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及答案(江西卷)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及答案(江西卷)

来源:九壹网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

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一、语言知识及其运用(22分)

1.用课文原句填空。(每空0.5分,共11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拔剑四顾心茫然。[李白《行路难》(其一)]

(2)今日听君歌一曲,______________________。(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3)人有悲欢离合,____________________,此事古难全。(苏轼《水调歌头》) (4)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______________?(范仲淹《岳阳楼记》)

(5)《行路难》(其一)中借用典故表达诗人希望得到重用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行路难》(其一)中表达诗人自信乐观精神和坚定的信心与勇气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借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含哲理,至今还常常被人引用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化用典故表达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苏轼的《水调歌头》中通过写明月来表达对天下人美好祝愿,抒发离人心愿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岳阳楼记》中表现作者无论是否身居高位都关心国家大事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醉翁亭记》中点明醉翁言在此而意在彼、情趣所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湖心亭看雪》中用白描手法描写湖上景物悠远脱俗,创造出一种恬淡清雅的意境的语句是:湖上影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谪守(zhé) 野蔌 岸芷汀兰(dīng) 朝晖夕阴 ..B.琅琊(yá) 宫阕 雾凇沆砀(hàng) 泉香酒洌 ..C.潇湘(xiāo) 阴翳 日星隐曜(yào) 政通人和 ..D.觥筹(gōng) 蝉娟 浩浩汤汤(tāng) 琼楼玉宇 ..

3.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乃/重修/岳阳楼 B.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C.将/登太行/雪满山 D.怀旧/空吟/闻笛赋

4.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每空0.5分,共7分) (1)属予作文以记之 ____________ .

(2)予观夫巴陵胜状 ____________ .(3)樯倾楫摧 ____________ .(4)宠辱偕忘 ____________ .(5)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____________ .(6)峰回路转 ____________ .

第 1 页 共 7 页

(7)佳木秀而繁阴 ____________ .(8)树林阴翳 ____________ .(9)宴酣之乐 ____________ .(10)醒能述以文者 ____________ .(11)太守谓谁 ____________ .(12)余拏一小舟 ____________ .

(13)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____________ .(14)是金陵人,客此 ____________ .

二、阅读下面古诗词,完成题目。(12分)

(一)自湘东驿①遵陆②至芦溪③

[清]查慎行

黄花古渡接芦溪,行过萍乡路渐低。 吠犬鸣鸡村远近,乳鹅新鸭岸东西。 丝缫细雨沾衣润,刀剪良苗出水齐。 犹与湖南风土近,春深无处不耕犁。

【注】①驿:驿站,中国古代传递官府文书和军事情报的人或往来途中食宿、换马的场所。②遵陆:沿着陆路;走陆路。③芦溪:地名,在今江西省萍乡市。下文的“黄花古渡”“萍乡”也是地名。

5.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这首诗描写了诗人自“黄花古渡”下船后经陆路到达芦溪后所看到的景象。 B.颔联是一幅典型的江南水乡田园风景画,颇有《桃花源记》中“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的安定平和景象。

C.颈联写蚕农的缫丝丰收和禾苗长势喜人的景象,进一步展现了江南水乡的特点。 D.尾联写无论是湖南,还是江西,诗人所经之处都是一派繁忙的春耕景象。 6.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首联写的是行程路线,开门见山,点明了行程方向,不做任何粉饰。 B.颔联采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主要从听觉的角度描绘了沿途风光。 C.诗的中间两联对仗工整,语言清新、明快、简洁、质朴。

D.全诗以景物描写为主,情景交融,流露出了诗人对田园风光的喜爱之情。

(二)喜见外弟①又言别

[唐]李 益

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 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 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②。 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

【注】①外弟:表弟。②暮天钟:黄昏寺院的鸣钟。 7.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从诗题可知本诗主要写的是诗人与表弟久别喜相逢,然后又匆匆话别的场景。 B.“十年离乱”写诗人与表弟在社会中离别已有十年之久,此为二人相逢背景。

C.“沧海事”是指诗人与表弟想互相倾诉往事又无法启齿的尴尬。 D.最后两句是写诗人与表弟在分别之际想象中所看到的景色。 8.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第 2 页 共 7 页

A.全诗层次清晰,从久别到重逢到叙旧,突出“见”之“喜”;最后两句“言别”,突出“别”之“依依”。

B.颔联刻画细节典型生动,从“问”到“称”,从“惊”到“忆”,写出了诗人与表弟相逢的激动与欢喜。

C.“秋山又几重”中的“又”,与“十年离乱”相呼应,表达出离别时的不舍与惆怅。

D.这首诗朴素自然,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表达了诗人与表弟真挚的情谊以及对社会安定的渴望。

(三)浣溪沙 欧阳修

湖上朱桥响画轮①,溶溶春水浸春云,碧琉璃滑净无尘。 当路游丝②萦醉客,隔花啼鸟唤行人,日斜归去奈何春。

【注】①画轮:指装饰华美的车轮。②游丝:指春季里昆虫吐出来的细丝。 9.下列对词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首句意为“游客们乘坐的豪华马车,驶过那红桥,车轮声在湖面上空漂荡着……”

B.“溶溶春水浸春云”一句写湖水里映出了云的影子,这句把游客、豪车、云、水、天空都融在一起了。

C.“当路游丝”和“隔花啼鸟”两句描写了春物留人,人亦恋春,是全词的重点所在。

D.词的上片描写了湖面上诱人的风光,下片抒发了游兴未尽的留恋之情。 10.下列对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此词描写泛舟西湖、留恋美好春光的情趣,表达了词人在湖面泛舟时轻快、畅适的心情。

B.词人对湖面天光水色作了传神而准确的描绘,把握了云天阳光、花鸟游丝所蕴含的美的特质,并注入自己心灵深处的情感,创造出幽美的诗情画意。

C.词的结尾,用陡转直下的笔法揭示了游人内心深处的思维活动,艺术地表现了由悲伤到高兴这两种心情转换时的心理状态。

D.这首词深沉委婉的情思,隽永蕴藉的意境,给读者以无尽的遐思。

三、阅读文言文,完成题目。(30分)

(一)岳阳楼记(节选)(9分)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

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1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若夫/淫雨霏霏 B.登斯楼/也

C.沙鸥/翔集 D.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第 3 页 共 7 页

1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3分)

(1)景( ) (2)偕( ) (3)或( ) 13.翻译文中画线句子。(2分) 微斯人,吾谁与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范仲淹借“古仁人之心”表达了什么情怀?(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醉翁亭记(10分)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曰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5.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B.山之僧/曰智仙也 C.已而/夕阳在山 D.行者/休于树

16.解释文中加点的词。(2分) (1)意( ) (2)陈( ) 17.翻译文中画线句子。(2分)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请结合全文概括作者都在“乐”什么。这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11分)

僧知觉①甚稔三叠之胜②,言道路极艰,促余速行。北行一里,路穷,渡涧。随涧东.西行,鸣流下注乱石,两山夹之,丛竹修枝,郁葱上下,时时仰见飞石,突缀其间,转入.

转佳。既而涧旁路亦穷,从涧中乱石行,圆者滑足,尖者刺履。如是三里,得绿水潭。一泓③深碧,怒流倾泻之上,流者喷雪④,停者毓黛⑤。又里许,为大绿水潭。水势至此将

第 4 页 共 7 页

堕,大倍之,怒亦益甚。潭有峭壁乱耸,回互逼立⑥,下瞰无底,但闻轰雷倒峡之声,心怖目眩,泉不知从何坠去也。于是涧中路亦穷,乃西向登峰。峰前石台鹊起⑦,四瞰层壁,阴森逼侧⑧。泉为所蔽,不得见,必至对面峭壁间,方能全收其胜。乃循山冈,从北.东转。二里,出对崖,下瞰,则一级、二级、三级之泉,始依次悉见。

(节选自《徐霞客游记·游庐山日记》) 【注】①知觉:人名,和尚。②三叠之胜:即今三叠泉瀑布,在庐山东谷会仙亭旁,泉下即观音洞,洞下即绿水潭。③泓:水深而广。④喷雪:形容白浪汹涌或水花飞溅。⑤毓:同“育”,生。黛:深青色。⑥逼立:指山崖等像墙壁一样陡立。⑦鹊起:趁势奋起。⑧逼侧:狭窄。

19.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言/道路极艰 B.水势/至此将堕 C.泉/不知从何坠去也 D.峰前/石台鹊起

20.解释文中加点的词。(3分)

(1)穷( ) (2)修( ) (3)循( ) 21.翻译文中画线句子。(4分)

(1)从涧中乱石行,圆者滑足,尖者刺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泉为所蔽,不得见,必至对面峭壁间,方能全收其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大绿水潭的?请概括。(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综合性学习与写作(56分)

(一)综合性学习(6分)

23.根据所提供的材料,结合你对欧阳修的了解,为其写一段不超过100字的推荐词。 ①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②欧阳修自幼喜爱读书,少年习作诗赋文章,文笔老练。

③在政治上负有盛名,官至枢密副史参知政事。庆历三年(1043年),欧阳修参与革新,成为革新派干将,提出改革吏治、军事、贡举法等主张。但在守旧派的阻挠下,新政遭到失败,被贬为滁州太守。

④欧阳修任滁州太守时,为政“宽简”,让自己和百姓都过得轻松,并写下《醉翁亭记》。

⑤《欧阳文忠公文集》共153卷,诗、词、散文均为一时之冠。以散文创作成就最大。他领导北宋诗新运动,是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为“唐宋家”之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写作(50分)

第 5 页 共 7 页

24.“无可奈何花落去”是诗人读懂人生的感慨;“读你千遍也不厌倦”是歌手读懂真情的呼唤;“先忧后乐”是文人读懂时代的担当;万有引力是科学家读懂苹果落地的思考……一诗一文,一草一木,一人一事,都需要用慧眼去阅读,用心灵去感悟。

请以《读懂》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文体不限,诗歌除外;(2)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3)不少于600字。

第三单元参

1.(1)停杯投箸不能食 (2)暂凭杯酒长精神 (3)月有阴晴圆缺 (4)得无异乎 (5)闲来垂钓碧溪上 忽复乘舟梦日边 (6)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7)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8)怀旧空吟闻笛赋 到乡翻似烂柯人 (9)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10)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11)醉翁之意不在酒 在乎山水之间也 (12)惟长堤一痕 湖心亭一点 与余舟一芥 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2.C(A.dīng—tīng;B.阕—阙;D.蝉—婵,tāng—shāng) 3.C(将登/太行/雪满山)

4.(1)同“嘱”,嘱咐 (2)美好 (3)折断 (4)荣耀 (5)探求 (6)曲折、回环

(7)茂盛 (8)遮盖 (9)尽兴地喝酒 (10)记述 (11)为,是 (12)撑(船) (13)还 (14)客居

5.C(“写蚕农的缫丝丰收”说法有误。颈联中“丝缫细雨沾衣润”是说春雨下得像蚕丝那样丝丝缕缕、绵绵不断,写的是自然现象)

6.B(没有采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颔联用的是视听结合的手法描绘了一幅水乡田园风景画,让人感到一派祥和、宁静、新鲜的生活气息)

7.C(“沧海事”是指诗人与表弟分别以来千头万绪的往事。这里化用了“沧海桑田”的典故,突出了十年间个人、亲友、社会的种种变化,同时也透露了诗人对社会的无限感慨)

8.D(“托物言志”表述有误) 9.B(没有融入“游客、豪车”) 10.C(是由高兴到悲伤)

11.D(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12.(1)日光 (2)一起 (3)或许、也许,表示委婉的语气 13.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第 6 页 共 7 页

14.借“古仁人之心”来表达“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抱负。

15.A(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16.(1)意趣,情趣 (2)陈列,摆开

17.野花开放,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浓郁的绿荫。

18.一是“山水之乐”;二是“宴酣之乐”;三是“乐人之乐”。这表现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

19.D(峰前石台/鹊起) 20.(1)尽 (2)长 (3)沿着

21.(1)(只好)从涧中的乱石中往前行走,圆的石头滑脚,尖的石头刺破鞋子。(2)泉水为崖石所掩蔽,无法看见,一定要到对面的峭壁之间,方能够全部看清其胜景。

22.作者从水势、潭旁峭壁的陡立、水的声音、人的感受来描写大绿水潭的。 【译文】知觉和尚非常熟悉三叠泉瀑布胜景,说是道路极其艰难,催促我快走。向北行走一里路,道路已穷尽,渡过涧水。随涧岸向东西方向走,哗哗流淌的溪水下注于乱石之中,两边有山夹峙,丛竹及修长的树木,上上下下葱葱郁郁;时时仰望见露出的岩石如在绿色中飞动,点缀在山间;越进入,景色越美好。接着,涧岸旁的路也穷尽了,(只好)从涧中的乱石中往前行走,圆的石头滑脚,尖的石头刺破鞋子。就这样往前走了三里路,找到绿水潭。一泓很深的碧水,其上有汹涌澎湃的涧流倾泻而下,奔流的水溅起阵阵雪白的水花;停留于潭中的水,是深青色的。又走过一里多路,就是大绿水潭。流水的走势,至此将要下坠,流量比之前大一倍,汹涌澎湃也益加厉害。潭前的峭壁无规则地耸立,回环着相互逼近峙立。往下鸟瞰,似乎无底,只听到轰雷般似乎要震倒峡谷的响声,心里恐惧,眼光昏花,不知道泉水从什么地方坠去。到这里,涧中的路也穷尽了,于是向西面攀登山峰。峰前石台趁势奋起,俯瞰四周层层崖壁,显得阴森而狭窄。泉水为崖石所掩蔽,无法看见,一定要到对面的峭壁之间,方能够全部看清其胜景。于是沿着山冈,从北向东转。二里路后,走到对面峭壁上,往下俯视,则第一级、第二级、第三级的流泉情景,才依次全部看清楚。

23.示例:他在政治上负有盛名,支持并参与政治革新,被保守势力阻挠,即使失败被贬,主管一方仍成就斐然;他在文学上卓有成就,诗、词、散文均为一时之冠,著有《欧阳文忠公文集》,是“唐宋家”之一。他就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欧阳修。

24.略。

第 7 页 共 7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