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年第 6 卷第 42 期2019 Vol.6 No.42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Electronic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al Literature
103
提高儿科门诊静脉穿刺难度大患儿的穿刺成功率的途径探讨
施 梅
(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南京同仁医院儿科门急诊,江苏 南京 210000)
【摘要】目的 探究分析提高儿科门诊静脉穿刺难度大患儿的穿刺成功率的途径。方法 选择2017年10月前一年我院儿科门诊静脉穿刺难度大患儿85例,列为对照组,分析其穿刺失败和穿刺难的原因,采取针对性解决策略,再选择2017年11月~2018年11月我院儿科门诊静脉穿刺难度大患儿87例,列为实验组,对比两组穿刺结果。结果 实验组一次穿刺成功率(97.70%)、患儿家属满意度(98.85%)明显高于对照组(82.35%、88.24%),护患冲突发生率(0.00%)明显低于对照组(10.59%),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提升穿刺难度大的患儿护理中分析穿刺难和穿刺失败的原因,采取针对性解决策略能够有效提升穿刺成功率,提高患儿及其家属的满意度,保证护理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儿科门诊;静脉穿刺;穿刺成功率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8242.2019.42.103.02
静脉穿刺是很多疾病治疗中必须的操作,在儿科门诊中,由于患儿本身的特殊性,出现穿刺难度大患儿的概率非常高,想要提升患儿穿刺成功率,就需要分析当前操作中存在的问题,然后采取相应的措施[1]。因此,本文主要探究分析提高儿科门诊静脉穿刺难度大患儿的穿刺成功率的途径,具体操作如下。
素质。其次,注重护患沟通。护士在进行静脉穿刺前,需要提前告知患儿和家属,让其明确穿刺难度,提前做好心理准备。同时,护士还需要通过沟通和交流让家属积极配合,做好患儿的鼓励和安抚,提升患儿配合度,从而减少穿刺失败概率。第三,做好患儿准备。静脉穿刺难的患儿一般包括血管难充盈、恐惧不合作两种,针对血管难充盈患儿护理人员可以让家属在静脉穿刺前先给患儿喝一杯温水或者先喂奶,半小时后再进行静脉穿刺,提升血管充盈度。针对恐惧不合作者联合家属做好思想工作,分散患儿注意力、鼓励等,提升患儿的配合度。第四,操作方式改进。选择光线充足的地方进行穿刺,为了保证穿刺成功率,需要选合适的穿刺部位,进针时可以选择用注射器吸取3毫升左右的生理盐水,充分了解血管走向和深浅,完成穿刺后,做好针头固定,以免出现针头脱落的情况。
1.3 观察指标以两组患儿一次穿刺成功率、家属满意度、护患冲突发生率等作为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5.0处理,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7年10月前一年我院收治的儿科门诊静脉穿刺难度大患儿85例,列为对照组,男女患儿比例为51:34,患儿年龄1~12岁,平均(5.37±1.07)岁。再选择2017年11月~2018年11月我院收治的儿科门诊静脉穿刺难度大患儿87例,为实验组,男女患儿比例为52:35,患儿年龄1~13岁,平均(5.41±1.12)岁。对比两组患儿各项临床数据,不符合统计学相关标准,P>0.05,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2 方法对照组采取常规输液管理和穿刺管理,并且在家属的配合下进行静脉穿刺。实验组首先分析了穿刺失败和穿刺困难的原因,包括护士经验不足、护患沟通不彻底、静脉穿刺操作要点没有充分重视、进针固定方式出现问题等。针对这些情况,采取相应的对策,改善穿刺成功率,具体操作如下:首先,做好护士的入职和在职培训,在患儿穿刺时,让经验比较丰富的护士完成,经验稍逊的护士在旁边观看,了解穿刺要点,从而更好的提升操作经验和综合
2 结 果
实验组一次穿刺成功率(97.70%)、患儿家属满意度(98.85%)明显高于对照组(82.35%、88.24%),护患冲突发生率(0.00%)明显低于对照组(10.59%), 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一次穿刺成功率、患儿家属满意度、护患冲突发生率比较 [n(%)]
组别实验组对照组x值P值
2
n8785--
一次穿刺成功率85(97.70)70(82.35)11.37110.001
患儿家属满意度86(98.85)75(88.24)8.09300.004
护患冲突发生率0(0.00)9(10.59)9.72040.002
3 讨 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对护理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儿科门诊中,做好静脉穿刺护理是保证静脉穿刺成功率的重要措施。影响一次穿刺成功率的因素包括护理人员本身的因素和患儿因素两个方面[2]。因此,想要提升穿刺成功率,不但需要加强护理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升其
操作能力和护患沟通能力。还需要让护理人员进一步了解静脉穿刺失败的原因,通过良好的沟通让患儿家属配合穿刺操作,做好患儿的安抚,提升患儿依从度,保证静脉穿刺成功率。同时,医院也需要加强对静脉穿刺护理的重视程度,选择一些经验比较丰富的护士来完成穿刺难度大患儿的穿刺,减少不良事件。
(下转106页)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106
Electronic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al Literature
2019 年第 6 卷第 42 期2019 Vol.6 No.42
数,具体风速如下表所示,见表1。沉降菌检查的情况具体见表2。
表1 风速(m/s)
开启时长/min
0153060
水平层流台
1号0.240.290.270.25
2号0.230.260.230.27
3号0.260.240.210.27
A2生物安全柜1号0.330.280.360.35
2号0.460.430.420.42
表2 五点法沉降菌检出数
开启时长/
位置
min
0
上左上右下左下右中心
15
上左上右下左下右中心
30
上左上右下左下右中心
60
上左上右下左下右中心
水平层流台1号00000000000000000000
2号00000000000000000000
3号00000000000000000000
A2生物安全柜1号00000000000000000000
2号00000000000000000000
于90 uW/cm2,但实际照射层流台台面时受型号的影响,紫外照射存在差异性,原因是水平流台与生物安全柜间安装不同宽度紫外灯,其很难完全覆盖至层流台两端区域,导致台面辐射照度比两端较低,因此实施调配操作是是否合理应用紫外灯仍具有争议。 将紫外灯开启不同时长后,维持静态下检测各洁净度参数发现,紫外灯开启时长与不会直接影响洁净环境的风速、沉降菌的检出,各指标均能达到相关标准规范,因此是否开启紫外灯不会对洁净环境的洁净级别造成直接影响,同时紫外灯是空气与表面消毒常见器械,对表面取样培养结果可能会产生影响,处于洁净层流环境下微生物数量少,不会沉降至培养平板,并且实施无菌调配操作前采用酒精抹布清洁消毒层流台能达到无菌操作原则,有专家认为实时监测百级洁净区域浮游菌是很重要的,避免面发生污染风险[5],因此操作人员科学合理的掌握静脉药物调配技术能提高工作效率,强化培训措施与管理手段能为静脉输液安全性提供可靠性保障,洁净室人员出入次数与数量,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不断规范化处理操作流程,简化操作满足无菌环境需求,提高工作质量且达到远期疗效目的。
综上所述,处于洁净层环境下是否开启紫外灯不会对洁净缓解的洁净级别造成改变,无菌操作环节对输液调配质量产生直接影响,实际采用紫外灯会直接刺激眼睛,长期使用产生的臭氧会影响身体健康,因此加药前半小时开紫外灯能节约经济与管理成本,具时效性。
参考文献
[1] 黄 健,李珂佳,曾海萍,等.紫外灯消毒对静脉用药集中调配中
心臭氧浓度的影响[J].中国药业,2019,28(04):5-7.[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S].2002.
[3]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S].2011.
[4] 李 芸,沈国荣,等.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洁净室物体表面微生物动
态监测和持续改进[J].医药导报,2016,35(1):104-106.
[5] 秦 涛,杨文超,等.医院静脉药物集中调配中心运行中的风险来
源及控制[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3,33(4):325-326.
3 讨 论
经调查研究显示,参考卫生部颁布《消毒技术规范》,紫外灯向下方垂直1 m位置辐射照度不低
本文编辑:李 豆
(上接103页)
研究结果显示,采取改进措施后,患儿一次穿刺成功率、患儿家属满意度明显更高,护患冲突发生率明显更低,该研究结果与凌爱秀[3]在提高儿科门诊静脉穿刺难度大患儿的穿刺成功率的途径分析中相关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在提升穿刺难度大的患儿护理中分析穿刺难和穿刺失败的原因,采取针对性解决策略能够有效提升穿刺成功率,提高患儿及其家属的满意度,保证护理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高学燕.提高小儿静脉穿刺成功率的方法体会[J].中国社区医
师,2014,25(6):130-130.
[2] 唐玉花,易 鹤,周 洁.影响小儿静脉穿刺成功率的因素分析及
对策[J].江西医药,2017,5(17):452-454.
[3] 凌爱秀.提高儿科门诊静脉穿刺难度大患儿的穿刺成功率的途
径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7,38(8):988-9.
本文编辑:吴 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