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课洋务运动
一.选择题(共
20 小题)
练习题
1.他们极力反对对封建思想和封建制度进行任何形式的变革,只是徘徊在封建王国的藩篱
中自认为有所新创而得意扬扬,所以最终也没能在外国侵略者面前表现出“中兴”。下列符合这一“有所新创”的时代主题是(A.自强求富
B.变法图强
)
)
C.民主共和
D.民主科学
2.如图所示著作内容可以印证(
A.洋务运动3.19
B.戊戌变法C.辛亥D.新文化运动
世纪60 年代,自强运动举办的新政,限于官办的制炮造船,认为这是自强的快捷方
式但是需款颇巨,有出无入,何况军事工业与其他企业息息相关。洋务派认识到必须独辟蹊径,利用民力。以此为出发点,洋务派(A.创办军事工业C.派遣留学生
.4
)
B.创办民用工业D.组建北洋舰队
“近代化的国防不但需要近代化的交通、教育、经济,并且需要近代化政治和国民。半新半旧是不中用的。曾国藩等人探索近代化方面走了好几步,但是他们不彻底,仍不能救国救民。”上述材料中“曾国藩等人”进行的探索是(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
D.新文化运动
C.辛亥
.5中国近代史是一部抗争史,还是一部探索史。先进的中国人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不断向西方学习,开始了中国的近代化。中国最早的近代工业出现在(A.鸦片战争期间C.戊戌变法时期
B.洋务运动期间D.辛亥后
)
.6
随着洋务运动的推进,需要解决资金、原料和运输同题,下列属于洋务派创办的民用工业是(
)
B.海南制造商
C.福州船政局
D.大生纱厂
A.轮船招商局
.7
洋务派提出“寓强于富”的口号,鼓励投资近代企业,并采取减免税收、优化管理等措施推动经济发展。在这一口号引领下,洋务派创办的企业是(A.江南制造总局C.轮船招商局
B.福州船政局D.安庆内军械所
)
C.石鼓书院
D.时务学堂
”持这种观点的派别是(
D.派)
)
)
8.湖南的第一所近代化学校是(A.岳麓书院
.9
B.白鹿洞书院
“中国的文武制度,事事远出于西人之上,独火器不能及。A.顽固派
B.洋务派
C.维新派
10.把洋务运动作为中国近代化的开端,主要是因为洋务运动(A.创办了一批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B.使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C.目的是“师夷长技以自强”
D.发生在中国近代社会新旧交替的特殊历史阶段中11.观察下面表格,相关机构的设立(
时间1854 年1860 年1861 年1862 年
A.都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的产物B.目的是适应洋务运动的需要C.是西方资本主义文明冲击的产物D.体现了帝国主义资本输出的需要
)
事件
成立“上海江海关”
设“抚夷局”
改设“抚夷局”为“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同年底设“南北洋通商大臣”
设“总税务司”“同文馆”
12.曾国藩说:“今幼童登舟远赴,修习洋夷格致之学,实为我朝制器之必须。练兵以制器
为要,制器以人才为先。”这段话强调了(
A.B.
)
先进器物是国家强大的根本学习西方先进制度是幼童留学目的
C.创办军事工业必须培养人才
D.留洋要坚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13.
李鸿章说:“中国之积弱不振,皆因贫穷之故。”为此,洋务派从19世纪70年代起(A.发展近代军事工业C.开办近代民用企业
B.兴办新式学校D.筹建新式海军
)
14.如图是洋务派创办的京师同文馆课程计划表。这体现了,洋务派创办新式学堂目的是
()
B.仿效西方的政治制度D.培养翻译、科技人才
)
A.完全实现教育西方化C.宣传维新变法的思想15.如图示意图中的“?”应填入(
A.兴办新式学校C.裁撤冗官冗员
16.如表是洋务运动的相关知识(
年份1860 18 l872
设施
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
上海设江南制造局(海军兵工厂)
选派青少年赴美国留学
)
B.翻译外国书籍D.开办民用企业
注
中国有了外交部
,又设译书局
中国开始自制现代化武器
中国第一批留学生中国始有铁路,始有驻外公使
1876 修筑上海、吴淞间铁路。派郭嵩焘为驻英国公使
1878 唐山设开平矿务局(煤矿)。兰州设织纺总局中舰自此开始用本国煤
A.是中国近代化的起步C.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B.各项措施杂乱无章D.实现了工业近代化
)
17.19 世纪60﹣90 年代开展的洋务运动的口号是(A.“自强”“求富”C.民主和科学
B.变法图存D.三民主义
18.下表为广州某校初三同学整理的“晚清时期翻译西学书籍简表”。从表中可以看出,这一
时期学习西学的趋势是(
类别
)
1860﹣19 年
数量
比重22% 29% 41%
1902 年一1904 年数量327 种112 种56 种
比重61% 21% 11%
哲学、社会科学
自然科学应用科学
A.从侧重科技到侧重人文C.从持续高涨到趋于停滞
123 种162 种225 种
B.从被动接受到主动追求D.从全盘西化到中西结合
)
19.下列选项中,属于洋务运动和彼得一世改革的共同影响是(A.都使本国走向富强的道路B.都触动了本国的旧社会制度C.都开启了本国近代化的进程D.都有利于本国封建主义的发展
.02
“它们都想要富国强兵,但都没有从根本上触动旧的社会制度,它们都有利于资本主的发展,开启了本国近代化的进程,它们都是世界资本主义潮流冲击下的产物。”这里“它们”指的是(
)
义的
A.法国大与洋务运动B.彼得一世改革与洋务运动C.亚历山大二世改革与明治维新D.彼得一世改革与十月二.材料题(共
.12
3 小题)
辨析史料,探究问题。
材料一: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诸人都为剿灭太平天国而建立殊勋,他们在借助外国侵略者对太平天国的“华洋会剥”中,亲眼看到了外园侵略者坚船利炮的巨大力,从而感受到一种潜在的长远威胁。面临中国“数千年未有之变局”,他们…一是为了太平天国,二是在中外“和局”的条件下,徐图中兴。
(1)解析材料一,请你判断洋务运动的目的是什么?
材料二:李鸿章……感叹西方国家”大炮之精纯,子药之细巧,器械之鲜明……实非中国所能及”。
材料三:两方国家国土面积均不过千里或数百里,可是每年国家收入都以百万计,主要是收取煤铁,五全之矿、铁路、电报、人口等税收。中国如果不早点变法,向西方学习,以贫对富,以弱对强没有不失败的。
﹣﹣李鸿章
(2)与材料二相比材料三中李鸿章的观点有什么变化?在这一观点的指引下,运动有
何发展?
材料四:轮船招商局成立近十年间,将中国航运权成功收回五分之三,已有“中国之航权,唯贵局是赖”的美誉。使“洋商垄断收入锐减,中国少外流白银当在数千万两之巨”。
破除了西方人的封锁垄断。
(3)根据材料四,请你谈谈史料表明洋务运动在当时起了什么作用?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74 年,李鸿章在《筹议海防折》中认为,当时中国“东南海疆万余里,各国通商传教,来往自如”,甚至进入到了京城和各省。列强表面上打着和好的旗号,暗地里怀着吞并中国的野心,中国遇到“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他还认为,“轮船电报之速,瞬息千里;军器机事之精,工力百倍;炮弹所到,无坚不摧,水陆关隘,不足,又为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
材料二: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三年内,外轮就损失后,江南海关每年进口减少
10 万匹。
1300 万两(白银)。湖北官办织布局
﹣﹣《中国近代史》中华书局
材料三
1983
(1)根据材料一指出李鸿章认为列强成为我国“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的原因是什么?
李鸿章等洋务派“兴兵图强”“护卫海疆”方面釆取了什么措施?
(2)洋务派除军事企业外,还兴办了轮船、铁路、电报等新式民用工业,材料二说明
洋务民用工业的兴办取得了什么成效?
(3)材料三图示的这些措施起到了什么作用?
.32面对内忧外患,清部分有识之士开始筹办洋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摘自李鸿章(筹办夷务始末)
材料二:洋务军事企业始于
60 年代,在70 年代达到高潮。在它达到高潮的同一时间里,
出现了最初的洋务民用企业。两者之间,有着一种内在的联系。一方面,出使外国的人们通过实地观察,目睹了西人工商业的蒸蒸日上,初知由富致强,坚船利炮本非孤立之物。另一方面,西人入内地。折冲周旋之际,商务之事目远多于军事事目,刺激既多,保卫“利权”之想。
遂生
﹣﹣摘自《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三年内,外轮就损失办织布局开办后,江南海关每年洋布进口减少
1300 万两(白银);湖北官
10 万匹。”
﹣﹣摘编自《中国近代通史》
(1)据材料一指出,李鸿章等人筹办洋务运动的目的是什么?李鸿章认为要达到这一目
的关键是什么?
(2)据材料二指出,洋务企业主要包括哪两大类?这两者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3)据材料三概括指出洋务运动取得的成效?
(4)洋务运动的结果是怎样的,这说明了什么问题?为此,接下来进行了哪一领域的
探索?
参
一.选择题(共20 小题)
A。A。B。A。B。A。C。D。B。A。C。C。C。D。D。A。A。A。C。B。二.材料题(共21.
(1)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强国富兵,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2)洋务运动由“自强”口号转为“求富”口号;兴办军事工业到兴办民用企业。(3)作用: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
3 小题)
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22.
(1)列强拥有先进的军事技术;训练新式,筹建南洋、北洋、福建三支海军。(2)培养了一批技术工人和科技人员,对外国经济实力的扩张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3)培养了近代外交、军事和科技人才,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模式,传播了科学技术,传
播了西方的思想观念。
23.
(1)自强;学习西方军事技术。
(2)军事企业和民用企业;民用企业为军事企业的生产提供资金支持,缓解清朝的财政
紧张状况。
(3)对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有一定的抵制作用。
(4)洋务运动以失败而告终,这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中国只学习器物不足以挽救
民族危亡。接下来开始制度领域的探索。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