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法学本科教育模式探析

法学本科教育模式探析

来源:九壹网
_¨ ¨ll _… - jll_- 璇巍 鞠 ■●一■一 一一一麟凝 一●一瓣 ■■一麟 囊瓣 誓黼瓣 麓 瀚 兰 | i j i j lh _三 |il__|l||二 科 教眺 纵 横 潼警攀瓣骥簿 郑州大学法学院在中固,19世纪末,天津中西学堂聘请美国教育学家丁家直 王玉辉 硕士研究生达6万多人,30年其人数增长了260多倍;法学博 博士借鉴耶鲁、哈佛法学院办学模式,创办律例科,开创了近代 中国高等法学教育之先河。之后的一个多世纪,伴随着我国市 场经济与国家法治建设的发展,我国的法学教育获得了长足发 展,法学教育在推动法治发展、满足社会对法律人才的需求等方 面发挥着巨大作用。然而当前,随着我闰市场经济的发展与法 制建设进程的深入,对法学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呈现专门化、多样 化趋势。由此,法学本科教育模式的发展也应当随着社会需求 的变化作 合瑚调整与发展。 一、法学本科教育的目标 法学本科教育的目标如何确定,这是任何本科教育都必须 予以首先明确的问题,否则,没有明确的教育目标指引,势必影 响法学本科教育的稳定性。从世界各国法学本科教育的实际状 况考察,法学教育的目标主要有以下两种类型。 第一种为职业教育,即以培养法律职业人为目标,该类型被 英美法系所采用。在英美法系国家,法学教育的目标被定位为培 养法律职业人,教学中注重对学生应用技能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美国联邦最高法官霍姆斯在阐释法学教育目标时曾指出:“法学 教育的目的乃是培养法律人认知法律,是传授法律内容、教导法 学方法与特殊之法律人的训练。” 第二种是通识教育,即以为社会成员提供法律知识与法律 意识的培训为目标,法系采用此方式。在法系国家,法 学本科教育被视为普通的高等教育。法学教育的目标就是奠定 法学理论基础,进行法律研究。例如日本把自己的法学教育称 为通才教育,其人文社会科学的色彩较浓。同时,由于司法考试 淘汰率过高(95%),绝大多数法学毕业生很少从事法律职业,法 学教育的目的更多的是为社会培养懂法律的管理者。 在我国,法学教育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却十分迅速。改革 开放后,经过30余年的恢复、重建和发展,现已基本形成具有中 国特色的法学人才培养模式。目前,从我国开办法学专业的高 校布局来看,既有北京大学、人民大学、武汉大学等国家重点高 校,又有地方普通院校和单科院校。从办学实力来看,重点高校 师资水平高、科研能力强,相对形成了各自的研究中心和办学特 色。而普通地方院校和单科院校法学本科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 相对落后,是亟须解决的问题。 3O年来,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开设法学专业的 院校和选择法学专业的学生正在逐年激增(表1)。中国法治 蓝皮书《中国法治发展报告No.7(2009)》的调查数据显示:截至 2008年11月底,我国设置法学院系的高校已达634所,法学本 科在校生约计30万人,30年其人数激增了200多倍;在校法学 36 河南科技2010.1O Az 士生8 500余人,而1983年法律博士研究生首次招生时只录取 1人。从上述数据不难发现,截至2008年年底,法学研究生激 增人数已相当于2001年法学本科生数,远远超过社会对法学 研究型人才的需求。因此,从我国现实的法学教育的状况看, 如果将法学本科教育的目标定位于培养研究生人才,势必与我 国当前法学专业的发展实际及社会对法学研究生人才的有效 需求不相符合。学术类法学人才的培养还应当主要由法学研 究生教育来完成,法学本科教育应将自己的教育目标定位于应 用型法律人才的培养。 表1 中国法学专业院校及学生发展情况 年份 1978 l981 1993 200l 20o6 2oo8 法学专业院校 4 28 l35 232 420 634 法学本科毕业生 99 747 6 268 8万 l5万 30万 法学研究生 O 92 l 214 6 000 2万 7万 二、法学本科教育的内容 1.在法学教育的课程设置上,除做好教育部颁布的l4门法学 核心课程外,还应开设与市场经济密切相关的法学选修课程。同 时,为实现培养适应型法律人才的教育目标,在法学教学的内容 E应适当减少理论课的比例,具体为:在课程体系的安排方面,重 新确立基本法学学科和专业法学学科在课时分配上的比例,应用 法学、部门法学等课程应适当增加学时;在专业法学如实体法、程 序法等学科中,应适当调整基础理论与具度的课程内容结 构,适当减少这些学科中基础理论所占的比例,适当增加具 度及规范的内容,从而提高学生的运用技能。 2.在法学教育中必须注重对学生多学科知识的传授和考 核。随着我国经济的深入发展,社会对专门人才的要求越来越 高,为使学生能有效地满足社会的专门化要求,增强学生就业 的竞争力,法学教育还应立足于培养既懂法律又有广博学识的 复合型法律人才,这样才能适应时代对专门化法学人才的需 求。因此,法学本科教育中应当鼓励学生选修经济学、市场营 销学等选修课程,鼓励学生选修逻辑学、心理学等有关素质训 练的课程,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积极邀请有影响的法官、检 察官、律师和工商、税务、机关等行政执法人员、公司法务 部门的工作人员等参与教学活动,以丰富学生知识,开拓学生 视野,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成为知识广博的应用型 法律人才。 3.在法学教育中,还应当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德育 是进行人力资源开发的一个基本要求,根据人力资源开发理 2.在法学教学中增加案例教学的比例。法学课程的案例教 学法最早起源于美国,1870年,哈佛大学兰德尔教授在讲授合同 法课程时,直接以判例为授课教材,并以问答的方式与学生 形成互动讨论,从而形成独特的判例教学法,该方法又称为苏格 拉底方法。案例教学法通过教与学、问与答的双向互动,可以有 效促进学生对相关法学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并展开讨论,而思辨 论,培养与发展人力资源包含育道德、增观念、传知识和培技术 4个方面。其中,育道德就属于道德教育的一部分,只有培养 学生育成良好的道德情操,才能够有效引导学生在正确的道德 观指引下,将所学的法律知识和法律技能正确运用到实际法律 工作中去。 这里值得注意的是,在对法学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时,除需要 对其进行一般性的道德教育外,还应当结合法学专业的特点,对 其进行法律职业道德教育。因为法律职业道德不同于社会道 技能的培养恰恰就是法律职业人才所必备的。因此,为提高学 生的实践能力,应当在教学中适当采取案例教学的方法。 教师在采取案例教学时,应当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进行:(1) 应当筛选好案例内容,教师最好选择现实问题或司法考试试题作 为课堂案例分析的内容。(2)采用的案例必须能够与课程内容紧 德,在刑事案件中,律师为犯罪嫌疑人进行辩护,从社会道德层 面考量,犯罪嫌疑人的行为应当受到社会的谴责,但从律师职业 道德层面考量,律师一旦同犯罪嫌疑人建立委托代理关系,作为 律师即有义务在法律范围内为犯罪嫌疑人进行减轻其刑事责 任、维护其利益的辩护。由此可见,法律职业人应该拥有不同于 社会道德的法律职业道德。在英美法系和法系的法学教育 中,一般均较为重视对法学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的培养。在英 国,法学院一般会有侧重地设置职业道德、职业素质、法律伦理 等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在美国,法学院多开设司法 理论或类似有关职业道德的课程,其诊所式法律教育的很多内 容更是围绕如何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而展开的。在我 国的法学本科教育中,也应当开设《律师执业道德与职业纪律》 等法律职业道德课程,培养学生能够从法律职业者的视角认识 社会生活中发生的法律现象及问题并进行正确判断,从而成长 为具有正义感和法律职业道德观的法律人才。 三、法学本科教育的方法探讨 1.在法学理论传授中,应坚持以法律条文的讲授为核心,并 注重法学思想的传播。首先,经过30多年的法制建设,我国在基 本法律制度方面基本上都制定了相应的法律法规。作为法学专 业本科生,如果仅学习教材上的法学理论,而不了解我国相关法 律的具体规定,将不能熟练运用法律,也将不能适应社会对法学 专业适应型人才的需求。这就要求在法学本科教育方法上,应 当由以往的以抽象掌握一般法律原理为主向以将法律精神融汇 到具体的法律制度规定中为主转化,将法的精神融合在法律条 文、法律制度的讲解之中,使学生在对法律具度、具体规定 的学习之中掌握法律的基本原理和精神。具体来说,就是要在 实体法和程序法等应用法学的课程教学中坚持以法律条文的讲 授为核心,鼓励学生养成学习法律条文的习惯。这样,才能促进 学生较好地掌握国家现行法律规定,有利于学生顺利通过国家 司法考试,提升学生在毕业后运用我国法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 力,为法学专业本科生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也有利于满足社会 的需求。其次,在法学理论教学中,还应注重法学思想的传播, 注重学生法学理念的培养。知识的传播与思想的培养是法学教 育的两个方面,不同的法学课程有不同的法学理念,在各法学课 程中努力培养学生的法学理念,将有助于学生对法律条文及法 学理论的理解和运用。同时,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推进,我国的 法律都几经修订或者有很多法律正在修订中,通过对适用于现 代社会及市场经济的法学理念的传授,可以使学生在面对即将 被修订的法律或法律规定时,可以有效地把握好今后法律修改 的方向,也有助于学生在毕业后准确地把握新修订的法律,而不 会无所适从。 密相连,能呈现所授课程的重点与难点,并且符合学生所具备的 知识结构和知识背景。(3)案例应体现适当的复杂性,体现合法与 非法两难判断的情景,从而激发学生形成不同观点,产生争鸣.培 养学生养成思考、判断推理的技能。 3.为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适应性人才,在法学教育中 还应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在法学本科教育中设置实践性教学 环节是学生接触司法职业的重要路径,是将学生理论知识转化 为实践能力的主要途径。具体来看,法学本科专业加强实践性 教学环节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进行:(1)增设模拟法庭教学 环节。模拟法庭是实践教学的一种重要方式,在法学教育中,教 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参与或观摩模拟法庭,或者通过在程序法 学课程中增设模拟法庭教学环节的方式进行。通过典型案例的 选择,聘请有丰富审判实践经验的法官或律师指导模拟法庭教 学的开展,提高学生运用所学法律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法庭旁听。学校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到旁听实体法或程 序法课程中涉及的相关案件的法庭审理,为学生提供一种形象、 生动的法律知识与技能训练课程,加深学生对所学法律理论与 知识的理解,增强其法学理论与司法实践相结合的能力。(3)法 律咨询。为了能够为学生学以致用搭建良好的实践平台,学校 可以不定期举办法制宣传与法律咨询活动,组织法学本科专业 高年级学生针对广大市民或学校师生就现实生活中遇到的法律 问题进行现场咨询和答疑。开展法制宣传与咨询活动的教学方 式不但可以进一步深化学生的法学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理论与 实践相结合的运用能力,也为学校培养应用型、创新型法律人才 提供了更好的平台。(4)毕业实习。毕业实习是培养学生掌握系 统的法律理论知识与技能,熟悉与掌握司法程序,理论联系实践 的重要路径。作为实践性教学的重要环节,组织学生实习时应 当注意加强组织和指导,进行定期或不定期检查,组织学生开展 心得交流等,以达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目标。 4.在法学教育中,还应当适当加强法学专业的技术训练。在 法学教学中,应进行司法文书写作训练、法律注释解释技术、司 法El才技能等法律技术课程的授课内容,使学生的法律操作技 能得以加强。 综上,随着法学教育招生规模的扩大与法学专业学生就业 难问题的出现,现有的法学教育目标与方法已不适应社会的需 求,即原有的精英教育的法学教育模式与实用型人才的社会需 求之间出现了矛盾。基于这样的国情,应当将法学本科教育定 位于培养适应型的法学人才,在法学教育方法和教育内容一卜创 出特色。衄 河南科技2010.102:3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