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新时期基层文化活动供给问题与完善对策分析

新时期基层文化活动供给问题与完善对策分析

来源:九壹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新时期基层文化活动供给问题与完善对策分析

作者:王其纯

来源:《艺术大观》2019年第03期

摘要:提高新时期基层文化活动质量是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的重要环节,也是我们党和扶持农村公益性文化的重要体现,是全面提升农民素质、推动新农村建设、贯彻落实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本文将围绕“新时期基层文化活动供给问题与完善对策分析”这一话题,着眼于新时期农村基层文化活动供给现状,分析了现阶段基层文化活动供给存在的主要问题,基于此,提出几点行之有效的对策。 关键词:新时期;基层文化活动;供给问题;有效对策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不断推进,以及社会经济的蓬勃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民同志在文化领域的消费日益增长,对精神文化层面的建设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由此可见,做好新时期农村基层文化活动的供给工作已成为当务之急,这是推动实现乡村精神文明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 一、新时期乡村文化活动供给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乡村公共文化供给不足且形式单一

一直以来,乡村公共文化都存在供给不足和供给形式单一的严重问题,这是一个长期存在的严重问题。由于我国文化建设事业的基础比较小,增长速度较为缓慢。从文化事业建设来看,在这方面的财政支持相对较少,而相对于城市而言,乡村文化事业财政投资在整个文化建设财政投资上又远远小于城市投资,存在着十分严重的城乡差异现象。从乡村公共文化的建设形式来看,公共文化供给形式相对较为单一。虽然我国各级高度重视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并且大力推广“文化下乡”活动,还建立了流动电影放映车、流动文化车等设施为村民提供基本的文化服务,但这些公共文化服务方式形式单一、灌输性强、流动性差,还需要进一步革新。 (二)乡村公共文化供需矛盾严重

乡村公共文化供需矛盾主要体现在文化内容上。首先,乡村公共文化供给大都是由各地方文化事业单位主办的具有单向性的公共文化供给模式,文化事业单位人员由于在文化内容的编排与设计上大都是根据个人的经验喜好设定的,没有切实考察农民群众的现实需要,因而在文化内容的供给上存在严重脱节和错位现象,致使许多公共文化资源浪费。其次,各地方文化事业单位在乡村公共文化输出方面,绝大多数是就事论事。一些诸如“农家书屋”“文化下乡”“乡村大舞台”一类的项目的建设或是为了满足硬性要求,或是为了借阅财政支出,在执行质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量上尚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例如,农家书屋在建设过程中,普遍存在着采编的图书内容陈旧、图书质量不够高、前期宣传不到位、阅读引导工作缺少等问题。 (三)缺乏相应的人才队伍,文化意识淡薄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一目标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乡村文化工作人才队伍的建设。当前,乡村文化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主要问题如下:第一,乡村缺乏专项的文化工作管理人员。第二,乡镇级别的文化站主要负责人员大都是聘用、兼职人员。由于这些人员没有编制、待遇较低,导致人才队伍不稳定、人浮于事。

二、新时期提升乡村文化供给质量的有效对策 (一)树立以人为本的乡村公共文化服务理念

乡村文化活动的开展要牢牢树立起“以人为本”的公共文化服务理念。首先,各级及文化事业单位要一改传统目标下的价值逆向,树立起以人为本的公共文化服务理念。在从业人员的管理上,要深入贯彻“以群众现实需求为导向”的基层文化供给理念,全面提升从业人员的服务意识,使之做到以提升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作为个人努力奋斗的方向。其次,各项乡村文化供给活动的执行都应该约束在一定的运行机制下和范畴内,这样才能保障其公平性与合理性,这充分地体现了人的权利与人的尊严。 (二)优化乡村公共文化服务筹资机制

优化乡村公共文化服务的筹资机制,最重要的任务是实现区县、乡镇、农村三级的财权与事权的统一,这是从制度上保障乡村文化供给的首要前提。第一,要提高對乡村公共文化事业建设的财政支持,通过调整国民收支分配占比,将财政支出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上倾斜;第二,要善于借助市场化的手段,通过拓宽融资渠道,改善融资方法,在供给主体、建设资金来源、供给方式等方面实现多主体、多渠道、多方共存的供给方式。第三,要明确各级及文化事业单位在乡村文化供给上的职责权利划分,要弄清楚谁在供给、谁去融资,明确的划定各级需要提供的公品的种类。

(三)做好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从业人员的培育管理工作

做好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从业人员的培育管理工作是提高乡村公共文化建设的重点和难点。一方面,地方和文化事业单位要定期进行从业人员职业素养培训,增强其服务意识和职业技能水平,并且要定期进行考核评比。另一方面,要针对一些贫困村、社区的公共文化建设培育骨干力量,组织其到示范村进行观摩、实地考察、走访等工作,从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上同步提升从业人员的职业素质。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强化乡村基层文化供给工作是新时期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关键之举,也是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现实需要。各级和地方文化事业单位都务必高度重视,不容小觑。 参考文献:

[1]孙义鹏.山东省J县农村公共文化基础设施供给问题研究[D].辽宁大学,2018. [2]龚舒婷.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制度建设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6.

[3]林薇.需求为导向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5. 作者简介:王其纯(1965年3月-),男,安徽省肥东县,助理馆员,大专,研究方向为基层群文工作和美术,肥东县撮镇镇综合文化站。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