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幼儿园中班端午节教案与反思

幼儿园中班端午节教案与反思

来源:九壹网
幼儿园中班端午节教案与反思

【篇一】 活动目的

1、让幼儿初步理解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并理解端午节的风俗和来历。

2、幼儿通过参加体验和端午节相关的知识竞赛、兴趣游戏、品味美食等活动。

3、幼儿进一步丰富对端午节的理解认识,掌握端午节的相关传统活动和风俗。

4、引导中班幼儿与小班幼儿的感情,中班孩子主动关心弟弟妹妹,彼此间建立良好的情感,与弟弟妹妹一起感受体验,快快乐乐过端午节。

5、感受到节日的快乐。 6、让学生理解节日的风俗。 活动准备

1、师幼共同搜集端午节的资料并布置环境

2、师幼共同准备端午知识竞答题、龙舟拼图、端午食品头饰等

3、师幼共同准备才艺展示节目

第 1 页 共 15 页

4、端午美食 活动建议

1、老师将中班孩子和小班孩子先集合一起,老师先出示粽子,引出端午节的话题。

〔1〕大班、小班幼儿混合编成以端午食品命名的5~6组,交代活动规那么和要求。

〔2〕你们知道什么是端午节吗?在端午节我们都要做什么?

教学反思

本次幼儿园中班端午节活动,中班的孩子们将去到小班,和弟弟妹妹一起过端午节。本次活动的开展,可以让小班孩子和中班的孩子一起交流认识端午节、一起学习理解端午节传统、一起感受端午节的气氛、一起品味端午节的美食!对于这次活动的开展,也是幼儿园中班孩子和小班孩子之间建立互帮互助的情感!

【篇二】 活动目的:

1. 简单理解端午节的由来及传说,在活动中理解端午节吃粽子、划龙舟以及熏艾叶等风俗。

2. 幼儿可以积极参与到对端午节风俗问题的互动里。

第 2 页 共 15 页

3. 通过手工制作感受端午节的气氛,萌发对传统节日风俗的兴趣。

4. 体验明显的季节特征

5. 感受节日的快乐气氛,乐意参加布置环境的活动。 活动重点:

1. 通过观看视频让幼儿简单理解端午节的由来及传说, 2. 通过PPT理解端午节吃粽子、划龙舟以及熏艾叶的风俗。

活动难点:

幼儿可以积极参与到对端午节风俗问题的互动里。 活动准备:

1. 有关屈原的故事和端午节来历,赛龙舟、艾草、粽子、挂香包图片,艾条等;

2. 春节贴春联,放鞭炮,吃饺子等图片; 3. 手工材料纸杯子,五色彩线,双面胶等。 活动过程:

一. 引入局部看图猜节日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1.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图片,我们,图片里的人在干什么?

2. 师:这是什么节日?谁来告诉老师一下这个节日里我们都要做什么?

第 3 页 共 15 页

3. 师:知道了前面那些图片是描绘春节的。那我们如今再看一下这几张图片,图中有什么?是什么节日?

二 . 根本局部1.师: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端午节。端午节是哪一天有没有人知道?端午节是纪念谁的?有谁知道端午节的故事?

2. 师:好,下面我们来看一个短片《端午节的来历》来进一步理解下端午节。

3. 师:看了短片以后谁来告诉老师一下端午节是哪一天,都有哪些风俗?

4. 师:端午节吃粽子,你们吃过吗?谁来说一说? 5. 师:除了吃粽子以外,端午节还有一种游戏叫划龙舟。那在我们这个地方是很少见的。

6. 师:小朋友们想不想看真正的划龙舟是什么样的?下面我们就通过一个小视频来看看真正的划龙舟是什么样。

7. 师:〔让配班老师悄悄点燃艾叶〕大家闻到什么味道没有?是什么味道呢?哦!原来是艾草呀!谁知道艾草有什么作用呢?〔夏天会有很多蚊虫,点燃的艾草有这样一股特殊的味道 ,它可以赶走虫子。刚刚我们只闻到了它的味道,如今我们一起看看他的样子。〔图片〕8. 师:今天呀,我们小朋友一起理解了这么多关于端午节的事情,谁来给老师说一下我们当地是怎么过端午的都有什么风俗习惯?〔插柳条,戴荷

第 4 页 共 15 页

包,吃卷糕,韭菜盒子等〕9. 师:小朋友们如今知道端午节是怎么来的了吗?它是为了纪念谁的节日?

三、手工制作1. 师:下面我们做个小手工,制作一个漂亮的荷包送给我们的爷爷奶奶祝我们的爷爷奶奶节日快乐。

2. 师:好,荷包做好了,我们把漂亮的荷包放在桌子上。

说了这么多小朋友们再来说一下端午节师几月几日,是纪念谁的节日?

四、听老师讲故事师:讲了好,最后大家听老师讲一个故事,一个关于端午节的故事《布老虎吃粽子》

教学反思:

端午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但对中班幼儿来说,还比拟生疏。设计并组织有关端午节的主题教育活动,是为了让幼儿更好地理解端午节,感受端午节丰富的文化内涵,激发初步的爱国情感。中国民族的文化远流长,中班幼儿的认知特点详细直观形象,本活动开场局部我让幼儿初步感知一些中国民俗文化,出示了粽子、龙舟、香袋等,激发幼儿对民族文化的兴趣和情感,使孩子有一些感性的认识。然后活动的主要局部就是以屈原的故事为主展开从而理解端午节的来历,屈原这个人物对于幼儿来说不熟悉,更不理解这个人物,所以我结合挂图故事引导幼儿理解屈原的故事,从而使幼儿产生对屈原的

第 5 页 共 15 页

敬仰之情。但是活动中看来,孩子对于古代的国与国的概念不是很清楚,听的有点模糊,但是对故事的大致思想还是有一定的感受,为了使活动更加有效,我还给幼儿丰富了一些其它的经历:端午节有吃五黄、挂五端以驱毒避虫的风俗。“五黄”指黄鳝、咸鸭蛋黄、雄黄酒、黄鱼和黄瓜。端午节有特别的食品――粽子,它是多种形状、多种口味的。孩子整堂活动还是比拟投入的。

【篇三】 说目的

我为本次活动设置了这样的目的:

1、知道端午节的日期,理解端午节的一些风俗和来历。 2、在观察、品味中发现粽子的口味、形状是多种多样的,初步理解粽子的制作过程。

3、让幼儿知道节日的时间。 4、体验和大家一起过节的快乐。 说教法和学法

整个活动,采取看、听、说、做等方式进展,力图让孩子在说说做做中,进一步加深对端午节的认识和理解,同时,各个环节严密相扣,通过观看、提问、讨论、交流,和孩子共同获取更多有关端午节的知识。

活动目的:

第 6 页 共 15 页

1、 知道端午节的日期,理解端午节的一些风俗和来历。 2、 在观察、品味中发现粽子的口味、形状是多种多样的,初步理解粽子的制作过程。

活动准备:1、FLASH《屈原的故事》 2、幼儿搜集的各种各样的粽子 3、录像:包粽子

活动重点:在观察、品味中发现粽子的口味、形状是多种多样的

活动难点:知道端午节的一些风俗和来历

活动流程:故事导入——展示介绍——品味交流——包粽子

活动过程:

一、观看flash,听《屈原的故事》,理解端午节的来历。

1、提问:

端午节是几月几日? 人们过端午节纪念谁? 为什么要纪念屈原?

人们是用哪些方法来纪念屈原? 2、拓展交流:端午节还有哪些风俗?

第 7 页 共 15 页

二、展示、介绍“我搜集的粽子”,理解包粽子所需要的材料

1、展示幼儿搜集的粽子,理解粽子种类的多样。 提问:你带来的是什么粽子? 它是什么形状、什么口味的?

2.观看录像:包粽子,理解、认识包粽子所需要的材料。

提问:你知道包粽子需要哪些材料吗?

(根据幼儿所述,一一出示相应材料并加以认识。) 3、完好观看录像:包粽子

讨论:你看到人们是怎么包粽子的?

三、品味粽子、交流粽子的口味等,体验过端午节的乐趣。

1、把你带来的粽子请好朋友尝一尝,看看你们的粽子有什么不一样?

四、延伸活动——包粽子 活动反思:

在近期的业务学习中,园长曾指出我们老师目前所存在的问题:缺乏时代性和时尚性,活动设计不能很好地贴近生活,自己好好想想,确实平时可能过分地依赖“学习”一书,把以往比拟重视的节日教育等方面都抛之脑后了,有的时候也只是

第 8 页 共 15 页

在晨谈活动中偶然提起一下,以为孩子记住节日的名称和日期就行了,却不曾想到,就在这一次次不重视中,孩子丧失了无数获取知识,增强名族自豪感的时机。因此,趁端午节降临之际,赶快纠正自己之前的错误做法,设计并施行了这样一次端午节活动。

其实这样的活动不仅有利于孩子的开展,同时也是对老师的信息量和知识量提出了一定的挑战,只有当老师自己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才有可能不误人子弟,因此在本次活动前,我自己首先搜集了一些关于端午节的资料,寻找到一些课件,希望通过这些资料,让孩子更好地获取到有关端午节的知识。整个活动,因为自己事先做的准备比拟充分,因此对孩子的回应比拟游刃有余,同时对孩子的一些疑惑也能解答地比拟到位。纵观整个活动,我觉得涵盖的知识量是比拟大的,所以每一个点并没有挖得很深很透,对孩子来说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因此包粽子的环节最后我没有施行,把它当做之后的一个延伸活动来进展。

从孩子的表现来看,他们的兴趣很高,可以投入到活动中,通过这个活动,他们知道了屈原,理解了粽子的制作过程,这两个点是他们比拟关注的,我想假如把这些环节设计成几个小活动,可能会更好,毕竟对于中班孩子来说,在一个活

第 9 页 共 15 页

动中解决太多的问题是有很大难度的,这是我考虑不周的地方。

【篇四】 活动目的:

1、初步理解端午节的来历和一些风俗。 2、参与端午节活动,萌发对名族文化的兴趣。 3、简单理解节日的来历,知道其全称、日期和意义。 4、让幼儿知道节日的时间。 活动准备:

图片粽子,盐蛋,赛龙舟,屈原等。《过端午》音乐。 活动过程:

1、讲解端午节的来历 〔1〕讲屈原的故事

〔2〕介绍端午节的庆贺活动及其意义〔划龙舟,吃粽子,挂艾草〕

2、节奏儿歌朗读《过端午》

3、让幼儿回家后给家长朗读节奏儿歌朗读《过端午》,分享盐蛋和粽子,感受节日的快乐。

教学反思:

端午节对中班幼儿来说,比拟生疏。本活动设计,让幼儿初步感知一些中国民俗文化,从而激发幼儿对民族文化的兴趣

第 10 页 共 15 页

和情感,又因为中国民族的文化远流长,而中班幼儿的认知特点详细直观形象,故本活动设计通过包粽子、吃粽子、做龙舟、赛龙舟等,使孩子有一些感性的认识,从而使幼儿爱祖国情感。

【篇五】 活动目的

1.感受端节的文化气氛,萌发爱国情感。

2.知道吃粽子、划龙舟是端午节的传统风俗,理解端午节的来历。

3.能在老师的引导下围绕端午节大胆讲述。 4.参与节日游戏。 5.体验节日的快乐气氛。 活动准备

1.知识经历准备:

老师准备:知道端午节的来历以及相关的民风民俗。 幼儿准备:吃过各种口味的粽子,见过不同形状的粽子。 2.物质准备:粽子实物,《赛龙舟》视频。

3.环境准备:在娃娃家和手工区投放搜集到的艾叶及粽子 、香包等。

活动过程

一.说一说粽子,知道端午节快到了。

第 11 页 共 15 页

1.老师出示粽子引导幼儿回忆与粽子相关的已有经历。 2.理解端午节的节日名称。

二.听故事《屈原的传说》,理解端午节风俗的来历。 1.播放《赛龙舟》视频,理解龙舟与一般船款式和划船方式的不同。

2.再次播放《赛龙舟》视频,请幼儿模拟划船的动作,感受气氛。

3.老师讲故事将故事内容 附 在活动方案后面

在古时候有一个楚国人讲屈原,他呀很能干,也很热爱自己的国家,帮助楚王治理国家,楚王很信任他,可是有一些坏人不喜欢他,总是到楚王面前说他的坏话,渐渐的楚王就不相信他了,让屈原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不准他回来,但屈原还是非常担忧自己的国家,每天睡不好觉,当屈原听到楚国与秦国打仗后没有了,便非常伤心,农历五月初五这天,他来到汨罗江边,跳了下去。人们听说了后就划着船去救他,还用竹叶和糯米包成粽子投入江中,让鱼吃饱了不要伤害屈原,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屈原,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叫做端午节,划船救屈原的活动变成了赛龙舟,竹筒子盛米改成用柴叶包粽子。

三.尝一尝:粽子真好吃 1.引导幼儿观察粽子的形状。 2.引导幼儿说说粽子的味道。

第 12 页 共 15 页

教学反思

“端午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但在孩子们对于它的认识仅仅停留在“粽子”是可以吃的上面,而对“端午节”这个节日的名称、来历和相关的风俗都不理解,因此,要帮助幼儿感受端午节丰富的文化内涵,我准备结合3—4岁孩子详细形象思维的年龄特点,通过故事、品味等多种形式,让幼儿在体验中理解端午风俗,同时浸透爱国的情感。

【篇六】 活动过程:

一、老师出示幼儿用书中划龙舟的图片,引出活动主题。 老师出示图片:小朋友,你们知道图片上的人在干什么吗?什么节日人们会举行划龙舟比赛呢?(引导幼儿知道是端午节。)二、引导幼儿理解端午节的来历与风俗。

1、老师:你们知道端午节是怎么来的吗? 2、老师请幼儿说一说。

3、老师讲述《屈原的故事》,让幼儿理解端午节的由来。

4、老师:端午节为什么要划龙舟呢?老师讲述划龙舟的来历。

第 13 页 共 15 页

5、老师:你们知道端午节初了吃粽子、划龙舟之外,还有什么风格习惯吗?老师展示艾草图片,让幼儿初步理解艾草的原因。

6、带着幼儿学习简单的端午节儿歌。(儿歌:五月五,端午到,吃粽子,插艾草,划龙舟呀真热闹。)三、让幼儿完好听屈原的故事1、故事中的屈原是一位什么人呢?

2、他为什么要跳江自杀呢?

3、人们为什么要包粽子、吃包子和划龙舟呢?

老师反思:原来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我们国家古代的一位伟人,他的名字叫屈原,他是一位爱国诗人,一心为国家大事担忧,眼看着国家就要面临灾难却无法挽救,于是整天忧心忡忡,不久,这位怀才不遇的诗人就跳江自杀了!但是他的尸体一直都没有找到!他自杀的时候刚好快到五月初五了,人们就把五月初五定为端午节,在端午节要赛龙舟、吃粽子。赛龙舟是为了赶跑河里的鱼虾,怕他们吃掉屈原的尸体,在河里投包子、粽子喂饱鱼虾,也是怕他吃掉屈原的尸体!由此可见屈原他是一位多么受人尊重与爱戴的人啊四、请幼儿说说自己过端午节的经历。

老师:马上就是端午节了,我们家里都已将开场包粽子了,你们包粽子要用到哪些工具呢?

这些包粽子的工具要作哪些准备呢?

第 14 页 共 15 页

老师小结:每年的端午节我们都要包粽子和包子。包粽子要用粽叶和糯米,根据个人的口味,人们可以在糯米里面加上猪肉,做成咸粽子;也可以在糯米里面加上红枣,做成甜粽子!

活动完毕!

第 15 页 共 15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