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氯氢处理工艺操作规程

氯氢处理工艺操作规程

来源:九壹网


氯氢处理工艺操作规程

编制: 审核: 批准: 发布日期:

氯氢处理工艺操作规程 目录

第一部分 氯气处理 .......................................................................................................................... 3

1.生产任务 ............................................................................................................................................ 3 2.氯气处理的目的 ................................................................................................................................ 4 3.生产原理 ............................................................................................................................................ 4 4.工艺流程简述 .................................................................................................................................... 5 5.负责范围 ............................................................................................................................................ 6 6.控制指标 ............................................................................................................................................ 7 7.原材料、辅助材料、公用工程规格 ................................................................................................ 8 8.开车操作 ............................................................................................................................................ 9 9.停车操作 .......................................................................................................................................... 13 10.不正常情况及处理方法 ................................................................................................................ 14 11.VH-2D/2200型离心式氯气压缩机操作说明 ............................................................................... 15 第二部分

氢气处理 ........................................................................................................................ 24

1.生产任务 .......................................................................................................................................... 24 2.氢气处理的目的 .............................................................................................................................. 25 3.氢气处理的原理 .............................................................................................................................. 26 4.氢气处理工艺流程 .......................................................................................................................... 26 5.负责范围 .......................................................................................................................................... 26 6.控制指标 .......................................................................................................................................... 27 7.原材料、辅助材料、公用工程规格及消耗 .................................................................................. 28 8 开、停车操作 ..................................................................................................................................... 29 9.不正常情况及处理方法 .................................................................................................................. 32 10.

氢气压缩机操作说明 .............................................................................................................. 34

废氯气处理 .................................................................................................................... 42

第三部分

1.生产任务 .......................................................................................................................................... 42 2.目的 .................................................................................................................................................. 42 3.生产原理 .......................................................................................................................................... 42 4.工艺流程叙述 .................................................................................................................................. 42 5.负责范围 .......................................................................................................................................... 43 6.控制指标 .......................................................................................................................................... 44

1

氯氢处理工艺操作规程

7.原材料、辅助原料、公用工程规格 .............................................................................................. 45 8.操作方法 .......................................................................................................................................... 45 9.不正常情况及处理方法 .................................................................................................................. 48 第四部分 次氯酸钠系统操作方法 ...................................................................................................... 50 1.生产任务及目的 ................................................................................................................................. 50 2.生产原理 ............................................................................................................................................. 50 3.工艺流程 ............................................................................................................................................. 50 4.操作方法 ............................................................................................................................................. 50 5负责范围 ............................................................................................................................................. 51 6.控制指标 .......................................................................................................................................... 51 第五部分

安全生产制度 ................................................................................................................ 53

1.岗位巡回检查制度 .......................................................................................................................... 53 2.设备维护保养制度 .......................................................................................................................... 54 3.岗位交制度 .............................................................................................................................. 55 4.岗位安全卫生 .................................................................................................................................. 56 5.氯氢处理的主要设备一览表 .......................................................................................................... 62 6.记录 .................................................................................................................................................. 67 7.更改记录 ............................................................................................................................................. 67

2

氯氢处理工艺操作规程

第一部分 氯气处理

1.生产任务

本工序的任务是将电解来的高温湿氯气洗涤、冷却、除雾、干燥、加压输送出界区,保证上下工序的安全生产。处理后的氯气质量指标见(表1): 表1 氯气质量指标

序号 1 2 3 4 项 目 Cl2 O2 H2 H2O 质量要求 ≥98%(vol) ≤1%(vol) ≤0.3%(vol) ≤150ppm(vol) 1.1.氯气的物理性质

氯在常温时呈黄绿色气体,有毒、有较强的刺激性气味,对人体呼吸道粘膜有强烈刺激性作用。标准状态下,比重为3.214kg/cm3,沸点为-34.05℃.在四氯化碳、三氯丙烷等有机溶剂中有较大的溶解度,但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大,并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氯气易液化,液化温度随压力的增大而升高.氯气在绝对压力0.1MPa,9.6℃时能与水生成Cl2﹒8H2O的水合物,呈结晶状态存在。

1.2氯气的化学性质

氯气的化学性质是非常活泼的,在不同条件下,可以与很多种元素或化合物反应,也极易和有机物发生加成或取代反应,但干燥氯气的化学性质不太活泼,不易与金属起反应(金属钛除外)。 a.氯气和无机化合物的反应

6Cl2+12NH3=NCl3+9NH4Cl+N2 8NH3+3Cl2→6NH4Cl+N2↑

3

氯氢处理工艺操作规程

Cl2+H2O→HClO+HCl HClO→HCl+[O]↑

放出的初生态氧是强氧化剂,对金属腐蚀性极强。 b.氢气和非金属反应

Cl2+H2→HCl+44kcal/mol

氯和氢的混合物经光照、明火、高温和撞击均可发生爆炸,其爆炸极限为氯中含氢5-87.5﹪。 c.氯气和金属反应

氯气和铁屑在500-600℃的高温下反应能生成FeCl3,经冷凝成为紫色带绿色亮头的粉状结晶。

2Cl2+3Fe=3FeCl3

d.氯和有机物反应

C6H6+3Cl2=C6H6Cl6

2.氯气处理的目的

由离子膜电解来的氯气温度约为80℃,含有部分盐雾及大量水份。并且湿氯气对一般金属材料的输送管道及设备具有很强的腐蚀作用,但干燥氯气对钢铁管道不腐蚀,因而可以用铸铁或铁制管道、设备来加压输送干燥氯气,因而氯气处理的目的就是把高温湿氯气进行洗涤、冷却、干燥、加压,然后输送给用氯单位。

3.生产原理

从电解来的约80℃的湿氯气,被水蒸汽所饱和,湿氯气所带的饱和水蒸汽量与温度有着密切关系,温度越高,所带的水蒸汽量越高,如果温度下降10℃,湿氯气所带的饱和水蒸汽量降低近一半。因此湿氯气首先采取冷却措施降低湿氯气温度,减小饱和水蒸汽的分压,降低湿氯气的含水量,采取这一措施不仅可除去湿氯气中99.5%左右的水蒸汽,而且还可大大降低后面硫酸干燥的负荷,大幅度降低硫酸的单耗。

4

氯氢处理工艺操作规程

一般情况下湿氯气温度控制在12~15℃,因为在9.6℃时, 湿氯气中的水蒸汽会与氯气生成Cl2·8H2O结晶,会造成设备、管道的堵塞,从而影响正常生产并损失氯气。

工艺上要求氯气含水不超过150ppm(v/v),如果单纯用冷却措施还达不到这个要求。为此采用浓硫酸干燥的方法进一步吸收氯气冷却后剩余的少量水分。 浓硫酸的吸水性与浓度、温度有关。当温度一定时,硫酸浓度越高,硫酸水溶液液面上的水蒸汽分压越低;而在硫酸浓度一定时,温度降低则水蒸汽分压随之下降,从而加大了传质过程中的推动力,因此保证干燥塔适当的硫酸浓度及温度,才能保证氯气的干燥效果。氯气干燥采用两级干燥,一级氯气干燥塔用硫酸浓度为75~90%、二级氯气干燥塔用硫酸浓度为90~98%。硫酸的冷却温度一般情况下不应低于10℃,温度过低会生成结晶,堵塞氯气干燥塔,影响正常操作。

4.工艺流程简述

由离子膜来的高温湿氯气,首先进入氯气洗涤塔T-501中部入口;氯水泵(P-501A/B)输送氯水经氯水冷却器E-501冷却后,由氯水洗涤塔上部喷淋送入,与自下而上的氯气逆向接触,直接将氯气进行洗涤冷却。然后氯气从上部进入钛管冷却器E-502,被冷冻水间接冷却至12~15℃;经水雾捕集器N-501的捕集后,分离的冷凝水和E-502冷凝下来的氯水一起进入氯气洗涤塔循环使用。氯水因不断冷凝湿氯气中的含盐水蒸汽而增多,为了保持T-501液位需排出一部分去电解脱氯塔。氯气从水雾捕集器上部出来进入一级氯气干燥塔T-502。在填料塔内氯气被稀硫酸喷淋干燥,稀硫酸由稀硫酸循环泵(P-502 A/B)输送经稀硫酸冷却器E-503冷却降温后进入一级氯气干燥塔塔,当浓度低于78%时,排到罐区的稀硫酸罐内。干燥后的氯气从下而上进入二级氯气干燥塔(填料+泡罩)T-503中,逐层通过泡罩式塔板被浓硫酸干燥。98﹪的浓硫酸由浓硫酸高位槽V-504供给,首先进入第一层塔板,经降液管溢流逐步进入第二层、三层、四层塔板,后经过下部填料层。随着高位槽不断的下酸,塔内酸量逐渐增加,二级氯气干燥塔底部酸液面达一定高度时,溢流进入T-502。各层塔板中酸的热量由冷却水间接吸收带走。塔底浓硫酸由浓硫酸循环泵(P-503A/B)送入浓

5

氯氢处理工艺操作规程

硫酸冷却器(E-504),冷却后经二级氯气干燥塔塔填料层到塔底部循环使用。干燥后的氯气经酸雾捕集器N-502除去其中的硫酸酸雾和不洁物后,进入透平机(C-501A/B/C)一级压缩,冷却后进二级压缩,过冷却器送入氯气分配台(V-506),分别送至液氯和HCL合成工段。

5.负责范围

5.1 管辖范围

5.1.1从进入氯氢处理界区氯气洗涤塔(T-501)到本界区氯气分配台(V-506)之间的所有工艺管道、设备、仪表、相应公用物料管线、消防设施、防护设施等。

5.1.2从本界区氯气分配台(V-506)到液化冷冻机组之间的氯气管线。 5.1.3从本界区氯气分配台(V-506)到进入氯化氢合成及盐酸界区外1m的氯气管线。

5.1.4从本界区氯水循环泵(P-501A/B)到电解工序阳极液放净槽(D-280)之间的氯水管线。

5.1.5从本界区稀硫酸循环泵(P-502A/B)到罐区之间的稀硫酸管线。

5.2对外联系

5.2.1及时与电解工序联系,了解电解槽运行负荷。 5.2.2与氯气液化工序联系,及时调整冷冻机组负荷。

5.2.3经常与中控分析室联系,了解氯气、氢气质量及各塔硫酸浓度。 5.2.4经常与仪表、电气部门联系,维护仪表、电气设备的正常运行。

6

氯氢处理工艺操作规程

6.控制指标

6.1仪表控制项目

序号 控制项目 氯水洗涤塔(T-1 501)进口氯气压力指示联锁调节 2 氯水洗涤塔(T-501)液位调节报警 钛管冷却器(E-3 502)氯气温度调节报警 4 进填料塔稀硫酸温度指示报警 进泡罩塔浓硫酸温度指示报警 硫酸高位槽V-504液位指示报警 氯气压缩机系统冷7 却 回水PH值显示报警 8 9 透平机油箱温控 油冷却器出口的铂热电阻 高速轴两个径向轴承的瓦块温度 TI109 TE108 TI110、TI111 35-50℃ 35-50℃ AI-5301 ≥8 仪表位号 PICZA-5301 LICA-5301 TICA-5303 控制范围 高限 0~12KPa 低限 23~69% 12~18℃ TI-5309 12~20℃ 5 TI-5310 12~20℃ 21.3~85% 6 LIA-5304 10 ≤75℃ 7

氯氢处理工艺操作规程

6.2分析指标

序号 名称 分析项目 控制指标 Cl2 O2 1 氯气 H2 取样地点 分析频次 1次/班 1次/班 1次/班 1次/3天 1次/8h 1次/8h ≥98%(vol) 氯气分配台 ≤1%(vol) 氯气分配台 ≤0.3%(vol) ≤150ppm(vol) ≥75%(wt) 氯气分配台 H2O 氯气分配台 稀硫酸循环泵进口 2 3 T-502稀硫酸 H2SO4 T-503浓硫酸 H2SO4 ≥93%(wt) 泡罩塔 6.3安全联锁

当氯气压缩机跳闸后,联锁停所有整流器的信号将送出,在接到指令后所有的整流器将立即停车,氯气回流阀PV-5302自动关闭,自调阀PV-5308自动打开,氯气去事故氯吸收系统, PV-5301自动打开60%,之后需由DCS操作员调节PV-5301开度保持PDIZA-200为4kpa的压差。

7.原材料、辅助材料、公用工程规格

序号 1 名称 湿氯气 项目 Cl2 温度 H2SO4 2 硫酸 灰份 Fe 3 循环水 进水温度 8

指标 ≥98.5%(v/v干基) ~80℃ ≥98.0(wt) ≤0.03%(wt) ≤0.01%(wt) ≤32℃

氯氢处理工艺操作规程

回水温度 进水压力 回水压力 约40℃ ≥0.45MPa 0.2~0.25 MPa ≥0.35MPa ≤-40℃ ≥0.6MPa ≤-35℃ 无油无尘 4 氮气 压力 露点 压力 5 仪表空气 露点 质量 8.开车操作

8.1开车准备

8.1.1接调度通知,提前做好开车准备。

8.1.2确认设备、管道吹扫、试压、试漏、气密合格,各阀门合格、安全好用。 8.1.3确认绿气压缩机、氯水泵、稀硫酸循环泵、浓硫酸循环泵、循环水泵等单机试车合格。

8.1.4检查并确认各仪表、调节阀及联锁装置调试合格。 8.1.5检查各电气设备已具备开车条件。

8.1.6确认动力电、生产水、冷冻水、循环水、氮气、工艺空气及仪表气等以正常供给并达到工艺要求。

检查所有管道是否畅通,检查所有导淋阀、排污阀、放空阀是否关闭。 8.1.7检查所有阀门是否灵活好用,阀门的开关状态是否正确。

8.1.8向正负水封加水至溢流,向水雾捕集器、钛管冷却器、的底部出液管U型液封和水雾捕集器补水至溢流后5分钟关闭补水阀。

8.1.9打开氯水洗涤塔T-501的加水阀门,打开氯水循环泵P-501A/B机械密封冷却水阀门。

8.1.10当加水至液位计 50%处时,打开T-501底部氯水出口阀门、P-501A/B进口阀门、回流阀门以及氯水冷却器E-501的进出口阀门。

9

氯氢处理工艺操作规程

8.1.11启动P-501A/B,打开出口阀门,调整回流阀,使氯水通过E-501从塔顶进行喷淋,注意控制氯水循环量。

8.1.12待循环正常后,打开自动阀LV5301两侧阀门,关闭其旁路阀,开关度由LICA5301进行控制。

8.1.13当T-501液位至液位计的50%处时,关闭加水阀门。

8.1.14打开加水阀门给水雾捕集器N-501加水,注意观察视镜,当有水溢出后关闭。

8.1.15一级氯气干燥塔T-502,二级氯气干燥塔T-503的开车准备 8.1.16打开浓硫酸贮槽V-503的出酸阀门。

8.1.17打开浓硫酸高位槽V-504加酸阀门(生产正常时常开),启动浓硫酸泵P-504,缓慢打开其出口阀门向V-504加酸。当LIA5304到80%时,关闭P-504出口阀停泵;当LIA5304到40%时,启动P-504加酸。

8.1.18打开V-504出酸阀门,二级氯气干燥塔T-503的进酸阀门,通过T-503每层塔板的视镜观察至每层塔板的下液管被酸封住。

8.1.19当二级氯气干燥塔(T-503)下部酸液位至液位计的1/2处时,打开T-503硫酸出口阀、浓硫酸循环泵(P-503A/B)进口阀,启动P-503A/B。 8.1.20打开浓硫酸循环泵(P-503A/B)至一级氯气干燥塔(T-502)中间返酸阀向一 级氯气干燥塔加酸,当T-502酸至1/2处时关闭中间返酸阀。

8.1.21打开浓硫酸循环冷却器E-504的酸进出口阀门,使浓硫酸在T-503填料段正常循环,通过P-503出口阀调节浓硫酸在E-504间循环量使TIA-5310在规定值。当T-503下部填料段液位至溢流时,适当控制V-504下酸阀门,T-503下部多余的酸溢流进入T-502。

8.1.22打开T-502下部酸出口阀门,稀硫酸循环泵(P-502A/B)进口阀门,稀硫酸冷却器(E-503)进出口阀门,启动P-502A/B,打开泵出口阀,使酸在T-502及E-503内循环正常。

8.1.23打开P-502出口自动阀LV5302两侧阀门,将LICA-5302设定50%投入自动控制T-502液位。

关闭酸雾捕集器底部放净阀,向N-502加浓硫酸至溢流管视镜看到溢流,关闭加酸阀。

10

氯氢处理工艺操作规程

8.1.24浓硫酸高位槽(V-504) 的液位应保持在40-80%。

8.1.25检查并确认氯气压缩机(C-501A/B/C)一切正常,具备开车条件。 8.1.26操作场所整齐清洁,一切准备工作就绪后待命开车。

8.2开车

8.2.1解除PICZA-5301、PICZA-5302及氯气压缩机的联锁,关闭PV-5301。 8.2.2确认关闭氯气分配台的外送阀门;关闭氯气压缩机(C-501A/B/C)入口阀、打开氯气压缩机出口至氯气分配台(V-506)的阀门;微开氯气压缩机置换阀至废氯气吸收系统,打开氯气压缩机进口氮气阀,调节压力在30-60kPa。 8.2.3启动氯气压缩机,按氯气压缩机操作说明开启氯气压缩机,一般至少在电解送电前24h提前运转。

1) 检查油位至2/3处;测电机绝缘;盘车正常。

2) 启动油电加热装置;当油温升至35℃时,启动辅油泵,打开高位油箱

进油阀至溢流,关闭高位油箱进油阀。

3) 通过调节回流阀,使油压升至0.15-0.2MPa,并检查滤油器压差小于

80KPa,如需要切换滤油器,保证机组正常运行。

4) 确认压缩机手操盘主机允许启动按钮指标灯亮起,准备启动主机,检查

进口N2充入阀,保证入口压力30-60KPa;本机回流至100%开席。 5) 启动压缩机主机;监控电流,电压在正常值,机组运行平稳。 6) 确认主油泵启动且辅油泵停止。

7) 打开C-501一、二级密封气,调节一级密封气压力在0.05MPa,二级在

0.08MPa,防止Cl2外泄,稍开压缩机进、出口手操阀,并入系统等待开车送电。

3. C-501启动后当油温达到40℃时,打开油冷却器出水阀、进水阀,保证油

温正常,打开CL2冷却器,一、二级冷却水出口、进口阀,保证各上水压力≤0.2MPa;通过调节上水阀调节冷却水压力,出水阀保证全开, 当V-505液位至50%时,启动循环水泵P-506A/B,外送循环水,将LICA-5305设定为50%并投自动控制。

4. 当电解通知送电,现场操作人员与DCS操作人员联系并配合,现场通过调节

11

氯氢处理工艺操作规程

CL2压缩机进口阀、出口阀及本机回流,DCS根据机前压力,T-501出口压力PT-5302压力来调节PICSA-5302,使CL2系统压力达到规定值,调节CL2去除害阀,排出低浓度CL2,使系统中CL2浓度逐渐升高;同时缓慢关闭充N2阀,同时注意稳定PI-5302压力使T-501前压力PICSA-5301稳定,这时逐渐关闭本机去废气的阀门开度。

5. 当系统内CL2浓度达到要求时,应慢慢关闭去废气阀,随着电解电流升高

CL2量增大,同时把压缩机进、出口阀逐渐开大,回流阀PV-5302逐渐关小,直至本机回流阀全关,进出、口阀保持不变,并通过对回流阀PV-5302调节保证CL2系统的稳定及压缩机正常运行。

升压运转;在保持一级吸入压力在规定值的情况,慢开进、出口阀,关本机回流阀,要严格控制压缩电机电流在规定范围之间,在调节压缩机进、出口,回流阀时,要根据PICSA-5301压力,中控室将PICSA-5302至手动位置,与压缩机的本机调节相结合,使保证CL2总管的压力稳定,PDIZA-200压力4KPa;

8.3正常操作要点

8.3.1控制进入氯水洗涤塔的氯气压力稳定。

8.3.2控制氯水洗涤塔循环氯水的温度在25~38℃,注意氯水洗涤塔的液位在正常范围,并保证氯水及时排出。

8.3.3注意出氯气钛管冷却器的氯气温度(TICA-5303)在12~18℃。 8.3.4观察浓硫酸高位槽(V-504)的液位,及时向浓硫酸高位槽补充浓硫酸。按要求连续向泡罩塔(T-503)加入98%浓硫酸,并根据分析结果和一级干燥塔硫酸液位情况及时调整加酸量和将稀硫酸排出,保证一级干燥塔稀硫酸的液位在正常范围内。

8.3.5当氯化氢合成降低作业负荷或停用氯气后,及时通知液化工序调整负荷进行液化或送事故氯吸收系统处理。

8.3.6经常检查各机泵的电流、电机温度、冷却水、轴封水是否正常。 8.3.7随时观察各就地温度表、压力表和液位计的指示值是否在正常范围,发现问题查明原因及时处理。

8.3.8 冬季要经常检查系统内的电伴热等防冻设施是否运行正常。

12

氯氢处理工艺操作规程

8.3.8 加强对各设备的维护保养,确保生产平稳运行。

8.3.9 必须始终保持氯气压缩机一,二段冷却器冷却水进压力低于冷却器后氯气压力;油冷却进水压力低于油泵供油压力.

8.3.10密切注意各运行氯气压缩机冷却循环水和检查各项运行指标,氯气压力、PH值、循环水氯气报警仪和在线氯水分析仪测量值的变化,发现异常及时处理,杜绝氯气泄漏现象,必要时紧急停车。 8.3.11认真巡检并填写各项生产记录。

9.停车操作

9.1计划停车

9.1.1正常停车

9.1.1.1接到调度停车通知后,做好停车准备。

9.1.1.2随着电解负荷的降低,逐渐打开FV-101控制氯压机(C-501)进口压力稳定,并根据负荷的逐渐降低,调节PI-5307大约为0kPa。 9.1.1.3通知氯化氢合成工序逐渐减量、停炉。

9.1.1.4 当电解槽电流小于5KA后, 通知氯化氢合成工序全停合成炉;电解槽电流小于2.0KA后,解除PV-5301与PV-5302及氯气压缩机和氢气压缩机的的联锁,通过调节FV-101和PV-5302稳定氯气压缩机入口压力大约为0kPa。 9.1.1.5电解槽停止送电并与氯气和氢气处理系统隔离后,压缩机系统全开FV-101,关闭氯气压缩机进、出口阀,打开本机去废气阀,打开压缩机充氮阀,充入氮气置换压缩机系统。

9.1.1.6手动打开PV-5308进行泄压操作。

9.1.1.7关闭氯气处理系统各冷却器的循环水、冷冻水和泡罩塔加酸等阀门。 9.1.1.8按生产指令,系统置换合格后氯气压缩机按正常停车程序停车。 8.4.9停下氯水循环泵、填料塔稀硫酸泵、泡罩塔浓硫酸泵、循环水泵。 9.1.1.10排净设备和管道内的残液,并进行清洗和吹扫。

9.1.1.11若短时间停车,可继续保持硫酸、氯水循环,适当减小冷冻水和循环

13

氯氢处理工艺操作规程

水流量控制各温度在正常范围。

9.2事故停车

9.2.1离子膜电解全部停车

9.2.1.1报告调度,立即给HCL合成发紧急停炉信号,并通知相关工段。 9.2.1.2根据氯、氢压力,调节透平机、氢气压缩机的抽力,开大回流阀,关小进、出口阀门,调整系统压力在合适范围。

9.2.1.3与调度联系查明原因,需要停车,按停车步骤进行停车。 9.2.2离子膜部分停车

报告调度,通知相关工段,及时调节氢气压缩机、透平机的回流阀及进口阀门,保持电槽压差稳定,并与主控联系了解停槽情况。 9.2.3动力电全部停电

9.2.3.1报告调度,立即给主控、HCL合成、液氯等岗位发紧急停车、停炉信号。 9.2.3.2立即启动废氯气吸收系统的备动电源,保证该系统运行正常。 9.2.3.3对透平机,氢气压缩机等机泵做紧急停车处理。

10.不正常情况及处理方法

序号 故障名称 原因 压缩机前系统堵塞 冷却、干燥系统正压增大 酸雾过滤器阻力大 泡罩塔内浓硫酸结晶 处理方法 找出并清洗堵塞物 清理酸雾过滤器滤芯 提高浓硫酸温度、关闭酸冷却器冷冻水 1 4、泡罩塔加酸量过大 控制好加酸量 14

氯氢处理工艺操作规程

氯气钛管冷却器内氯气温度低,形成氯的水合结晶,堵塞管道 水雾过滤器阻力大 干燥用硫酸浓度过稀 加酸量太小或断酸 提高氯气冷却出口温度至18℃以上,或停开冷却水 清理或更换过滤器滤芯 检查硫酸浓度,及时更换 注意调节酸量 调节酸冷却器的冷冻水量,降低硫酸温度 加强氯水冷却器和钛管冷却器的冷却,降低氯气温度 检查氯气管线是否畅通并定期排倒淋 检查氯水液位自控系统是否失灵并维修 及时排酸维持液位正常 停车维修氯气钛管冷却器 冷却系统压力增2 大、干燥系统压力减小 3 氯气中含水超标 硫酸温度高 进塔氯气温度高含水量大 氯气管线积水 4 氯水洗涤塔氯气压力波动 洗涤塔内氯水液位高 干燥塔内酸液位高 氯气钛管冷却器冷却器列管损坏,冷5 冷凝氯水多,长流不断 氯水洗涤塔出口 氯气温度高 气体走短路 氯水温度高 氯水循环量小 冻水进入列管内 重新装填料 开大氯水冷却器循环水量 加大氯水循环量 6 11.VH-2D/2200型离心式氯气压缩机操作说明

11.1产品用途及结构简介:

VH-2D/2200型离心式氯气压缩机供5万吨 / 年氯碱配套装置输送氯气之用。全套装置包括离心式压缩机、齿轮增速器,集装式润滑油站、氯气冷却器、随机自控仪表以及主机与油站间和主机与氯气冷却器间的各类联接管路、阀件、

15

氯氢处理工艺操作规程

紧固件等。同时还可为用户提供轴承、气封等备件和易损件。 11.1.1主机

主机由安装在同一底座上的压缩机、增速器和电机组成,其结构紧凑,便于安装找正。

压缩机为VH-2D型,二段、二级离心式,主要由机壳、入口接管、出口蜗壳、转子、气封、径向和止推轴承等部分组成。气体经各段压缩后分别进入冷却器冷却,以保证氯气的正常输送。

压缩机转子由主轴、二个叶轮、及气封套组成。叶轮为整体铣制叶片焊接结构,材料选用镍铬钼合金钢,以满足叶轮在高速旋转下的高强度要求。为了使机组能安全平稳运转,单个叶轮先作平衡,在转子组装时再做转子动平衡,其残余不平衡量小于4g-mm。

为了防止在运行过程中有氯气泄漏,机组采用了梳齿密封装置,充入经过除尘、干燥后的氮气。 11.1.2集装式油站

本装置的润滑油系统采用集装式油站供油。油箱、油泵、油冷器、滤油器等以及相应的自控仪表与压缩机安装在同一公共底座上,占地面积小,布置紧凑合理,操作及维护十分方便。系统设有过压保护装置,供油压力由油站回流阀调节,非常稳定。

油站选用了两台3G型三螺杆油泵,泵的工作压力1.0MPa,流量3.65m3/h,两油泵互为主、辅油泵,当系统油压因故降至0.1MPa时,辅助油泵联锁启动实施补偿;当主油泵因检修等原因需停止运转时,辅助油泵则作为备用泵投入运行。 油冷器为BR型板式换热器,冷却介质为水。滤油器为SFL-F190X10LS型双筒网式滤油器,过滤精度10μm。该种型式的滤油器有两个滤筒交换工作。当一侧滤筒经一段时间工作,压力损失上升到 0.08MPa时,即可通过手柄切换启用另一侧滤筒,保证了在不停机的情况上长期连续运行。

为了防止润滑油污染和便于清洗,油箱及全部路均采用不锈钢制作。 11.1.3自控仪表

为了确保机组的安全运行,本成套装置提供了主机、氯气系统、润滑油系统和密封气系统等部分的全套就地仪表,以及向中控室传送压力、温度等监控

16

氯氢处理工艺操作规程

信号的各类传感器、变送器。其主要监控范围及特点如下: 11.1.3.1 压缩机和增速器的轴承温度监控

为了探测机组的早期故障,在各轴承部位安装直读式测温仪表,对回油温度实施监控。

11.1.3.2氯压机各段氯气温度、压力监控

为全面掌握氯压机和各冷却器的运行情况,对氯压机各段进、出口的氯气温度和压力实施监控,一段进口氯气温度正常值为30℃。一段进口氯气压力正常应保持在0.09Mpa(A),负压过大将影响出口压力,因此当进口压力达-0.02MPa时报警。上述各段进、出口氯气温度和压力均在就地仪表盘显示,并向中控室传送检测信号。 11.1.3.3氯压机的防喘振调节

防喘振系统采用了旁路回流调节方式,即把第二段冷却器出口的部分氯气引至氯压机的一段进口。回流量的大小由氯气出口总管的流量决定,流量信号装置是安装在总管上的孔板,其差压信号经电气转换器转换成气动信号,自动调节回流旁路上的FV101防喘振调节阀的开启程度,同时当出口总管流量降至1840Nm3/h时报警。流量的调节范围为1840-2300Nm3/h。该调节方式虽然降低了一些机组效率,但简单实用比较可靠。 11.1.3.4集装式润滑油站的调节及监控

集装式润滑油站配置有相应的全套自控仪表,以监控和调节供油系统的温度和压力等参数,其主要包括:

11.1.3.4.1油箱润滑油温度控制(TI-109)

当油箱温度低于35℃时,主机不能启动,此时可人工控制电加热器加热提高油温。

11.1.3.4.2油箱液位

正常液位应为油箱高度的2/3。 11.1.3.4.3供油压力调节

油站供油压力为0.15MPa,由回流阀调节。当油压因故降至0.1MPa时报警,并联锁启动辅油泵实施补偿。当油压继续下降低于0.08MPa时,联锁停车。 11.1.3.4.4供油温度监控

17

氯氢处理工艺操作规程

当油站润滑油出口温度超出35~50℃范围时报警。当温度低于35℃,主机不能启动 。机组运行过程中,油冷却器出口的铂热电阻(TE108)将信号传入中控室 ,时刻监控供油温度。 11.1.3.4.5滤油器进、出口压差监控

因滤筒堵塞,滤油器的阻力压降增大至0.08MPa时报警,此时应手动切换备用滤筒。

11.1.3.4.6密封气压力调节

一级密封气压力应调整至0.05MPa,二级密封气压力应调整至0.08MPa,为防止氯气外泄,应由有经验人操作人员在现场调试到最佳值。 11.1.3.4.7高速轴瓦块块温度监控

高速轴两个径向轴承的瓦块内各装入一只埋入式热电阻(TI110、TI111),当瓦温高于90℃时报警。

上述各类仪表的位号、数量请参阅各系统带控制点的流程图、控制点一览表和仪表供货明细表。

11.2 主要技术参数

11.2.1型 号:VH-2D

11.2.2型 式:二段二级离心式

11.2.3介质成份(V%):99.5 % Cl2; 0.5 % 空气,含水量<100ppm,除尘; 11.2.4气 体 流 量:2200 Nm3/h(标准状态)。 11.2.5进 口 压 力(绝):0.08 MPa 11.2.6进 口 温 度:30℃ 11.2.7出 口 压 力(绝):0.3 MPa

11.2.8 出 口 温 度:≤40℃(未级冷却器出口) 11.2.9 工 作 转 速:21396r/min 11.2.10 临 界 转 速:nk1=13000 r/min 11.2.11 多 变 效 率:η=83.7%

11.2.12 机 组 噪 音:距机组1米处不大于87分贝 11.2.13 驱 动 电 机:Y 315 -2,185KW,380V

18

氯氢处理工艺操作规程

11.2.14 增 速 器:PZ45

11.2.15 机组外型尺寸:3100x1670x1450 (长×宽×高) 11.2.16 机 组 总 重:4957Kg 11.2.17 氯 气 冷 却 器:换热面积 F=65m2 冷却水上水温度不大于32℃

冷却水上水压力0.2MPa

11.2.18 集 装 式 油 站:润滑用油 HU-46汽轮机油(GB2537-81)

供油压力 0.5MPa 流量 70 l/min

11.2.19 压缩机性能曲线:见附图

11.3机组主要零部件材料

11.3.1机壳、出口蜗壳:HT250 11.3.2主轴:34CrNi3Mo 11.3.3叶轮:16Cr2Mo1E 11.3.4密封齿片:Ni

11.3.5油箱、路:1Cr18Ni9Ti 11.3.6氯气冷却器:Q235-A,20

11.4操作及维护

11.4.1总则

11.4.1.1本装置必须在现场安装完毕,各系统(包括主机、润滑油系统、密封气系统、电气仪表系统、氯气冷却系统等)经单元试车合格后方可投入化工生产运行。化工开车前,各类安装峻工技术文件必须齐备。

11.4.1.2为了确保装置的安全运行,用户应根据各自的生产工艺特点及本装置的有关要求,制定严格的操作规程,并对操作者实施培训,合格者方可上岗。 11.4.1.3操作者除应熟悉氯碱生产工艺外,还应仔细阅读本说明书和其它相关

19

氯氢处理工艺操作规程

的图纸资料,掌握装置的工艺流程、结构特点、运行参数和操作要求。 11.4.2运行参数

通常可以根据压力、温度等各种运行参数来判断压缩机的运转状态是否正常。因此,合理的监测和控制这些参数是保障压缩机正常运行和正确维护的重要手段。操作者必须熟知各运行参数并严格遵循,机组运行中应定时巡视,作好记录,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11.4.3运行中管理重点 11.4.3.1氯气含水量

氯的化学性质非常活泼,所以腐蚀性很强,特别是在含有水份时,由于氯与水反应生成腐蚀性极强的盐酸和次氯酸,许多金属如铁碳合金、铝、铜、镍、铅、不锈钢等均迅速被腐蚀。当氯中的含水量小于150ppm时(干燥氯),普通的金属结构材料才具有耐腐蚀性,如碳钢在干氯中的腐蚀率仅为0.04mm/年以下。因此,对于氯气压缩机及其管路来说,氯气含水量是一项重要参数,运行中应予以密切注视。 11.4.3.2喘振

在压缩机运行过程中,当流量小到一定数值时就会发生喘振。此时流量严重恶化,压缩机时而有气体流出,时而有气体由管路倒灌入机内,从而引起压缩机和排气管强烈振动并发出周期性的吼叫。喘振现象对压缩机是十分有害的,由于喘振时气流强烈的脉动和周期性振荡会使机组产生强烈振动,造成严重事故。因此,运转中必须避免发生喘振。

本装置采用旁路回流方式防止发生喘振。在开、停车时,应注意勿因操作不当引起喘振。

11.4.3.3润滑油压力、温度

润滑油的压力、温度正常与否及清洁程度是压缩机能否正常开车运行的重要条件,压缩机必须在润滑油系统工作正常后方可开车。运行中应定时巡视供油压力、供油温度及回油温度等运行参数,并认真记录,发现异常应及时处理。同时应定期校验仪表的精度及报警和联锁功能。备用泵、备用冷却器等应处于完好状态。润滑油系统的常见故障及主要原因如下: a.油压不足:

20

氯氢处理工艺操作规程

原因:系统泄漏;调节阀工作点偏移;油泵故障;油泵进口过滤器堵塞。 b.油温过高:

原因:油冷器路堵塞;油冷器冷却水压力不足或水温过高;油加热器故障。 c:回油温度高:

原因:供油不足;供油温度高;油质劣化。 11.4.4开机前确认事项 11.4.4.1电气仪表

高、低压供电电源电压正常;电动机地线牢固可靠;控制仪表指示正确、处于控制状态;仪表的报警及联锁控制动作无误;调节阀已调整至工作位置。 11.4.4.2润滑油系统

各部件及联接件无泄漏;油箱液位在2/3油箱高度(最好在高位);油泵进、出口阀门全开,备用冷却器关闭;冷却水压力、温度正常;滤油器进、出口阀门全开;滤油器滤网已清洗或更换,压差无异常;油温在35℃~50℃(小于35℃时电加热升温);压力调节阀已处于正常工作位置。 11.4.4.3密封气系统

密封气供气压力、温度正常;压力调节阀已处于工作位置;向机内及油箱输送密封气。 11.4.4.4其它

转子经盘车检查无异常;装置上无杂质及异物。

11.5透平机的开停车操作

11.5.1开车前的准备: 11.5.1.1油系统要求: (一),准备:

1),油系统冲洗循环合格,油品分析合格,油品质量符合GB2537-81HU-32汽轮机油规定。有质量证明书及复检报告。

2),检查油系统的管路、设备、阀门等完好无泄漏。

3),检查油系统电器、仪表、电加热器均处于可控状态。油压力控制器控制合作,设定在0.1Mpa启辅泵。

21

氯氢处理工艺操作规程

4,检查油箱液位在油箱总高的2/3处,高位油箱注满油。 5,检查油冷却器,油过滤器进出口阀是否打开。 6,检查油泵进、出口阀门及油路是否打开畅通。

7,检查油冷却器冷却水时出口阀是否开启,(若油温度低,可关闭冷却器冷却水出口阀)。

8,检查油压调节阀是否已处于适合正常的操作位置。

9,检查油温是否大于35度,当低于35度时,应人工控制电加热器提高油温,油8温控制在35度时,可启动油泵,35-40度时,允许开车。

10,油冷却器的举动水水温为<10度冷冻水(如果不常温水要不超过20度),冷却水压力为0.2Mpa,不可大于0.4Mpa。 (二)、正常工作:

手动分别启动、停止主、辅油泵,观察启动、停止动作是否正常。 1),检查油系统油压变化,调整、调节阀、确保油过滤器出口油压恒定在0.15Mpa。

2),检各进油点,润滑油流通正常。

3),检查泵运行情况,检查运行泵与备用泵自控联锁是否正常。 4),在机组开车后,手动调节溢流阀及泵入口阀,保证机组供油压力0.15-0.155Mpa。 5),油过滤器:

开车前,应该将差压表下的三阀组中间阀打开,防止油压过大将表打坏,油循环开始后,慢慢关闭中间阀。注意油过滤器进出口差压,若大于0.08Mpa。 6),检查压力开关,手动开启回流阀,使油压<0.1Mpa后,人工停止下辅泵。 以上试运转过程中,现场控制均应有操作人员及试车人员,用对讲机联系配合调试,同时做好原始记录。 注意:

1),每次油泵开启进应该排除油系统管路气体。

2),油温35度时开回热器升高油温,油温大于48度开冷却水。 3),油压小于0.1Mpa时启辅泵,继续小于0.08Mpa时,人工停机。 11.5.2电机要求:

22

氯氢处理工艺操作规程

1),检查电机绝缘耐压系统是否合格。 2),为380V电机电源送电。 3),检查电网容量是否足够。

4),脱开主机与电机联轴节,启动电机空载运行,观察电机旋向,记录空载电流。

11.5.3,氯压机空载及空气负荷试车。 1,试车前准备工作。

1),复查电机,主机对中并记录。

2),将一级进口与二级出口与系统脱开,并在一级进口加大孔筛网,防止异物吸入。

3),将油加热到工艺控制点。

4),启动油泵调整油压达到工艺控制点要求。

5),向系统提供合格的氮气,调节阀后压力为0.25Mpa,调一级氮气密封压力0.03-0.05Mpa。二级氮气密封压力为0.08Mpa。

6),手动盘车大于5圈,确认机体内无任何摩擦或异常音响。 7),将联轴哭喊罩装好。

8),将两台中冷器冷却水进,排水阀打开。 9),油冷却器举动水进水阀打开,出水阀关闭。 (二),试车

1),点动、观察主机有无异异常、电机旋向。记录机组自转时间。 2),按电气规程启动主机,时刻监测机组油压力,调节溢流阀,保证供油压力0.15Mpa,监测高速轴瓦温小于或等于75度,当回油温度大于48度时,打开油冷却器冷却水出口阀门,当高速轴瓦温度大于90度时,应停主机。 3),试车时间1小时,并做好记录。

4),停车后,油泵继续运转,当高速轴瓦温小于或等于40度时方可停泵。5,润滑油停止循环后,密封气继续供给。 11.5.4化工开车操作规程

机组空载试车完毕后,即可进入通氯气开车。

1),连接好系统管路,检查进出口阀是否关闭完好,防喘振回流阀打开。

23

氯氢处理工艺操作规程

2),打开压缩机分配台上所有阀门。

3),打开一级进口处氮气置换阀,向系统充合格干燥氮气,当压力升到0.2Mpa时,关闭置换阀。

4),打开进入主机密封管路的干燥氮气输送阀,向机内送干燥氮气,氮气压力根据二级出口氯气压力调至确定值。

5),油系统、电仪均按空气负荷开车步骤进行。

6),开启路氯措施的液下泵及尾气鼓风机作好淡氯气处理准备工作。 7),联系主控室、启动主机监控机组油温及振动情况。

8),如一切正常缓慢打开进气阀,保证氯气总管压力在-0150MMH2O-200mmh2o

9),随着电流加大,逐渐打开二级出口事故氯处理旁路阀,同时逐渐关小防喘振调节阀,直到二级出口压力达到工艺要求的值。 11.5.5,停机

1),手动打开防振调节阀,缓慢关闭一级进口阀,缓慢关闭二级出口阀,打开置换氮气进口阀。打开出口旁路阀,用氮气置换干净。

2),当油温降至40度以下或主机停止运转30分钟后,停止油泵关闭高位油箱回路上截止阀,防止高位油槽油流入主机和油箱。 3),停止压缩机所有循环冷却水。 4),停止压缩机密封气。 5),关闭回流阀及旁路阀

第二部分 氢气处理

1.生产任务

本工序的任务是将电解来的高温湿氢气冷却、加压输送到下游工序使用,并保证安全生产。处理后的氢气质量(见表1)。 表1 处理后的氢气质量 序号 名称

控制项目 24

控制指标

氯氢处理工艺操作规程

H2 O2 ≥99.0%(vol) ≤0.4%(vol) 1 氢气 1.1物理性质

在通常情况下,氢气是一种无色、无味、无毒的气体,它是所有气体中最轻的,在标准状态下,每升重0.09克。氢气在水中溶解度很小,在标准状态时,100体积的水中仅能溶解2体积氢气。在常压下,氢气的沸点为-252.7℃,凝固点为-259.2℃。氢具有最大的扩散速度和很高的导热性,其导热性比空气大7倍。

1.2 化学性质

a.氢气极易自燃,也易助燃,在常温下与氧气化合极其缓和,但在800℃以上或点火时,则放出蓝色的火焰,并发生爆炸生成水,同时放出大量的热量。

2H2+O2→2H2O

氢气在氯气中燃烧放出大量热生成氯化氢。

b.氢气与空气混合极易发生爆炸,爆炸极限为4.1-74.2﹪(体积)。氢气与氯气混合,爆炸极限为4.5-95%(体积),当含氢为3~7%时,即着火燃烧,燃烧的同时压力缓慢升高;含氢为7~15%(体积)时,燃烧时压力急剧升高;含氢为15~23%(体积)时,燃烧体积爆炸;含氢量达83~97%(体积)时压力增高,但不爆炸。氯氢混合气体中含有其他气体时,爆炸极限就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c.加热时,氢能与活泼金属及金属氧化物发生反应

2Li+H2=2LiH CuO+H2=H2O+Cu

2.氢气处理的目的

从离子膜电解来的湿氢气温度较高,含有大量的水蒸汽,不便于压缩输送及利用,因此,氢气处理的生产任务就是把电解来的高温湿氢气进行洗涤、冷却、干燥、加压输送,保证安全生产。

25

氯氢处理工艺操作规程

3.氢气处理的原理

从电解来的湿氢气温度很高,还带有碱性气雾。湿氢气所带饱和水蒸汽量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水蒸汽量也越高,因此,首先对氢气进行洗涤、冷却,使温度降低,碱性水蒸汽大部分被冷凝下来。输送氢气采用液环式压缩机,机后采用+5℃水进行冷却,进一步降低氢气温度,减少含水量,最后用水雾捕集器捕集残存的水分后,送至分配台。

4.氢气处理工艺流程

由电解来的高温湿氢气先进入氢气洗涤塔(T-551),用循环水直接洗涤冷却,除去大部分水及碱雾后进入氢气压缩机(C-551),加压后经汽水分离器进入机后冷却器(E-553),经水雾捕集器(N-552)捕集水分后,进入氢气分配台(V-552),输送到HCL合成及其他用户,富余的氢气经氢气放空水封槽V-553、阻火器排空。机前高压湿氢气经PV5351A或旁路阀经阻火器排空。

5.负责范围

5.1管辖范围

5.1.1从进入氢气处理界区氢气洗涤塔(T-551)到氢气分配台(V-552)之间的所有工艺管道、设备、仪表、相应公用物料管线、消防设施、防护设施等。 5.1.2从氢气分配台(V-552)到氯化氢合成及盐酸工序之间的氢气管线; 5.1.3从氢气洗涤液循环泵(P-551A/B)到二次盐水及电解工序之间的氢气冷凝水管线。

5.2对外联系

5.2.1及时了解电解槽运行负荷。

5.2.2及时与二次盐水及电解工序联系,向二次盐水及电解工序送氢气冷凝水。 5.2.3经常与仪表、电气部门联系,维护仪表、电气设备的正常运行。

26

氯氢处理工艺操作规程

6.控制指标

6.1 仪表控制项目

序号 控制项目 氢气洗涤塔(T-1 551) 出口温度指示 氢气冷却器(E-2 553) 出口温度指示报警 氢气洗涤塔(T-3 551) 进口压力调节联锁报警 氢气分配台(V-4 552) 压力调节报警 PICA-5355 80~110kPa PICZA-5350 9~12kPa TI-5353 12~15℃ TI-5351 25~38℃ H:45℃ 仪表位号 正常控制范围 最高限 最低限 6.2分析指标

序号 名称 分析项目 H2 O2 单位 ≥99%(vol) ≤0.1%(vol) 取样地点 氢气分配台 氢气分配台 分析频次 1次/天 1次/天 1 氢气 6.3安全联锁

6.3.1当电解联锁停车信号发出时,联锁氢气压缩机停车。

27

氯氢处理工艺操作规程

6.3.2当其中一台氢气压缩机停车后,联锁所有整流器的信号将送出,在接到指令后所有的整流器将停车。KV-5352关闭,HV-5353自动打开充入氮气 ,回流阀HV-5351、PV-5352关闭, PV-5355A/B自动打开泄压, PV-5350首先自动打开40%,之后需由DCS操作员调节PV-5350开度来保持PDIZA-200为4kPa的压差。

7.原材料、辅助材料、公用工程规格及消耗

序号 名称 项目 指标 H2 ≥99.0%(vol干基) 1 氢气 O2 H2O 电导率 2 纯水 SiO2 压力 进水温度 3 冷冻水 回水温度 进水压力 回水压力 进水温度 4 循环水 回水温度 进水压力 回水压力 5 氮气 压力 露点 压力 6 仪表空气 露点 质量 ≤0.4% (vol干基) 0.06%(vol干基) ≤2μs/cm ≤0.1ppm 约0.35MPa 5℃ 10℃ ≥0.3MPa 0.2MPa ≤32℃ 约40℃ ≥0.45Mpa 0.2~0.25 MPa ≥0.5MPa ≤-40℃ ≥0.6MPa ≤-35℃ 无油无尘 28

氯氢处理工艺操作规程

8 开、停车操作

8.1原始开车或检修后开车前准备工作

8.1.1接调度通知,提前做好一切准备工作。

8.1.2确认设备、管道吹扫、试压、试漏、气密合格,安全阀合格好用。 8.1.3确认氢气压缩机(C-551A/B)、氢气洗涤液循环泵(P-551A/B)单机试

车合格。

8.1.4检查各仪表、调节阀及联锁装置调试合格。 8.1.5检查电气设备等是否具备开车条件。

8.1.6确认动力电、生产水、冷冻水、循环水、氮气及仪表气等已正常供给并

达到工艺要求。

8.1.7检查所有管道是否畅通,检查所有导淋阀、排污阀、放空阀是否关闭。 8.1.8检查所有阀门是否灵活好用,有关阀门的开关状态是否正确。 8.1.9打开氢气液封槽(V-551)加水阀至溢流后关小加水阀,氢气洗涤塔(T-551)加水,当液位到50%时关闭补水阀,打开E-551进出口阀门,打开P-551A/B进口阀,启动P-551A/B,将LICA-5501设定50%并投入自动,打开水雾捕集器(N-552)加水,当出现溢流后5分钟关闭加水阀。 8.1.10氮气置换系统内的空气

因为空气中有氧气,为了防止氢气和空气混合后发生爆炸,在电解送电前首先用氮气置换系统内的空气。

8.1.10.1电解工序至本工序间氢气管线的置换

关闭阀门PV-5350、打开KV-5352、氢气压缩机(C-551A/B)进出口阀门、打开氢气进氢气分配台(V-552)阀门、打开氢气分配台(V-552)放空阀门PV-5355A/B、关闭去外管阀门,通知电解工序通氮气,由氢气放空液封槽(V-553)排出。置换本系统内的空气,直至从氢气分配台(V-552)取样测得氧气浓度小于1%(vol)时再分别打开阀门回流阀门PV-5352、HV-5351置换回流管线,合格后氮气通过分配台到HCl合成。

(4)氢气管线置换经两次确认分析合格,一切准备就绪后,待命开车。

29

氯氢处理工艺操作规程

8.2开车

8.2.1确认电解工序以50m3/h氮气充入氢气系统 。

8.2.2由DCS将氢压缩机联锁开关切换至旁路位置,PV-5352、HV-5351手动开至

100%,现场打开氢气压缩机进出口阀、打开自身回流阀,将PICA-5355切换至自动状态并设定为100kPa。 8.2.3按氢气压缩机操作说明开启氢气压缩机。

8.2.4氢气压缩机运行正常、PI-5351压力稳定后,关闭压缩机自身回流阀,由

DCS逐渐关小PV-5351、HV-5352至PI-5350与PI-5351压力稳定。 8.2.5调节PV-5352、HV5351稳定PI-5350为9-12KPa,稳定PDIZA-200为 4kPa。

8.2.6氢气系统、氯气系统并网结束,确认DCS及各工序准备就绪后通知调度

电解槽可以送电。

8.2.7电解槽送电后,通过调节PV-5352、HV-5351控制PDIZA-200为 4kPa,并保持PI-5351在9-12kPa之间。

8.2.8当电解槽送电至2KA后,将PICZA-5350、PICA-5355及氢气压缩机切换至联锁位置。

8.2.9打开E-551出口、进口阀,氢气冷却器E-553冷冻水出口、进口阀,控制好氢气温度。

8.3 正常操作要点

8.3.1严格控制氢气系统压力保持正压,严禁出现负压,以免空气进入系统。 8.3.2经常检查氢气洗涤塔、氢气冷却器出口氢气温度,是否在控制指标内。 8.3.3检查氢气水封槽(V-551)的进水阀使其处于溢流状态。调节氢气排放管上的氮气、蒸气加入量。

8.3.4经常检查并调节氢气总管压力和氢气分配台(V-552)上的压力在控制指标内。

8.3.5经常检查氢气压缩机减速箱的运行情况、轴承温度及设备的振动情况。 8.3.6经常检查并及时及时调整氢气压缩机气液分离器液位在正常范围。

30

氯氢处理工艺操作规程

8.3.7认真巡检并填写各项生产记录。

8.4正常停车

接到停车通知后按下列程序停车: 8.4.1通知氯化氢合成工序准备停车。

8.4.2随着电解工序降电流,逐渐打开PV-5352、HV-5351,保持PDIZA-200压差稳定在4KPa。

8.4.3当电解槽电流小于5KA后,通知氯化氢合成工序停所有合成炉,由电解工序ZV-279通氮气约50m3/h稳定PDIZA-200压差。 8.4.4关闭氢气冷却器E-553氢气冷凝水放水阀。

8.4.5当电解槽电流小于2.0KA后,解除氢气压缩机、氯气压缩机及PIC-5301、PCS-5350联锁;电解工序停车,电解槽循环置换30min并确认与氯气总管和氢气总管隔离后,手动打开PV-5350与PV-5301, 关闭T-551前切断阀KV-5352,由HV-5353通氮气进行置换。

8.4.6打开氢气总管末端放空阀,置换氢气分配台至氯化氢合成工序的氢气管线和设备。

8.4.7如果长时间停车,置换分析合格后停氢气压缩机并排净系统内的积液。 8.4.8如果短时间停车,置换后应充入少量氮气保压,氢气水封槽(V-551)密封水应保持溢流,氢气水封槽(V-553)保持液位。

8.5紧急停车

8.5.1若电解装置停车则氢气压缩机联锁停车,KV-5351自动关闭,自动阀PV-5350自动打开40%泄压,此时DCS操作员要立即调节PV-5350开度来保持PDIZA-200为4kPa的压差。。

8.5.2 HV-5353自动打开,由HV-5353通氮气进行置换。 8.5.3 关闭氢气冷却器E-553氢气冷凝水放水阀。

8.5.4 如果短时间停车,应如果短时间停车,置换后应充入少量氮气保压,氢气水封槽(V-551)密封水应保持溢流,氢气水封槽(V-553)保持液位。

31

氯氢处理工艺操作规程

8.5.5冬季要做好设备管线的防冻工作。如果长时间停车,需排净系统内的积液。

9.不正常情况及处理方法

序号 不正常现象 原 因 ①泵出口压力低 1 抽力大 ②回流量小 ③电解降电流 ①回流量大 ②泵出口压力高 ③泵前设备管路堵塞 ④循环水量小 2 抽力小 ⑤泵入口开的小或堵塞 ⑥氢气纯度低 ⑦管路有水或结冰 ⑧管道堵塞 ①使用气量不稳定 氢气压力不稳定 ②输送管路或设备积水 ③循环水量不正常 ④电流波动 ①电解槽出口管漏气4 氢气纯度低 或抽力大 ②管路设备漏气 ③泵盘根漏气 ①与电解联系堵漏或调节抽力 ②检查堵漏 ③压盘根或填盘根 处 理 方 法 ①泵入口阀关小 ②开大调节阀 ③关小泵进口 ①关小调节阀 ②与合成联系降压力 ③检查疏通 ④调整水量 ⑤开大泵入口 ⑥找漏堵漏 ⑦检查并排放积水 ⑧疏通 ①与合成联系解决 ②检查排放积水 ③调节水加入量 ④与调度联系 3 32

氯氢处理工艺操作规程

①加水量太大 ①调整 ②查漏堵漏 ③检修 ④停泵检修 ①与调度、电工联系、调5 氢气泵运转不正常 ②管路设备漏气 ③泵内有杂音 ④轴承坏 ①泵的负荷不均,进6 电机电流波动 水不稳 整加水 ②泵的阀隙不均 ②检修 ③电工检修 ③电机电源不好 ④倒泵检修 ④泵内水垢厚 ⑤检修 ⑤泵轴窜动 ⑥关小加水阀,排分离器⑥泵内水太多 水 电源、电器故障 立即向中控、合成发紧急信号,作紧急停车处理 ①与调度联系了解停电时①直流电停 ②降电流 ③电解室内发生故障 间,若超过一小时就停泵 ②开大回流阀,关小入口阀 ③与调度联系,了解电解情况 ①不停电、视情况控制泵①雷击 ②静电打火或室内明火 抽力不能太大、扑灭后调整 ②迅速关闭泵出口,入口阀,拉下电机开关,通知电解将氢气排空 7 泵跳闸 8 氢气压力或电流突然降低 9 电解室内氢气管着火 33

氯氢处理工艺操作规程

①氢气泵内水太多 ②电流不稳 ①关小加水阀、排水至规定处 ②与调度和中控联系 ③排放积水 ④找维修处理 ①立即向合成发信号,作10 氢气抽力不稳 ③泵前管道、设备有积水 ④氢气泵有机械故障 11 紧急信号 ①整流信号 ②合成信号 紧急停车 ②立即向整流信号发信号,作紧急停车 12 单泵跳闸 ①电器故障 ②机械故障 停泵后检查处理 10. 氢气压缩机操作说明

10.1机组特点:

SKA型水环压缩闭式循环机组以双山牌SKA型水环压缩机为主机,配置气液分离器,循环换热器,测控仪表,阀门管件等,完成气体压缩输送和尾气回收等工艺流程。工作液来自闭式水循环系统,换热器冷却水来自工业水系统。JSKA型水环压缩机机组设计只有一个工作液进口,工作液排出口尽可能合并。因而,操作更加简单,现场更加清洁。 10.2.1技术规范 名称:液环压缩机机组

型号规格:J(成套机组) SKA355(主泵型号)J(机械密封)-550(泵转速) 10.2.2技术条件 主泵型号:SKA355; 单台最大流量:5250Nm3/h; 吸入温度:45

吸入压力:0.001-0.002MPaG 排出温度:<60℃

34

氯氢处理工艺操作规程

电机型号:YB450S—4/220KW 10KV DCT4 IP54 传动方式:减速机传动 1C225N+水冷; 压缩机转速:550r.p.m; 板式换热器:18m3 10.2.3公用工程条件 10.2.3.1工作循环液 工作液循环量:9-12m3/h 温度:<32℃ 10.2.3.2冷却液 冷却水耗量:20m3/h 压力:0.6MPaG 温度:<32℃ 10.2.3.3工作液补水 补充水量:0.5-1m3/h 水温:32℃ 水压:0.6-0.3MPaG

10.2.3.4电源电压:AC10KV、DC24V 10.2.3.5气源:0.3-0.7MPaG 10.2.3.6重量

压缩机机组净重:11500kg 压缩机机组运行时约:12650kg 检修时最重搬运物压缩机:2800kg 10.3配置、工作过程描述 10.3.1配置

1)系统总阀门温度显示[101] 122)开车滤网[102] 133)压缩机[010] 144)电机驱动[050] 155)减速机[030] 16

)温度显示[219]、[221]、[232] )分离器[060] )公用底座

)工作液过滤器[210]

)压力真空表 [105]、[222]、

35

氯氢处理工艺操作规程

[234]

6)联轴器及护罩020、[040] 17)翻版液位计+液位变送器 [230] 7)板式换热器 [130] 18)自动补液电磁阀DF1 [213] 8)防爆压力调节阀(回流阀)[109] 19)自动排液电磁阀DF2 [216] 9)工作液阀门[214]、[215]、[218] 20)工作液管路温度变送器[220] 10)压缩机排水阀门 [226] 21)排气温度变送器[231] 11)分离器排水阀门[217] 22)排口压力变送器[233] 10.3.2工作过程

气体经过阀门101有进气管路进入压缩机010内,经压缩机压缩后,由排气连通管排入气液分离器中060,经气液分离器出。压缩机排出的气液混合物在气液分离器中分离后,气体经阀门输送到需要 压缩气体的系统上去,而工作液则留在气液分离器中。压缩机内的工作液是由气液分离器供给的。压缩气体时,气液混合物有压缩机出口排出,会使工作液温度升高,因此,由气液分离器排出的工作液必须进换热器冷却,工作液温度下降后,循环使用。压缩机长期工作时,气液分离器中的工作液会有一定的损耗,通过电磁阀DF1来补充系统消耗的工作液,以满足压缩机的工作要求。

在进气管与排气管之间安装一防爆压力调节阀,当排气口压力大于系统压力时(排口的压力变送器输送到控制系统),控制系统给防爆压力调节阀一串信号,根据超压的大小,控制调节阀的开度,从而调节进、排气口压差和压力,用以保护压缩机和系统。 10.3.3控制说明 10.3.4.1液位

液位变送器信号在DCS设定五个点,超上限连锁,上、中控排水,中、下控制进水,超下限连锁,超上限和超下限连锁时主电机不能启动(一般不建议使用)。

开始时工作液进入电磁阀DF1 213工作,当分离器内液位达到设定的工作液位LSN:300mm时,阀门213停止工作。如果系统是减水过程,在工艺过程中,分离器内液位下降至LSL:250mm时,阀门213又开始工作,至设定的工作液位LSN:300mm时,213停止工作,如此循环。如果系统是增水过程,分离器内液位

36

氯氢处理工艺操作规程

增加,上升至设定的上限位置LSH:350mm时,排水电磁阀DF2 216开始工作,待工作液降低至设定的正常工作液位LSN:300mm时,216 停止工作,如此循环。

同时备有手动控制阀一套,能够手动实现以上的液位控制。

闭式循环系统中,压缩机长期运转时,分离器内的工作液位有两种可能: 1)系统的减水过程。因蒸发损耗等原因,可能是工作液位降低(甚至无水),从而使泵的性能急剧下降。

2)系统增水的过程。所抽的气体含有蒸汽,有可能凝结成液体混入工作液,而使液位增加,会导致压缩机电动机功率增加。缩机电动机功率增加。 这两种情况要具体判断。

———分离器内液体温度过高时排出部分工作液,换入新的低温工作液,或长期停车时机组内工作液排空。要求排液口为常压。 10.3.4.2 压力

在排气口配置压力变送器[233],输出信号进DCS控制,在DCS设置报警点,当排出压力超过一定值时自动报警。

机组同时配有回流防爆调节阀[109],当排口压力过高时,调节回流阀门,从而达到保持排出压力的稳定。 10.3.4.3 温度

在排气口配置温度变送器[231],输出信号进DCS控制,在DCS设置报警点,当排气温度超过一定值时自动报警。

工作液管路配置温度变送器[220],当工作温度过高时,会影响压缩机的性能,因此在DCS设置报警点,当工作液温度过高时自动报警。

以上数据详见附件3“仪表数据表”。同时请详细阅读随机配套的仪表说明书。 ——通过法兰接口No.3补充新鲜工作液至泵和分离器内,直至达到规定液位。 ——通过法兰接口No.4排液,当分离器内温度过高时排液,或长期停车时排空。要求排液口压力为常压。

——通过法兰接口No.5加入换热器冷却水。

——在进气管与排气管之间安装一回流管路[110],以便调节进、排气口的压差和压力,用以保护压缩机和系统。

37

氯氢处理工艺操作规程

10.4. 操作程序建议

——建议按照下面步骤进行启动 10.4.1准备

——检查系统各连接处的牢固性,必要时重新连接。 ——检查管路系统的密封性,必要时重新连接。

——检查并清理置于进气口的开车过滤网,并保证其过滤有效。 ——关闭各阀门,同时保证排气管路的畅通。 ——各表计齐全并在投入位置。

——现场指挥人员、操作人员分工明确。作好联系工作。 特别注意

——启动压缩机之前,压缩机腔体内的工作液液位应保证不高于压缩机的边轴线位置,否则,可能造成压缩机本身机械故障,或者电机、电器的损坏。当分离器内液位处于正常位置300mm时,即可启动压缩机。因为系统中有工作液平衡管路[300],所以压缩机液位与分离器液位是相通的,泵的液位可以通过分离器上的液位计读取。

——机械密封:当选用内冲式机械密封时,首先打开工作液阀门[212]、[215]、[218],到分离器上磁翻板液位计300mm时,方可启动,严禁无液体开车,否则会造成机械密封研伤。

——现场安装调整:压缩机组由于在吊装运输、 及安装的过程中易产生变形,用户安装后必需重新找正电减联轴器、泵减联轴器的同轴度。

——开车滤网可能造成有效气量的降低,正常工作后,在保证不会有影响机组正常运行的异物进入系统的时候,应该取出开车过滤网(安装于进气口),其空间可以用密封垫替代。

10.4.2. 第一次启动)包括长期停车后的启动) ——转动主轴(叶轮)数周,确认无卡滞情况。 ——开启换热器的冷却水阀。 ——开启减速机的冷却水源阀门。 ——开启防爆压力调节阀的气源。

——接通电源,开启阀门[215]、[218]、[214],工作液沿阀门[215],换热器,

38

氯氢处理工艺操作规程

进入压缩机SKA355J腔体;沿阀门[214]进入分离器[060]‘

——启动压缩机[010],同时阀门215,218处于打开状态。空载运行,使工作液维持在设定的工作 范围内。

——本系统正常工作后,接通系统阀门101,通过调节回流阀门109,调整分离器内的压力,使其达到工艺要求。

——工作过程中,要注意工作液温度的变化。如果工作注温度持续上升,特别是[TI-219]持续上升,就会影响压缩机的正常工作性能,这时应检查换热器冷却水量、水温和水压是否满足要求。必要时可以开启阀门217,排放部分过热的工作液,用新的工作热来置换。 10.4.3. 停机

——关闭系统阀门101,同时关闭供水管路阀门218,运行约1分钟后,关闭换热器冷却水源,停止压缩机运转。

——调节阀门214和217,使分离器内液位维持在合适的工作位置。 ——关闭所有阀门,切断电源。 10.4.4. 第二次启动(工作周期停车) ——开启换热器的佯动水源。 ——开启减速机的冷却水源水门。

——接通电源,开启阀门215,218,工作液沿换热器、215,进入压缩机腔体;沿218进入分离器内达到正常控制液位位置。 ——启动压缩机,空载运行,开启工作液循环泵140. ——调节阀门101,109,接通工作工艺系统,正常工作。 10.4.5. 长期停止工作或霜冻季节停机

——开启阀门226、217,将系统内的工作液全部排放,同时拧开换热器管路排空。

——干燥空气清吹流体部件,或采用其它防腐措施。

39

氯氢处理工艺操作规程

仪 表 数 据 表 序号 1 2 3 4 5 7 8

名称 液位变送器 防爆电磁阀DF1 防爆电磁阀DF2 压力变送器 气动回流调节阀 温度计变送器 温度计变送器

量程/范围 0~500mm 压差:0.3~16 bar 压差:0~6 bar 0~0.125 MPaG 0~100 ℃ 0~100 ℃ 输入 输出 液位控制 下控制点 正常 上控制点 LHL:350 mm 与LHL关联 0.11 MPaG 与0.11 MPaG关联 38 ℃ 50 ℃ 备注 补水 排水 出口 工作液 出口 24V DC 4~20 mA LSL:250 mm LNL:300 mm 24V DC 24V DC NO/NC NO/NC 与LSL关联 关闭DF1 关闭DF2 0.10 MPaG 关闭 ≤33 ℃ ≤45 ℃ 24V DC 4~20 mA 24V DC 4~20 mA 24V DC 4~20 mA 40

氯氢处理工艺操作规程

设备名称 序号 名称 相应参数 工作液:9~12 m3/h 1 水 JSKA355氢气压缩机 备注 机组内部循环 换热器冷却水 机组循环补充水 压缩机电机 电机加热器 变送器、电磁阀 防爆气动调节阀 冷却水:20 m3/h;0.3~0.6 MPaG;温度<32℃; 补充水:0.5~1 m3/h 220 kw;10 kw;50 HZ;DIIXT4 2 电 220 V,300 W 24V DC 3 气 0.3~0.7 MPaG 41

氯氢处理工艺操作规程

第三部分 废氯气处理

1.生产任务

本工序的主要任务是及时处理装置内开、停车过程中产生的不合格氯气、事故氯气、液氯充装台的回抽氯气及各排放点的废氯气,防止氯气污染环境。

本工序的设备装置运行要求连续不间断运转,不允许有停车的现象发生(除氯碱系统装置全部停车外),因此本工序的吸收塔碱液循环泵、引风机均配有事故紧急电源。

2.目的

本规程规定了氢气处理岗位的任务、正常开停车操作程序、紧急停车程序、操作要点、不正常现象及处理方法、工艺指标、设备故障、工艺事故的处理方法及设备巡检、维护保养、交制度和安全操作措施等。目的在于指导本岗位的安全生产操作、控制好各项工艺指标、保证废氯吸收系统的正常安全运行。

3.生产原理

本工序采用烧碱吸收法处理废氯气并生产次氯酸钠产品。反应方程式如下:

Cl2+2NaOH=NaClO+NaCl+H2O+105.8kJ/kmol

由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所以必须及时移走反应热,否则会使吸收液温度上升,如果温度高于38℃将发生下面的副反应:

3NaClO=NaClO3+2NaCl

因此,保持一定的反应温度可以抑制副反应的进行。

4.工艺流程叙述

氯气液化工序的废氯气、泄压氯气及抽气台废氯气、电解工序开停车时及

42

氯氢处理工艺操作规程

各种事故状态时的氯气一同先后进入一级、二级废气吸收塔(T-510、T-520)的下部,与经过碱液冷却器(E-510、E-520)被循环水冷却后的预先配制好的约15~18%碱液逆流接触,进行吸收反应。从二级吸收塔顶部出来的反应完全的达到环保排放标准的尾气经引风机(C-520A/B)排入大气中。为保证进废气吸收塔(T-510)的氯气总管有足够和稳定的负压(-3kPa),用引风机(C-520A/B)与一级以及吸收(T-510)塔进口压力联锁PIC-5320来控制。

从一级、二级吸收塔底部出来的吸收液分别由碱液循环泵(P-510A/B、P-520A/B)送出经碱液冷却器(E-510、E-520)冷却后返回吸收塔,与氯气继续反应,直至循环液中有效氯≥10%、NaOH(0.1~1%)后,将塔内的吸收液由次氯酸钠泵(P-522A/B)送至罐区,同时将备用循环槽(V-510、V-520)并入系统进行吸收,碱液循环槽(V-510、V-520)内的次氯酸钠液排净后,把碱液配置槽(V-521)配好的碱液补充进去待用。

氯气液化工序抽气台(V-613)及充装台抽吸的废氯气经真空罐(V-507)、纳氏泵(P-509A/B)和硫酸分离器(V-508)一起进入废氯气总管,纳氏泵(P-509A/B)所需的浓硫酸来自氯气处理工序浓硫酸高位槽(V-504),纳氏泵回酸及硫酸分离器(V-508)分离下来的硫酸进入氯气填料干燥塔(T-502)。 纳氏泵(P-509A/B)硫酸冷却器和碱液冷却器所用的冷却循环水、碱液循环槽用的生产水来自管网。

5.负责范围

5.1从进入废氯气处理工序一级吸收塔到本界区引风机之间的所有工艺管道、

设备、仪表、相应公用物料管线、消防设施、防护设施等, 5.2从本界区次氯酸钠输送泵到成品罐区之间的次氯酸钠管线, 5.3从本界区一级吸收塔到氯气处理之间的废氯气管线。

43

氯氢处理工艺操作规程

6.控制指标

6.1仪表控制项目

序号 控制项目 1 一级废气吸收塔(T-510)进塔循环液温度指示报警(℃) 二级废气吸收塔(T-520)进塔循环液温度指示报警(℃) 碱液高位槽(V-522) 液位指示报警(%) 一级废气吸收塔(T-520)进气压力(kPa) 仪表位号 TIA-5330 正常范围 最高限 最低限 <38 H:40 2 TIA-5331 <38 H:40 3 LIA-5322 80% 4 PICA-5320 -3 6.2分析指标

序号 名称 1 吸收液 P-509稀硫酸 分析项目 NaOH 有效氯 H2SO4 单位 0.1~1.0% ≥10% ≥94%(wt) 取样地点 循环泵入口 分析频次 1次/4h 2 纳氏泵 1次/天 6.3安全联锁

为保证安全生产,本工序碱液循环泵(P-510A/B、P-520A/B)与引风机(C-520A/B)采用双电源供电。在联锁状态,当两台泵P-510A/B均停车后碱液阀ZV-5310自动打开;当两台泵P-520A/B均停车后碱液阀ZV-5320自动打开,防止氯气吸收间断;当循环泵开启并在DCS按“复位联锁”后碱液阀ZV-5310、ZV-5320自动关闭。当引风机(C-520 A/B)操作按钮转换至自动位置时可在主控室DCS进行开停操作。

44

氯氢处理工艺操作规程

7.原材料、辅助原料、公用工程规格

序号 1 2 名称 事故氯气 吸收液 项目 Cl2 NaOH H2SO4 3 硫酸 灰份 Fe 进水温度 4 循环水 回水温度 进水压力 回水压力 压力 5 仪表空气 露点 质量 指标 15~18% ≥98.0(wt) ≤0.03%(wt) ≤0.01%(wt) ≤32℃ 约40℃ ≥0.45Mpa 0.2~0.25 MPa ≥0.6MPa ≤-35℃ 无油无尘 8.操作方法

8.1原始开车或检修后开车前的准备工作

8.1.1碱液配制槽、循环槽V-510A/B、V-520A/B及废氯气吸收塔T-510、T-520开车准备。

8.1.2联系电解送碱打开加碱阀FICQ5330同时将FICQ5331打串级控制,向碱液配制循环槽V-521配碱浓度﹝15-18%﹞,当液位至80%时与电解联系停送碱,关闭加碱阀FICQ5330。

8.1.3.打开V-521出口阀,碱液配制泵P-521A/B进口阀,泵机械密封冷却水阀,启动碱液配制泵,打开回流阀,泵出口阀,使碱液送至V-522液位至80%,依次将V-510A、B,V-520A、B液位补至要求值2/3,在向V-522、V-510A、B,V-520A、B补液时V-521液位到20%时及时停P-521泵并及时向V-521配碱,(另还可连续向V-521配碱并同时向V-522、V-510A、B,V-520A、B补液,保证P-45

氯氢处理工艺操作规程

521不抽空),补液完毕后保证配碱槽V-521液位至要求值80%,且保证碱浓度在15-18%。

8.1.4在配碱过程中要及时取样测碱液浓度,保证碱液浓度为15-18﹪。 8.1.5配碱结束后,关闭FICQ5330阀、P-521A/B出口阀、停泵,关闭泵进口阀门及机械密封冷却水阀门。

8.1.6打开碱液循环泵P-510A/B进口阀,一级碱液冷却器E-510碱液进出口阀,启动P-510A/B,打开泵出口阀门,使碱液在废氯气吸收塔T-510及V-510A/B之间正常循环。

8.1.7碱液循环槽V-520及T-520之间正常循环(二级吸收)。

8.1.8当P-510A/B、P-520A/B泵运行正常后要将ZV5310、ZV5320投入联锁保证废气吸收的安全运行保障。

8.2废氯气吸收塔(T-510、T-520)的开车

8.2.1打开废氯气吸收塔T-510碱液出口阀、V-510循环碱液入口阀、碱液循环泵P-510A/B进口阀,机械密封冷却水阀门及碱液冷却器E-510的碱液进出口阀,启动P-510A/B缓慢打开泵出口阀,碱液进行循环。

8.2.2打开废氯气吸收塔T-520碱液出口阀、V-520循环碱液入口阀、碱液循环泵P-520A/B进口阀,机械密封冷却水阀门及碱液冷却器E-520的碱液进出口阀。启动P-520A/B缓慢打开泵出口阀,碱液进行循环

8.2.3。然后打开引风机C-520A/B的进口阀门,启动C-520A/B。

8.2.4打开自控阀PV5320两侧阀门,设定废气压力为-3KPa控制投入自动。 8.2.5当电解工序开车时,不合格氯气送到本工序,打开E-510冷却水进出口阀,同时打开E-520冷却水进出口阀,保证循环碱液温度在25-35℃

8.3正常操作要点

9.3.1经常检查碱液循环槽的液位是否在60~80%的正常范围内,以保证有足够

的碱液吸收氯气。

8.3.2定时分析碱液循环泵次氯酸钠浓度,当碱液中0.1≤NaOH≤1.0%(wt)、有

效氯≥10%时及时进行换碱操作,以防止氯气外溢,并将合格的次氯酸钠

46

氯氢处理工艺操作规程

送往罐区。

8.3.3经常检查各个检测点温度在规定值内,抑制副反应的进行。注意观察循

环液的颜色变化,成品次氯酸钠(有效氯≥10%)为浅黄绿色透明液体。 8.3.4碱液高位槽(V-522)中的碱液必须始终保持高液位,ZV-5310、ZV-5320必须在联锁位置,且前后手动阀门必须打开。

8.3.5碱液循环槽内的成品次氯酸钠液送出之后,必须立即送入新鲜碱液待用。 8.3.6定期排放废氯气总管内的积液,保持总管畅通,负压正常。 8.3.7正常的换碱操作

若分析吸收液有效氯≥10%、0.1%≤NaOH≤1.0% (wt)时,须进行换碱操作,具体换碱操作步骤如下(如V-510A):

开启碱液循环槽(V-510B)与碱液循环泵(P-510A/B)的连通阀门,关闭碱液循环槽(V-510A)与碱液循环泵(P-510A/B)连通的出口阀门,打开T-510出液进碱液循环槽(V-510B)的阀门,关闭T-510出液进碱液循环槽(V-510A)的阀门,将碱液循环槽(V-510B)并入系统。

开启次氯酸钠泵(P-522A/B),打开碱液循环槽(V-510A)底部的出口阀门,将槽内的次氯酸钠液送至罐区。当碱液循环槽(V-510A)内的液位较低时(30cm以下)时,关闭次氯酸钠泵(P-522A/B),关碱液循环槽(V-510A)的出口阀门,向V-510A内加入配制好15~18%的碱液待用。 8.3.8注意观察尾气排放情况。

8.3.9经常检查泵、风机的运行情况,出现问题及时处理。 8.3.10认真巡检并填写各项生产记录。

8.4正常停车

本岗位正常运转的停车,必须是在氯气处理、氯气液化、电解工序停车,各系统内的废氯气均吹扫置换合格,确认具备停车条件后方可停车。

8.4.1碱液配置槽停止配制,维持碱液高位槽现状,等待以后开车前重新配碱。 8.4.2关闭冷却器的循环水阀门。

8.4.3分析循环碱液浓度,如果接近控制指标,则将其送至罐区,如果次氯酸钠浓度较低(有效氯含量低于3%),又是长时间停车,也须送出。

47

氯氢处理工艺操作规程

8.4.4关闭硫酸冷却器(E-509)的循环水,停下纳氏泵。

8.4.5将P-510A/B、P-520A/B与ZV-5310、ZV-5320切换至旁路位置,关闭碱液循环泵的进出口阀门,停止碱液循环。 8.4.6停止风机运转,关闭风机进口阀门。 8.4.7将设备及管道中的残存液体放净。 8.4.8本岗位全系统停止运转。

8.5紧急停车

本岗位不允许在其它工序还在运转过程中停车。若碱液循环泵(P-510A/B、P-520A/B)故障停车,则自控阀ZV-5310、ZV-5320自动打开,以维持吸收液的连续供应。若碱液循环泵及引风机停车,必须在DCS立即开启引风机,现场开启循环泵并按“复位联锁”关闭ZV-5310、ZV-5320,恢复废氯吸收系统正常运转。

9.不正常情况及处理方法

序号 故障名称 1 碱液循环槽出 口碱液浓度高 碱液循环槽出 口碱液浓度低 冷却器出口循 环液温度高 循环液中有 逸出氯气现象 故障原因 碱液和生产水比例不合适 碱液和生产水比例不合适 冷却水量小 压力不足 循环液中过碱量小 有效氯分解 无过量碱 5 大量氯气外溢 阀门或管线泄漏 循环泵停 6 反应温度上升 循环液中含碱量小 48

处理方法 减少32%碱量 增加生产水量 1、增加32%碱量 2、减少生产水量 增大冷却水量 联系提高冷却水压力 切换循环槽 检查冷却系统 切换循环槽 检查管道阀门并采取措施 重新开启循环泵 切换循环槽 2 3 4

氯氢处理工艺操作规程

故障原因 冷却器冷却效果差 氯气温度过高 处理方法 查冷却器或加大冷却水量 控制循环碱液温度在控制范围 切换循环槽 控制配碱浓度在12% 序号 故障名称 7 循环液溶液中析盐量多 过碱量太低 碱液浓度太高 8 循环液变棕红色 原料碱含铁量高 循环液温度太高引起次氯酸钠分解 检查原料碱含铁量 控制循环液温度

49

氯氢处理工艺操作规程

第四部分 次氯酸钠系统操作方法

1.生产任务及目的

不影响烧碱装置安全生产,制作出合格,足量的次钠供PVC厂使用。

2.生产原理

本工序采用烧碱吸收法生产次氯酸钠产品。反应方程式如下:

Cl2+2NaOH=NaClO+NaCl+H2O+105.8kJ/kmol

由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所以必须及时移走反应热,否则会使吸收液温度上升,如果温度高于38℃将发生下面的副反应:

3NaClO=NaClO3+2NaCl

因此,保持一定的反应温度可以抑制副反应的进行。

3.工艺流程

从氯气分配台(V-506)来的干氯气进入次钠塔(T-530)底部向上走,循环泵(P-530A/B)送入的循环碱液经冷却器(E-530)降温后进入次钠塔(T-530)上部,碱液经喷淋口过填料层,与对流而来的氯气充分接触,从而吸收氯气生成次钠。合格的次氯酸钠通过次氯酸钠泵(P-533)送往PVC分厂。

4.操作方法

4.1开车准备工作

4.1.1 接开车通知后,提前作好一切准备工作。

4.1.2检查本工序设备、管道、仪表和阀门等是否安装齐全、合格,所有试压用盲板是否已拆除,各阀门的开关状态是否正确。 4.1.3检查水、电、气供应是否正常,是否达到工艺要求。 4.1.4。

4.1.5确认碱液循环槽、吸收塔、循环泵、碱液冷却器等的操作准备就绪。

50

氯氢处理工艺操作规程

4.1.6碱液循环槽(V-530A/B)配制碱液完成。 4.2开车

4.2.1开启碱液循环泵(P-530A/B)的进口阀门,先后打开循环液进次钠塔(T-530)及冷却器(E-530)的旁路阀门,启动碱液循环泵(P-530A/B),再慢慢打开泵出口阀门,使碱液在吸收塔、循环槽及循环泵之间循环。

4.2.2打开碱液冷却器(E-530)的碱液进出口阀门,并慢慢关闭冷却器(E-530)的旁路阀门,调整循环泵(P-530A/B)的出口压力及流量,使碱液在吸收塔、循环槽、循环泵及冷却器之间循环。

4.2.3开进次钠塔(T-530)进氯气调节阀,氯气量要控制好,保证充分吸收。 4.2.4待循环罐内碱液0.1≤NaOH≤1.0%(wt)、有效氯≥10%时停止通氯,漏氯。 4.2.5待PVC做好接收准备把循环泵的出口阀逐渐切换到送次钠的阀门。

5负责范围

5.1次钠塔(T-530)、吸收液循环罐(V-530A/B)、循环泵(P-530A/B)、次钠冷却器(E-530)之间的所有工艺管道、设备、仪表、相应公用物料管线、消防设施、防护设施等,

5.2从本界区次氯酸钠输送泵到PVC间的次氯酸钠管线,

6.控制指标

6.1仪表控制 序号 控制项目 1 次钠塔(T-530)进塔循环液温度指示报警(℃) 次钠塔(T-530)进气压力(kPa) 仪表位号 TIA- 正常范围 最高限 最低限 <38 H:40 2 3 PICA- -3 6.2分析指标 序号 名称 分析项目 单位 51

取样地点 分析频次

氯氢处理工艺操作规程

NaOH 有效氯 0.1~1.0% ≥10% 1 4.

吸收液 循环泵入口 1次/4h

52

氯氢处理工艺操作规程

第五部分 安全生产制度

1.岗位巡回检查制度

现场操作工必须每半小时按照巡回检查路线和要求进行巡检一次.

1.1巡回检查的主要内容

(1)检查本系统内设备的工艺运行参数及运行情况,听设备运行的声音有无异常、撞击和摩擦声;看温度、压力、流量、液位、料位等控制计量调节系统及自动调节装置和监测装置的工作情况。

(2)检查设备及工艺管线的静、动密封点的泄漏情况。 (3)检查设备的润湿情况。

(4)检查设备及管线的防冻保温情况。

(5)检查设备基础、地脚螺栓及其它连接螺栓有无松动情况,或产生振动情况。 (6)检查原材物料的储备或生产物料的配制情况。

(7)检查冷冻水、循环水、蒸汽、工艺气、仪表气、氮气等公用工程的供应情况。

(8)检查消防设施、器材和安全设施的完好情况。 (9)检查备用设备完好情况,确保其处于备用状态。 (10)检查设备或管线的积液排放情况,防止出现液封。

1.2岗位巡回检查路线

1.2.1氯气处理

操作室→C-501A/B/C→E-507A/B/C→E-508A/B/C→V-506→T-501→P-501A/B→T-502→P-502A/B→T-503→P-503A/B→V-505→P-506A/B→二楼塔器上部→V-501→V-502→E-501→E-502→E-503→E-504→N-501→N-502→三楼→回到操作室 1.2.2氢气处理

53

氯氢处理工艺操作规程

操作室→C-551A/B→T-551→P-551A/B→E-551→V-551→二楼→E-553→N-552→V-552→三楼→V-553→回到操作室 1.2.3废气处理

操作室→V-510A/B→V-520A/B→v-521→P-510A/B → P-520A/B →P-521A/B → P-522A/B →P-504→V-503A/B→P-509A/B→V-508→E-509→V-507→二楼→E-510→E-520→T-510→ T-520→C-520A/B→三楼→C-520A/B→V-504→V-522→回到操作室

2.设备维护保养制度

2.1操作人员必须熟练掌握岗位操作规程,对使用的设备做到“四懂、三会”(即“懂结构,懂原理,懂性能,懂用途;会使用,会维护保养,会排除故障)。 2.2操作人员必须做好下列主要工作:

(1)按岗位操作规程和设备操作规程进行设备的启动、运行、停车或倒换。 (2)设备运行中做到不超温、不超压、不超负荷。

(3)坚守岗位,严格执行巡回检查制度,执行五字操作法(听、摸、查、看、闻),定时、定点按巡回检查路线对设备进行仔细检查,做到清洁、润滑、紧固、调整、防腐。

(4)做好设备润滑工作,坚持“五定”(定人、定点、定质、定量、定时)和“三级过滤”,做到润滑器具完整、齐全、好用。

(5)搞好设备的清洁卫生,及时消除“跑、冒、滴、漏”,做到文明生产。 (6)发现设备情况不正常,要立即检查原因,及时向领导反映。在紧急情况下,应采取果断措施或立即停车,并上报和通知值班长和有关岗位;不弄清原因、不排除故障不得盲目开车。已处理和未处理的缺陷,必须记录在运行记录本上,并向下一班交待清楚。

(7)实行专机负责制或包机制,做到设备、管线、阀门、仪表都有人管,及时消除设备缺陷。

(8)备用设备应定期维护保养,做到不潮不冻、不腐蚀,经常保持清洁,对于转动设备按规定盘车和切换,使用设备处于完好状态。

54

氯氢处理工艺操作规程

3.岗位交制度

3.1者必须在前劳保穿戴整齐参加班前会,听取上班值班长和本班值班长工作安排与要求,按时到岗交。

3.2岗位人员时,双方必须面对面交接。者必须将本岗位生产情况、设备运行情况、跑冒滴漏情况、现场卫生情况、安全消防设施情况、岗位工器具使用情况等反馈给者,者查看完毕后,按照“十交、交”的标准严格进行交。

3.3交接双方按规定进行交,并在交记录本上签字,经者同意后,者方可离岗。

3.4前发生的一切由者负责处理完毕,后发生的问题由者负责。因交不仔细不认真,将前发生的问题接过来,责任由者负责。 3.5者未及时到岗,者应及时向班长报告,由班长与班长协商处理,但必须确保生产连续正常运行。

3.6者应将本班情况如实向者交待,者也要详细检查,了解清楚。交接双方要做到“十交”“交”。 “十交”即:

(1)交本班生产情况和任务完成情况。 (2)交设备仪表运行和使用情况。

(3)交不安全因素,已采取的预防措施和事故处理情况。 (4)交各种工具数量及缺损情况。

(5)交工艺指标执行情况和为下班做的准备工作。 (6)交原始记录是否正确完整。

(7)交原材料使用、存放,产品质量及存在的问题。 (8)交上级指示、要求和注意事项。 (9)交岗位区域卫生情况。 (10)交岗位跑、冒、滴、漏情况。 “交”即:

(1)生产不正常或事故未处理完不交接。 (2)设备问题不清不交接。

55

氯氢处理工艺操作规程

(3)卫生区不净不交接。 (4)记录不清不交接。

(5)指标任务未完成,原因不清不交接。

3.7后参加班后会,听取本班值班长总结本班情况

4.岗位安全卫生

4.1岗位安全管理规定

(1)操作人员必须进行三级安全教育。持证上岗。应熟练掌握操作规程。 (2)操作区域内,非操作人员不得入内。

(3)操作时严格劳保穿戴,防止因静电引起火灾,生产区域内严禁烟火。 (4)氢气系统严禁处于负压状态。

(5)氢气系统设备运行时,禁止敲击、带压维修和紧固,不得超压。 (6)维修时,必须做好工艺处理,取样分析合格并办理相关作业票证后方可维修。

(7)运行过程中发现异常现象处理应果断,要听从指挥、及时上报。 (8)氢气发生大量泄露或积聚时应采取以下措施: 1)及时切断泄漏源,迅速撤离污染区人员移至上风口。

2)对泄露污染区进行通风稀释,若不能及时切断泄漏源时,应用蒸汽进行稀释防止氢气积聚形成爆炸型气体混合物。 (9)若发生泄漏并着火时应采取以下措施:

1)应及时切断气源,若不能立即切断气源,不得熄灭正在燃烧的气体,并用水强制冷却设备。此外,氢气系统应保持正压状态,防止系统回火发生。 2)采取措施,防止火灾扩大。

4.2氯气、氢气、烧碱、硫酸及次氯酸钠的特性、危害及防护

4.2.1氯气的特性、危害及防护: (1)理化特性:

56

氯氢处理工艺操作规程

氯气分子式Cl2,分子量71,最高允许浓度1 mg/m3。常温下,氯是黄绿色,具有使人窒息气味的气体,有剧毒。氯气对人的呼吸器官有强烈的刺激性,吸入过多时还会致死。比空气重,约为空气的2.5倍。在101.3kPa和0℃时氯气的密度为3.214g/ m3。氯气是一种易于液化的气体,绝对压力为101.3kPa的纯氯气在-34.05℃或将其压缩至370kPa在0℃时就可以液化成液体氯。液氯是黄绿色的透明液体,0℃时每升液氯重1.4685kg,相当于463L的气体氯。氯气能溶于水,但溶解度不大。氯气溶于水后同时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因此氯水具有极强的腐蚀性。

其它特性:本品不燃烧,但可助燃,在日光下与易燃气体混合时会发生燃烧爆炸,与氢气混合的爆炸范围为4~74%(体积比);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2)健康危害:

对眼、呼吸系统粘膜有刺激作用。可引起迷失性神经兴奋、反射性心跳骤停。急性中毒时轻度患者出现粘膜刺激症状,眼红、流泪、咳嗽,肺部无特殊表现;中度患者出现支气管炎和肺炎表现,胸痛、头痛、恶心、较度干咳、呼吸及脉搏增快,可有轻度紫绀等;重度患者出现肺水肿,可发生昏迷和休克,有时发生喉头痉挛和水肿,造成窒息,还可引起反射性呼吸抑制,发生呼吸骤停死亡。 慢性中毒是因长期低浓度接触,可引起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和肺水肿,并可引起职业性痤疮及牙齿酸蚀症。 (3)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必须佩戴防毒面具(滤毒罐为褐色色标);紧急事态抢救或逃生时,佩戴正压自给式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相应的防护服。 手防护:戴防化学品手套。

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后淋浴更衣;进入塔罐或其它高浓度区作业,须有人监护。 (4)现场急救:

皮肤接触:脱去受污染的衣着,立即用水冲洗至少15min。

57

氯氢处理工艺操作规程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15min,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呼吸困难时输氧,并给予2~4%碳酸氢钠溶液雾化吸入,就医。 (5)泄漏处理要点:

人员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至上风处,并隔离直至气体散尽;应急处理人员佩戴正压自给式呼吸器,穿化学防护服(完全隔离)。残余氯气可捕消吸收或用石灰乳液处理。

4.2.2氢气的特性、危害及防护: (1)理化性质

分子式H2,分子量2.016,易燃气体。无色、无味、无嗅的气体,具有易燃易爆等特点,很难液化,在各种液体中都溶解甚微,比空气轻,在空气中能燃烧,与空气混合能产生爆炸性混合物。在101.3kPa和0℃下的密度为0.09g/L。在101.3kPa的压力下,-252.87℃时变为无色液体;-259.18℃时变为雪花状固体。在空气中的自燃点为570℃、在氧气中的自燃点为450℃。 氢气和空气混合的爆炸范围为4.2~75%、与氧气混合的爆炸范围为4~95%;氢气与氟、氯等会引起剧烈反应发生爆炸,甚至在阴暗处也会发生爆炸。 2)健康危害及防护措施

仅在高浓度时,由于空气中氧分压降低才引起窒息;在很高的分压下,氢

气可呈现出麻醉作用。

一般不需要特别防护,高浓度接触时佩戴空气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戴一般作业防护手套。 (3)现场急救

吸入后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4)泄漏处理要点

58

氯氢处理工艺操作规程

迅速将泄漏污染区人员撤离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出入,切断火源。应急处理人员佩戴正压自给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合理通风,加速扩散。

4.2.3氢氧化钠的特性、危害及防护 (1)理化性质

分子式NaOH,分子量40.01,碱性腐蚀品,俗名烧碱、火碱。纯净的氢氧化钠是白色羽毛状晶体,相对密度为2.13(20/4℃),其熔点为138.4℃。工业品因含有少量的氯化钠和碳酸钠等杂质,是白色不透明的固体,其熔点为320℃左右。在熔融状态下,当温度为340~500℃之间,其密度为1.8~1.9g/cm3。溶液俗称液碱,清透无色溶液。固体氢氧化钠的吸湿性很强,易溶于水,同时强烈放热,并溶于乙醇和甘油;放置在空气中能吸收大气中的水分而溶解,并能吸收空气的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钠。 禁忌物为强酸、二氧化碳、过氧化物、水。

其它特性:不燃烧,与酸发生中和反应并放热;在潮湿环境下对铝和锡有腐蚀性,遇水和水蒸汽大量放热,并放出易燃的氢气。

(2)健康危害:本品有强烈的刺激和腐蚀性,粉尘刺激眼和呼吸道,腐蚀鼻中隔;皮肤和眼直接接触可引起灼伤;误服可造成消化道灼伤、粘膜糜烂、出血和休克。 (3)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必要时佩戴防毒口罩和正压自给式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耐酸碱工作服。 手防护:带橡胶耐酸碱手套。 工作后淋浴更衣。

59

氯氢处理工艺操作规程

(4)现场急救:

吸入后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误服者用水漱口饮牛奶和蛋清,就医。眼接触者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硼酸水彻底冲洗至少15min,就医。皮肤接触者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服,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min,就医;若碱液飞溅时未伤及脸面,冲洗时不能移去护目镜。

泄漏处理要点:隔离泄漏污染区,出入;应急人员佩戴正压自给式呼吸器,穿防酸碱工作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小量泄漏时可用大量水冲洗;大量泄漏时收集回收处置。 4.2.4次氯酸钠特性、危害及防护 (1)次氯酸钠理化性质:

分子式NaClO,分子量74.5,腐蚀品。

淡黄色的透明液体,水溶液呈碱性,具有与氯气相似的特有臭味。一般有效氯的含量在4.5~15%之间,溶于水,其相对密度与有效氯的含量有关系。 次氯酸钠很不稳定,即使在常温下也会自然分解生成氯化钠和放出原子态氧。这氧具有强烈的氧化作用,进一步将次氯酸钠氧化成氯酸钠。在光的作用或加热时分解迅速,特别是紫外线的照射。因此次氯酸钠溶液应避光保存,且不宜久置。 (2)健康危害

次氯酸钠有致敏作用会刺激皮肤粘膜,烧伤皮肤。长期接触会引起皮炎和湿疹,用次氯酸钠漂白液洗手,手掌会大量出汗、指甲变薄、毛发脱落。吸入次氯酸钠气能刺激气管粘膜,引起声音嘶哑、咽喉部灼热感,疼痛。 (3)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高浓度环境中,应该佩戴防毒口罩;紧急事态抢救或逃生时,佩戴正压自给式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工作服(防腐材料制作)。 手防护:戴橡皮手套。 (4)现场急救

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服,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稀苏打水彻底冲洗。

60

氯氢处理工艺操作规程

眼睛接触: 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彻底冲洗15min以上,就医。 吸入: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必要时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误服者给饮大量温水或用30~50g/L的稀苏打水洗胃、催吐,就医。 (5)泄漏处理要点

隔离泄漏污染区,出入;应急人员佩戴正压自给式呼吸器,穿防酸碱工作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小量泄漏时可用大量水冲洗;大量泄漏时收集回收。 4.2.5硫酸的特性、危害及防护 1)特性

具有强烈的氧化性和脱水性,当接触可燃物时会引起着火,吸水吸时放出大量热,稀释后可与金属材料反应放出氢气引起爆炸。 2) 预防措施

操作人员必须穿戴好必要的劳保用品; 保护好现场的洗眼器等安全设施; 进入容器必须办理作业证;

设备管线交出检修前必须使用N2置换合格。 3)急救处理

硫酸对呼吸道粘膜有刺激和烧灼作用,能损害肺脏。溅到皮肤上引起严重的烧伤。如出现呼吸道粘膜刺激症状时,应立即离开污染地区,吸入新鲜空气,吸入2%的硫酸钠溶液,饮含有苏打和矿泉水的热牛奶;咳嗽时应给可待因、盐酸乙基吗啡;如硫酸溅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接着用2%苏打溶液冲洗;如溅入眼睛,应立即用清水冲洗,再用2%硼酸溶液冲洗,并立即送医院治疗。

4.3消防器材使用

本岗位装配备有干粉灭火器、消防栓等消防设施、器材。 干粉灭火器适用于易燃、可燃液体、气体及带电设备的初起火灾。

4.3.1灭火时,将灭火器放置在距燃烧处5m左右。如在室外,应选择在上风方向喷射。

61

氯氢处理工艺操作规程

4.3.2应先将开启把上的保险销拔下,然后握住喷射软管前端喷嘴部,另一只手将开启压把压下,打开灭火器进行灭火。当干粉喷出后,一手应始终压下压把,不能放开,否则会中断喷射。

4.3.3如果储气瓶的开启是手轮式的,则向逆时针方向旋开,并旋到最高位置,随即提起灭火器进行灭火。

4.3.4干粉灭火器扑救可燃、易燃液体火灾时,应对准火焰要部扫射,如果被扑救的液体火灾呈流淌燃烧时,应对准火焰根部由近而远,并左右扫射,直至把火焰全部扑灭。

4.3.5如果可燃液体在容器内燃烧,使用者应对准火焰根部左右晃动扫射,使喷射出的干粉流覆盖整个容器开口表面;当火焰被赶出容器时,使用者仍应继续喷射,直至将火焰全部扑灭。

4.3.6在扑救容器内可燃液体火灾时,应注意不能将喷嘴直接对准液面喷射,防止喷流的冲击力使可燃液体溅出而扩大火势,造成灭火困难。

4.3.7如果当可燃液体在金属容器中燃烧时间过长,容器的壁温已高于扑救可燃液体的自燃点,此时极易造成灭火后再复燃的现象。

4.3.8使用干粉灭火器扑救固体可燃物火灾时,应对准燃烧最猛烈处喷射,并上下、左右扫射。如条件许可,使用者可提着灭火器沿着燃烧物的四周边走边喷,使干粉灭火剂均匀地喷在燃烧物的表面,直至将火焰全部扑灭。

5.氯氢处理的主要设备一览表

数量(台) 序号 设备位号 设备名称 规格或型号 型号:VH-2D; 流量:Q=2200m3/h ; 材 料 常用 备用 1 C-501AB 氯气压缩机 出口绝压MPa(A): 0.27; HT250/合金钢 附电机:Y315L2-2; 转 速:21396r.p.m 电机功率:KW185 型号:7-15 6A(5); 流量:2593 m3/h ; 62

2 1 2 C-520AB 引风机 TA2 1 1

氯氢处理工艺操作规程

风压:H=500mmH2O; 附电机:Y132S2-2/7.5KW 型号:SKA(2BE)355-550; 流量:5250 m3/h(最大) ; 3 C-551AB 氢气压缩机 出口压力:0.10 MPa (G); 附电机:YB450S1-4 220KW DⅡCT4 10KV 50Hz F级绝缘 IP54 型号: EC15BW-0.6/100-HT250 1 1 4 E-501 氯水冷却器 71(F) 换热面积:F=65㎡。 尺寸:ID900×H22; 换热面积:F=210㎡。 设计压Ti 1 5 E-502 钛管冷却器 力:壳程0.45/管程0.1MPa;设计温度:壳程12℃/管程60℃ Ti 1 6 E-503 稀硫酸循环冷却器 型号:EC10BW-0.6/100-51 换热面积:F=18㎡。 型号:EC10BW-0.6/100-39 换热面积:F=15㎡。 尺寸:ID550×H4800; 换热面积:F=80㎡。 HAC-276 HAC-276 1 7 E-504 浓硫酸循环冷却器 1 8 E-507ABC 一级氯冷器 设计压力:壳程0.33/管程0.7MPa;设计温度:壳程150℃/管45℃ 尺寸:ID550×H4800; 换热面积:F=80㎡。 16MnR/20 3 9 E-508ABC 二级氯冷器 设计压力:壳程0.33/管程0.7MPa;设计温度:壳程150℃/管45℃ 型号:L0.6T25-14;换热面16MnR/20 3 10 E-509 硫酸冷却器 积:F=20㎡ 尺寸:ID800×H1000 CS 1 11 E-510 一级碱液冷却器 型号: EC15EW-0.6/100-244 换热面积:F=120㎡。 型号:EC15EW-0.6/100-Ti 1 12 E-520 二级碱液冷却器 75(G) 换热面积:F=60㎡。 63

Ti 1

氯氢处理工艺操作规程

氢气洗涤液冷却器 型号:EC10BW-0.6/100-93 换热面积:F=50㎡。 尺寸:ID600×H5861 换热面积:F=86㎡ 起重重量:Q=5吨; 20/Q345R 1 304 1 13 E-551 14 E-553 氢气后冷却器 15 M-501 氯压机厂房吊车 起重高度:H=8米; 跨度:13.5米; 行程:30米; 组合件 1 16 N-501 水雾捕集器 容积:V=16m3 ; 尺寸: ID2000×H6029; 容积:V=16m3 ; 尺寸: ID2000×H6680; 容积:V=28m3 ; 尺寸: ID2600×H6750; 型号:XCA125-80-160-L; 流量:Q=110m3/h; FRP/PVC 3 17 N-502 酸雾捕集器 Q345R 1 18 N-552 氢气水雾捕集器 Q345R 1 19 P-501AB 氯水泵 扬程:H=25m , 附电机:Y160M2-2/15KW IP54 F 型号:IHF100-80-160; TA2 1 20 P-502AB 稀硫酸循环泵 流量:Q=110m3/h; 扬程:H=25m , 附电机:Y200L1-2-30Kw 型号:IHF100-80-160; CS+F46 2 21 P-503AB 浓硫酸循环泵 流量:Q=90m3/h; 扬程:H=25m , 附电机:Y200L1-2-30Kw 型号:SLCZ40-200D; 流量:Q=20m3/h; CS+F46 2 22 P-504 浓硫酸卸车泵 扬程:H=30m , 高硅铸铁 附电机:Y2132S2-2; 2950rpm,7.5KW IP54 F 型号:KCP125×100-200; 流量:Q=160m3/h; 1 23 P-506AB 循环水泵 扬程:H=35m , 附电机:Y200ML1-2;2900rpm,30Kw IP54 F 铸铁 2

氯氢处理工艺操作规程

型号:YLJ-300/0.3; 流量:Q=300m3/h; 24 P-509AB 纳式泵 排气压力:0.3 Mpa(G); , HT250 附电机:Y250M-4/55 IP54 F ;1450rpm,55kw; 型号:IHF100-80-160; 1 1 25 P-510AB 一级碱液循环泵 流量:Q=180m3/h; 扬程:H=25m , 附电机:Y225M-2-45Kw 型号:IHF80-65-160; CS+F46 2 26 P-520AB 二级碱液循环泵 流量:Q=60m3/h; 扬程:H=25m , 附电机:Y132S2-2-7.5Kw 型号:HCZ65-160; CS+F46 2 27 P-521AB 碱液配置泵 流量:Q=100m3/h; 扬程:H=30m , 附电机:Y160L-2/18.5; 型号:IHF100-80-160; SS304 2 28 P-522AB 次氯酸钠成品泵 流量:Q=100m3/h; 扬程:H=30m , 附电机:Y160M2-2-15Kw 型号:KCP125×80-160; 流量:Q=110m3/h; CS+F46 2 29 P-551AB 氢气洗涤液泵 扬程:H=27m , 附电机:YB160M2-2; 2900rpm,30Kw DⅡCT1 IP54 F 铸铁 2 30 31 32 33 34 35 T-501 T-502 T-503 T-510 T-520 氯水洗涤塔 一级氯气干燥塔 二级氯气干燥塔 一级废氯气吸收塔 二级废氯气吸收塔 尺寸:φ2000×H14300 尺寸:φ2000×H14300 尺寸:φ2000×H17900 尺寸:φ2400×H11000 尺寸:φ1400×H10600 尺寸:DN2000×H13300 ; 容积:VN=8.8M3; 尺寸:ID2000×H3020; 容积:VN=4M3; 尺寸:ID1600×H2220 ; FRP FRP/PVC FRP/PVC FRP/PVC FRP/PVC 1 1 1 1 1 T-551 V-501 氢气洗涤塔 氯气正水封槽 Q345R PVC/FRP 1 1 36 37 V-502 氯气负水封槽 PVC/FRP 1 65

38 氯氢处理工艺操作规程

浓硫酸储罐 容积: VN=25M3; 尺寸:ID3000×H4530 ; 容积: VN=8M3; 尺寸:ID2000×H3140; 容积: VN=21M3; 尺寸:L3000×B3000×H3000; 容积:VN=0.83M3; 尺寸:ID500×H4516; 容积: VN=1.5M3; 尺寸:ID1000×H2583; 容积: VN=0.8m3M3; 尺寸:ID600×H1800; 容积:VN=140M3; 尺寸:ID6000×H6513 ; 容积:VN=0.42M3; 尺寸:ID600×H1660; 容积: VN=95M3; 尺寸:ID5000×H5700; 容积: VN=100M3; 尺寸:ID5000×H6258 ; 容积:VN=39M3; 尺寸:ID3200×H5910 ; 容积:VN=8M3; 尺寸:ID2000×H3070 ; 容积:VN=1.2M3; 尺寸:ID600×H4562 ; 容积: VN=2M3; 尺寸:ID1400×H1712 ; V-503A/B Q235-A/Q235-B Q235-B 2 39 V-504 浓硫酸高位槽 1 40 V-505 循环水缓冲槽 砼 2 41 V-506 氯气分配台 Q345R 1 42 V-507 真空罐 Q345R 1 43 V-508 硫酸分离器 一级碱液循环 槽 浓硫酸卸车槽 二级碱液循环 槽 碱液配制罐 C.S 1 44 V-510A/B PVC/FRP 2 45 V-512 Q235-B 1 46 V-520A/B PVC/FRP 2 47 V-521 Q235-B 1 48 V-522 碱液高位槽 Q235-A 1 49 V-551 氯气正水封槽 Q235-B 1 50 V-552 氢气分配台 氢气放空液封 槽 做次钠循环槽 次钠塔 次钠冷却器 次钠循环泵 次钠成品泵 Q345R 1 51 V-553 V-530A/B T-530 E-530 P-530A/B P-533 Q235-B PVC/FRP PVC/FRP Ti CS+F46 CS+F46 1 2 52 53 54 55 55

66

氯氢处理工艺操作规程

6.记录

岗位交记录

氯氢处理工序(Ⅰ、Ⅱ)操作日报表

7.更改记录

序号 更改日期 更改章、节号或说明 更改人 批准人 备注 6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