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与检验
2012 NO.08CHINA FOREIGN MEDICAL TREATMENT中外医疗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的临床意义
王延伟
(济宁市市直机关医院检验科 山东济宁 272000)
【摘要】目的 阐述血清标本的乙型肝炎病毒(HBV)标志物的临床意义,指导临床工作者对乙型肝炎的正确诊治。方法 结合自己工作经验并参考相关文献,阐述检测血清标本的HBV标志物方法和临床参考值的意义。结果 血清标本的HBV标志物的检测可以作为快速诊断乙肝的简便方法,为临床所应用。结论 正确认识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对临床医生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 标志物 临床意义【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742(2012)03(b)-0167-02
肝炎病毒感染机体后,血液中可产生一种或多种抗原抗体系统。检测病人血清中的这些病原标志物,对病毒性肝炎的分型、临床诊断、传染性的判定、发病机理的研究和流行病学调查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就乙型肝炎病毒(HBV)血清标志物的检测及临床意义阐述如下。
HBV至少有3个抗原抗体系统:表面抗原抗体系统(HbsAg,HBsAb)、e系统(HbeAg,HBeAb)和核心抗原抗体系统(HbcAg,HBcAb)。目前HbcAg在一般化验室中尚难直接检测到,临床上常用的指标如下。
(1)HbsAg和HbsAb:HBsAg是HBV感染后第1个出现的血清指标,HbsAg阳性表明有HBV急性感染或持续感染。持续6个月以上阳性为慢性感染。HbsAg在血液中以下列3种形式存在:①Dane颗粒(HBV完整病毒)外壳是HbcAg,内心为HbeAg;②小球形颗粒(HbsAg本身)是Dane颗粒装配后过剩外壳;③管状颗粒可裂解而成为数个小球形颗粒。HbsAg是HBV感染后最早和最常见的指标,它一般多在感染后4~6周(转氨酶或黄疸升高前2~4周)出现,至恢复期消失(感染后5~7个月)。如转为慢性肝炎或携带者,可持续数年或终生。但是:①HbsAg阳性表示有过感染或正在感染,并不说明现在HBV是否复制;②HbsAg滴度与肝脏病变类型无关,也不指示预后好坏;③HbsAg滴度与病情变化无肯定一致的关系,也不应将HbcAg滴度升降作为判定病情好坏和药物疗效的指标。HbsAg>100mg/L时,多同时伴有HBeAg(+)。<5μg/L的低质量浓度时,可能是病毒感染的恢复期或处于低复制或不复制状态状况,在“健康”人群中有2%~3%,在HBsAg(+)人群中占23%~24%。因此,单测HbsAg意义是有限的,应综合其它HBV指标进行分析才有意义。HbsAg消失后出现HbsAb,这被认为是唯一的一种保护性抗体。当人体感染HBV后产生了特异性免疫应答,或接种了HBV疫苗,或注射了高价乙肝免疫球蛋白时,会出现抗HBs阳性。HbsAb是保护性抗体。也有人认为,高浓度抗HBs一般为IgM抗体,没有保护性,仍有可能HBV再次感染。最近有人在人群中普查发现低滴度HbcAb并不能抵抗HBV感染。李贵玲等[1]研究发现,280例HBV-DNA阳性病例中,抗-HBs、抗-HBs/抗-HBc、抗-HBs/抗-HBc/抗-HBe阳性者分别为1例、1例和2例,而且有3例为HBsAg和抗-HBs同时阳性,说明抗-HBs的出现并不能排除对乙
型肝炎的诊断。
(2)HbeAg和HbeAb:HbeAg与病毒复制相关,在急性乙肝呈一过性阳性(持续5周),在慢性肝炎或携带者中可长期阳性。意义是:①它是反映HBV量和传染性强弱的重要指标,常与HBV-DNA水平一致;②HbeAg阳性表示病毒复制,病情活动和病情发展,是预后不良的指标;③围产期母亲若HbsAg阳性,HbeAg亦阳性,新生儿90%~100%被感染,随着现代分子生物科学的发展进步,直接检测血清中HBV-DNA含量已成现实。临床结果表明HBeAg阳性与HBV-DNA并不正相关,部分HBeAg阴性患者,其血中存在有复制能力的HBV;母血HBV-DNA含量是评价其传染性的重要指标[2]。HbeAb阳性时则与HbeAg阳性的意义相反,但最近发现HbeAb阳性仍有部分病例血清中检出HBV-DNA,表示HbeAb阳性并不能认为体内HBV已被完全清除。HbeAg还是药物治疗的监测指标之一,HBeAg阴性不代表病毒不复制。
(3)血清抗-HbcIgM与IgG:高滴度的抗HBc-IgM阳性,是急性HBV感染的标志,也是诊断急性乙肝的重要参考指标。认为它没有保护作用。抗-HbcIgM在急性乙肝早期100%阳性,呈高滴度,可持续6~24个月,是近期感染标志,此项指标个体差异较大,有的感染者1个月以后才出现阳性。14%的感染者持续1年以上。在慢性肝炎或携带者中可持续10年或更长时间,滴度较低。在原发性肝癌(PHC)病人血清中,抗-HbcIgM多升高(40%~67%),且PHC的相对危险性随着抗-HbcIgM滴度升高而增加。抗-HbcIgG出现较晚保持时间较长,是过去感染标志。抗HBc阳性与恢复或免疫均无必然联系。
此外,血清中检测出HBV-DNA和Dane颗粒更说明病毒正在复制。目前对血液中HBV-DNA的检测已经普遍开展,HBV-DNA阳性表示乙肝病毒存在于血液中,而且有病毒复制。此项检测既可定性又定量,是病毒复制水平最敏感最可靠的指标。HBV-DNA-P(DNA多聚酶)则代表病毒复制的高峰,与病毒血症有关。
综上所述,乙型肝炎病毒(HBV)标志物的检测,是乙型肝炎诊断和健康体检的基本项目。HBV标志物种类较多,最常检测的项目包括乙肝病毒表面抗原、乙肝病毒表面抗体、乙肝病毒e抗原、乙肝病毒e抗体、乙肝病毒核心抗体、乙肝病毒前白蛋白、乙肝病
(下转169页)
.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CHINA FOREIGN MEDICAL TREATMENT 中外医疗
167
影像与检验
2012 NO.08CHINA FOREIGN MEDICAL TREATMENT中外医疗图3 子宫内膜增厚图4 (箭头1:节育环下移;箭头2:子宫黏膜下肌瘤)图5 子宫内膜癌
张、肥胖、子宫位置、膀胱充盈程度等诸多因素影响,检出率不高,漏诊很多。宫腔镜虽是诊断子宫内膜息肉的金标准,但费用高、操作复杂、并发症多,经阴道超声距离子宫及附件近,无须充盈膀胱,受干扰少,加上高频探头分辨率高,能清晰显示内膜及宫腔病变。综上所述,经阴道超声诊断子宫内膜息肉操作简便、费用低廉、准确率高,本文诊断符合率为95.8%,体现了极高的临床应用价值。3.3 鉴别诊断
由于子宫内膜息肉声像图的非特异性,可与子宫内膜增厚、黏膜下肌瘤、子宫内膜癌等病变混淆,故须认真观察、仔细鉴别。
(1)子宫内膜增厚(图3),内膜对称性增厚呈暗淡回声,增厚的内膜回声较均匀或见散在分布的小囊结构,仔细观察在增厚的内
特别是排卵前,子宫内膜增厚宫腔内有病变表现为增厚的内膜回声不均匀,难以确诊,增殖早期子宫内膜菲薄,宫腔与肌层的界限很清晰,易与呈高强回声的息肉辨别,否则较小的病变可能会被分泌期内膜所遮盖。我们在月经第5~7天复查,随着子宫内膜的脱落,更有利于明确诊断。适当配合探头加压,以观察宫腔内病灶
[7~8]
的柔软度;经阴道超声检出率及诊断的准确率能大大地提高。
所以,笔者认为增殖早期是检查诊断子宫内膜息肉的最佳时机。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年出版社,2005:381~384.[2]陈正云,林俊.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特点和治疗对策[J].实用
妇产科杂志,2005,21(7):391~393.
[3]李治安,李建国.临床超声影像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1351~1360.
[4]田扬顺.妇科肿瘤临床病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134~135.
[5]胡越,朱世钗.经阴道超声诊断子宫内膜息肉的价值[J].中华
超声影像学杂志,2003,12(10):636~368.
[6]应伟雯,梁秀珍.“高回声边缘”在诊断子宫内膜息肉中的价
值[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05,14(2):157~159.
[7]徐婷,陆惠娟.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病理分析及与宫腔镜诊
断的比较[J].中国妇幼保健,2005,20(9):1068~1069.[8]唐莉,杨小花,林颖虹,等.子宫内息肉和黏膜下肌瘤的超声
鉴别诊断[J].中华超声医学杂志,2005,21(3):211.
.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膜可见强回声内膜线。
(2)子宫黏膜下肌瘤(图4),子宫黏膜下肌瘤由于质硬形态多为类圆形,球体感较内膜息肉明显,内部多为低回声,不均质,肿块从肌层突出于宫腔内,其边缘与高回声的内膜构成了清晰的边界。二维超声可显示肿块基底部内膜中断,因其表面覆盖的是子宫内膜,常伴有月经量多的临床症状。
(3)子宫内膜癌(图5),声像图的特点子宫增大,增厚的内膜不均匀,并有增强和分布不均的光点。肌壁与内膜的交界不清晰,不光滑。多发生在50岁以上的绝经前后的妇女,40岁以前少见。
虽然子宫内膜息肉的超声图像是非特异性的,但只要认真观察、仔细分析、鉴别,则具有非常高的诊断符合率,在临床检查中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应列为经阴道超声子宫检查的常规观察内容。
子宫内膜息肉的超声检查最佳时机?因为子宫内膜的周期性改变,在检查诊断的时候要注意掌握检查的最佳时机。增殖晚期
【收稿日期】 2012-02-07
(上接167页)
毒DNA(HBV-DNA)等。业已发现HBV由内核与外膜蛋白组成,外膜蛋白主要成分为表面抗原(HBsAg),其基因组分别编码S、前S1、前S23种蛋白。前S1蛋白Pre-S1由108或119个氨基酸组成,于HBV病毒复制期出现,乙肝病毒前白蛋白在病毒感染、装配、复制和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反应等方面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传染性标志物主要为HBeAg、HBV-DNA、DNAP、前S1蛋白、前S2蛋白。后几项检查国内尚未普及,不作常规检查。
参考文献
[1]李贵玲,李威,贾丽,等.280例HBV-DNA阳性患者乙型肝炎
病毒血清标志物的检测结果分析[J].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2009,22(5):496~497.
[2]李小毛,刘穗玲.孕妇血、脐血、乳汁的乙型肝炎病毒DNA水
平及其相关性[J].中山医科大学学报,2000,21(3):234.
【收稿日期】 2012-02-04
CHINA FOREIGN MEDICAL TREATMENT 中外医疗
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