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六  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
考点1 “自由放任”的美国与罗斯福新政 一、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2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即生产 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1.原因3其他原因:差距过大,市场相对狭小;分期
 付款过度膨胀,银行信贷泛滥;无的股票投 机活动,增加了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
3.特点:范围广、时间长、破坏性大。
1直接原因:生产与消费之间的矛盾。
2.标志(导火线):________年10月下旬,纽约华尔街股票市场形势急转直下,股价狂跌。
 经济进一步陷入混乱,国际关系日趋恶化。4.影响2对国内局势——使得人们对整个资本主义制
度产生了怀疑,    主义在一些国家开始 泛滥,资产阶级民主制度摇摇欲坠。
二、罗斯福新政
1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沉重地打
1对国际局势——各国纷纷转嫁危机,导致世界
 击了美国的经济。
1.背景2胡佛“     ”的经济无法解决危机。
3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
2.主要内容
(1)整顿银行业:颁布《紧急银行法》,恢复________秩序,恢复人们对银行的信心。 (2)恢复工农业生产:颁布《农业调整法》《____________》,促进农业复苏和工业复兴。 (3)举办救济和__________:颁布《联邦紧急救济法》,缓解失业压力。
(4)保护劳工权利:颁布《全国劳工关系法》《公平劳动标准法》,缓和了劳资矛盾。 (5)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实施《社会保险法》,有助于社会稳定。 3.特点:通过__________________来摆脱经济危机和推动经济发展。
1
了生产力的恢复和发展。
2维护民主: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美国的社会矛 盾,遏制了美国的法西斯势力,挽救了民主制度。
4.影响3改变生活:在很多方面改变了美国人的生活,如
 权力扩大,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建立。
4创新:开创了    经济的新模式,对以 后资本主义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1渡过危机:新政使美国渡过了经济大危机,促进
高考题组
1.(2015·海南高考)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期间,美国采取一系列措施以增强本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属于这类措施的是(  ) A.保持农产品的生产和消费之间的某种平衡 B.把进口物品平均关税率从40%提高至47%
C.废止不公平竞争惯例使各产业生产能力得到充分利用 D.在美元原来价值的50%~60%之间固定它与黄金的比价 2.(2015·重庆高考)富兰克林·罗斯福在首次总统就职演说中表示,如果他提出的议案不能迅速获得通过,“届时我将请求国会采取应对危机的唯一手段——赋予我紧急状态下迅速发动战争的权力,这种权力等同于国家遭遇入侵时国民授予我的权力”。该材料表明,罗斯福正在敦促国会(  )
A.废除“中立法案”B.发动战争转嫁危机C.立即对日本宣战 D.迅速通过新政提案 3.(2015·全国Ⅰ高考)1935年8月,美国国会通过法案,其中规定凡年满65岁的退休人员,根据原工资水平每月可获得一定数额的养老金。与该规定属于同一法案的是(  ) A.制订公平经营章程  B.建立失业保险制度 C.提供农副产品补贴  D.规定最低工资水平 4.(2016·商丘名校调研)下表为1927~1930年美国社会离婚率统计表(摘编自威廉·曼彻斯特《光荣与梦想》)。以下推论符合客观事实的是(  ) 年份 1927年 1928年 1929年 1930年 10% 15% 12% 3% 离婚率 A.“新政”强化了人们抱团取暖意识  B.福利保障制度大大缓解了社会矛盾 C.“大萧条”影响人们家庭婚姻关系D.“大萧条”期间的婚姻自由受 5.(2015·濮阳名校联考)材料一:1929年,胡佛反对干预经济,拒绝稳定股市的建议,否决国会的救济方案。材料二:1932年,胡佛决定成立复兴金融公司,签署紧急救济与工程建设法,实行通货紧缩,反对联邦进行救济。对比上述材料,说明胡佛总统(  ) A.是坚定的自由放任主义者         B.是凯恩斯经济理论的忠实践行者 C.在没有稳定思路下随意调整   D.在自由放任前提下实施有限干预 6.(2015·徐州调研)《罗斯福时代》:“新政标志着公共权利和私有权益之间冲突的继续,而罗斯福将这种冲突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层次。以前毫无的企业权利最终得到有效遏制,由此产生的是一个改造了的资本主义体系,其中工人、农民、消费者等比以往受到了更多的保护。”材料内涵的实质是(  ) A.调节农业生产保证农民利益   B.兴办公共工程解决就业问题 C.实行国家干预调整生产关系   D.推行福利缓和社会矛盾
2
考点2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1.背景:二战期间,美国联邦的调节和管理职能深入到各主要经济部门。 1运用财政和金融手段刺激生产和消费,干预资本主义的再生产。
2.表现2广泛补贴出口产品,维持高出口水平。
3大力投资科研和教育,推行    。3.实质:经济仍然是典型的资本主义私有制。
1美国快速完成了从战时经济向和平经济的转变。
4.影响
2从20世纪  年代起,美国经济进入高速发展的“黄金时代”。
二、不断调整的经济 历史阶段 在位总统 经济理论 历史影响 20世纪五杜鲁门、艾森豪威尔、________主义 经济高度繁荣 六十年代 肯尼迪、约翰逊 20世纪70尼克松、福特、卡特 凯恩斯主义 陷入“______”困境 年代 20世纪80经济回升并增长,但赤字里根 供给学派、货币学派 年代 严重 20世纪90克林顿 宏观、微观自主 经济再度繁荣 年代 三、美国的“新经济” 1.背景:二战后,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极大地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2.概念提出:20世纪90年代初。
3.含义:它是在经济全球化形势下的一种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________为主导的新的经济增长模式。 4.特征:经济增长伴随着较低的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基本上实现零通货膨胀下充分就业。 5.影响: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美国经济实现了长达10年的持续增长。 6.本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没有改变,经济发展的周期性仍然存在。 四、英国的混合市场经济 1.凯恩斯主义特征(二战后)
(1)私人企业与________相结合。(2)国家计划与市场经济相结合。(3)国家干预与自由竞争相结合。
2.货币主义(20世纪80年代):撒切尔夫人推出经济改革,调整经济运行机制。 3.经济自由主义(20世纪90年代):向“多市场、少”转变。 五、法国的计划指导型经济
1.发展方针:企业国有化、经济计划化和建设福利国家。 2.特征:计划与市场相结合、国有企业与私人企业共存。
1提高国有企业比重和制定经济计划。
3.措施
2利用财政、税收、价格等手段全面指导和调节社会经济。1法国的干预模式使经济保持了快速发展。
4.结果
2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法国开始了    浪潮。
六、联邦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
1.建立:1949年阿登纳废除统制经济,建立“社会市场经济”。
1充分发挥    的调节作用。
2.特征
2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
3
1垄断行为,保护竞争秩序。
3.内容2实行稳定的财政和货币。
3用收入调节来实现相对的社会公平。
4.结果:经济奇迹般地迅速恢复和发展,成为西欧经济的“火车头”。
七、日本的主导型经济
1.背景:二战后初期,实行“____________”。
2.形成: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逐步确立起以市场调节为基础的自由竞争机制,但始终掌握社会经济计划和经济的决策权。
3.特征:对经济的________远远大于市场调节。
11987年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4.结果
220世纪90年代出现“”,但经济强国的地位没有动摇。
高考题组
1.(2015·海南高考)20世纪50年代初,法国机器已平均使用了20年,而美国大多数工业设备的使用还不到5年;在农业领域中,通常一名美国农民的产出是法国农民的3倍多。这反映出(  )
A.法美两国的国民经济结构存在根本差异B.欧洲的衰落和美国的崛起已经显露端倪 C.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发展差距明显       D.经济一体化成为各国的必由之路 2.(2015·江苏高考)下边是1920~1940年的美国经济数据图。对该图解读符合实际的是(  )
A.1921~1930年预算结余,反映经济顺应时代要求 B.1930~1932年预算赤字,反映全面加强经济干预 C.1933~1935年预算比重接连增加,表明公共开支增多 D.1936~1938年预算比重连续下降,表明经济出现复苏 3.(2014·全国大纲高考)共和党人艾森豪威尔成为美国总统后说:“如果任何政党试图要废除社会保障、劳工法和农场项目,那你就不会在美国历史上再听说这个政党了。”这反映出艾森豪威尔的主张(  )
A.受到罗斯福新政的影响B.与民主党逐渐趋于一致 C.强调国家对经济的干预D.延续了共和党传统经济 4.(2016·九江联考)下图为美国三大产业占GDP比例变化示意图。它反映出(  )
A.美国产业结构畸形发展     B.高新技术发展推动美国产业结构调整 C.美国经济以外向型经济为主D.美国丧失了世界制造业的优势 5.(2015·台州名校调研)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1979~1990年在任)上台后就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她主要采取四项措施,一是私有化,二是控制货币,三是削减福利开支,四是打击工会力量。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其改革背景的是(  ) A.经济危机与“滞胀” B.福利国家的弊端 C.通货膨胀严重    D.“新经济”的出现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