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富贵竹炭疽病菌生物学特性及抑菌力研究

富贵竹炭疽病菌生物学特性及抑菌力研究

来源:九壹网
广东农业科学2009年第3期

87

富贵竹炭疽病菌生物学特性及抑菌力研究

徐婧1,夏瑞2

(1.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广东广州510520;2.广东省农科院果树研究所,广东广州5100)

摘要:研究了温度、pH值、培养基对富贵竹炭疽病菌生长、产孢和孢子萌发率的影响,并测定了3种药剂对富贵竹炭疽病菌的室内抑菌力。经测定该菌菌丝在10~35℃均能生长,其中28℃为最适;产生分生孢子的温度范围为15~35℃,30~

35℃产生较多;分生孢子萌发的温度范围为10~35℃,15~30℃萌发较好。在pH3.0~10.0的范围内该菌均能生长和产孢,菌

丝生长最适pH值为5.0~7.0;产生分生孢子最适pH值为9.0~10.0,分生孢子萌发最适pH值为6.0~7.0。在供试的3种培养基中,PDA是最适合该菌生长的培养基,用燕麦片琼脂培养基培养菌丝生长速度减缓,但产孢量更高。药剂抑菌力测定试验显示,72%疽仙试剂对富贵竹的炭疽病菌抑菌力和药效的保持能力较好,推荐使用浓度为800~1000倍。

关键词:富贵竹;炭疽病菌;生物学特性;抑菌力中图分类号:S43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874X(2009)03-0087-04

StudiesonthebiologicalCharacteristicsandbacteriostaticability

ofColletotrichumgloeosporioidesonDracaenaSanderiana

XUJing1,XIARui2

(1.XinhuacollegeofSunYat-senUniversity,Guangzhou510520,China;2.Instituteoffruittreeresearch,Guangdongacademy

ofagriculturalsciences,Guangzhou5100,China)

Abstract:Inthispapertheeffectstothepathogen'sgrowth,theconditionofsporulationandconidialgerminationhadbeenstudiedwhenthepathogenwascultivatedindifferenttemperature,pHandculturemedium.Bacteriostaticabilitiesofdifferentchemicalstothepathogenwerealsodetermined.Themyceliaofthepathogencanliveinthetemperaturefrom10℃to35℃,andthe28℃istheoptimumgrowingtemperature.Between15℃to35℃thepathogenisabletoproduceconidiophores,andtherangebetween30℃to35℃ismoresuitable.Whenthetemperatureisfrom10℃to35℃theconidiophorescangerminate,andtherangefrom15℃to30℃ismuchbetter.AsfarasthepHisconcerned,therangefrom3to10issuitableforthegrowthofthepathogenandtheproductionofconidiophores.Theoptimumrangeforthemyceliagrowthis5to6.TheidealpHfortheconidialproductionis9to10,andthatforconidialgerminationis6to7.Thelightdoesnotinfluencedthepathogengrowthgreatly.Ordinarilywhenitisbelow28℃thepresenceoflightwouldbegood,butabove28℃nolightwouldbebetter.Fortheculturemedium,PDAismostsuitableforthegrowthofthepathogen.Ifthepathogeniscultivatedwithagarmediumplusoatpiecestheconidialproductionwouldbebetter.Moreover,the72%Juxiansolutiongetsgreaterbacteriostaticabilityandhigherefficacymaintainingabilityinthecomparingexperiments,andtherecommendeddilutiontimesis800~1000.

Keywords:DracaenaSanderiana;Colletotrichumgloeosporioides;symptomidentification;biologicalcharacters;bacteriostaticability

富贵竹(DracaenaSanderiana'Virens')[1]学名绿叶龙血树,别名仙达龙血树、绿叶竹蕉、万年竹、开运竹等,属龙舌兰科龙血树属常绿直立灌木状植物。富贵竹寓富贵、长寿之意,因其茎叶形态酷似翠竹,长势旺,被广泛应用于家庭瓶插或盆栽护养,同时还被开发成“塔状”造型,观赏价值极高,深受国内外市场

收稿日期:2008-01-20

基金项目:广东省科技攻关项目(2003C201023)

作者简介:徐婧(1982-),硕士,助教,E-mail:jw_xj@163.com

欢迎。但炭疽病是花木常发病害,发病率很高,危害也较重,特别是我国南方地区高温湿闷的小气候条件有利其发生传播。目前炭疽病已成为危害富贵竹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它主要危害叶片,引起叶斑,叶片被害后形成褐色病斑,从而严重降低其观赏性和经济价值。

本试验通过对富贵竹炭疽病菌的生物学特性及其抑菌力进行研究,以期为富贵竹炭疽病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88

1材料与方法

取新鲜感病叶片及茎部,带回实验室→自来水冲

于25℃条件下恒温培养5d,测量菌落直径;培养8d后观察炭疽病菌分生孢子产生情况。

1.1供试菌种的分离和鉴定

洗1~2h,擦干或晾干→切取病健交界5mm×5mm的感病组织→70%酒精浸泡30s,作表面消毒→无菌水冲洗2~3次(也可直接转入下一步)→0.1%升汞浸泡15

1.5抑菌力研究

试验设65%好生灵500倍、40%炭疽福美500倍、72%疽仙500倍等3个处理。

先把各药剂稀释500倍,进行第1次抑菌力实验,分别在48h、72h观察、记录,药剂间对比以比较其抑菌力和药效保持能力。根据以上测量值,逐渐增加药剂浓度以求增强其抑菌力和药效保持能力;逐渐降低药剂浓度,找出比较经济的使用浓度。

s→无菌水冲洗3~4次,除去残留消毒剂,接种到PDA(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平板培养基上→置于(26±1)℃培养箱中培养5~6d,得炭疽菌纯培养物。

将已分离纯化并验证其致病性的具有代表性的菌株移入PDA培养基平板上(28℃)培养6d后供测试用。参照方中达[2]等方法进行鉴定。

2结果与分析

病原菌在PDA上,菌丝成放射状生长,气生菌丝

2.1病原菌的分离鉴定

灰白色,短绒毛状,较发达。病原菌平铺于培养基上,初期菌落为纯白色,随即出现灰色圆环,圆环由灰色转为褐色,最后由褐色转为黑褐色,培养皿背面也呈黑褐色同心圆环条纹状。分生孢子梭型,采用分生孢子人工接种,获得炭疽病菌的典型症状。

1.2温度试验

对菌丝生长情况及产孢的影响:将菌丝在PDA培养基平板上培养6d,然后取¢5mm的打孔器,以无菌操作法,在菌落周围以同心圆方式打孔,把菌块移入新制成的PDA平板,分别置于5、10、15、20、25、28、

30、35℃等8种温度下培养5d后测量菌落直径,培养8d后记录产孢情况(用血球记数板测定产孢量),每处

理8皿,3次重复。

对孢子萌发的影响:取28℃下培养6d的炭疽病菌用无菌水配成孢子的悬浮液,滴于载玻片上,分别置于上述8种温度下保湿培养24h,观察孢子萌发率。

2.2温度对菌丝生长、产孢及孢子萌发的影响

富贵竹炭疽病病原菌在5~35℃间的菌丝生长情况如图1所示。经测定温度对该菌生长的影响很大,病原菌在5℃不能生长,10℃开始生长,35℃以后生长开始受抑制。试验结果表明,15~35℃是该菌生长适宜温度区,20~30℃生长较为良好。最适生长温度为28℃,5d后菌落直径达80cm。低于20℃或高于30℃病菌生长均趋缓。20~28℃菌丝直径增加相对较缓慢,28~30℃菌丝直径减少较快,说明高温对菌丝生长的影响比低温大,高温抑制菌丝生长。

富贵竹在南方以5~6月发病最重,夏季多阴雨天气,温度合适,适宜炭疽病菌滋长,病情发展快。

在5~35℃温度范围间,富贵竹炭疽病病原菌产孢情况如图2所示。试验结果表明,15~35℃均能产生分生孢子;在30~35℃病菌形成的分生孢子量最多,大约是25℃时的7~9倍;15~28℃时病菌产孢量增加幅度较缓慢,28~35℃产孢量迅速增加。

温度地宝贵竹炭疽病菌孢子萌发率的影响如图3所示。分生孢子在15~30℃萌发较好,孢子萌发率可达

1.3pH值试验

设pH3、4、5、6、7、8、9、10共8个处理,将PDA培

养基灭菌前用ZD-2型精密酸度计标定pH值,高压灭菌后用0.1molHCl和0.1molNaOH分别进行调节,同时加入缓冲液,维持恒定的pH值培养。每个皿内倒入

20mL培养基,移入直径为5mm的菌苔,培养温度为28℃,每处理8皿,3次重复。培养5d后测量菌落直径,

观察厚度;培养8d后记录分生孢子量。

用缓冲液配制孢子悬浮液滴于载玻片上,保湿培养24h镜检萌发率。

1.4培养基的影响

设置3种培养基: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

(PDA)、燕麦片琼脂培养基、察贝克(Czapek),按常规方法配制(PDA:马铃薯200g,葡萄糖10~20g,琼脂17~

20g,蒸馏水1000mL;燕麦片琼脂培养基:燕麦片30g,琼脂17~20g,蒸馏水1000mL;察贝克:NaNO32.00g,K2HPO41.00g,KCl0.50g,MgSO4·7H2O0.50g,FeSO40.01g,蔗糖30.00g,琼脂17.00g,蒸馏水1000mL),分别制成平板。在上述3种培养基平板上,分别接

种直径5mm的炭疽病菌菌丝,每处理8皿,3次重复。

80%以上。表明病菌分生孢子的萌发偏向于较温暖的

环境条件。

从图1~3可以看出,富贵竹炭疽病病原菌菌丝在

10~35℃均能生长,其中28℃为最适温度;病菌产生分

生孢子的温度范围为15~35℃,以30~35℃产生较多;分生孢子萌发的温度范围为10~35℃,15~30℃条件下

在pH6.0时菌丝生长情况较其他的pH值的PDA培养基情况好,在pH10.0时产孢量较其他的好。表明病原菌有较强的耐酸碱能力,但最适宜在偏酸的环境中生长,偏碱的环境中产孢。

经测定富贵竹炭疽病菌分生孢子在pH值3.0~

10.0范围内均能萌发(图6),但其萌发率有明显差异,pH值为5.0~8.0时分生孢子萌发率较高,以pH6.0时

萌发率最高,达81.3%。这与菌丝生长的最适pH范围一致,说明它们喜欢微酸性环境。

图1温度对富贵竹炭疽病菌菌丝生长的影响

图4pH值对富贵竹炭疽病菌菌丝生长的影响

图2温度对富贵竹炭疽病菌产孢的影响

图5pH值对富贵竹炭疽病菌产孢的影响

图3温度对富贵竹炭疽病菌孢子萌发率的影响

萌发较好,其中,30℃为分生孢子最适萌发温度。

2.3pH值对菌丝生长、产孢及孢子萌发的影响

从试验结果(图4~5)所示,病原菌菌丝在pH值

3.0~10.0的PDA培养基上均能生长和产孢。pH5.0~7.0

时菌丝生长较快,生长最适宜pH值为pH6.0,培养5d后菌落直径就达66cm。富贵竹炭疽病菌在pH3.0~

10.0范围内均可形成分生孢子,以pH9.0~10.0时形成

数量最多。另外,分生孢子的产生量随着培养时间的增加而增加,且产孢量与菌落直径不呈正比例关系。

图6pH值对富贵竹炭疽病菌孢子萌发率的影响

902.4

不同培养基对病菌菌丝生长及产孢的影响对于菌丝生长情况,供试的3种培养基中PDA与

.90×105个/皿。察贝克(Czapek)培养基既不利于富贵

竹炭疽病病原菌菌丝的生长,又不利于其产孢。

Czapek、燕麦片琼脂培养基差异显著。富贵竹炭疽病病

原菌在PDA培养基上菌丝生长最好。同样,对于病原菌产孢情况,燕麦片琼脂培养基与PDA、Czapek差异显著。燕麦片琼脂培养基能明显地促进分生孢子的形成,其分生孢子产生数量为在PDA上的2倍多,达到

表1培养基

不同培养基对菌丝生长及分生孢子形成的影响

培养5d

培养10d分生

厚一般薄

菌落直径(mm)菌落厚薄孢子量(×105个/皿)

2.53种药剂对富贵竹炭疽病菌室内抑菌力的测定

从试验结果(表2)可知,65%好生灵对富贵竹炭

疽菌的抑菌力以及药效的保持能力都较差,40%炭疽福美和72%疽仙对富贵竹炭疽菌的抑菌力较好,72%疽仙的药效保持能力最强。

逐渐增加65%好生灵和40%炭疽福美的浓度以求增强其抑菌力和药效保持能力;逐渐降低72%疽仙的浓度,找出较经济的使用浓度。

对比表2、表3结果可知:对65%好生灵药剂而言,增加浓度不能有效增强抑菌力及药效保持能力;对40%炭疽福美药剂而言,增加浓度对抑菌力和药效保持能力的增强有较大效果;而对于72%疽仙药剂,降低浓度对富贵竹炭疽病菌抑菌力和药效保持能力影响较小。

PDACzapek

燕麦片琼脂培养基差异显著。

6.73a5.47b5.80b36.17b5.07c.90a

注:表中同列数据后小写英文字母不同者表示经SSR测验

表2不同药剂500倍浓度对富贵竹炭疽病菌抑制力的测定

抑制圈直径平均值(cm)

处理

药后48h

药后72h

抑制圈直径降幅

抑制圈直径减小比例

(%)

65%好生灵500倍40%炭疽福美500倍72%疽仙500倍1.443.443.1.042.573.38

(cm)0.40.870.26

27.7825.297.14

注:(1)抑制圈直径平均值为测定24个抑制圈直径所得到的平均值;(2)抑制圈直径降幅=48h抑制圈直径平均值-72h抑制圈直径平均值;(3)抑制圈直径减小比例=抑制圈直径降幅/48h抑制圈直径平均值。表3同。

表3

不同药剂浓度对富贵竹炭疽病菌抑制力的测定

抑制圈直径降幅

抑制圈直径减小比例

(%)

抑制圈直径平均值(cm)药后48h药后72h

65%好生灵200

65%好生灵35040%炭疽福美20040%炭疽福美35072%疽仙75072%疽仙10001.691.494.013.693.603.481.341.093.512.953.343.18

(cm)0.350.400.500.740.260.30

20.7126.8512.4720.057.228.62

3讨论

根据病原菌形态特征、培养性状和致病性测定结

泮川[12]对烟草炭疽病菌(C.gloeosporioides)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从实验结果可知20~30℃为富贵竹炭疽病病原菌生长的最适温度区,这与广东气候条件较为一致,因此非常适宜该菌的生长繁殖,将对富贵竹生产造成严重损失。富贵竹的市场潜力很大,认真抓好由炭疽病病原菌引起的富贵竹炭疽病的综合防治工作对广东富贵竹生产的成败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另外,通过对比试验,我们发现72%疽仙药剂稀释

果,按照王晓明[3]、吴文平[4]、VonArx[5]和Sutton[6]所述分类系统分种检索,参考魏景超[7]、陆家云[8]、刘富春[9]的记载判断该病原为Colletotrichumgloeosporioides,属半知菌亚门(Deuteromycotina)刺盘孢属的真菌。

富贵竹炭疽病病原菌在10~35℃范围内均可生长,这个温度范围与张锦秀等[10]对枸杞炭疽病菌(C.

gloeosporioides)的研究结果相比稍窄,而与黄炳金等[11]

对银杏炭疽病菌(C.gloeosporioides)的研究结果基本吻合;该菌菌丝体生长的pH值范围为3.0~10.0,与杨

800~1000倍在富贵竹炭疽病菌防治实际应用中比较

经济,在生产应用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下转第99页)

99

3:00,交配时间最短为15min,最长可达2h,一般为45~60min。交配结束后雄蛾会绕着雌蛾飞舞一段时

A:雌蛾触角

间后才离去。一晚每对雌雄蛾均只交配1次。但在经后的晚上不同个体的雌蛾与雄蛾之间具有重复交配的现象。此结果与黎教良等[5]的观察结果相同。

B:雄蛾触角

图4

雌、雄蛾触角比较

3讨论

在甘蔗条螟蛹的性别区分上,生殖孔的位置及形

态用肉眼便能较好地进行观察,且观察结果直观准

2.4雌性和雄性成虫的性行为

据观察,条螟成虫一般在早上7:00前后羽化,羽

确,因此生殖孔的位置及形态是区分条螟雌蛹和雄蛹的主要依据。而雌雄蛹触角鞘的长度虽然有所区别,但它不是生殖器的特征且只用肉眼难以观察,因此只能作为性别区分的辅助特征。蛹性别的区分大大便于在条螟的相关试验中对采集会来的雌蛹和雄蛹分别进行预处理,而对成虫性别的区分及其性行为的了解也有助于条螟相关试验的开展。

本研究主要是针对条螟雌性和雄性蛹与成虫各自的外部特征及成虫的性行为进行观察和描述,但未对雌雄成虫内生殖器的构造、交配过程中精包的形成及受精过程等作进一步的观察和探讨,这有待于在今后的观察和试验中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1]李奇伟,陈子云,梁洪等.现代甘蔗改良技术[M].广州:华

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252.

[2]张亦诚,易代勇,雷朝云等.甘蔗螟虫的形态特征、习性及

防治技术[J].贵州农业科学,2008,36(1):95-96.[3]陈可才,王助引,周至宏.甘蔗病虫害防治图谱[M].南宁:

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24-25.

[4]卢爱平.甘蔗条螟性外激素分泌腺研究[J].中山大学学报,

化后白天潜伏于暗处,潜伏时触角平伏于前翅上。黄昏后成虫开始出来活动,一般爬于蔗叶上。此时雌蛾腹部末端的性外激素腺体会翻突出来,释放性外激素。性外激素为气体化合物,在空间可随气流扩散。雄蛾在蔗叶上会竖起触角并不停地摆动,当触角上的感觉器官感受到雌蛾发出的性外激素信号时,便会沿着信号源方向移动。晚上约11:00后,雄蛾若找到雌蛾则会表现得非常兴奋,绕着雌蛾周围上下飞舞,此时雄蛾腹部末端的阳具会伸出,当雄蛾飞扑到雌蛾身上时尾部相接后,抱握器抱握着雌蛾腹部末端,阳具插入交配孔,雌雄蛾便开始交配(图5)。交配的高峰期一般在凌晨1:00~

1988,(1):128-129.

图5

[5]黎教良,管楚雄,梁瑞波等.甘蔗条螟性信息素及其应用研

雌蛾与雄蛾交配

究[A].广东省甘蔗学会年会论文[C],1994,56-61.

!!!!!!!!!!!!!!!!!!!!!!!!!!!!!!!!!!!!!!!!!!!!!!!(上接第90页)

参考文献:

523-537.[7][8][9]

魏景超.真菌鉴定手册[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79:468-

[1][2][3]

薛聪贤.景观植物实用图鉴(第2辑)———观叶植物256种[M].广东科技出版社,1999:26-32.

方中达.植病研究方法[M].北京:农业出版社,1998:3-115,

476,611-638.

陆家云.植物病害诊断(第二版)[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7:476-480.

刘富春.蔬菜病害诊断与鉴定[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344.

王晓明,李建义.陕西省炭疽病菌的研究[J].真菌学报,

1994:78-85.

[10]张锦秀,李岩涛,邓振荣.枸杞炭疽病生物学特性研究[J].

华北农学报,1992,7(4):112-116.

1987,6(4):211-218.

[4]吴文平,张志铭.炭疽菌属(Colletotrichumcda.)分类学研究

——种的划分[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1994,17(2):31-37.Ⅱ—[11]黄炳金,周志权.银杏炭疽病菌的生物学特性的研究[J]广西

植保,2000,13(4):1-5.

[5]VonArxJ.A.DieArtenderGattungColletotrichum[J].Cda.

Phytopathology.Z,Bd.29,1957:413-468.

[6]SuttonBC.TheCoelomycetes[M].CMI,KewSurry,England,1980:

[12]杨泮川.云南烟草炭疽病菌形态生理学研究[J].云南农业大

学学报,1992,7(4):199-20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