这个问题”,表明“我”和他说过的惟一话题是“这个问题”,“只”的语义指向是“问题”。
40、答:(1)不具有同一性
①
“子”属于汉语词语的后缀,由词根演化而来,能够粘附在词根上构成新词,是
汉语名词的标志,其他一般动词或形容词加上它以后便转为名词。而英语中的“-s”属于词尾,是一种表达语法意义的词尾,只能改变一个词的形式,不能改变词义,不能构成新词。“doɡ”加上词尾“-s”后还是“狗”的意思。并没有构成新词。
②
“着”“过”是汉语虚词中的动态助词。“着”用在动词、形容词后面,表示动作在进行或状态在持续,即有时表示动作正在进行中,有时表示动作结束之后的状态在持续。“过”用在动词、形容词后面,表示曾经发生这样的动作或者曾经具有这样的形状。虽然它们和词尾“-s”一样,意义虚化,只表示一定的语法意义,但它们都是成词
语素,不属于词尾,不属于词的内部屈折改变语法意义,而是通过附着在词之后表示语法意义。
(2)汉语是孤立语,没有丰富的形态变化,没有内部屈折和外部屈折,语法手段主要是语序和虚词。汉语后附加虚词“-子”“-着”“-过”是表达汉语语法形式的重要内容。
41、答:(1)①相同点 a.“安静”和“宁静”都指没有声音,没有吵闹和喧哗。 b.二者都是形容词,都可以作定语,都可以修饰名词,构成偏正结构;还可以作谓语。 ②不同点 a.理性意义
安静”重在稳定,有使安稳、平静下来的意思,例如,“大家安静一下”;“宁静”则重在平和,一般多指环境和心情平和安静,它描述的是一种很安静的状态或气氛,例如,“公园里十分宁静”。
宁静”是高于“安静”的一种情境,除了指环境外,更多的时候是指一种心情上的安宁;“安静”的使用范围比“宁静”大一些。 b.色彩意义
安静”是一个中性描述性的词,既可以用于褒义语境,例如,“这安静的环境让人舒服”,又可以用在贬义语境中,例如,“他安静的吓人的脸,让我不寒而栗”;而“宁静”则多用在褒义的语境中,形容静态美的状态。例如,“这宁静的湖面让人一下子就柔软下来”。 (2)①相同点
a.“反应”同“反映”都有表示对某一刺激的回应的意义。 b.二者都可作动词,都能作谓语中心语。
②不同点 a.理性意义
二者在意义上是有严格区别的。
反应”指的是有机体受到体内或体外的刺激而引起相应的活动,引申为 对一事物的发生所引起的意见、态度或行为。例如,“他还没反应过来”。
反映”是指光的反射、反照。比喻从客观事物的实质表现出来。“反映”常构成“反映情况”“反映问题”“群众的反映”等。“反应”的范围没有“反映”大,“反应”多用在有机体受到刺激而引起的相应活动和化学反应方面,而“反映”除去“反应”所用的范围外,都可应用。 b.语法意义
反应”可作名词,被形容词、代词等修饰,作中心语。如,“你能给点反应吗?”但“反映”只能作动词。
42、答:(1)为难-难为
为难”和“难为”都是指事情棘手、不好办,使人难以应付。但这两个词又有区别: ①词性不同。“为难”是兼类词,既可以作动词又可以作形容词,“难为”是动词。 ②语法功能不同。“为难”除了作谓语外,还可以作定语、状语和补语,“难为”在句中一般作谓语。
③意义的细微差别。“为难”有故意难或作对的意思,“难为”有多亏和客套话(感谢别人做了某事)的意思。
④读音不同。“为难”都读字的本音,“难为”的后一个字读轻声。 (2)分外-格外
分外”和“格外”都是指超过平常、显得特别不同,并且两个词的词性相同,都是程度副词。但这两个词又有区别:
① “格外”既能用在肯定句中,又能用在否定句中,“分外”一般只用在肯定句中; ② “格外”可以用在祈使句中,“分外”一般不用在祈使句中;
③ “格外”多用在口语中,口语色彩较浓,“分外”多用在书面语中,书面语色彩较浓。
七、论述题
43、答:音节是听话时能感受到的最小的语音单位,由一个或几个音素按一定规律组合而成。汉语是目前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属于汉藏语系,英语是目前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属于印欧语系。这两种语言在语音系统上有着很大的差异,具体体现在音节上。汉语音节和英语音节的区别如下:
(1)汉语音节和英语音节在结构组成与区分要素上的区别 ①音节与字、词的对应
汉语一般一个音节对应一个汉字,儿化音中,一个音节对应两个汉字;音节与词不是一对一的关系,既有单音节词,也有多音节词。
英语的音节就是文字,音节与词也不是一对一的关系,既有单音节词,也有多音节词,并且多音节词占大多数。
②音节的结构 a.元音、辅音和声调
汉语音节由声母、韵母和声调三个部分组成,元音占优势,有的可以没有声母或声调,但一定有元音韵母。一个音节最多有4个音素。
英语音节由元音和辅音构成,没有声调。元音可以单独构成一个音节;
一个元音和辅音结合也可构成音节;辅音一般不能单独构成音节,但 m/n/l/nɡ四个鼻音辅音可以和其他辅音结合构成音节。
b.复辅音汉语中没有复辅音,也没有两个辅音连在一起使用的情况; 英语音节里不但有大量的复辅音,还可以在一个单词中同时出现多个辅音。
③相同音节的区分手段英语有26个字母,汉语有10个单元音,21个声母,再加上各自语音组合的规律,这些有限的语音形式在表示意义时,必然会出现同样的组合。
汉语主要依靠音高变化来区分音节,具体表现为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声调; 英语主要依靠音长和音强来区分单词,具体表现为长短音和重音位置的不同。
(2)
汉语音节和英语音节在实际交流中变化的区别
①汉语中不同音节的音位和音位组合时,由于受说话时快慢、高低、强弱的不同和邻音的影响,可能发生不同的临时性的变化,即语流音变。 常见的语流音变有同化、异化、弱化、脱落四种。
②英语中辅音一般与下一个单词的元音连缀;元音结尾一般加r与下一单词首元音连缀;后一单词以h开头时,前一单词结尾与后一单词元音连读,h不发音。
(3)
汉语和英语的音节与语义对应关系不同
①汉语是语素文字,一个音节对应一个汉字,一个或几个汉字组成词,成为最小的能运用的音义单位。
②英语是拼音文字,一个音节对应一种读法,一个或几个音节组成单词,单词联系意义。
(4)
汉语音节和英语音节在社会属性上的差异
音位是具有区别意义作用的音素,汉语中不同的音位,有的在英语中不做区分合并为一个音位,反之亦然;汉语中用来表示某些意义的音节,在英语中可能表示另外的意义等。 综上所述,汉语音节和英语音节的差异,有历史和地理环境的因素,更多的是表意文字和表音文字各自特点的差异,这样的对比可以让我们更好地找出语言研究的角度,推动各种语言的研究与发展。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