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文件管理规范 1、
文版件号 本 TS/QM03-01-2007 A/0 目的
为规范我公司技术类文件的管理。 2、 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我公司的各类技术文件(底图、试制用图、生产用图、临时用图)、技术资料(如标准、技术协议等)、APQP资料、技术文件更改通知单、工艺文件、工具书、工装图及各类科技书籍等。 3、 职责
3.1技术部负责技术资料的归口管理工作。
3.2技术资料的使用部门负责本部门技术资料的管理工作。 4、 定义
4.1技术文件:包括设计文件、APQP资料、工艺文件、检验文件以及有关的标准、顾客提供的图样、规范及其他外来的技术资料。 5、 工作程序
5.1技术文件的签署
5.1.1技术文件的编制
由技术文件的编制者签署。 5.1.2技术文件的会签
5.1.2.1样件设计和制造阶段可根据需要由主管技术员/相关部门/顾客/采购商进行会签。
5.1.2.2小批试生产阶段和量产前由技术部和质量部会签,根据需要可由主管技术员/相关部门/顾客/采购商参加会签。 5.1.3技术文件的审核
由项目小组组长或编制部门主管负责审核。 5.1.4技术文件的批准
一般性技术文件由技术部负责批准,APQP文件、技术协议及重大技改项目由项目小组组长或编制部门主管负责审核。 5.2技术文件的编号 5.2.1设计文件编号
5.2.1.1设计文件编号按产品(项目)编号+后缀+顺序号。后缀为相应的设计文件的汉语拼音或英文字母缩写。
5.2.1.2工程图纸编号按顾客给出的产品图纸编号。 5.2.1.3 工艺文件的编号按以下方式: 产品图号/工艺文件代码顺序号-版本号 工艺文件代码如下: a、 过程流程图:GT
b、 通用作业指导书:TZS c、 装配作业指导书:ZPZS
d、 过程检验指导书:GJS
e、 外协外购件检验指导书:WJS f、 标准件检验指导书:BJS g、 成品检验指导书:CJS
□□□□ / GT □□□-□□ 版本号 顺序号 工艺文件代码 产品图号
5.2.1.4“技术文件更改通知单”的编号按以下方式:
JG □□□□-□□□ 顺序号 年号
技术文件更改通知单
5.2.1.5其它文件的编号按以下方式:
QT □□□□-□□□ 顺序号 年号
其它文件
5.3技术文件的存档
5.3.1底图、底稿归档和管理
5.3.1.1产品底图设计文件底稿由技术部管理。 5.3.1.2产品底图、底稿归档应符合下列要求: a)清晰、清洁、无破损、无折叠印; b)标题栏填写完整,签署齐全;
5.3.1.3底图、底稿归档应予登记,建立台帐,并编制“技术文件登记表”
5.3.1.4底图、底稿一般不得出借,因特殊原因必须出借时,应办理借用手续。
5.3.1.5重新复制底图、底稿须经有关设计人员或专职技术人员会审会签后方可归档。在被代替的旧底图、旧底稿上,应在标题栏处注明“作废”等字样或加盖“作废”印章,另行存档备查。 5.3.2技术文件的存档应以产品(项目)分类进行管理。
5.3.3技术部每年应对存档的技术资料(包括外来的标准、技术文件、资料)进行有效性确认,并加盖“有效”章和日期。
5.3.4对于存放于计算机中的技术文件,仅作为参考用。 5.4技术文件的发放
技术文件在发放前必须按其用途、阶段、部门编号盖章,同时还要加盖发放时的日期。发放时必须在“技术文件发放/回收登记表”上登记。 5.4.1在设计阶段的技术文件的发放由技术科负责。 5.4.1.1样件阶段的技术文件的发放
需经设计方案评审后,经编制和审核、批准签署,加盖“试制”和“日期”章后发放。
5.4.1.2量产前技术文件发放
设计完成并经评审之后进行,设计文件需经编制/会签、审核和批准后发放。
5.4.2量产后的技术文件的发放
5.4.2.1在项目经量产评审会议评审通过并按《生产件批准PPAP作业指导书》完成顾客批准后,对工程技术文件进行编制、会签、审核和批准,同时加盖部门编号和“生产用图”章及日期章后发放,回收所有试制用技术文件。
5.4.2.2设计或过程更改后的技术文件经按《生产件批准PPAP作业指导书》完成顾客批准后,按5.4.2.1进行,同时必须对原发放的技术文件予以回收。
5.4.2.3在生产过程,因生产或采购需要增发技术文件,则由需要部门提出申请,经技术主管审批后,由技术部进行发放。
5.4.2.4技术文件在使用过程中,应当保管良好,如因破损、更改需换发技术文件时,由使用部门提出申请,技术主管审批后,由技术部进行发放,发放时必须将旧的技术文件予以回收。 5.4.3发放范围
技术文件的发放范围依据附录1。
如因需要在附录1之外发放,则应按5.4.2.3进行。
5.5技术文件的更改
技术文件的更改由技术部负责管理,更改方式主要有: a) 更换技术文件;
b) 更改通知,编写“技术文件更改通知单”,经部门主管审核,主管副总经理批准后发放,原图划改或换版方式更改,但必须注明更改者、版次、更改日期、相应的“技术文件更改通知”编号; 5.5.1设计更改
5.5.1.1对于设计输入文件的更改以及项目设计过程中的更改,由项目负责人组织评审,并应形成文件“设计更改评审报告”,技术科将相应的技术文件进行更改,并编写“技术文件更改通知”,经审批后发放相关部门。
5.5.1.2紧急更改(顾客的最后通牒,为解决重大质量问题)由项
目负责人组织开会讨论并获得一致意见后,由技术部按会议记录实施。 5.5.2过程更改
5.5.2.1对于量产后的日常一般性设计更改,由相关部门填写“产品图样更改建议书”,由部门主管审核,建议技术部修改相关的技术文件。对于与产品性能有影响的重大修改,应经原产品设计负责人会签并经主管副总批准。
5.5.2.2产品设计更改后,对已生产出的零件,由产品设计负责人或生产部会同相应部门提出处理方案,并对更改后的零部件确定实施日期。
5.5.3临时更改
对生产中因其他原因出现的临时措施由技术部门编制“技术措施通知单”,经部门主管审核后由生产部实施,对于影响产品的更改必须由主管副总经理批准,必要时按《生产件批准PPAP作业指导书》提交顾客批准 5.5.4所有的设计和过程中的更改,包括由供方提出的更改,在生产实施之前均必须按《生产件批准PPAP作业指导书》提交顾客批准。 5.6技术文件的回收和作废
5.6.1因更换、更改、产品改型、淘汰的原因,技术部应将旧的技术文件回收,并在“技术文件回收登记表”上登记,回收的技术文件加盖“作废”章和“日期”章。
5.6.2试制阶段完成后,由产品开发部收回“试制用图”,零星散图由使用部门资料员回收后交技术部。收回的全部“试制用图”,在封面及最后一页加盖“作废”章及“日期”章,由技术部保管。
5.6.3在生产阶段,新的“生产用图”下发时由技术部收回原旧“生产用图”,零星散图由使用部门资料员回收后交技术部。
5.6.4旧“生产用图”封面及最后一页加盖“作废”章和“日期”章,作废的“试制用图”和旧“生产用图”须统一存档,以备追溯及参考之用,旧图保存三年后,定期销毁。
5.6.5对因特殊原因(遗失等)造成技术文件无法回收时,技术部应在“技术文件回收登记表”上注明,责任人签字。
5.6.6产品开发部门应定期对作废的技术文件的编号、版本公布通知各部门。
5.7外协技术文件的管理
5.7.1外协技术文件的发放
下发给外协厂的技术文件由生产部和外协厂联系,生产部对分发到各外协厂的外协用图(加盖生产部的“外协”鲜章和日期章)应建立必要的记录,明确所发技术文件的外协厂名称、地址、联系方式、主要负责人等。 5.7.2外协技术文件更改
生产部根据技术部下发的“技术文件更改通知单”并根据外协厂的数量复印“技术文件更改通知单”并盖“外协”鲜章后,分发相关外协厂,同时应作好签收记录,更改外协厂的技术文件,应注明本次更改用的标记、更改处数、技术文件更改通知单的编号、日期和修改人(直接更改外协厂
技术文件者)的签名。
5.7.3外协技术文件回收。由生产部和外协厂联系,把外协厂的旧图收回并交技术部。如无法收回,应由生产部在图纸回收记录上注明,部门主管签字。
5.7.4在紧急情况下,可以将技术文件以传真形式通知对方,但“生产用图”和批量生产用的其它技术文件必须在其后5天内将原件交给外协厂。 5.8外来资料的管理
5.8.1对于顾客提供的数模、图纸、规范、要求等(包括更改)由技术部接收、登记并在两个工作周内完成评审并进行实施。 5.8.2若顾客要求的更改涉及到已批准的PPAP文件时(如控制计划、FMEA)由PPAP文件原编制、审核、批准岗位人员实施更改。
5.8.3对来自外部的技术资料,经登记后需确认资料的有效性后,加盖“确认有效”章后由技术部存档。 5.9技术资料的管理
5.9.1标准、工具书、档案及科技类书籍由专人负责保管,建立相应的目录及台帐,存放于指定地点,本部门使用后应及时分类有序放归原处。外部人员使用须征得该部门的同意,如外借,必须做好借阅台帐记录,并按时归还。
5.9.2新标准发布实施后,在规定的时间里,各有关部室应作好新旧标准的衔接,应在被替代的旧标准封面加盖“已替换”鲜章及替换日期章,并封存归档管理。 6、 相关文件
6.1《生产件批准PPAP作业指导书》 7、 相关表单
7.1“技术文件发放/回收登记表” 7.2“技术文件更改通知单” 7.3“设计更改评审报告”
编制/日期:
批准/日期:
生效日期:2009年1月 10
8、附录
技术文件发放范围
序文 件 名 称 部 门 备 注
号 技术部 1 2 3 4 5 6 7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产品图纸 过程流程图 PFMEA 控制计划 材料清单 通用作业指导书 装配作业指导书 过程检验指导书 外协外购检验指导书 标准件检验指导书 成品检验指导书 技术文件更改通知单 特殊特性清单 产品试验大纲 工装图纸 1 1 1 1 1 生产部 1 1 1 1 1 1 1 管理部 设备管理部 物流部 1 1 财务部 1 1 供应商 顾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