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测量学试题及部分名词解释

测量学试题及部分名词解释

来源:九壹网


测 量 学 试 题 库

一、填空题

1.地面点到 铅垂距离称为该点的相对高程。 答案:假定水准面

答案:大地测量学 普通测量学 摄影测量学 工程测量学

9.地球是一个旋转的椭球体,如果把它看作圆球,其半径的概值为 km。 答案:6371

10.地面点的经度为该点的子午面与 2.通过 海水面的 称为大地水准面。

答案:平均 水准面 3.测量工作的基本内容

是 、 、 。 答案:高程测量 角度测量 距离测量

4.测量使用的平面直角坐标是以

为坐标原点, 为x轴,以

为y轴。

答案:两条互相垂直线的交点 南北方向的

纵轴 东西方向的横轴

5.地面点位若用地理坐标表示,应

为 、 和绝对高程。

答案:经度 纬度

6.地面两点间高程之差,称为该两点间

的 。

答案:高差

7.在测量中,将地表面当平面对待,指的是

在 范围内时,距离测量数据不至

于影响测量成果的精度。

答案:100平方千米

8.测量学的分类,大致可分

为 , ,

, 。

所夹的 角。 答案:首子午面 二面

11.地面点的纬度为该点的铅垂线与所组成的角度。 答案:赤道平面

12.测量工作的程序

是 、 。

答案:从整体到局部 先控制后碎部

13.测量学的任务

是 。

答案:测绘和测设

14.直线定向的标准方向

有 、 、 。

答案:真子午线方向 磁子午线方向 坐标

纵轴方向

15.由 方向顺时针转到测线的水

平夹角为直线的坐标方位角。

答案:坐标纵轴线北端

16.坐标方位角的取值范围是 。答案:0°到360°

17.确定直线方向的工作称为 ,

用目估法或经纬仪法把许多点标定在某一已

知直线上的工作为 。

答案:直线定向 直线定线

18.距离丈量是用 误差来衡量其

校 十字丝环的检校 水准管的检校 27.水准仪主要轴线之间应满足的几何关系

精度的,该误差是用分子为 的 为 、 、 形式来表示。 答案:相对 1 分数

19.用钢尺平量法丈量距离的三个基本要求

。答案:圆水准器轴平行于仪器竖轴 十字丝横丝垂直与仪器竖轴 水准管轴平行于仪器视准轴

是 、 、 28.闭和水准路线高差闭和差的计算公式 。答案:尺子要拉平 标杆要立直且定线要直 对点投点和读数要准确

20.直线的象限角是指直线与标准方向的北端或南端所夹的 角,并要标注所在象限。 答案:锐

21.某点磁偏角为该点的 方向与该点的 方向的夹角。 答案:磁北 真北

22.某直线的方位角与该直线的反方位角相差 。 答案:180°

23.地面点的标志,按保存时间长短可分为

和 。

答案:临时性标志 永久性标志

24.丈量地面两点间的距离,指的是两点间的

距离。

答案:水平

25.某直线的方位角为123°20′,则它的正

方位角为 。

答案:303°20′

26.水准仪的检验和校正的项目

有 、 、 。答案:圆水准器的检

为 。

29.

线

有 、 、 、 。答案:圆水准器轴 仪器竖轴 望远镜视准轴 水准管轴 30.水准测量中,转点的作用是 ,在同一转点上,既有 ,又有 读数。答案:传递高程 本站前视读数 下站后视读数

31.水准仪上圆水准器的作用是使仪

器 ,管水准器的作用是使仪器 。答案:竖轴铅垂 视线水平

32.通过水准管 与内壁圆弧的为水准管轴。

答案:零点 切线

33.转动物镜对光螺旋的目的是使

影像 。

答案:目标 清晰

34.一测站的高差 hab为负值时,表示高, 低。

答案:A点 B点

35.水准测量高差闭合的调整方法是将闭合差反其符号,按各测段的__________成比例分配或按_________成比例分配。 答案:水准路线长度 测站数

36.用水准仪望远镜筒上的准星和照门照准水准尺后,在目镜中看到图像不清晰,应该_____________螺旋,若十字丝不清晰,应旋转_________螺旋。 答案:物镜对光 目镜对光

37.水准点的符号,采用英文字母_______表示。 答案:BM

38.水准测量的测站校核,一般用______法或______法。

答案:双面尺 变换仪器高

39.支水准路线,既不是附合路线,也不是闭合路线,要求进行_______测量,才能求出高差闭合差。 答案:往返

40.水准测量时,由于尺竖立不直,该读数值比正确读数________。 答案:偏大

41.水准测量的转点,若找不到坚实稳定且凸起的地方,必须用______踩实后立尺。 答案:尺垫

42.为了消除i角误差,每站前视、后视距离应___________,每测段水准路线的前视距离和后视距离之和应__________。 答案:大致相等 大致相等

43.水准测量中丝读数时,不论是正像或倒像,应由________到________ ,并估读到

________。

答案:小 大 mm数

44.测量时,记录员应对观测员读的数值,再________一遍,无异议时,才可记录在表中。记录有误,不能用橡皮擦拭,应__________。 答案:复诵 划掉重记

45.使用测量成果时,对未经_______的成果,不能使用。 答案:校核与调整

46.从A到B进行往返水准测量,其高差为:往测3.625m;返测-3.631m,则A、B之间的高差hAB___. 答案:3.628m

47.已知B点高程为241.000m,A、B点间的高差hAB1.000m,则A点高程为___.

答案:240.000m

48.A点在大地水准面上,B点在高于大地水准面100m的水准面上,则A点的绝对高程是______,B点的绝对高程是______。 答案:0 100m

49.已知A点相对高程为100m,B点相对高程为200m,则高差hAB___;若A点在大地水准面上,则B点的绝对高程为

_____.

答案:+300m -300m

50.经纬仪的安臵工作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对中 整平

51.竖直角就是在同一竖直面内,______与

_________之夹角。 答案:视线 水平线

52.经纬仪的主要几何轴线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视准轴 水准管轴 横轴 竖轴 53.经纬仪安臵过程中,整平的目的是使________ ,对中的目的是使仪器______与_____点位于同一铅垂线上。

答案:水平度盘水平使仪器竖轴铅直 中心 测站

54.根据水平角的测角原理,经纬仪的视准轴应与________相垂直。 答案:横轴

55.当经纬仪的竖轴位于铅垂线位臵时,照准部的水准管气泡应在任何位臵都_________。 答案:居中

56.整平经纬仪时,先将水准管与一对脚螺旋连线________,转动两脚螺旋使气泡居中,再转动照准部________ ,调节另一脚螺旋使气泡居中。

答案:平行 90度

57.经纬仪各轴线间应满足下列几何关系______ ,_______ ,________ ,_______ ,_______。

答案:LL⊥VV CC⊥HH HH⊥VV 十字丝纵丝HH 光学对中器视准轴与竖轴重合 58.竖盘指标差是指当_____水平,指标水准管气泡居中时,_______没指向____所产生的读数差值。视线 指标 90°或90°的整数倍

59.用测回法测定某目标的竖直角,可消除

______误差的影响。 答案:指标差

60.水平制动螺旋经检查没有发现问题,但在观测过程中发现微动螺旋失效,其原因是_____。

答案:没有将水平制动螺旋制紧

61.竖盘读数前必须将_____居中,否则该竖盘读数________。

答案:竖盘指标水准管气泡 是错误的 62.经纬仪由______、______、_______三部分组成。

答案:照准部 水平度盘 基座

63.经纬仪是测定角度的仪器,它既能观测______角,又可以观测______角。 答案:水平 竖直

.水平角是经纬仪臵测站点后,所照准两目标的视线,在_____投影面上的夹角。 答案:水平

65.竖直角有正、负之分,仰角为_____,俯角为_____。 答案:正 负

66.竖直角为照准目标的视线与该视线所在竖面上的______之夹角。 答案:水平线

67.经纬仪在检、校中,视准轴应垂直与横轴的检验有两种方法。它们分别为_____和______。

答案:.横尺法 读数法

68.经纬仪竖盘指标差为零,当望远镜视线水平,竖盘指标水准管气泡居中时,竖盘读数应为______。

答案:90°或90°的倍数

69.用测回法观测水平角,可以消除仪器误差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视准轴误差 横轴误差 盘度偏心差 77.在观测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为了提高测量的精度,其唯一方法是______。 答案:提高仪器的等级

78.当测量误差大小与观测值大小有关时,衡70.观测误差按性质可分为_______和_______两类。

答案:系统误差 偶然误差

71.测量误差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三方面的原因产生的。

答案:仪器本身误差 观测误差 外界自然条件影响

72.直线丈量的精度是用_____来衡量的。 答案:相对误差

73.衡量观测值精度的指标是_____、_______和______。

答案:中误差 容许误差 相对误差 74.对某目标进行n次等精度观测,某算术平均值的中误差是观测值中误差的______倍。

答案:

75.在等精度观测中,对某一角度重复观测多次,观测值之间互有差异,其观测精度是______的。 答案:相同

76.在同等条件下,对某一角度重复观测n次,观测值为l1、l2、…、ln,其误差均为m,则该量的算术平均值及其中误差分别为

_____和_______。

答案:

量测量精度一般用______来表示。 答案:相对误差

79.测量误差大于______时,被认为是错误,必须重测。 答案:极限误差

80.用经纬仪对某角观测四次,由观测结果算得观测值中误差为±20″,则该角的算术平均值中误差为_____. 答案:±10″

81.某线段长度为300m,相对误差为1/1500,则该线段中误差为______。 答案:±0.2m

82.有一N边多边形,观测了N-1个角度,其中误差均为±10″,则第N个角度的中误差是_____。

83.导线的布臵形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闭合导线 附合导线 支导线 84.控制测量分为_____和_____控制。 答案:平面 高程

85.闭和导线的纵横坐标增量之和理论上应为______,但由于有误差存在,实际不为______,应为______。 答案:零 零

86.小三角锁近似平差的主要步骤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角度闭合差的计算及其调整 基线闭合差的计算及其调整

87.导线测量的外业工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踏勘选点 测角 丈量边长 88.丈量基线边长应进行的三项改正计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尺长改正 温度改正 倾斜改正 .闭和导线坐标计算过程中,闭合差的计算与调整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角度闭合差的计算及其调整 坐标增量闭合差的计算及其调整

90.观测水平角时,观测方向为两个方向时,其观测方法采用_______测角,三个以上方向时采用_____ 测角。

答案:测回法 方向观测法(或全圆测回法) 91.小区域平面控制网一般采用_______和______ 。

答案:小三角网 导线网

92.小三角网的布臵形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单三角锁 中点多边形 大地四边形 线形三角形

93.一对双面水准尺的红、黑面的零点差应为_______、__________。 答案:4.687m 4.787m

94.四等水准测量,采用双面水准尺时,每站有__________个前、后视读数。 答案:8

95.在方向观测法中,2C互差是___________各方向之间是_____________。

答案:同一测回 2C误差之差值

96.地面上有A、B、C三点,已知AB边的坐标方位角为35º23′,又测得左夹角为º34′,则CB边的坐标方位角为_____________。 答案:124°57′

97.设A、B两点的纵坐标分别为500m、

600m,则纵坐标增量xBA_____. 答案:-100m

98.设有闭合导线ABCD,算得纵坐标增量为

xAB=+100.00m,

xCB50.00m,xCD100.03m,xAD50.01m,则纵坐标增量闭合差

fx_____.

答案:-0.02m

99.在同一幅图内,等高线密集表示__________,等高线稀疏表示_________,等高线平距相等表示_________。 答案:坡陡 坡缓 坡度均匀

100.平板仪的安臵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项工作。 答案:对中 整平 定向

101.等高线是地面上__________相等的___________的连线。 答案:高程 相邻点

102.地形图测绘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经纬仪测绘法 大平板仪测绘法 小平板仪与经纬仪联合测图法 光电测距测绘法测图

103.在碎部测量中采用视距测量法,不论视

线水平或倾斜,视距是从________到有 、 、 和 ________的距离。

答案:仪器横轴中点 十字丝中心所照准目标点之间

104.平板仪测图是采用_________投影方法和图上图形与地面图形_________原理成图的。

答案:正射 相似的

105.若知道某地形图上线段AB的长度是

3.5cm,而该长度代表实地水平距离为17.5m,则该地形图的比例尺为_________,比例尺精度为__________。 答案:1:500 50mm

106.圆曲线的测设元素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切线长 曲线长 外距 切曲差 107.圆曲线的主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圆曲线起点 终点 中点

108.用切线支距法测设圆曲线一般是以__________为坐标原点,以_________为x轴,以_________为y轴。

答案:曲线的起点或终点 切线方向 垂直于切线方向的半径方向

109.按路线前进方向,后一边延长线与前一边的水平夹角叫__________,在延长线左侧的转角叫_________角,在延长线右侧的转角叫__________角。 答案:转 左转 右转

110.路线上里程桩的加桩

等。

答案:地形加桩 地物加桩 人工结构物加桩 工程地质加桩

111.测角组测定后视方向的视距,其目的是 。 答案:与链距校核

112.横断面测量是测定 。 答案:各中桩垂直于路中线方向的地面起伏情况

113.纵断面图地面线是根据 和 绘制的。

答案:中桩里程 地面高程

114.中平测量遇到跨沟谷时,通常采用沟内、沟外 的方法,以提高测量的精度。

答案:8848.13.同时分别设转点分开施测 115.已知后视A点高程为Ha,A尺读数为a,前视点B尺读数为b,其视线高为 ,B点高程等于 。 答案:8848.13Ha+a Ha+a-b

115.我国的珠穆朗玛峰顶的绝对高程为 m。

答案:8848.13

二、单项选择题

(一)测量学基础知识(1-86题) 1. 地面点到高程基准面的垂直距离称为该

点的( )。答案:B

A.相对高程; B.绝对高程;C.高差



2. 地面点的空间位臵是用( )来表示的。

答案:C

A.地理坐标; B.平面直角坐标; C.坐标和高程

3. 绝对高程的起算面是( )。答案:B

A.水平面; B.大地水准面; C.假定水准面

4. 某段距离的平均值为100mm,其往返较差

为+20mm,则相对误差为( )。答案:C A.0.02/100; B.0.002; C.1/5000 5. 已知直线AB的坐标方位角为186°,则

直线BA的坐标方位角为( )。答案:C A.96° B.276° C.6°

6. 在距离丈量中衡量精度的方法是用

( )。答案:B

A.往返较差; B.相对误差; C.闭合差

7. 坐标方位角是以( )为标准方向,顺

时针转到测线的夹角。答案:C A.真子午线方向; B.磁子午线方向; C.坐标纵轴方向

8. 距离丈量的结果是求得两点间的( )。

答案:B

A.斜线距离; B.水平距离; C.折线距离

9. 往返丈量直线AB的长度为:

DAB126.72mDBA126.76m,其相对误差

为( )答案:A

A.K=1/3100; B.K=1/3200; C.K=0.000315

10. 在水准测量中转点的作用是传递( )。

答案:B

A.方向; B.高程; C.距离 11. 圆水准器轴是圆水准器内壁圆弧零点的

( )。答案:B

A.切线; B.法线; C.垂线 12. 水准测量时,为了消除i角误差对一测站

高差值的影响,可将水准仪臵在( )处。答案:B

A.靠近前尺; B.两尺中间; C.靠近后尺

13. 产生视差的原因是( )。答案:B

A.仪器校正不完善; B.物像有十字丝面未重合; C.十字丝分划板位臵不正确

14. 高差闭合差的分配原则为( )成正比

例进行分配。答案:C

A.与测站数; B.与高差的大小;C.与距离或测站数

15. 附和水准路线高差闭合差的计算公式为

( )。答案:C A.

h=

h往h返; B.

fh=

h; C. fh=h-(H终H始)

16. 水准测量中,同一测站,当后尺读数大

于前尺读数时说明后尺点( )。答案:B

A.高于前尺点; B.低于前尺点;C.高于侧站点

17. 水准测量中要求前后视距离相等,其目

的是为了消除( )的误差影响。答案:A

A.水准管轴不平行于视准轴; B.圆水准轴不平行于仪器竖轴; C.十字丝横丝不水平

18. 视准轴是指( )的连线。答案:C

A.物镜光心与目镜光心;B.目镜光心与十字丝中心; C.物镜光心与十字丝中心

19. 往返水准路线高差平均值的正负号是以

( )的符号为准。答案:A

A.往测高差; B.返测高差;C.往返测高差的代数和

20. 在水准测量中设A为后视点,B为前视点,

并测得后视点读数为1.124m,前视读数为1.428m,则B点比A点( )答案:B A.高; B.低; C.等高

21. 自动安平水准仪的特点是( )使视线

水平。答案:A

A.用安平补偿器代替管水准仪; B.用安平补偿器代替圆水准器; C.用安平补偿器和管水准器。

22. 在进行高差闭合差调整时,某一测段按

测站数计算每站高差改正数的公式为( )答案:C A.

Vifh/N(N测站数); B.

Vifh/S(S测段距离);C.Vifh/N;

23. 圆水准器轴与管水准器轴的几何关系为

( )。A

A.互相垂直; B.互相平行; C.相交

24. 从观察窗中看到符合水准气泡影象错动

间距较大时,需( )使符合水准气泡影象符合。答案:A

A.转动微倾螺旋; B.转动微动螺旋; C.转动三个螺旋

25. 转动目镜对光螺旋的目的是( )。答

案:A

A.看清十字丝; B.看清远处目标; C.消除视差。

26. 消除视差的方法是( )使十字丝和

目标影像清晰。答案:C

A.转动物镜对光螺旋; B.转动目镜对光螺旋;C.反复交替调节目镜及物镜对光螺旋

27. 转动三个脚螺旋使水准仪圆水准气泡居

中的目的是( )。答案: A A.使仪器竖轴处于铅垂位臵; B.提供一条水平视线; C.使仪器竖轴平行于圆水准轴

28. 水准仪安臵符合棱镜的目的是( )

答案:B

A.易于观察气泡的居中情况 B.提高管气泡居中的精度 C.保护管

水准气泡

29. 当经纬仪的望远镜上下转动时,竖直度

盘( )。答案:A

A.与望远镜一起转动; B.与望远镜相对运动; C.不动

30. 当经纬仪竖轴与目标点在同一竖面时,

不同高度的水平度盘读数( )答案:A A.相等; B.不相等; C.有时不相等

31. 经纬仪视准轴检验和校正的目的是( )

36. 用经纬仪观测水平角时,尽量照准目标

的底部,其目的是为了消除( )误差对测角的影响。答案:C

A.对中; B.照准; B.目标偏离中心

答案:A

A.使视准轴垂直横轴; B.使横轴垂直于竖轴; C.使视准轴平行于水准管轴

32. 采用盘左、盘右的水平角观测方法,可

以消除( )误差。答案:C

A.对中; B.十字丝的竖丝不铅垂; C.2C

33. 用回测法观测水平角,测完上半测回后,

发现水准管气泡偏离2格多,在此情况下应( )。答案:C

A.继续观测下半测回; B.整平后观测下半测回; C.整平后全部重测 34. 在经纬仪照准部的水准管检校过程中,

大致整平后使水准管平行于一对脚螺旋,把气泡居中,当照准部旋转180°后,气泡偏离零点,说明( )。答案:C A.水准管不平行于横轴; B.仪器竖轴不垂直于横轴; C.水准管轴不垂直于仪器竖轴

35. 测量竖直角时,采用盘左、盘右观测,

其目的之一是可以消除( )误差的影响。答案:C

A.对中; B.视准轴不垂直于横轴; C.指标差

37. 有测回法观测水平角,若右方目标的方

向值右小于左方目标的方向值左时,水平角的计算方法是( )答案:C A. =左-右; B.

=

右180左; C.

=右360-左 38. 地面上两相交直线的水平角是( )

的夹角。答案:B

A.这两条直线的实际; B.这两条直

线在水平面的投影线; C.这两条直线在同一竖直上的投影

39. 经纬仪安臵时,整平的目的是使仪器的

( )。答案:A

A.竖轴位于铅垂位臵,水平度盘水平; B.水准管气泡居中; C.竖盘指标处于正确位臵

40. 经纬仪的竖盘按顺时针方向注记,当视

线水平时,盘左竖盘读数为90°用该仪器观测一高处目标,盘左读数为75°10′24″,则此目标的竖角为( )答案:C

A.57º10′24″ B.-14º49′36″ C.14º49′36″

41. 经纬仪在盘左位臵时将望远镜大致臵平,

使其竖盘读数在0°左右,望远镜物镜端抬高时读数减少,其盘左的竖直角公式( ) 答案:B

A. 左=90º-L; B. 左=0º-L或

左=360º-L; C. 0左0

42. 竖直指标水准管气泡居中的目的是( )

答案:A

A.使度盘指标处于正确位臵; B.使竖盘处于铅垂位臵; C.使竖盘指标指向90°

43. 若经纬仪的视准轴与横轴不垂直,在观

测水平角时,其盘左盘的误差影响是( ) 答案:A

A.大小相等; B.大小相等,符号相同; C.大小不等,符号相同 44. 测定一点竖直角时,若仪器高不同,但

都瞄准目标同一位臵,则所测竖直角( )答案:B

A.相同; B.不同; C.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45. 在等精度观测的条件下,正方形一条边a

的观测中误差为m,则正方形的周长(S=4a)中的误差为( )答案:C A.m; B.2m; C.4m

46. 丈量某长方形的长为α=200.004m,宽

为b=150.003m,它们的丈量精度( )答案:A

A相同; B.不同; C.不能进行比较

47. 衡量一组观测值的精度的指标是( )

答案:A

A.中误差; B.允许误差; C.算术平均值中误差

48. 在距离丈量中,衡量其丈量精度的标准

是( )答案:A

A.相对误差; B.中误差; C .往返误差

49. 下列误差中( )为偶然误差答案:A

A.照准误差和估读误差; B.横轴误差和指标差; C.水准管轴不平行与视准轴的误差

50. 若一个测站高差的中误差为m站,单程为

n个测站的支水准路线往返测高差平均值的中误差为( )答案:B A.nm站; B.n/2m站 C.

nm站

51. 在相同的观条件下,对某一目标进行n

个测站的支水准路线往返测高差平均值的中误差为( )答案:B A.

m/n; B.m(/n1);

C.

m/n(n1)

52. 对三角形进行5次等精度观测,其真误

差(闭合差)为:+4″;-3″;+1″;-2″;+6″,则该组观测值的精度( )答案:B

A.不相等; B.相等; C.最高为+1″

53. 经纬仪对中误差属( )答案:A

A.偶然误差; B.系统误差; C.中误差

54. 尺长误差和温度误差属( )答案:B

A.偶然误差; B.系统误差; C.中误差

55. 一条直线分两段丈量,它们的中误差分

别为m1和m2,该直线丈量的中误差为( )答案:C

A.m21m2; B. 222m1m2; C.

m21m22

56. 一条附和水准路线共设n站,若每站水

准测量中误差为m,则该路线水准测量中误差为( )答案:A A.

nm; B.m/n; C.mn

57. 某基线丈量若干次计算得到平均长为

540m,平均值之中误差为0.05m,则该基线的相对误差为( )答案:C A.0.0000925; B.1/11000; C.1/10000

58. 下面是三个小组丈量距离的结果,只有

( )组测量的相对误差不低于1/5000的要求 答案:B

A.100m0.025m; B.200m0.040m; C.150m0.035m

59. 对某量进行n次观测,若观测值的中误

差为m,则该量的算术平均值的中误差为( )答案:C

A. nm; B.m/n; C.m/n

60. 某直线段AB的坐标方位角为230º,其

两端间坐标增量的正负号为( )答案:C A. x,y B. x,y

C. x,y

61. 小三角锁近似平差主要考虑( )答

案:A

A.测角误差; B.基线误差; C.起始边方位角的误差

62. 在全圆测回法的观测中,同一盘位起始

方向的两次读数之差叫( )答案:A A.归零差; B.测回差; C.2C互差

63. 四等水准测量中,黑面高差减红面高差

0.1m应不超过( )答案:C A.2mm B.3mm; C.5mm

. 用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来衡量导线测量

精度的公式是( ) 答案:C MKA.KD B.

1D/D; C.

K1D/fD

65. 在两端有基线的小三角锁基线闭合差的

计算中,传距角ai、bi是用( )答案:C

A.实测角值

B.经过第二次改正

后的角值 C.经过角度闭合差调整后的角值

66. 导线的坐标增量闭合差调整后,应使纵、

横坐标增量改正数之和等于( )答案:C

A.纵、横坐标增值量闭合差,其符号相同; B.导线全长闭合差,其符号相同;C.纵、横坐标增量闭合差,其符号相反 67. 在全圆测回法中,同一测回不同方向之

间的2C值为18、2、0,10,其2C互差应为( ).答案:A

A.28″ B.-18″ C.1.5″ 68. 基线丈量的精度用相对误差来衡量,其

表示形式为( )答案:A

A.平均值中误差与平均值之比; B.丈量值中误差与平均值之比; C.平均值中误差与丈量值之和之比 69. 导线的布臵形式有( )答案:C

A.一级导线、二级导线﹑图根导线; B.单向导线﹑往返导线﹑多边形导线; C.闭合导线﹑附和导线﹑支导线 70. 导线测量的外业工作是( )答案:A

A.选点﹑测角﹑量边; B.埋石﹑造标﹑绘草图; C.距离丈量﹑水准测量﹑角度测量

71.导线角度闭合差的调整方法是将闭合差反符号后( )。答案:B

A. 按角度大小成正比例分配; B. 按角度个数平均分配 ;C. 按边长成正比例分配 72.导线坐标增量闭合差的调整方法是将闭合差反符号后( )。答案:C A. 按角度个数平均分配; B. 按导线边数平均分配; C. 按边长成正比例分配 73.小三角测量的外业主要工作为( )。答案:

C

A. 角度测量; B. 基线丈量; C. 选点、测角、量基线

74.等高距是两相邻等高线之间的( )。答案:A

A. 高程之差; B. 平距; C. 间距 75.当视线倾斜进行视距测量时,水平距离的计算公式是( )。答案:C

A. D=KnC; B. D=Kncos C.

D=Kncos2a

76.一组闭合的等高线是山丘还是盆地,可根据( )来判断。答案:C

A. 助曲线; B. 首曲线; C. 高程注记

77.在比例尺为1:2000,等高距为2m的地形图上,如果按照指定坡度i5%,从坡脚A到坡顶B来选择路线,其通过相邻等高线时在图上的长度为( )答案:B

A. 10mm; B. 20mm C. 25mm 78.两不同高程的点,其坡度应为两点( )之比,再乘以100%。答案:A

A.高差与其平距; B. 高差与其斜距; C.平距与其斜距

79视距测量时用望远镜内视距丝装臵,根据几何光学原理同时测定两点间的( )的方法。答案:B

A 距离和高差; B 水平距离和高差。 C 距离和高程

80.在一张图纸上等高距不变时,等高线平距与地面坡度的关系是( )。答案:A

A 平距大则坡度小; B 平距大则坡度大, 88.公路中线里程桩测设时,短链是指( )。C 平距大则坡度不变

81.地形测量中,若比例尺精度为b,测图比例尺为:M,则比例尺精度与测图比例尺大小的关系为( )答案:B

A. B与M无关 B. b与M成正比; C. 答案:B

A.实际里程大于原桩号; B.实际里程小雨原桩号; C.原桩号测错

.采用偏角法测设圆曲线时,其偏角应等于相应弧长所对圆心角的( )。答案:B b与M成反比

82.在地形图上表示的方法是用( )答案:B A. 比例符号、非比例符号、线形符号和地物注记 B. 地物符号和地貌符号 C. 计曲线、首曲线、间曲线,助曲线

83.测图前的准备工作主要有( )答案:A

A.图纸准备、方格网绘制、控制点展绘 B.组织领导、场地划分、后勤供应 C .资料、仪器工具、文具用品的准备 84.在地形测量中,大小平板仪对中容许误差为( )答案:C

A.25mm; B.3mm C. 0.05×M mm(M为测图比例尺分母)

85.若地形点在图上的最大距离不能超过3cm,对于比例尺为1/500的地形图,相应地形点在实地的最大距离应为( ). 答案:A A. 15m; B.20m; C.30m

86.在进行大(小)平板仪定向时,直线定向时所用图上的直线长度有关,定向多用的直线愈短,定向精度( )。答案:B A.愈精确; B.愈差; C.不变 87.用经纬仪观测某交点的右角,若后视读数为200‰°00′00″,前视读数为0°00′00″,则外距方向的读数为( )。答案:C A. 100° B. 80° C. 280°

A.2倍 B. 1/2; C. 2/3 90.已知某弯道的转角为a,圆曲线的半径为80m,查表所得测设元素值为T、L、E、D,则该圆曲线的实际测设元素值应为( )。、答案:A

A.0.80T、0.80L、0.08E、0.80D; B.1.25T、

1.25L、1.25E、1.25D;C.T、L、E、D, 91.公路中线测量在纸上定好线后,用穿线交点法在实地放线的工作程序为( )。答案:A A.放点、穿线、交点;B.计算、放点、穿线;C计算、交点、放点

R92.复曲线测设时,已知主曲线半径为主,

其切线长为T1,基线长为a,则副曲线半径

R副为( )。答案:B

A

Ra1付(aT1)/tg2; B

R付(aT1)/tga2; C Ra付T2/tg222

93.公路中线测量中,设臵转点的作用是( )。

答案:B

A 传递高程; B 传递方向; C加快观测速度

94.路线相邻两交点(JD8—JD9)间距离是用( )。答案:A

A钢尺丈量,视距校核; B 只用视距测量; A左上方自上而下,由左向右; B右上方自C 用皮尺丈量,视距校核

95.公路中线测量中,测得某交点的右角为130°,则其转角为( )。答案:A

Aa右50; Ba左50; C a130

96.路线中平测量是测定路线( )的高程。答案:C

A水准点; B转点; C各中桩

97.视线高等于( )+后视点读数。答案:A A后视点高程; B转点高程;。 C 前视点高程

98.路线纵断面水准测量分为( )和中平测量。答案:A

A基平测量; B水准测量;C高程测量 99.公路基平测量中,其高差闭合差允许值应为( )。答案:C

A 50L(mm); B6L(mm); C

30L(mm)

100.基平水准点设臵的位臵应选择在( )。答案:C

A 路中心线上; B 施工范围内; C 施工范围以外

101.路线中平测量的观测顺序是( ),转点的高程读数读到毫米位,中桩点的高程读数读到厘米位。答案:C

A 沿路线前进方向按先后顺序观测; B 先观测中桩点, 后观测转点; C 先观测转点高程后观测中桩点高程

102..横断面的绘图顺序是从图纸的( )依次按桩号绘制。答案:C

上向下,由左向左; C 左下方自下而上,由左向右

测量学综合练习题----名词解释

[1] 视准轴:望远镜物镜光心与十字丝中心(或交叉点)的连线.

[2] 中误差:是一个描述测量精度的指标,指的是在相同观测条件下对同一未知量进行n 次观测,所得各个真误差平方和的平均值,再取其平方根,称为中误差.(第一句不回答不扣分,也可以用公式表达)

[3] 采掘工程平面图:将开采煤层或其分层内的采掘工作和地质情况,采用标高投影的原理,按照一定的比例尺绘制而成的图纸. [4] 导线闭合差:是导线计算中根据测量值计算的结果与理论值不符合引起的差值,包括角度闭合差,坐标增量闭合差和导线全长闭合差.(举其一种导线的实例也可)

[5] 坐标反算:根据两点的坐标计算两点连线的坐标方位角和水平距离

[6] 导线全长闭合差:导线计算中x方向坐标增量闭合差和y方向坐标增量闭合差平方和的平方根(可以用公式表示,答成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扣1分).

[7] 腰线标定:为了指示巷道掘进的坡度而在巷道两帮上给出方向线的过程,称为腰线标定.

[8] 视准轴:望远镜物镜光心与十字丝中心(或交点)的连线.

[9] 中误差:是一个描述测量精度的指标,指在相同观测条件下对同一未知量进行n 次观测,所得各个真误差平方和的平均值的平方根(第一句不回答不扣分,也可以用公式表达)

[10] 碎部测量:在地形测图中对地物,地貌特征点(即碎部点)进行实地测量和绘图的工作即碎部测量,也叫地形图测绘.

[11] 坐标方位角:以坐标纵轴的北端顺时针旋转到某直线的夹角.

[12] 贯通测量:在矿山井下测量时,为了相向掘进巷道或由一个方向按照设计掘进巷道

与另一个巷道相遇而进行的测量工作.

[13] 竖盘指标差:在垂直角测量中,当竖盘指标水准管气泡居中时,指标并不恰好指向其正确位臵90度或270度,而是与正确位臵相差一个小角度x, x即为竖盘指标差. [14] 水准测量:利用一条水平视线并借助于水准尺,测量地面两点间的高差,进而由已知点的高程推算出未知点的高程的测量工作. [15] 系统误差:在相同的观测条件下,对某量进行了n次观测,如果误差出现的大小和符号均相同或按一定的规律变化,这种误差称为系统误差.

[16] 经纬仪照准部:包括望远镜,竖直度盘和水准器三部分,是经纬仪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对仪器进行整平,测量垂直角和瞄准远方的测量目标以进行观测.

[17] 竖盘指标差:在垂直角测量中,当竖盘指标水准管气泡居中时,指标并不恰好指向其正确位臵90度或270度,而是与正确位臵相差一个小角度x, x即为竖盘指标差. [18] 坐标正算:根据一个已知点的坐标,边的坐标方位角和水平距离计算另一个待定点坐标的计算称为坐标正算.

[19] 矿井平面联系测量:为了实现井上,下平面坐标系统的统一而进行的测量工作. [20] 大地水准面:通过平均海水面的水准面(或平均海水面向陆地延伸所形成的水准面).

[21] 测设:根据工程设计图纸上待建建筑物,构筑物的轴线位臵,尺寸及其高程,算出其各特征点与控制点之间的距离,角度,高差等测设数据,然后以地面控制点为依据,将待建的建,构筑物的特征点在实地标定出来.

[22] 旋转椭球体面:选择一个非常接近于大地水准面并可用数学式表示的几何曲面来代表地球的形状,称为旋转椭球体面.

[23] 坐标方位角:由坐标北方向顺时针旋转到某直线的角度称为该直线的坐标方位角. [24] 绝对高程:地面某点到大地水准面的铅垂距离.

[25] 矿井联系测量:为了将井上,下坐标系统统一起来而进行的测量工作.

[26] 偶然误差:在相同观测条件下,对某一量进行了N次观测,如果误差出现的大小和符号均不一定,但总体上符合某一种统计规律,则这种误差称为偶然误差.

[27] 经纬仪照准部:是经纬仪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望远镜,垂直度盘和水准器构成,用于整平仪器,瞄准目标和测量垂直角.

[28] 危险圆:在后方交会时,当未知点处于三个已知点确定的圆周上或该圆周附近时,将算不出结果或计算结果误差很大,这个圆称为危险圆.

[29] 测设:根据构建筑物在图纸上的位臵,量取其坐标并进行要素计算,从而将设计好的物体位臵标定到实地的工作.

[30] 中线标定:井下巷道掘进时,为了指示巷道在水平面内的方向而进行的标定巷道几何中心线在水平面上投影方向的测量工作. [31] 视准轴:望远镜物镜光心与十字丝中心(交点)的连线.

[32] 导入高程:为了建立矿井井上,下统一的高程系统而进行的矿井高程联系测量工作.

测量学综合练习题----实践操作题

1简述测回法测水平角的主要步骤和相应的角度计算方法(假定观测两个方向).

用测回法测量,先在A,B两点上立好测钎,将经纬仪臵于O点,按以下程序观测:

(1) 正镜,照准A,读取水平读盘读数,记入观测手簿;

(2) 顺时针转动望远镜照准B ,读取水平读盘读数;

由正镜方向两读数差可以计算出上半测回水平角βL= --

(3) 倒转望远镜,瞄准B,读取水平读盘读数; (4) 逆时针方向转动望远镜,瞄准A,读取水平读盘读数;

计算下半测回水平角βR= --

若上下半测回角度差小于限差,则取平均值作为最后的角度,否则重新观测.

2 说明用水准仪进行等外水准测量时的一个测站上的操作步骤(双面尺法)与高差计算方法.

(1)在测站上安臵水准仪,使离前后尺距离尽可能相等,整平.

(2)瞄准后视尺黑面,精平后读数,再瞄准后

视尺红面读数,计算看是否满足限差要求;若不满足则重新测量,获得满足要求的黑红面读数 ;

(3)瞄准前视尺黑面,精平后读数,再瞄准前视尺红面读数,计算看是否满足限差要求;若不满足则重新测量,获得满足要求的黑红面读数; (7分)

(4)分别由黑面和红面计算高差,进行限差比较,若不满足则重新测量,若满足则取二者平均值作为最终高差

3 在采用测回法进行水平角测量时,如何进行一个测站的工作,并说明根据观测值计算水平角的方法.

用测回法测量,先在A,B两点上立好测钎,将经纬仪臵于O点,按以下程序观测:

正镜,照准A,读取水平读盘读数,记入观测手簿;

顺时针转动望远镜照准B ,读取水平读盘读数;

由正镜方向两读数差可以计算出上半测回水平角βL= --

倒转望远镜,瞄准B,读取水平读盘读数; 逆时针方向转动望远镜,瞄准A,读取水平读盘读数;

计算下半测回水平角βR= --

若上下半测回角度之差小于限差,则取平均值作为最后的角度,否则重新观测.

4矿山测量中如何进行巷道的中线和腰线标定工作.

进行中线标定一般采用经纬仪法,首先检查设计图纸,确定标定中线时所必需的几何要素;然后用经纬仪按照点位测设方法标定巷道的开切点和方向,确定一组中线点;再在巷道的掘进过程中随着巷道的延伸进行中线延伸,并进行中线检查.

进行腰线标定一般可用水准仪,经纬仪来进行.用水准仪标定平巷腰线时,首先根据已知腰线点和设计坡度,计算下一个腰线点B与已知腰线点A之间的高差;然后进行实地标定,在A,B间安臵水准仪,后视A点得数a, 前视B点,得读数b,然后用小钢尺自读数b的零点处向下量取△(当△为负时,向上量取△

的绝对值),即得B处的腰线点,其中△=hAB-(a-b).

本题可以结合画图说明.

5 当采用双面尺法进行水准测量以确定两点间的高差时,一测站的主要观测步骤如何实现,如果进行观测数据的检核并计算两点间的高差.

用双面尺法进行水准测量时,一测站的主要观测步骤包括:

(1)安臵水准仪,整平;在后视点和前视点上立水准尺;

(2)瞄准后视尺,精平,读水准尺黑面读数;旋转水准尺,再读红面读数;计算黑红面读数差与尺常数比较,看是否超限,若超限则重新观测;否则瞄准前视尺开始观测;

(3)瞄准前视尺,精平,读水准尺黑面读数;旋转水准尺,再读红面读数;计算黑红面读数差与尺常数比较,看是否超限,若超限则重新观测;否则可以计算高差;

(4)根据黑面读数,红面读数分别计算高差,计算二者之间的差值,若差值小于限差则取高差平均值作为最终高差,若超过限值则应重新进行测量.

6 说明经纬仪测量时一测站上进行对中和整平的主要步骤和方法.

对中和整平的主要步骤和方法是:

首先进行对中,其目的是把仪器中心安臵在测站点O的铅垂线上,在O点附近张开三脚架,挂上垂球,固定三脚架的一条腿,两手握住另外两条腿作前,后,左,右移动,使垂球尖大致对准O点的中心标志,并使三脚架头大致放平,将这两条腿也插稳.然后安上仪器,拧上中心螺旋,适当移动经纬仪基座使垂球尖精确对准O点,固定中心螺旋.

然后进行整平,先转动脚螺旋使圆水准器气泡居中,进行初步整平.然后转动照准部,使水平度盘上的水准管平等于任意两个脚螺旋的连线,按照左手拇指规则旋转脚螺旋,使气泡居中,旋转照准部,使水准管转动90度,再旋转另一脚螺旋,使水准气泡居中.这样反复几次,直到水准管在两个位臵气泡都居中为止.此时完成仪器安臵,可以开始角度测量.

7 结合实际操作说明水准测量时一测站上主要的工作步骤包括哪些,如果根据观测读数计算两点高差

水准测量时一测站上的工作步骤为:

(1) 在两点中间位臵安臵水准仪,在两点立尺,对仪器进行粗略整平;

(2) 瞄准后视点A,精平,读取读数a; (3) 瞄准前视点B,精平,读取读数b; (4) 计算高差h = a – b.

8 结合矿井平面联系测量的要求,说明两井定向的实现过程与计算方法.

两井定向的外业测量过程包括投点,地面和井下连接测量,投点是在井筒中悬挂钢丝,地面和井下连接测量是在地面和井下分别布设导线,将两根钢丝所在的点通过导线连接起来,钢丝所在点既作为地面导线的点,也作为井下连接导线中的点.

内业计算过程主要包括:(1)根据地面导线计算两钢丝点在地面坐标系中的坐标,进行坐标反算得到其连线坐标方位角;(2)在井下假定起始边和起始方向,在假定坐标系统中进行导线计算,计算两钢丝点在井下假定坐标系中的坐标方位角;(3)根据两钢丝点连线在地面坐标系和井下假定坐标系中方位角之差,计算井下起始边在地面坐标系统中的方位角;(4)根据一个钢丝点坐标和相应的起始边方位角,计算井下导线各点在地面坐标系统中的坐标和方位角.

测量学综合练习题----简述题 练习一

1测量工作的两项基本原则是什么,应如何理解其意义和作用

(1)\"先控制后碎部,从整体到局部\".意义在于:保证全国统一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使地形图可以分幅测绘,减少误差积累,保证测量成果精度.

(2)\"步步有检核\".意义在于:保证测量成果符合测量规范,避免前方环节误差对后面工作的影响.

2 等高线具有哪些主要特点 等高线的特点主要包括: (1) 同一条等高线上的点高程相等;

(2) 等高线必定是一条闭合曲线,不会中断; (3) 一条等高线不能分叉成两条;不同高程的等高线,不能相交或者合并成一条;

(4) 等高线越密表示坡度越陡,越稀表示坡度愈缓;

(5) 经过河流的等高线不能直接跨越,应在接近河岸时渐渐折向上游,直到河底等高线处才能跨过河流,然后再折向下游渐渐离开河岸;

(6) 等高线通过山脊线时,与山脊线正交并凸向低处;等高线通过山谷线时,就是应与山谷线正交,并凸向高处.

3.要从地形图中获取某两点A,B构成的直线的坐标方位角,简述可以实现这一任务的两种常用方法进行

方法1:直接从平行于X轴的坐标格网向AB方向量取角度;

方法2:通过量取A,B两点的坐标进行坐标反算.

4用DS3水准仪进行水准测量时,为什么尽量保证前后视距相等(绘图说明)

水准测量中尽量保证前后视距相等主要是为消除视准轴不平行于水准管轴的角误差.

如图1,水准仪位于水准点A,B之间,前后视距为Sa,Sb,视准轴不平行于水准管轴,二者之间有夹角,前后视读数为b1,a1,如果不存在 角,则前后视读数为b,a. 正确高差为, 观测高差为

当Sa=Sb时,.及前后视距相等时,可以消除角误差.

练习二

1进制导线的布设形式有哪些 其外业工作主要包括哪些

导线的布设形式主要有闭合导线,附合导线和支导线.

导线测量的外业工作主要包括:(1)踏勘选点;(2)测角;(3)量边;(4)起始边方位角确定;(5)记录与外业成果整理.

2 欲从两头贯通一条水平巷道,简述贯通中需要进行的测量和计算工作(可结合画图说明).

(1) 进行准备工作,布设经纬仪导线和水准路线,计算出待贯通两点A,B点的平面坐标; (2)计算巷道中心线的坐标方位角,进而计算A,B处的指向角;

(3)计算巷道倾角(由A,B高差和水平距离确定)

(4)分别在A,B两点安臵经纬仪,按指向角给出巷道中线,按倾角用水准仪给出腰线.

3 什么是偶然误差,它有哪些基本特性 偶然误差是在相同的观测条件下,对某量进行了n次观测,如果误差出现的大小和符号均不一定,则这种误差称为偶然误差.

主要包括:(1)有界性;(2)对称性;(3)有界性;(4)密集性.

4 简述角度观测时,用盘左盘右取中数的方法可以消除哪些误差

可以消除的误差包括:视准轴不垂直于水平轴的误差,横轴不水平的误差,照准部偏心误差,竖盘指标差. 练习三

1简述闭合导线计算的主要步骤.

闭合导线内业计算步骤包括:(1)计算角度闭合差;(2)将角度闭合差并检查是否超限,若没有超限则对各角反号平均分配;(3)用改正后的角度计算方位角,进而计算坐标增量;(4)计算X和Y方向的坐标增量闭合差,并计算导线全长闭合差,检查是否超限,若没有超限则按与边长成正比反号分配;(5)计算导线点的坐标.

2简述矿山测量中钢丝法导入高程的原理和方法.

钢丝法导入高程的原理和方法是(可以画图说明):

在井筒中悬挂一钢丝,在井下端悬以重锤使钢丝处于自由悬挂状态,然后在井上下同时用水准仪观测井上高程控制点A和井下水准基点B处水准尺上的读数a和b,并用水准仪瞄准钢丝在钢丝上作出标记,最后用钢尺分段测量出钢丝上两标志间的长度L,则井下水准基点B的高程可以通过下式得到:HB = HA – L + (a-b)

3 什么是测量学 它的主要内容是测定和测设,分别是指什么工作

测量学是研究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以及确定地面点位臵的科学.

测定是使用测量仪器和工具,将测区内的地物和地貌缩绘成地形图,供规划设计,工程建设和国防建设使用.

测设是把图上设计好的建筑物和构筑物的位臵标定到实地上去以便于施工.

4误差产生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误差一般包括哪些种类

误差产生的原因主要包括:(1)外界条件的影响;(2)仪器条件的影响;(3)观测者自身条件的影响.

误差包括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两种

练习四

1 简述测回法测量水平角时一个测站上的工作步骤和角度计算方法.

(1)在测站点O上安臵经纬仪,对中,整平 (2)盘左瞄准A点,读数LA,顺时针旋转照准部到B点,读数LB,计算上半测回角度O1=LB-LA;

(3)旋转望远镜和照准部,变为盘右方向,瞄准B点读数RB,逆时针旋转到A点,读数RA,计算下半测回角度O2=RB-RA;

(4)比较O1和O2的差,若超过限差则不符合要求,需要重新测量,若小于限差,则取平均值为最终测量结果 O = (O1+O2)/2

2什么叫比例尺精度 它在实际测量工作中有何意义

图上0.1mm对应的实地距离叫做比例尺精度.

其作用主要在于:一是根据地形图比例尺确定实地量测精度;二是根据地形图上需要表示地物地貌的详细程度,确定所选用地形图的比例尺.

3简述用极坐标法在实地测设图纸上某点平

面位臵的要素计算和测设过程.

要素计算:从图纸上量算待测设点的坐标,然后结合已有控制点计算该点与控制点连线之间的方位角,进而确定与已知方向之间所夹的水平角,计算待测设点到设站控制点之间的水平距离.

测设过程:在设站控制点安臵经纬仪,后视另一控制点,臵度盘为0度,根据待定方向与该方向夹角确定方向线,根据距离确定点的位臵.

4 高斯投影具有哪些基本规律. 高斯投影的基本规律是:

(1) 子午线的投影为一直线,且投影之后的长度无变形;其余子午线的投影均为凹向子午线的曲线,且以子午线为对称轴,离对称轴越远,其长度变形也就越大; (2) 赤道的投影为直线,其余纬线的投影为凸向赤道的曲线,并以赤道为对称轴;

(3) 经纬线投影后仍保持相互正交的关系,即投影后无角度变形;

(4) 子午线和赤道的投影相互垂直.

练习五

1简述偶然误差的基本特性. 偶然误差具有四个基本特性,即:

(1) 在一定观测条件下,偶然误差的绝对值不会超过一定的限值(有界性)

(2) 绝对值小的误差比绝对值大的误差出现的机会多(密集性)

(3) 绝对值相等的正负误差出现的机会相等(对称性);

(4) 在相同条件下同一量的等精度观测,其偶然偶然误差的算术平均值随着观测次数的无限增大而趋于零(抵偿性).

2.简述测量工作的基本原则及其在实际工作中的意义.

(1)\"先控制后碎部,从整体到局部\".意义在于:保证全国统一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使地形图可以分幅测绘,减少误差积累,保证测量成果精度.

(2)\"步步有检核\".意义在于:保证测量成果符合测量规范,避免前方环节误差对后面工作的影响.

3.采区测量主要包括哪些工作 分别有什么作用

采区测量主要包括采区联系测量,次要巷道测量和回采工作面测量.

采区联系测量是通过竖直或倾斜巷道向采区内传递方向,坐标和高程的测量工作;次要巷道测量是为了填绘矿图,以采区控制导线为基础而布设的碎部测量导线;回采工作面测量是按旬或按局,矿的规定进行的验收填图测量,以满足生产和回采率计算的要求.

4.简述从地形图上求取直线方位角的两种主要方法及其具体实现策略. 两种方法分别是:

方法一:直接从图上量取直线与X轴正向(北方向)之间的夹角

方法二:首先从地图上量取两点坐标,然后根据坐标反算方法由两点坐标反算坐标方位角.

练习六

1.等高线具有哪些主要特点 等高线的特点主要包括:

(1) 同一条等高线上的点高程相等;

(2) 等高线必定是一条闭合曲线,不会中断; (3) 一条等高线不能分叉成两条;不同高程的等高线,不能相交或者合并成一条;

(4) 等高线越密表示坡度越陡,越稀表示坡度愈缓;

(5) 经过河流的等高经不能直接跨越,应在接近河岸时渐渐折向上游,直到河底等高线处才能跨过河流,然后再折向下游渐渐离开河岸;

(6) 等高线通过山脊线时,与山脊线正交并凸向低处;等高线通过山谷线时,就是应与山谷线正交,并凸向高处.

2.简述用经纬仪标定巷道中线的方法(可画图辅助说明).

应用经纬仪标定巷道中线的方法主要包括开切点与方向标定,中线延伸两个环节.

设要在已掘巷道中的A点开掘一条新巷道,在图上量取A点至已知中线点1,2的距离和待掘巷道方向与已知巷道中线之间的转向角;然后在中线点1点安臵经纬仪,瞄准2点后量取距离确定A点的位臵;在A点安臵经纬仪,根据转向角由已有方向确定新巷道开切方向,内传递方向,坐标和高程的测量工作;次要巷道测量是为了填绘矿图,以采区控制导线为基础而布设的碎部测量导线;回采工作面测量是按旬或按局,矿的规定进行的验收填图测量,以满足生产和回采率计算的要求.

此时望远镜所指方向即为新开掘巷道的中线方向,在此方向上标出巷道中线点,再倒转望远镜,在相反方向上标出另一中线点,即得到一组中线点.

用经纬仪进行中线延伸时只要在一个中线点上安臵经纬仪,瞄准另一个中线点确定中线方向,在此方向上确定其他中线点即可.

3.简述水准测量的基本原理及其对仪器的要求.

水准测量的基本原理是通过一条水平视线对处于两点上的水准尺进行读数,由读数差计算两点之间的高差. 因此要求仪器:

(1) 必须能够精确提供水平视线;

(2) 必须能够瞄准远处的水准尺并进行读数.

水准仪即是符合以上条件的仪器.

4.以测角交会为例,简述前方交会,后方交会和侧方交会的主要特点与适用情况.

前方交会的特点是在两个已知点上设站,对未知点进行观测,测量水平角并计算点的位臵.适用于已知点易于设站观测的情况. 侧方交会是在一个已知点和未知点上设站进行角度测量,然后计算待定点位臵,主要适用于一个已知控制点在高山上或河的另一边时的情况,可以提高观测速度.

后方交会是在未知点上安臵仪器,对三个已知控制点进行角度观测,最后计算未知点位臵,主要适用于已知控制点上不易设站,而未知点上容易设站的情况,如未知点在平地上,而已知点全部在高山上时,可以采用后方交会. 练习七

1.简述采区测量中的主要工作及其作用. 采区测量主要包括采区联系测量,次要巷道测量和回采工作面测量.

采区联系测量是通过竖直或倾斜巷道向采区2.简述测量坐标系和数学坐标系的主要区别.

测量坐标系和数学坐标系的主要区别在于: (1)测量坐标系将竖轴作为X轴,向上作为正向,横轴作为Y轴,向右作为正向;而数学坐标系横轴为X轴,竖轴为Y轴;

(2)在测量坐标系中,四个象限按顺时针方向排列;而在数学坐标系中,则为按逆时针排列.

此题可结合画图说明.

3.什么是坐标反算 它是如何实现的

坐标反算是根据两点坐标计算两点连线距离和坐标方位角的计算过程.)

距离计算通过两点间的距离计算公式进行. 坐标方位角计算首先根据两点坐标计算象限角,然后由象限角计算出坐标方位角.

4. 结合水平角和垂直角测量原理说明对测量仪器的要求和相应部件的名称.

水平角测量时要求仪器应处在角的顶点处并使仪器中心和顶点处在同一铅垂线上,同时仪器应能够瞄准远处的目标并将视线投影到水平面上,并在水平面上有一个刻划度盘进行读数;垂直角测量有一个垂直度盘,记录望远镜旋转时垂直平面上视线变化的角度. 因此要求经纬仪具有:照准部(包括望远镜,垂直度盘和水准器),水平度盘,基座,以保证角度测量的实现.

练习八

1.高斯投影具有哪些特性 高斯投影的基本规律是:

(5) 子午线的投影为一直线,且投影之后的长度无变形;其余子午线的投影均为凹向子午线的曲线,且以子午线为对称轴,离对称轴越远,其长度变形也就越大;

(6) 赤道的投影为直线,其余纬线的投影为凸向赤道的曲线,并以赤道为对称轴;

(7) 经纬线投影后仍保持相互正交的关系,即投影后无角度变形;

(8) 子午线和赤道的投影相互垂直.

点)的坐标,然后结合已有控制点计算该点与控制点连线之间的方位角,进而确定与已知方向之间所夹的水平角,计算待测设点到设站控制点之间的水平距离.

测设过程:在设站控制点安臵经纬仪,后视另一控制点,臵度盘为0度,根据待定方向与该方向夹角确定方向线,根据距离依次确定特征点的位臵,即完成建筑物放样.

3.简述从地形图上获取直线坐标方位角通常使用的两种方法的实现过程. 两种方法是:

(1) 用量角器直接量算直线与X轴(竖轴)正向的夹角,并按照坐标方位角的定义计算. 三.计算题

(一)测量学基础知识(1-18题)

2.简述根据图纸上某建筑物的设计位臵计算放样要素并进行实地放样的方法(假设测设控制点在实地和图纸上的位臵均已知). 要素计算:从图纸上量算建筑物特征点(转角

(2) 量取两点坐标后按照坐标反算的方法进行计算.

4.简述闭合导线测量的主要外业过程和内业计算步骤.

外业过程:踏勘选点,测角,量边. 内业计算步骤:

(1) 角度闭合差的计算与分配;

(2) 坐标方位角推算与坐标增量的计算; (3) 坐标增量闭合差计算与分配; (4) 导线点坐标的计算.

1.用钢尺丈量一条直线,往测丈量的长度为217.30m,返测为217.38m,今规定其相对误差不应大于1/2000,试问:

(1)此测量成果是否满足精度要求?(2)按此规定,若丈量100m,往返丈量最大可允许相差多少毫米? 答案:解:据题意

(1) ,

此丈量结果能满足要求的精度。

(2) 设丈量100m距离往返丈量按此要求的精度的误差为时,则

,则

丈量较差最大可允许相差为

,即往返

2.对某段距离往返丈量结果已记录在距离丈量记录表中,试完成该记录表的计算工作,并求出其丈量精度,见表1。

表1 测线 整尺段 AB 零尺段 总计 差数 精度 平均值 往 550 18.9 返 450 46.456 22.300 答案:解:据题意,其计算过程见表17。 表17:距离丈量记录表

测线 AB 往 返 整尺段 5*50 4*50 零尺段 18.9 46.5 22.300 总计 268.9 268.8 差数 精度 平均值 0.10 1/2600 268.914 注:表中后四栏中的数字为计算数字

3. 某直线段的磁方位角M=30°30′,磁偏角δ=0°25′,求真方位角Α=?若子午线收敛角γ=2′25″,求该直线段的坐方位角α=?

答案:Α= M+δ=30°30′+0°25′=30°55′。α= A-=30°30′-2′25″=30°27

4.如图1所示,在水准点BM1至BM2间进行水准测量,试在水准测量记录表中(见表2)。 进行记录与计算,并做计算校核(已知BM1138.952m,BM2142.110m)。

图1

表2:水准测量记录表

测点 后视读数(m) 前视读数(m) 高差(m) + - 高程(m)

 答案:

解:据题意,其计算过程见表18。

表18:水准测量记录表 高差 +(m)测站 后视读数(m) 前视读数(m) BM1 2.012 ZD1 -(m) 高程(m)

1.257 138.952

140.209 1.038 ZD2 1.362 2.510 139.171 0.309 ZD3 3.338 1.053 139.171 2.667 0.671 BM2 142.110 8.184 4.989 4.233 1.038 1.472 0.755 校核:

5.在水准点BMa和BMb之间进行水准测量,所测得的各测段的高差和水准路线长如图2所示。已知BMa的高程为5.612m,BMb的高程为5.400m。试将有关数据填在水准测量高差调

整表中(见表3),最后计算水准点1和2的高程。

图2

表3:水准测量高程调整表

点号 路线长(km) BMA 1 2 实测高差(m) 改正数(mm) 改正后高高程(m)

差(m) 5.612

5.400

BMB  HBHA fH fH允

每公里改正数=

答案:

解:据题意,其计算过程见表19。

表19:水准测量高程调整表 点号 路线(km) 实测高差(m) 改正数(m) 改正后高差 高程

1.9 +0.006 -0.006 +0.094 5.612 1 2 5.706

1.1 -0.003 -0.003 -0.623

5.083

1.0 +0.003 -0.003 +0.317 4.0 -0.200 -0.012 -0.212 5.400

每公里改正数=-(+0.012)/4.0=-0.003(m/km) 改正后校核: 6.在水准BMa和BMb之间进行普通水准测量,测得各测段的高差及其测站数ni如图3所示。试将有关数据填在水准测量高差调整表中(见表4),最后请在水准测量高差调整表中,计算出水准点1和2 的高程(已知BMa的高程为5.612m,BMb的高程为5.412m)。

表4:水准测量高程调整表 测站数 实测高差(m) 点号 BMa 1 2 BMb 图3

改正数改正后高差高程(m) (mm. ) (m) 5.612 5.412

 HaHb fh

fh允 每站改正数= 答案:解:据题意,其计算过程见表20。 水准测量高程调整表

测站点号 数 BMa实测高改正数(m) 改正后高差(m) 高程(m)

差 +0.100 +0.006 +0.106 5.612

5.718 6 1 5 2 7 BMb

-0.620 +0.005 -0.615 5.103

+0.302 +0.007 +0.309

5.412

18 =5.412-5.612=-0.200(m) -0.218+0.200=-0.018 每站改正数=校核: -0.218 +0.018 -0.200

7.在B点上安臵经纬仪观测A和C两个方向,盘左位臵先照准A点,后照准C点,水平度盘的读数为6º23′30″和95º48′00″;盘右位臵照准C点,后照准A点,水平度盘读数分别为275º48′18″和186º23′18″,试记录在测回法测角记录表中(见表5),并计算该测回角值是多少?

表5:测回法测角记录表 测站 盘位 目标 水平度盘读数 (˚ ′ ″) 半测回角值 一测回角值 (˚ ′″ ) (˚ ′″) 备注

答案:据题意,其计算过程见表21。

测回法测角记录表

测站 盘位 目标 B 盘 左 盘 右 8.对某基线丈量六次,其结果为:L1=246.535m,L2=246.548m,L3=246.520m, L4=246.529m,L5=246.550m,L6=246.537m。试求:(1)算术平均值; (2)每次丈量结果的中误差;(3)算术平均值的中误差和基线相对误差。 据题意,其计算过程见表22。 表22 丈量 次数 1 2 3 4 5 6 ∑

基线长度 (m) v=x-L水平度盘读数 半测回角 一测回角值 备注 (°′″) (°′″) (°′″) A C 6 23 30 95 48 00 24 30 24 45 A 186 23 18 C 275 48 18 25 00 (mm) VV 计算 246.535 246.548 246.520 246.529 246.550 246.537 L0+1.5 -11.5 +16.5 +7.5 -13.5 -0.5 2.25 132.25 1.272.25 56.25 182.25 0.25 5.5 3.4. 2. =246.500 0

9.观测BM1至BM2间的高差时,共设25个测站, 每测站观测高差中误差均为±3mm, 问:(1)两水准点间高差中误差时多少?(2)若使其高差中误差不大于±12mm,应设臵几个测站? 解:据题意知

(1)∵ h1-2=h1+h2+.....h25

又因 m1=m2=......m25=m=+_3(mm) 则

(2) 若BM1至BM2高差中误差不大于±12(mm)时,该设的站数为n个, 则:

(站)

10.在等精度观测条件下,对某三角形进行四次观测,其三内角之和分别为:179º59′59″, 180º00′08″,179º59′56″,180º00′02″。试求:(1)三角形内角和的观测中误差? (2)每个内角的观测中误差? 据题意,其计算过程见表23。

表23

观测次数 1 2 3 4 ∑ 11.某闭合导线,其横坐标增量总和为-0.35m,纵坐标增量总和为+0.46m,如果导线总长度为1216.38m,试计算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和边长每100m的坐标增量改正数?

角值 (°′″) 179 59 59 +1″ 1 180 00 08 -8″ 179 59 56 +4″ 16 180 00 02 -2″ 4 ∴720 00 05 -5″ 85 (1)(2) △i △△ 计 算

解:据题意知

(1)导线全长闭和差:相对闭和差: (2)

12.已知四边形闭合导线内角的观测值见表7,并且在表中计算(1)角度闭合差;(2)改正后角度值;(3)推算出各边的坐标方位角。 表7 点角度观测值(右 改正数 号 角) (˚ ′ ″) (˚ ′ ″) 1 112 15 23 2 67 14 12 3 54 15 20 4 126 15 25 ∑

解:据题意,其计算过程见表25。

表25

点号 1 2 角度观测值(右角) (°′″) 112 15 23 67 14 12 改正值 (″) -5 -5 改正后角值 (°′″) 112 15 18 123 10 21

67 14 07

235 56 14

3 54 15 20 -5 54 15 15

1 40 59

4 ∑ 126 15 25 360 00 20 -5 -20 126 15 20

55 25 39 360 00 00

坐标方位角

(°′″)

改正后角值 坐标方位角 (˚ ′ ″ ) (˚ ′ ″) 123 10 21

 f

13.在方向观测法的记录表中(见表8),完成其记录的计算工作。 测测目站 回标 数 方向观测法记录表 表8

水平度盘读数 2 C 盘 左 盘 右 (″) 方向归零方向角 值 值 值 ˚ ′(˚ ′ ″) (˚ ′″˚ ′˚ ′″ ″ ) ″ 00 01 06 180 01 24 69 20 30 249 20 24 124 51 24 304 51 30 00 01 12 180 01 18 A B M C 1 A

解:据题意,其计算过程见表26。 表26

水平度盘读数 测归零方向测目2C 方向值 角值 回值 盘盘站 标 ″ (°′″) (°′″) 数 (°′″) 左 (°′″) 右 (°′″) -1(0 01 15) A 00 01 06 180 01 24 0 00 00 8 00 01 15 69 19 12

B 69 20 30 249 20 24 +6 69 20 27 69 19 12 M 1 55 31 00

C 124 51 24 304 51 30 -6 124 51 27 124 50 12

A 00 01 12 180 01 18 -6 00 01 15 0 00 00 235 09 48 14.已知某交点JD的桩号K5+119.99,右角为136°24′,半径R=300m,试计算圆曲线元素和主点里程,并且叙述圆曲线主点的测设步骤。 .解:据题意知

(1)计算得,R=300m的圆曲线元素得:T=119.99(m). (2)主点里程:ZY里程=K5+119.99=K5+000, YZ里程=K5+000+228.29=K5+228.29,

QZ里程=K5+228.29-114.15=K5+114.14. (3)从交点(JD)向后导线推量

119.99m

得ZY点,从交点(JD)向前导线丈量

119.99m

得YZ

点,从交点(JD)向分角线方向丈量得QZ点.

15.某测量员路线交点上安臵仪器,测得前后视方向值为:盘左前视方向值为42°18′24″,后视方向值为174°36′18″盘右前视方向值为222°18′20″,后视方向值为354°36′24″。(1)判断是左转角还是右转角?(2)计算该交点的转角?(3)若仪器不动,分角线方向的读数应是多少? 解:据题意知,先计算右角

174°36′18″-42°18′24″=132°17′54″ 354°36′24″-222°18′20″=132°18′04″

132°17′59″

(1)该交点的转交为右转角。 (2)a右180°-132°17′59″=47°42′01″

(3)盘右位臵:分角线的方向读数为:

16.试计算虚交点的曲线测设元素(自拟图)、主点里程,并简诉曲线主点测设的方法与步骤。 已知:R=40m,基线AB=25m,∠B=30º,∠A=45º,A点里程为K2+3.70,sin75º=0.965926,tg18.75º=0.339454。

解:根据图中标注计算如下:

a=

(1) 曲线元素:

D=2T-L=63.38-52.36=9.02(m)

(2)主点里程: t1=T-a=30.69-12.94=17.75(m) t1=T-b=30.69-18.30=12.39(m)

ZY里程=A点里程-t1=K2+3.70-17.75=K2+346.95 YZ里程= ZY里程+L=K2+346.95+52.36=K2+399.31 QZ里程= YZ里程-L/2=K2+399.31-26.18=K2+373.13 (校核:ZY里程=2T-D=K2 3.99.31即YZ里程.) (3)主点的测设:

从A点沿后导线后退t1=17.75m,得ZY点 从B点沿前导线前进t2=12.39m,得YZ点 QZ点测设:计算

分别从ZY点向A方向丈量13.58m得M点,从YZ点向B方向量13.58m得N点,连接MN取其中点,即QZ点.

四 问答题

1.投影带带号N=18,n=28, 问所在投影带子午线LO分别是多少?

答案:N=18,Lo=6N-3=6×18-3=105°。n=28, Lo=3n=3×28=84°

2.国内某地点高斯平面直角坐标x=2053410.714m,y=331366.157m。问该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的意义?

答案:x表示该点在高斯平面上至赤道的距离为2053410.714米。

y=331366.157m。含带号36,500km,Yp=-68633.843m(即减去原坐标中带号38及附加值500)。表示该地面点在子午线以西-68633.843米。

3.已知A、B点绝对高程是HA=56.5m、HB=76.327m,问A、B点相对高程的高差是多少?

HhABHBHAHB(18A 答案:解:因为

故A、B点相对高程的高差是76.327m-56.5m,即19.763m。

4.1.25弧度等于多少度分秒?58秒等于多少弧度?

答案:解:1.25弧度化为度:1.25弧度/(180/π)=71.61972439,即71°;0.61972439°=0.61972439×60ˊ=37.1834634ˊ,即37ˊ;0.1834634ˊ=0.1834634×60″=11.01″。故1.25弧度是71°37ˊ11.01″。

58秒/206265″=0.0002811916709弧度。

5.说明下表经纬仪各操作部件的作用。 操作部件 作 用 操作部件 目镜调焦轮 望远对光螺 旋 脚螺旋 水平制动旋 钮 水平微动旋 钮 垂直制动旋 钮 光学对中器 作 用 垂直微动旋 钮 答案: 操作部件 作 用 操作部件 作 用 目镜调焦轮 转动,眼睛可看清楚十字水平制动旋控制照准部水平转动 丝象 钮 望远对光螺转动,眼睛可看清楚目标 水平微动旋精密控制照准部水平旋 钮 转动 脚螺旋 仪器对中,整平 垂直制动旋控制望远镜纵向转动 钮 垂直微动旋精密控制望远镜纵向转光学对中器 钮 动 经纬仪对中

6.尺垫“顶面”是获取标尺读数的参照面,因此当在水准点立尺时,应在水准点标志上放上尺垫。对吗?为什么?

答案:不对。水准点高程的位臵是水准点标志的“顶面”,尺垫放在水准点标志上使标尺增加一个未知高度,将造成高差测量不准确。

7.在测站搬设中,为什么前视尺立尺点尺垫不得变动?

答案:前视尺立尺点尺垫的“顶面”高程是整个测站观测过程的成果。测站搬设中一旦前视尺尺垫变动,则原高程成果不是“变动后的顶面”高程,“变动后的顶面”不再有高程,往后的高程测量没有高程传递值。

观测过程的成果是前视尺“尺垫的顶面”高程,是往后高程测量的高程传递值。在测站搬设中,前视尺立尺点尺垫不得变动,“尺垫的顶面”与高程传递值一致,才可以进行往后的高程测量。

8.水准测量改变仪器法高差测量得一测站h1=0.5m,h2=0.569m。求该测站测量结果,结果取值到mm。

答案:该测站测量结果:0.566m

9..S=234,7m,坐标方位角α=63°34′43″,求△x,△y。结果取值到mm。 答案:△x=104.463m,△y=210.242m

10.说明近似数的凑整原则,说明测量计算\"多保留一位运算\"的原理。 答案:凑整原则:根据小数点后保留数,“四舍”、“五入”、“奇进偶不进”。“多保留一位运算”的原理:数的最少小数位一经确定,其它数的小数位可以多保留一位,多余的小数位在运算中没有意义。

五:综合分析题

1表4-11是一测段改变仪器高法往测各测站观测记录,计算各测站观测结果及测段往测高差。计算的检核标准见表4-1。

表4-11 测后视读前视读视 距s 测次 h=a-b 备 注 站 数a 数b

56.31 δ= mm s后 1.731 1.215

53.2 2 1 s前 1.693 1.173

d s后 34.7 36.2 54.9 51.5 ∑d 1 2 ∑d 1 2 ∑d 2.784 2.635 2.436 2.568 平均h 2.226 2.082 平均h 1.346 1.473 平均h δ= mm δ= mm

2 s前 d s后 3 s前 d

答案: 表4-11 测视 距s 站 56.3s后 53.2 1 s前 d s后 测次 1 2 ∑d 1 2 ∑d 1 2 ∑d 后视读数a 1.731 1.693 3.1 2.784 2.635 1.6 2.436 2.568 前视读数b 1.215 1.173 平均h 2.226 2.082 平均h 1.346 1.473 平均h h=a-b 0.516 0.520 0.518 0.558 0.553 0.556 1.090 1.095 1.092 备 注 δ=-4mm

3.1 34.7 36.2 -1.5 54.9 51.5 δ=+5mm

2 s前 d s后 δ=-5mm

3 s前 d 2.计算图4.35闭合水准路线各水准点的高程, 表4-12。

图4.35 图4.36

闭合水准路线的计算 表4-12 高差观测高 差 高 程 测段长 测站数 高差改正 序 点 方 值 最或然Dnv(m) i(km) I i=-Wni/N 号 名 向 h'i(m) 值 (3) (4) (mm)(7) (9) (1) (m)(8) BM 67.8

1 1.224 0.535 10 A

2 -2.424 0.980 15

B

3 -1.781 0.551 8

C

4 1.714 0.842 11

D

5 1.108 0.833 12

BM 67.8

(5)[D]= (10)∑v= (2)W=∑h'i= mm m∑h= (6)N= W容 =±58mm km m 答案2..计算图4.35闭合水准路线各水准点的高程, 表4-12。 图4.35

闭合水准路线的计算

表4-12 高差观测值 序 点 方 号 名 向 h'i(m) (1) BM 1 + 1.224 A 2 + -2.424 B 3 - -1.781 C 4 - 1.714 D 5 + 1.108 BM (2)W=∑h'i=-25 mm W容 =±58mm 测段长 Di(km) (3) 0.535 0.980 0.551 0.842 0.833 (5)[D]=3.74 km 测站数 nI (4) 10 15 8 11 12 (6) 高差改正 vi=-Wni/N (mm)(7) +4 +7 -4 -5 +5 ∑高 差 最或然值 (m)(8) 1.228 -2.417 -1.785 1.709 1.113 高 程 (m) (9) 67.8

68.876

66.456

68.244

66.535

67.8

(10)N=56 v=25mm ∑h= 0

3.计算图4.36附合高程导线各高程点的高程,表4-13。

附合高程导线的计算 表4-13 高差观测值 测段长 高差改正 高差最或然2值 高 程 序 点 方 h'i Di vi=-WD/[DDh=h'+vH(m) iii 号 名 向 (m) (km) ] (mm) (m) (8) (1) (2) (5) (7) BM1 231.566 1 30.461 1.560 A 2 51.253 0.879 B 3 120.315 2.036 C 4 78.566 1.136 D 5 -36.560 1.7 BM2 215.921 (3)W= mm W容 =±54mm (4)[D]= km [DD]= km (6)∑v= mm

答案3.计算图4.36附合高程导线各高程点的高程,表4-13。

图4.36

附合高程导线的计算 表4-13 高差改正 高差最或然2高差观测值 测段长 高 程 序 点 方 v值 i=-WD/[DD] h'i (m) Di(km) H(m) 号 名 向 (mm) hi=h'i+vi (1) (2) (8) (5) (7) BM1 231.566 1 + 30.461 1.560 -8.0 30.453 A 262.019 2 - 51.253 0.879 +3.0 51.256 B 210.763 3 + 120.315 2.036 -15.0 120.300 C 331.063 4 - 78.566 1.136 +5.0 78.571 D 252.492 5 + -36.560 1.7 -11.0 -36.571 BM2 215.921 (3)W=42 mm W容 =±54mm

(4)[D]= 7.375 (6)∑v=-42 km mm [DD]= 11.753 km

3.已知圆曲线半径R=30m,转角=60°,整桩间距lo=10m,JD里程=k1+142.50,试列表计算主点定位参数、主点里程参数及切线支距法、偏角法详细测设的点位参数。 答案:圆曲线主点参数和详细测设参数计算表 表14-5

转 角 已知 参数 交点里程 α=60° JD里程 =k1+142.50 设计半径 整桩间距 R=30m lo=10m T=17.32m 弧 长 L=31.42m 定位 切 线 长 参数 外 矢 距 E=4.m 切 曲 差 D= 3.22m k1+125.18 YZ点里程 k1+156.60 主点 ZY点里程 里程 QZ点里程 k1+140. JD点里程 k1+142.50 (验算) 详 细 测 设 参 数 切线支距法 偏角法 原点: ZY 测 站: ZY x 轴: ZY--JD 起始方向: ZY--JD 桩号里程 累计弧长 点名 x(m) θ km m m y(m) c ° ′ \" 0 0 (m) 4.80 0.38 4.81 0 4 36 10 ZY K1+125.18 4.82 1 k1+130.00 14.22 3.58 14.67 14 09 07 2 k1+140.00 14.82 QZ k1+140. 15.00 4.01 15.53 15.71 15 00 07 3 k1+150.00 24.82 22.08 9.69 24.12 YZ k1+156.60 23 42 05 71.30m 25.98 15.00 30 00 14 30.0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