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一种双孔冲铆模具[实用新型专利]

一种双孔冲铆模具[实用新型专利]

来源:九壹网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10)授权公告号 CN 203737829 U(45)授权公告日 2014.07.30

(21)申请号 201420025085.4(22)申请日 2014.01.16

(73)专利权人昆明理工大学

地址650093 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学府路

253号(72)发明人许平 王田 孙东明 迟子铖

彭用新 孙军锋 尹红 董为民资芸(51)Int.Cl.

B21D 37/10(2006.01)B21D 28/26(2006.01)B21D 39/00(2006.01)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3页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3页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双孔冲铆模具(57)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双孔冲铆模具,这是一种镍始极片和吊耳的双孔冲铆装配模具,本实用新型包括冲孔模具、铆压模具、铆压油缸、冲孔油缸,其中冲孔模具包括冲头模座和组合冲头,冲头模座和组合冲头相配合;铆压模具包括铆头模座和组合铆头,铆头模座和组合铆头相配合;冲孔模具处于铆压模具下方,中心对齐,冲孔模具安装在机架上,铆压模具安装在动横梁上,动横梁设置在机架上并在机架上移动,铆压油缸与铆压模具连接,冲孔油缸与冲孔模具连接,冲孔油缸与机架固定连接,铆压油缸与动横梁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解决了镍始极片特别是厚度较大的镍始极片制备过程中吊耳铆钉不牢固的问题,以及冲铆模具磨损和损坏过快、刀具成本较高的问题。CN 203737829 UCN 203737829 U

权 利 要 求 书

1/1页

1.一种双孔冲铆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冲孔模具、铆压模具、铆压油缸(5)、冲孔油缸(9),其中冲孔模具包括冲头模座(7)和组合冲头(8),冲头模座(7)和组合冲头(8)相配合;铆压模具包括铆头模座(2)和组合铆头(3),铆头模座(2)和组合铆头(3)相配合;冲孔模具处于铆压模具下方,中心对齐,冲孔模具安装在机架(6)上,铆压模具安装在动横梁(1)上,动横梁(1)设置在机架(6)上并在机架(6)上移动,铆压油缸(5)与铆压模具连接,冲孔油缸(9)与冲孔模具连接,冲孔油缸(9)与机架固定连接,铆压油缸(5)与动横梁(1)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双孔冲铆模具,其特征在于:组合冲头(8)包括冲头导杆(12)、冲孔刀片(13),冲孔刀片(13)焊接在冲头导杆(12)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双孔冲铆模具,其特征在于:冲头导杆(12)一端为圆柱形结构,在圆柱形一端上开有环形槽,环形槽通过扣压连接法兰I(4)与冲孔油缸(9)的缸杆连接;冲头导杆(12)另一端为U型双冲头结构,U型双冲头结构的两端头上有凹形榫口,冲孔刀片(13)通过其上的凸形榫头焊接在U型双冲头结构两端头上的凹形榫口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双孔冲铆模具,其特征在于:冲头模座(7)为内部中空的模座,内部上半部分为矩形方孔,与冲头导杆(12)U型双冲头结构相配合,内部下半部分为圆柱孔,与组合冲头(8)的冲头导杆(12)下部圆柱形结构相配合,冲头模座(7)与机架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双孔冲铆模具,其特征在于:组合铆头(3)包括铆头导杆(10)和翻边铆压导向头(11),翻边铆压导向头(11)与铆头导杆(10)通过螺钉紧固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双孔冲铆模具,其特征在于:铆头导杆(10)为矩形断面结构,上端设有环形槽,环形槽通过扣压连接法兰II 与铆压油缸(5)的缸杆连接,铆头导杆(10)下端两侧开有凹槽;翻边铆压导向头(11)整体为矩形断面结构,下端为四棱锥形状,其安装在铆头导杆(10)下端两侧的凹槽内,形成双铆头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双孔冲铆模具,其特征在于:铆头模座(2)为内部中空的模座,其内部中空孔形状与组合铆头(3)的铆头导杆(10)相配合,铆头模座(2)与动横梁(1)固定连接,并随动横梁(1)在机架上滑动。

2

CN 203737829 U

说 明 书一种双孔冲铆模具

1/3页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金属薄板的自冲铆模具,尤其涉及一种有色金属电解始极片

制备过程中使用的吊耳冲铆装配模具,特别是用于镍始极片和吊耳铆钉的双孔冲铆装配模具。

[0001]

背景技术

有色金属电解冶炼过程中,通常将有色金属薄片阴极板铆钉上两个吊耳串在导电

棒上,通过导电棒将薄片阴极板悬挂在电解槽的两电解阳极板中间,利用电镀的原理来生产高纯的有色金属,例如铜、镍等有色金属的电解生产;悬挂在电解槽中的薄片阴极板叫做始极片,而薄片阴极板和吊耳的铆钉装配过程即是始极片的制备过程。镍金属电解生产的始极片制备过程中,为了避免镍始极片在电解过程中由于自身应力和电磁力的影响发生变形,提高成品电解镍质量,通常用厚度约2mm的较厚阴极板来加工始极片;加之镍金属塑性变形能力较差,而弹性变形能力较强,在吊耳的铆钉过程中,冲孔翻板铆压后,翻边更加容易产生回弹,致使吊耳的铆钉不结实,铆钉后的吊耳会产生松动,大大影响吊耳铆钉的质量,严重时吊耳会在电解过程中或始极片的输送过程中脱落。此外,由于采用较厚的阴极板制作始极片时,在冲孔和铆压的过程中需要较大的力,同时始极片在冲孔和铆压的过程中作用在冲头和铆头上的力也较大,冲头和铆头磨损和折断损坏的现象较为严重,而现有冲头和铆头制作成整体结构,采用高硬度的硬质合金钢制作冲头及铆头将大大增加模具制作成本,且头部易折断;若采用普通材料制作冲头及铆头,则冲头和铆头容易磨损;磨损或损坏后,整个模具将报废,严重增加了模具的消耗,最终增加了始极片的制备成本。该实用新型可有效解决以上问题,降低始极片的制备成本。

[0002]

发明内容

[0003]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镍始极片特别是厚度较大的镍始极片制备过程中与吊耳铆钉不牢固的问题,以及冲铆模具磨损和损坏过快、刀具成本较高的问题。[0004] 本实用新型双孔冲铆模具包括冲孔模具、铆压模具、铆压油缸5、冲孔油缸9,其中冲孔模具包括冲头模座7和组合冲头8,冲头模座7和组合冲头8相配合;铆压模具包括铆头模座2和组合铆头3,铆头模座2和组合铆头3相配合;冲孔模具处于铆压模具下方,中心对齐,冲孔模具安装在机架6上,铆压模具安装在动横梁1上,动横梁1设置在机架6上并在机架6上移动,铆压油缸5与铆压模具连接,冲孔油缸9与冲孔模具连接,冲孔油缸9与机架固定连接,铆压油缸5与动横梁1固定连接。

[0005] 所述组合冲头8包括冲头导杆12和冲孔刀片13,冲孔刀片13与冲头导杆12通过铜焊焊接连接为一个冲头整体。

[0006]

所述冲头导杆12为45#钢材料制成,冲头导杆12一端为圆柱形结构,在圆柱形一

端上开有环形槽,环形槽通过扣压连接法兰I 4与冲孔油缸9的缸杆连接;冲头导杆12另一端为U型双冲头结构,U型双冲头结构的两端头上有凹形榫口,冲头刀片13为硬质合金

3

CN 203737829 U

说 明 书

2/3页

钢材料制成,为两面对称的V形刃口,冲孔刀片13通过其上的凸形榫头焊接在U型双冲头结构两端头上的凹形榫口内。

[0007] 所述冲头模座7为内部中空的模座,其上半部分为矩形方孔,与冲头导杆12 U型双冲头结构相配合,内部下半部分为圆柱孔,与组合冲头8的冲头导杆12下部圆柱形结构相配合;冲头模座7与机架6固定连接。

[0008] 所述组合铆头3包括铆头导杆10和翻边铆压导向头11,翻边铆压导向头11与铆头导杆10通过螺钉紧固连接为一个整体铆头模具。[0009] 所述铆头导杆10为矩形断面结构,45#钢材料制成,上端设有环形槽,环形槽通过扣压连接法兰II 16与铆压油缸5的缸杆连接,铆头导杆10下端两侧开有凹槽;翻边铆压导向头11整体为矩形断面结构,T8材料制成,下端为四棱锥形状,其安装在铆头导杆10下端两侧的凹槽内,形成双铆头结构。

[0010] 所述铆头模座2为内部中空的模座,其内部中空孔形状与组合铆头3的铆头导杆10相配合,铆头模座2与动横梁1固定连接,并随动横梁1在机架上滑动。[0011]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0012] 1、本实用新型冲孔模具采用双冲头结构,铆压模具相应采用双铆头结构,在镍始极片制备过程中,冲头及铆头的一次铆钉动作即可同时对吊耳完成双孔结构的铆接,吊耳采用双孔铆接可有效提高铆接的可靠性,避免始极片输送过程中吊耳脱落现象的发生。[0013] 、本实用新型冲孔模具和铆压模具均采用组合结构,冲孔刀片用硬质合金钢制作,翻边铆压导向头用T8牌号的工具钢制作,模具主体用45#钢制作,提高了模具耐用度和使用寿命,降低了模具制作和使用成本。[0014] 采用双孔冲铆,相当于每个吊耳用两个铆钉进行铆接,以提高吊耳铆钉的可靠性;因此,本双孔冲铆模具设计成组合结构,当冲头或铆头损坏时只需更换头部较小部分的零部件;同时,采用组合模具,用较好的材料制作冲孔刀片和翻边铆压导向头,用普通材料制作主体结构,较大程度节约了模具材料和成本,也提高了冲头和铆头的耐用度。附图说明

[0015] 图1 为本实用新型双孔冲铆模具结构示意图;[0016]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组合冲头结构示意图;

[0017] 图3为本实用新型组合冲头侧视结构示意图;

[0018] 图4是本实用新型冲头导杆一端圆柱形剖面示意图;[0019] 图5本实用新型冲孔模具的安装结构示意图;[0020] 图6是本实用新型组合铆头结构示意图;

[0021] 图7是本实用新型组合铆头侧视结构示意图;[0022] 图8是本实用新型铆头导杆下端剖面示意图;[0023] 图9是本实用新型铆压模具的安装结构示意图;[0024] 图中:1-动横梁、2-铆头模座、3-组合铆头、4-扣压连接法兰I、5-铆压油缸、6-机架、7-冲头模座、8-组合冲头、9-冲孔油缸、10-铆头导杆、11-翻边铆压导向头、12-冲头导杆、13-冲孔刀片,14-环形槽,15-榫头,16-扣压连接法兰II。

4

CN 203737829 U

说 明 书

3/3页

具体实施方式

[0025]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不限于所述范围。

[0026] 实施例1:本双孔冲铆模具包括冲孔模具、铆压模具、铆压油缸5、冲孔油缸9,其中冲孔模具包括冲头模座7和组合冲头8,冲头模座7和组合冲头8相配合;铆压模具包括铆头模座2和组合铆头3,铆头模座2和组合铆头3相配合;冲孔模具处于铆压模具下方,中心对齐,冲孔模具安装在机架6上,铆压模具安装在动横梁1上,动横梁1设置在机架6上并在机架6上移动,铆压油缸5与铆压模具连接,冲孔油缸9与冲孔模具连接,冲孔油缸9与机架固定连接,铆压油缸5与动横梁1固定连接;

[0027] 其中所述组合冲头8包括冲头导杆12和冲孔刀片13,冲孔刀片13与冲头导杆12通过铜焊焊接连接为一个冲头整体;所述冲头导杆12为45#钢材料制成,冲头导杆12一端为圆柱形结构,在圆柱形一端上开有环形槽,环形槽通过扣压连接法兰I 4与冲孔油缸9的缸杆连接;冲头导杆12另一端为U型双冲头结构,U型双冲头结构的两端头上有凹形榫口,冲头刀片13为硬质合金钢材料制成,为两面对称的V形刃口,冲孔刀片13通过其上的凸形榫头焊接在U型双冲头结构两端头上的凹形榫口内;所述冲头模座7为内部中空的模座,其上半部分为矩形方孔,与冲头导杆12 U型双冲头结构相配合,内部下半部分为圆柱孔,与组合冲头8的冲头导杆12下部圆柱形结构相配合;冲头模座7与机架6固定连接;所述组合铆头3包括铆头导杆10和翻边铆压导向头11,翻边铆压导向头11与铆头导杆10通过螺钉紧固连接为一个整体铆头模具;所述铆头导杆10为矩形断面结构,45#钢材料制成,上端设有环形槽,环形槽通过扣压连接法兰II 16与铆压油缸5的缸杆连接,铆头导杆10下端两侧开有凹槽;翻边铆压导向头11整体为矩形断面结构,T8材料制成,下端为四棱锥形状,其安装在铆头导杆10下端两侧的凹槽内,形成双铆头结构;所述铆头模座2为内部中空的模座,其内部中空孔形状与组合铆头3的铆头导杆10相配合,铆头模座2与动横梁1固定连接,并随动横梁1在机架上滑动(见图1—9)。[0028] 本实用新型的动作过程如下:将待冲铆的始极片及吊耳置于冲模及铆模之间,动横梁1向下动作,将始极片及吊耳压紧在铆头模座2及冲头模座7之间;冲孔油缸9动作,推动组合冲头8向上动作,将始极片及吊耳同时冲开两个铆接孔,冲孔后冲孔油缸9向下驱动组合冲头8回复到下位;铆压油缸5动作,推动组合铆头3向下动作,翻边铆压导向头11穿过铆接孔,在翻边铆压导向头11引导下将孔边撕开的多层薄板向外翻开,翻开的多层薄板由铆头导杆10的下端部将其压紧在冲头模座7的上端面上,在铆压油缸5的持续保压下完成始极片及吊耳的铆接;铆接完成后铆压油缸5驱动组合铆头3回复到上位,并随动横梁1向上复位,即完成一次铆接动作。

[0029] 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了说明,但这些说明不能被理解为了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随附的权利要求书限定,任何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基础上的改动都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5

CN 203737829 U

说 明 书 附 图

图1

6

1/3页

图2

CN 203737829 U

图3

图6

说 明 书 附 图

2/3页

图4

图5

图8

图7

7

CN 203737829 U

说 明 书 附 图

3/3页

图9

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