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中医治疗哮喘论文

中医治疗哮喘论文

来源:九壹网
支气管哮喘缓解期中医药治疗初探

建工医院呼吸内科(830002)陈平虎 唐晓丽

要:支气管哮喘属中医肺系疑难病症。支气管哮喘缓解

期西医治疗方面已经取得巨大的成功,但相对医疗费用较高,大部分贫困人群因经济原因无法满足疾病治疗的要求,中医药治疗具有有效、廉价、病人依从性好特点,在缓解期采用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标本兼治重点治疗,强调个体化方案,使中医药在治疗哮喘缓解期上取得了一些进展。

关键词:支气管哮喘 中医药治疗 缓解期

支气管哮喘全球约有1.6亿患者,各国患病率1~13%不等,我国的患病率为1~4%。WHO充分认识到哮喘作为一个公共卫生问题的严重性,并在国际协作防治哮喘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国际防治哮喘的行动需要:增加公众对哮喘病的了解,使病人和专业技术人员充分认识这种病的严重性;组织和协调全球哮喘病流行病学监测,掌握全球和地区哮喘病的流行趋势;制定和贯彻执行乐观而积极的哮喘病管理和预防策略(许多研究表明,这能控制大多数哮喘病的发生);激励哮喘病因研究,制定新的防治哮喘病策略和开发新的治疗技术。

一、支气管哮喘缓解期中医药治疗意义

支气管哮喘是由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和T淋巴细胞等多种炎性细胞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这种炎症使易感者对各种激发

1

因子具有气道高反应性,并可引起气道狭窄,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喘息,呼吸困难,胸闷或咳嗽等症状。中医认为哮喘是一种发作性痰鸣气喘疾患,具有反复发作、缠绵难愈的特点。在世界范围内其发病率及死亡率均呈增加趋势,近年来已引起国内外高度重视。支气管哮喘缓解期西医治疗方面已经取得巨大的成功,但相对医疗费用较高,大部分贫困人群因经济原因无法满足疾病治疗的需求,由于中医药治疗具有有效、廉价、病人依从性好特点,具有一定的市场需求,特别是贫困人群。

二、支气管哮喘缓解期中医药治疗的现状与进展

古人云:“内科不治喘”,并不是“喘证”不可以治愈,而是指哮喘难以根治。由于哮喘正气亏虚,宿痰内伏的病理特点,就决定了哮喘易于复发。因此,近年来有的学者研究认为,加强哮喘缓解期的治疗,能巩固治疗效果或控制复发。哮喘属于中医“哮病”范畴,是一种比较顽固的疾病,如果忽视治疗,可以伴随终身。大部分哮喘患者都存在过敏现象或者有过敏性鼻炎,有过敏性鼻炎的哮喘患者发病前兆会有打喷嚏、流鼻涕、鼻痒、眼痒、流泪等症状。哮喘因寒诱发,素体阳虚,痰从寒化,属寒痰为患,则发为冷哮;若因热邪诱发,素体阳盛,痰从热化,属痰热为患,则表现为热哮。若哮喘反复发作,寒痰伤及脾肾之阳,痰热耗灼肺肾之阴,则可从实转虚,表现为脾肾阳虚或肺肾阴虚。在我们的临床实践中,绝大部分患者都表现为脾肾阳虚的症候,有极少数肺肾阴虚的患者,也合并有脾肾阳虚的症候。丹溪云“哮喘专

2

主于痰”,“痰”是人体内津液不归正化而变生的病理产物,既可因病而生,也可因停积致病,是导致多种疾病的病理因素,故现今称之为第二病因。然深究之,毕竟“痰非病本,乃病之标,必有所以致之者”,痰的产生,主要是由于肺不能布散津液,脾不能运化精微,肾不能蒸化水液,以致津液凝聚成痰,伏藏于肺,成为发病的潜在“宿根”,因各种诱因而诱发。古人云:“肾为生痰之本,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形象地说明了肺、脾、肾三脏的功能失调是造成本病的主要病理基础,而脾肾阳虚,特别是肾阳的衰惫则是本病的主要病理病因,“其标在肺,其本在脾肾”是本病的主要特点,所以健脾化痰、温肾纳气是本病治本的大法。

缓解期系指经过治疗或未经治疗症状、体征消失,肺功能恢复到急性发作前水平,并持续 4 周以上。支气管哮喘缓解期中医多辩证为:肺虚(缓解期)、脾虚(缓解期)、肾虚(缓解期);肺虚(缓解期): 证候:喘促短气,语声低微,自汗畏风,痰清稀色白,面色(白光)白,舌苔薄白,质淡,脉细弱或虚大。证候分析:肺主气,肺虚则气无所主,故喘促短气,语声无力;肺气虚弱,卫外不固,自汗畏风;痰饮蕴肺,故痰清稀色白。面色皎白,舌苔薄白、质淡,脉虚细,皆属肺气虚弱之征。 治法:补肺固卫,益气平喘。 方药:玉屏风散加味,方中黄芪益气固表;白术健脾补肺;防风祛风以助黄芪实表固卫,并加入桂枝、白芍、生姜、大枣以调和营卫。若气阴两虚,出现咳呛、痰少粘

3

稠,口咽干,舌质红可选用生脉散加味,加入沙参、玉竹、川贝、石斛以清热化痰。若食少便溏,肺脾同病,中气下陷,宜用补中益气汤补益肺脾,升提下陷之气。 脾虚(缓解期): 证候:喘咳痰多而粘稠,咯吐不爽,痰鸣,胸脘满闷,恶心纳呆,大便不实,舌苔白滑或腻,脉滑。 证候分析:脾虚健运无权,痰浊内生,留伏于肺,气道被阻,肺气失于宣降,故喘咳痰多而胸闷,痰鸣;脾为生痰之源,痰浊内停于脾胃,失于和降,胃气上逆故恶心纳呆。苔白腻,脉滑为痰浊内蕴之征。 治法:健脾化痰,降逆平喘。 方药:六君子汤合三子养亲汤。方中党参、白术、茯苓、甘草补气健脾;陈皮、半夏理气化痰;苏子降逆定喘;白芥子下气除痰,莱菔子消食化痰,加苍术、杏仁以燥湿豁痰理气。肾虚(缓解期): 证候:喘促日久,呼多吸少,动则喘息更甚,形瘦神疲,心悸腰酸,或畏寒、自汗、面青、舌质淡,脉沉细;或颧红、烦热,汗出粘手,舌红少苔,脉细数。 证候分析:久病肾阳虚衰,肺气无主,故喘促日久,形瘦神疲;肾为气根,下元虚损,气不摄纳,故呼多吸少;动则耗气,故喘息更甚,气不得续;肾阳虚,卫外之阳不固故畏寒面青。舌质淡,脉沉细为阳虚之征。若肾阳虚久,阳不敛阴,阴阳俱竭,可呈现颧红、汗出粘手之象。 治法:补肾纳气。 方药:肾气丸加味。方中以干地黄滋补肾阴;山萸肉、山药滋补肝脾,辅助滋补肾中之阴,并少入桂枝,附片温补肾中之阳。阳虚明显加补骨脂、仙灵脾,鹿角片;阴虚者去温补之品,配麦冬、龟板胶;肾虚不纳气加胡桃肉、

4

冬虫夏草、紫石英,或予参蛤散。 若属气阴俱竭可用生脉散合七味都气丸以滋阴纳气。补肾防哮丸,1丸,每日2次,用于哮喘缓解期,重在补肾温阳,兼顾脾肺。河车大造丸,每次10g,每日2~3次,适用于哮喘肾阴阳两虚者。参蛤麻杏膏,每日早晚各1食匙,用于支气管哮喘缓解期。许氏认为,缓解期多属虚证,主要表现在肺、脾、肾三脏,根据其病情以补肺、健脾、补肾分而治之

[1]

。季氏以玉屏风散加味拟定了“金水固本丸”,以

补益肺金为主,兼顾脾肾,具有补肺益肾健脾、阴阳俱补之功效,可达到扶正固本,杜绝痰源之目的。同时可以预防感冒的发生,从而避免哮喘最常见的诱因

[2]

。长期预防性给予柴朴汤,对于支

气管哮喘也很有效。萧氏用玉屏风散、六君子汤及冬虫夏草、海参食疗,配合三伏天穴位贴敷,其总有效率达93.75%

[3]

,初步

的免疫药理学研究显示,多种中药复方单味药具有调节免疫及炎性反应的作用,如麻杏石甘汤、小青龙汤、柴朴汤、甘草、柴胡、生地、清肺汤、生脉注射液、麻黄、桂枝、细辛、辛荑、干姜、柴胡皂甙等都可抑制气道炎症细胞浸润和炎性介质释放,拮抗炎性介质作用。邹氏用温阳通络合剂具有较广泛的调节机体内环境,增强机体对激发因素的抵抗作用,对寒性哮喘患者的免疫功能也有显著的调节作用

[4]

。我们在临床中体会到,中医治疗哮喘

往往着眼于整体治疗,重视发挥人体的潜能,采用扶正固本的中药,是影响变态反应的重要环节。这就可能在不同哮喘患者身上直接发挥作用,从而使患者逐步摆脱哮喘发作,通过温阳法有效

5

地拮抗激素的反馈内抑制,在激素逐渐减量和撤掉期间发挥作用。应用补肾法可以保护肾上腺皮质,减少哮喘的复发率。由此可见,中医药辨证治疗激素依赖性哮喘既能缓解哮喘,又能摆脱激素的依赖性,从而避免了激素给予人们带来的一系列危害。中医辨证属寒证的成人支气管哮喘患者,给予小青龙汤治疗,试验期间禁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等药物。已经使用了支气管扩张剂和类固醇药物者,尽可能减少药量,给予小青龙汤对其也很有效,而且有可能长期使用。田氏用小柴胡汤与半夏厚朴汤合方连用一年,使3例类固醇依赖性支气管哮喘发作频率有明显降低,且没有出现副作用,说明用小柴胡与半夏厚朴汤一年以上,对于支气管哮喘慢性型的治疗是有效的,在减少类固醇的剂量上也是有用的

[5]

。崔氏用阴阳双补法治疗激素依赖性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3

[6]

9例,总有效率82%。中医对哮喘的治疗除上述方法外,还有

许多其他的治疗方法,许多单方、验方对哮喘均有较好的疗效。如麻薤合剂雾化吸入疗法,复方穿山龙汤合并穴位注射。非药物疗法及其它治疗方法 (针灸、敷贴、中药雾化剂)。针灸:取①定喘、孔最、肾俞;②肺俞、大椎、足三里。每天取穴1组,交替使用。10~15天为一疗程。对冷哮发作病人可即刻缓解支气管平滑肌痉挛,降低气道阻塞。其它 (1)敷贴 采用董征的“消喘膏”(白芥子、延胡索各21g,细辛、甘草各12g)每年三伏天进行穴位敷贴,3年为一疗程。 (2)中药雾化剂 冷哮用麻黄、桂枝、杏仁、甘草各10g,苏子、橘红各5g,热哮用麻

6

黄5g,杏仁、黄芩各10g,石膏30g,金银花20g,水煎2次,再浓煎并反复过滤,沉淀,取液50ml,装瓶,超声雾化,口腔吸人,每次雾化时间为40分。刘氏用交九散贴敷涌泉穴,起到了温化促生,阳生阴长,以温济阴,以温御寒之功,而在严冬数九采用此法可收到事半功倍之效。通过直接或间接抑制淋巴细胞等炎症细胞的浸润,从而抑制气道炎症,降低气道高反应性,因而临床治愈率较高

[7]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顽固难愈的疾病,病程长,且反复发作,难以速除。如果平素注意调护,坚持服用扶正固本方药,部分病人可望根治或减少、减轻发作。如反复重度发作,尤其是老年哮喘病人,预后不良。 参考文献

[1] 许志奇.中西医结合治疗支气管哮喘[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7,17(4):200

[2] 季绍良.哮喘治疗经验[J].中国医药学报,1996,11(6):53

[3] 萧桂芳.小青龙汤化裁内服合穴位敷贴治疗哮喘3例[J].广西中医药,1997,20(1):23-25

[4] 邹金盘.温阳通络合剂治疗寒性哮喘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6,16(9):529

7

[5] [日]田兆雅夫.用小柴胡汤与半复厚朴汤合方后症状改善和IGE降低的Ⅰ型慢性支气管哮喘3例[J].国外医学*中医药分册,1990,12(3):53

[6] 崔悦.阴阳双补治疗激素依赖性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39例[J].国医论坛,1997,12(3):41

[7] 刘霞秋.高九散贴敷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6,16(5):297

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