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产物化学习题
第一章 绪 论 (一)选择题 [1-7] 1.有效成分是指 C
A. 含量高的成分 B. 需要提纯的成分 C. 具有生物活性的成分
D. 一种单体化合物 E. 无副作用的成分 (三)填空题 [1-3]
1. 天然药物化学研究的内容有:天然药物中各类型化学成分的结构特征、理化性质、及提取分离方法和结构测定,生物合成途径等。
3. 天然药物中含有的一些化学成分如生物碱、挥发油、强心苷、香豆素、黄酮等,具有一定生物活性,称为有效成分,是防病治病的物质基础。
第二章 天然药物化学成分提取、分离和鉴定的方法与技术 (一)选择题 [1-210] A 型题 [1-90]
4.下列溶剂与水不能完全混溶的是 B
A. 甲醇 B. 正丁醇 C. 丙醇 D. 丙酮 E. 乙醇 5.溶剂极性由小到大的是 A A. 石油醚、乙醚、醋酸乙酯 B. 石油醚、丙酮、醋酸乙醋 C. 石油醚、醋酸乙酯、氯仿 D. 氯仿、醋酸乙酯、乙醚 E. 乙醚、醋酸乙酯、氯仿
6.比水重的亲脂性有机溶剂是 B
A. 石油醚 B. 氯仿 C. 苯 D. 乙醚 E. 乙酸乙酯 7.下列溶剂亲脂性最强的是 C
A. Et 2 O B. CHCl3 C. C6 H6
D. EtOAc E. EtOH 8.下列溶剂中极性最强的是 D
A. Et 2 O B. EtOAc C. CHCl3 D. EtOH E. BuOH
9.下列溶剂中溶解化学成分范围最广的溶剂是 B A. 水 B. 乙醇 C. 乙醚 D. 苯 E. 氯仿 10.下述哪项,全部为亲水性溶剂 A
CO、EtOH B. nBuOH、Et O、EtOH A. MeOH、Me2 2
C. nBuOH、MeOH、Me 2 CO、EtOH D. EtOAc、EtOH、Et2 O
、Et O、EtOAc E. CHCl3 2
12.从药材中依次提取不同极性的成分,应采取的溶剂顺序是 D
A. 乙醇、醋酸乙酯、乙醚、水 B. 乙醇、醋酸乙酯、乙醚、石油醚 C. 乙醇、石油醚、乙醚、醋酸乙酯 D. 石油醚、乙醚、醋酸乙酯、乙醇 E. 石油醚、醋酸乙酯、乙醚、乙醇 17.提取挥发油时宜用 C
A. 煎煮法 B. 分馏法 C. 水蒸气蒸馏法 D. 盐析法 E. 冷冻法
18.用水提取含挥发性成分的药材时,宜采用的方法是 C
A. 回流提取法 B. 煎煮法 C. 浸渍法 D. 水蒸气蒸馏后再渗漉法 E. 水蒸气蒸馏后再煎煮法 20.影响提取效率的最主要因素是 D
A. 药材粉碎度 B. 温度 C. 时间 D. 细胞内外浓度差 E. 药材干湿度 21.可作为提取方法的是 D
A.铅盐沉淀法 B.结晶法 C.两相溶剂萃取法
D.水蒸气蒸馏法 E.盐析法 23.连续回流提取法所用的仪器名称叫 D
A.水蒸气蒸馏器 B.薄膜蒸发器 C.液滴逆流分配器 D.索氏提取器 E.水蒸气发生器
24.两相溶剂萃取法的原理是利用混合物中各成分在两相溶剂中的 B
A.比重不同 B.分配系数不同 C.分离系数不同 D.萃取常数不同 E.介电常数不同
26. 可将天然药物水提液中的亲水性成分萃取出来的溶剂是 D A. 乙醚 B. 醋酸乙酯 C. 丙酮 D. 正丁醇 E. 乙醇
27.从天然药物的水提取液中萃取强亲脂性成分,宜选用 E
A. 乙醇 B. 甲醇 C. 正丁醇 D. 醋酸乙醋 E. 苯
28.从天然药物水煎液中萃取有效成分不能使用的溶剂为 A
A. Me 2 CO B. Et2 O C. CHCl3
D. nBuOH E. EtOAc
32.采用铅盐沉淀法分离化学成分时常用的脱铅方法是 A
A. 硫化氢 B. 石灰水 C. 明胶 D. 雷氏盐 E. 氯化钠
36.铅盐法是天然药物化学成分常用的分离方法之一,如中性醋酸铅只可以沉淀下面哪种类型的化合物 C A.中性皂苷 B.异黄酮苷 C.酸性皂苷 D.弱生物碱 E.糖类
37.采用乙醇沉淀法除去水提取液中多糖蛋白质等杂质时,应使乙醇浓度达到 D A. 50%以上 B. 60%以上 C. 70%以上 D. 80%以上 E. 90%以上
38.有效成分为黄酮类化合物的天然药物水提取液,欲除去其中的淀粉、多糖和蛋白质等杂质,宜用 B A. 铅盐沉淀法 B. 乙醇沉淀法 C. 酸碱沉淀法 D. 离子交换树脂法 E. 盐析法
39.在浓缩的水提取液中,加入一定量乙醇,可以除去下述成分,除了 E A. 淀粉 B. 树胶 C. 粘液质 D. 蛋白质 E. 树脂
40.在醇提取浓缩液中加入水,可沉淀 C
A. 树胶 B. 蛋白质 C. 树脂 D. 鞣质 E. 粘液质
41.有效成分为内酯的化合物,欲纯化分离其杂质,可选用下列那种方法 C A. 醇沉淀法 B. 盐沉淀法 C.碱溶酸沉法 D. 透析法 E. 盐析法 42.不是影响结晶的因素为 A
A.杂质的多少 B.欲结晶成分含量的多少
C.欲结晶成分熔点的高低 D.结晶溶液的浓度 E.结晶的温度
46.影响硅胶吸附能力的因素有 A
A.硅胶的含水量 B.洗脱剂的极性大小 C.洗脱剂的酸碱性大小 D.被分离成分的极性大小 E.被分离成分的酸碱性大小 47.不适于醛、酮、酯类化合物分离的吸附剂为 A
A.氧化铝 B.硅藻土 C.硅胶 D.活性炭 E.聚酰胺 48.化合物进行硅胶吸附柱色谱时的结果是 B
A.极性大的先流出 B.极性小的先流出 C.熔点低的先流出 D.熔点高的先流出 E.易挥发的先流出 50.硅胶吸附柱色谱常用的洗脱方式是 B 洗脱剂无变化 极性梯度洗脱
洗脱剂的极性由大到小变化 D. 酸性梯度洗脱
E.碱性梯度洗脱
55.氧化铝,硅胶为极性吸附剂,若进行吸附色谱时,其色谱结果和被分离成分的 什么有关 A
A.极性 B.溶解度 C. 吸附剂活度 D.熔点 E.饱和度 56.下列基团极性最大的是 D
A.醛基 B.酮基 C.酯基 D.酚羟基 E.甲氧基 57.下列基团极性最小的是 C
A.醛基 B.酮基 C.酯基 D.酚羟基 E.醇羟基 58.下列基团极性最大的是 A
A.羧基 B.胺基 C.烷基 D.醚基 E.苯基 59.下列基团极性最小的是 C
A.羧基 B.胺基 C.烷基 D.醚基 E.苯基
61.聚酰胺薄层色谱下列展开剂中展开能力最强的是 D
A.30%乙醇 B.无水乙醇 C.70%乙醇 D.丙酮 E.水
62.具下列基团的化合物在聚酰胺薄层色谱中Rf值最大的是 D A. 四个酚羟基化合物 B.二个对位酚羟基化合物 C.二个邻位酚羟基化合物 D. 二个间位酚羟基化合物 E.三个酚羟基化合物
63.聚酰胺在何种溶液中对黄酮类化合物的吸附最弱 D
A. 水 B. 丙酮 C. 乙醇 D. 氢氧化钠水溶液 E. 甲醇 .对聚酰胺色谱叙述不正确项 E
A. 固定项为聚酰胺 B. 适于分离酚性、羧酸、醌类成分 C. 在水中吸附力最大 D. 醇的洗脱力大于水 E. 甲酰胺溶液洗脱力最小
65.化合物进行正相分配柱色谱时的结果是 B
A.极性大的先流出 B.极性小的先流出 C.熔点低的先流出 D.熔点高的先流出 E.易挥发的先流出 66.化合物进行反相分配柱色谱时的结果是 A
A.极性大的先流出 B.极性小的先流出 C.熔点低的先流出 D.熔点高的先流出 E.易挥发的先流出 70.纸色谱的色谱行为是 A
A.化合物极性大Rf值小 B.化合物极性大Rf值大 C.化合物极性小Rf值小 D.化合物溶解度大Rf值小E.化合物酸性大Rf值大 71.正相纸色谱的展开剂通常为 E
A.以水为主 B.酸水 C.碱水 D.以醇类为主 E.以亲脂性有机溶剂为主 72.薄层色谱的主要用途为 B
A.分离化合物 B.鉴定化合物 C.分离和化合物的鉴定 D.制备化合物 E.制备衍生物 73.原理为分子筛的色谱是 B
A.离子交换色谱 B.凝胶过滤色谱 C.聚酰胺色谱 D.硅胶色谱 E.氧化铝色谱 74.凝胶色谱适于分离 E
A. 极性大的成分 B. 极性小的成分 C. 亲脂性成分 D. 亲水性成分 E. 分子量不同的成分 77.不适宜用离子交换树脂法分离的成分为 E
A. 生物碱 B. 生物碱盐 C. 有机酸
D. 氨基酸 E. 强心苷
78.天然药物水提取液中,有效成分是多糖,欲除去无机盐,采用 B A. 分馏法 B. 透析法 C. 盐析法 D. 蒸馏法 E. 过滤法 79.淀粉和葡萄糖的分离多采用 D
A. 氧化铝色谱 B. 离子交换色谱 C. 聚酰胺色谱 D. 凝胶色谱 E. 硅胶吸附柱色谱 81.与判断化合物纯度无关的是 D
A.熔点的测定 B.选二种以上色谱条件检测
C.观察结晶的晶型 D.闻气味 E.测定旋光度 82.紫外光谱用于鉴定化合物中的 C
A.羟基有无 B.胺基有无 C.不饱和系统 D.醚键有无 E.甲基有无 83.红外光谱的单位是 A
A.cm-1 B.nm C.m/z D.mm E.δ
84.红外光谱中羰基的吸收峰波数范围是 D
A.3000~3400 B.2800~3000 C.2500~2800 D.1650~1900 E.1000~1300 85.确定化合物的分子量和分子式可用 E
A.紫外光谱 B.红外光谱 C.核磁共振氢谱 D.核磁共振碳谱 E.质谱
86.用核磁共振氢谱确定化合物结构不能给出的信息是 A
A.碳的数目 B.氢的数目 C.氢的位置 D.氢的化学位移 E.氢的偶合常数
87.用核磁共振碳谱确定化合物结构不能给出的信息是 A
A.氢的数目 B.碳的数目 C.碳的位置 D.碳的化学位移 E.碳的偶合常数 88.核磁共振氢谱中,2J值的范围为 E
A.0~1Hz B.2~3Hz C.3~5Hz D.5~9Hz E.10~16Hz .红外光谱的缩写符号是 B
A. UV B. IR C. MS D. NMR E. HI-MS 90.核磁共振谱的缩写符号是 D
A. UV B. IR C. MS D. NMR E. HI-MS
(三)填空题 [1-14]
1. 天然药物化学成分的主要分离方法有:系统溶剂分离法 、 两相溶剂萃取法 、 沉淀法 、 盐析法 、分馏法 、 结晶法 及 色谱法 等。
2. 对于大分子化合物如多肽、蛋白质、多糖等常用 凝胶 色谱进行分离。 3. 天然药物成分在溶剂中的溶解度直接与溶剂的 极性 有关,溶剂可分为 水 、 亲水性有机溶剂 和 亲脂性有机溶剂 三种。
5.溶剂提取法中溶剂的选择主要依据 溶剂的极性 、 被分离成分的性质 、 共存的其它成分的性质 三方面来考虑。
8.两相溶剂萃取法是利用混合物中各成分在两相互不混溶的溶剂中 分配系数 的差异来达到分离的;化合物的 分配系数 差异越 大 ,分离效果越 好 。
9.常用的沉淀法有 、 和 等。
10.乙醇沉淀法加入的乙醇含量达80%以上 以上时,可使 淀粉 、 蛋白质 、 粘液质 和 树胶 等物质从溶液中析出。
12.吸附色谱法常选用的吸附剂有 、 、 和 等。
13.聚酰胺吸附色谱法的原理为 氢键吸附 ,适用于分离 酚类或黄酮类 、 羧酸类 、和 醌类 等化合物。
14.凝胶色谱法是以 凝胶 为固定相,利用混合物中各成分 分子量大小 的不同而进行分离的
方法。其中分子量 小 的成分易于进入凝胶颗粒的网孔,柱色谱分离时 后 被洗脱;分子量 大 的成分不易进入凝胶颗粒的网孔,而 先 被洗脱。
15.通过系统查阅 美国化学文摘(CA) ,判断已知或未知化合物。
16.大多数β-D和α-L的苷端基碳质子的偶合常数是在 6~8Hz 范围。 17. 苷的碳端基碳质子的化学位移在 4~6ppm 范围。
第三章 苷类
A型题 [1-20]
3.在水和其他溶剂中溶解度都很小的苷是 D
A. 氧苷 B. 氮苷 C. 硫苷 D. 碳苷 E. 酯苷 4.酸水解速度最快的是 C
A. 葡萄糖苷 B. 鼠李糖苷 C. 2-去氧糖苷 D. 葡萄糖醛酸苷 E. 阿拉伯糖苷 5.最难被酸水解的是 A
A. 碳苷 B. 氮苷 C. 氧苷 D. 硫苷 E. 氰苷 7.水解碳苷常用的方法是 E
A. 缓和酸水解 B. 强烈酸水解 C. 酶水解 D. 碱水解 E. 氧化开裂法
9.提取苷类成分时,为抑制或破坏酶常加入一定量的 C
A. 硫酸 B. 酒石酸 C. 碳酸钙 D. 氢氧化钠 E. 碳酸钠 11.Smith裂解法属于 D
A. 缓和酸水解法 B. 强烈酸水解法 C. 碱水解法 D. 氧化开裂法 E. 盐酸-丙酮水解法 15.下列有关苷键酸水解的论述,错误的是 B A. 呋喃糖苷比吡喃糖苷易水解 B. 醛糖苷比酮糖苷易水解 C. 去氧糖苷比羟基糖苷易水解 D. 氮苷比硫苷易水解 E. 酚苷比甾苷易水解
17.Molish反应的试剂组成是 E
A. 苯酚-硫酸 B. 酚-硫酸 C. 萘-硫酸 D. β-萘酚-硫酸 E. α-萘酚-浓硫酸 X型题 [41-50]
45.水解后能够得到真正苷元的水解方法是 AD
A.酶水解 B.剧烈酸水解 C.酸水解 D.氧化开裂法 E.碱水解 46.Smith裂解法中用到的试剂有 ABE
A.过碘酸 B.四氢硼钠 C.浓硫酸 D.氢氧化钠 E.稀盐酸
48.自中药中提取原生苷,抑制和破坏酶的活性,常采用的方法是 ACD A.在中药中加入碳酸钙 B.在中药中加入酸水 C.沸水提取 D.甲醇提取 E.30~40℃保温
50.自中药中提取苷类成分,常选用的溶剂是 AB
A.水 B.乙醇 C.醋酸乙酯 D.乙醚 E.石油醚 (三)填空题 [1-8]
1.在糖或苷的 水解液 中加入3%α-萘酚乙醇溶液混合后,沿器壁滴加 浓硫酸 使 酸 层集于下层,有 单糖 存在时则两液层交界处呈现 紫色环 ,此反应为 Molish 反应。
2.将样品溶于含少量Fe3+的冰醋酸中,沿管壁滴加浓硫酸,观察界面和醋酸层的颜色变化。如有α-去氧糖 存在,醋酸层渐呈蓝色或蓝绿色。界面的颜色随 苷元 不同而异。此反应为 Keller-Kiliani 反应。
3.按苷键原子不同,苷类可分 氧 苷、 硫 苷、 碳 苷、 氮 苷,最常见的是氧 苷。这是最常见的苷类分类方式。
4.苷元与糖结合成苷后,其水溶性 增大 ,挥发性 降低 ,稳定性 增强 ,生物活性或毒性 降低或消失 。
第四章 醌类
A型题 [1-30]
3.从下列总蒽醌的乙醚溶液中,用冷的5% Na2CO3水溶液萃取,碱水层的成分是 A A. B. C.
OOHHOOOHOOHOH O
O
OHO
D. E.
OOHOOHCH3
OOH O
4.能与碱液发生反应,生成红色化合物的是 B
A. 羟基蒽酮类 B. 羟基蒽醌类 C. 蒽酮类 D. 二蒽酮类 E. 羟基蒽酚类 6.下列游离蒽醌衍生物酸性最弱的是 D
A. B. C.
OOHOHOOHOOHOHOHO
O
OHO
D. E.
OOHOHOOHOOHCH2OH O
9.下列蒽醌用硅胶薄层色谱分离,用苯-醋酸乙酯(3︰1)展开后,Rf值大小顺序为 D
HOOOHHOOOHOOHOHO①OOHO②OHOHOOHO③OH
A. ①>②>③>④>⑤ B. ⑤>①>③>②>④ C.⑤>③>①>②>④ D. ④>②>③>①>⑤ E. ②>①>⑤>④>③
10.在大黄总蒽醌的提取液中,若要分离大黄酸、大黄酚、大黄素、芦荟大黄素、大黄 素甲醚,采用哪种分离方法最佳 E
A. pH梯度萃取法 B. 氧化铝柱色谱法 C. 分步结晶法 D. 碱溶酸沉法 E. pH梯度萃取法与硅胶柱色谱结合法 19.采用柱色谱分离蒽醌类成分,常不选用的吸附剂是 B
A. 硅胶 B. 氧化铝 C. 聚酰胺 D. 磷酸氢钙 E. 葡聚糖凝胶 21.大黄素型蒽醌母核上的羟基分布情况是 C
A. 一个苯环的β-位 B. 苯环的β-位 C.在两个苯环的α或β位 D. 一个苯环的α或β位 E. 在醌环上
22.某成分做显色反应,结果为:溶于Na2CO3溶液显红色.与醋酸镁反应显蓝紫色.与α-萘酚-浓硫酸反应不产生紫色环,在NaHCO3中不溶解。此成分为 C
A. B. C.
OHOOHO④OHCOOHO⑤glcOOOHOHOHOOHOHCH3
D. E.
glcOOOHOOOHOH
O
OOCH3OO
24.分离游离蒽醌与蒽醌苷,可选用下列方法 D
A. Al2O3柱色谱法 B. 离子交换色谱法 C. 水与丙酮萃取
D. 水与乙醚萃取 E. 丙酮与乙醚萃取 28.1,8-二羟基蒽醌的紫外光谱数据为 B
A. 418~440nm B. 430~450nm C. 470~500nm D. 400~420nm E. 500nm以上 X型题 [81-90]
83.下列化合物遇碱显黄色,经氧化后才显红色的是 BCD A. 羟基蒽醌类 B. 蒽酚 C. 蒽酮 D. 二蒽酮 E. 羟基蒽醌苷 (三)填空题 [1-12]
1.醌类化合物主要包括 苯醌 、 萘醌 、 菲醌 、 蒽醌 四种类型。
3.根据分子中羟基分布的状况不同,羟基蒽醌可分为 大黄素型 和 茜素型 两种类型。 5.分离大黄酚和大黄素甲醚常用柱色谱法,常用的吸附剂为 硅胶 ,最先洗脱下来的是 大黄酚 。
9.用pH梯度萃取法分离游离蒽醌衍生物,可溶于5%NaHCO3溶液的成分结构中应有 -COOH 基团;可溶于5%Na2CO3溶液的成分结构中应有 β-酚羟基 基团;可溶于5%NaOH溶液的成分结构中应有 α-酚羟基 基团;
第五章 苯丙素类化合物
(一)选择题 [1-42] A型题 [1-10]
1.香豆素的基本母核为 A
A. 苯骈α-吡喃酮 B. 对羟基桂皮酸 C. 反式邻羟基桂皮酸 D. 顺式邻羟基桂皮酸 E.苯骈γ-吡喃酮 3.异羟肟酸铁反应的作用基团是 B
A. 亚甲二氧基 B. 内酯环 C. 芳环 D. 酚羟基 E. 酚羟基对位的活泼氢
4.游离香豆素可溶于热的氢氧化钠水溶液,是由于其结构中存在 C A. 甲氧基 B. 亚甲二氧基 C. 内酯环 D. 酚羟基对位的活泼氢 E. 酮基
8.组成木脂素的单体结构类型不包括 D
A. 桂皮酸 B. 烯丙苯 C. 桂皮醇 D. 苯甲酸 E. 丙烯苯 9.Gibb′s反应呈现阳性时通常呈 A
A. 蓝色 B. 红色 C. 黄色 D. 绿色 E. 紫色 B型题 [11-20] [16-20]
A. 异羟肟酸铁反应 B. Gibb′s试剂反应 C. Molish试剂反应 D.水饱和的正丁醇或异戊醇 E. 甲苯-甲酸乙酯-甲酸(5﹕4﹕1) 16.内酯类化合物的鉴别可用 A
17.简单香豆素类的纸色谱鉴定展开剂常采用 D 18.苷或糖类的化学鉴别常采用 C
19.硅胶薄层色谱鉴定简单香豆素类成分,常用的展开剂为 E 20.用于确定香豆素C6位有无取代基的反应是 B X型题 [31-42]
34.提取游离香豆素的方法有 BCE
A.酸溶碱沉法 B.碱溶酸沉法 C.乙醚提取法 D.热水提取法 E.乙醇提取法
35.采用色谱方法分离香豆素混合物,常选用的吸附剂有 ABD
A.硅胶 B.酸性氧化铝 C.碱性氧化铝 D.中性氧化铝 E.活性碳
38.区别6,7-呋喃香豆素和7,8-呋喃香豆素时,可将它们分别加碱水解后再采用 BC A.异羟肟酸铁反应 B.Gibb′s反应 C.Emerson反应 D.三氯化铁反应 E.醋酐-浓硫酸反应 40.组成木脂素的单体有 ABCDE
A.桂皮醛 B.桂皮酸 C.桂皮醇 D.丙烯苯 E.烯丙苯
8761O23O45
(三)填空题 [1-10]
1.香豆素是一类具有 苯并α-吡喃酮 母核的 内酯类 化合物。它们的基本骨架是 。
6.木脂素分子结构中常含有 酚羟基 、 醇羟基 、 甲氧基 、 亚甲二氧基 、 羧基 和 内酯环 等,因此分别呈各功能团所具有的化学性质。
8.游离香豆素及其苷分子中具有 α,β-不饱和内酯 结构,在 稀碱溶液 中可水解开环,形成易溶于 水 的 顺邻羟基桂皮酸盐 ,加 酸酸化 又环合成难溶于 水 的 内酯 而沉淀析出。
此反应具有 可逆 性。可用于香豆素及其内酯类化合物的鉴别和提取分离。
10.碱溶酸沉法提取香豆素类成分时,必须注意所加碱液的 浓度不宜太浓 、 碱度不宜太强 ,加热的 时间不宜太长 、 温度不宜太高 ,以免破坏内酯环。
第六章 黄酮类化合物
A型题 [1-45]
1.黄酮类化合物的准确定义为 A
A.两个苯环通过三碳链相连的一类化合物 B.γ-吡喃酮 C.2-苯基色原酮
D.2-苯基苯并α-吡喃酮 E.2-苯基苯并γ-吡喃酮
2.色原酮环C2、C3间为单键,B环连接在C2位的黄酮类化合物是 D A.黄酮醇 B.异黄酮 C.查耳酮 D.二氢黄酮 E.黄烷醇 4.银杏叶中含有的特征成分类型为 E
A.黄酮醇 B.二氢黄酮 C.异黄酮 D.查耳酮 E.双黄酮 5.黄酮类化合物大多呈色的最主要原因是 B
A.具酚羟基 B.具交叉共轭体系 C.具羰基 D.具苯环 E.为离子型 6.二氢黄酮醇类化合物的颜色多是 E
A.黄色 B.淡黄色 C.红色 D.紫色 E.无色 7.二氢黄酮、二氢黄酮醇类苷元在水中溶解度稍大是因为 E
A.羟基多 B.有羧基 C.离子型 D.C环为平面型 E.C环为非平面型 10.黄酮苷和黄酮苷元一般均能溶解的溶剂为 C
A.乙醚 B.氯仿 C.乙醇 D.水 E.酸水 11.下列黄酮类酸性最强的是 D
A.7-OH黄酮 B.4′-OH黄酮 C.3′,4′-二OH黄酮 D.7,4′-二OH黄酮 E.6,8-二OH黄酮 13.鉴别黄酮类化合物最常用的显色反应是 D
A.四氢硼钠反应 B.三氯化铝反应 C.三氯化铁反应 D.盐酸-镁粉反应 E.二氯氧锆反应 15.不能与邻二酚羟基反应的试剂是 B
A.三氯化铝 B.二氯氧锆 C.中性醋酸铅 D.碱式醋酸铅 E.氨性氯化锶
16.二氯氧锆-枸橼酸反应中,先显黄色,加入枸橼酸后颜色显著减退的是 A
A.5-OH 黄酮 B.黄酮醇 C.7-OH黄酮 D.4′-OH黄酮醇 E.7,4′-二OH黄酮 18.黄酮苷类化合物不能采用的提取方法是 A
A.酸提碱沉 B.碱提酸沉 C.沸水提取 D.乙醇提取 E.甲醇提取
19.用碱溶酸沉法从花、果实类药材中提取黄酮类化合物,碱液宜选用 E
A.5%NaHCO3 B.5%Na2CO3 C.5%NaOH D.10%NaOH E.饱和石灰水
22.pH梯度萃取法分离下列黄酮苷元,用5%NaHCO3、5%Na2CO3、1%NaOH依次萃取,先后萃取出化合物的顺序为 C
OOHOHOOH
OOHHOOHOO
HOOHOOH
A.②→①→③ B.③→①→② C.①→③→② D.①→②→③ E.③→②→① 23.pH梯度萃取法分离黄酮苷元类,加碱液萃取的顺序应是 B A.NaHCO3→NaOH→Na2CO B.NaHCO3→Na2CO3→NaOH C.NaOH→NaHCO3→Na2CO3 D.NaOH→Na2CO3→NaHCO3 E.Na2CO3→NaHCO3→NaOH
24.柱色谱分离具3-OH或5-OH或邻二酚羟基的黄酮类化合物,不宜用的填充剂是 D
A.活性炭 B.硅胶 C.聚酰胺 D.氧化铝 E.纤维素
34.紫外光谱中,加入位移试剂主要是帮助推断黄酮类化合物结构中的 C
A.甲氧基 B.异戊稀基 C.酚羟基 D.羰基 E.糖基
35.紫外光谱中,主要用于诊断黄酮、黄酮醇类化合物7-OH的试剂是 B
A.甲醇钠 B.醋酸钠 C.醋酸钠-硼酸
D.AlCl3 E.AlCl3+HCl
36.紫外光谱中,可用于诊断黄酮、黄酮醇类化合物4′-OH的试剂是 A
A.甲醇钠 B.醋酸铅 C.醋酸钠-硼酸
D.AlCl3 E.AlCl3+HCl
38.测黄酮、黄酮醇类化合物的醋酸钠-硼酸紫外光谱,可帮助推断结构中是否有 D
A.3-OH B.5-OH C.7-OH D.邻二酚羟基 E.4′-OH [71-75]
A.5%NaHCO3 B.5%Na2CO3 C.0.2%NaOH D.4%NaOH E.5%HCl 71.pH梯度萃取5-OH黄酮应选用 D 72.pH梯度萃取6-OH黄酮应选用 C 73.pH梯度萃取7-OH黄酮应选用 B 74.pH梯度萃取4′-OH黄酮应选用 B
75.pH梯度萃取7,4′-二OH黄酮应选用 A X型题 [136-149]
136.黄酮苷元按结构分类,主要是依据 ACE
A.三碳链的氧化程度 B.是否连接糖链 C.B环连接位置 D.来自何种植物 E.三碳链是否成环 141.黄酮与金属盐类试剂络合的必要条件是 BCD
A.具7-OH B.具邻二酚羟基 C.具3-OH D.具5-OH E.3-OH和5-OH缺一不可 143.从中药中提取黄酮类化合物可采用 AC
A.溶剂提取法 B.铅盐沉淀法 C.碱溶酸沉法 D.水蒸气蒸馏法 E.聚酰胺色谱法
144.pH梯度萃取法分离黄酮类化合物 ABD A. 将总黄酮溶解在亲脂性有机溶剂中 B.以碱液为萃取剂
C.适用于分离苷类和苷元类
D.适用于分离酸性强弱不同的苷元类 E.酸性弱的黄酮先被萃取出来 (三)填空题 [1-7]
1.一般黄酮类苷元难溶于 水 、 甲醇 、 乙醇 ,易溶于 乙醚 等有机溶剂,二氢黄酮、异黄酮等 非平面 型分子,水中溶解度稍大。黄酮苷由于结合了糖,水溶性 增加 ,一般
易溶于 甲醇 、 乙醇 、 热水 等极性大的溶剂,难溶于 氯仿 、 乙醚 、 苯 等极性小的溶剂。
2.黄酮类化合物酸性强弱顺序依次为 7,4′-二OH 大于 7或4′-OH 大于 一般酚羟基 大于 5-OH ,此性质可用于提取分离。因7-或4′-OH处于4-位羰基的 对位 ,故酸性 较强 ;而5-位羟基因与羰基形成 分子内氢键 ,故酸性 最弱 。
3.黄酮类化合物因多具酚羟基,可溶于 碱 水,加 酸 后又可沉淀析出。利用游离黄酮混合物的酸性强弱不同,可用 pH梯度萃取 法分离,其中7-或4′-OH黄酮可用 5%Na2CO3 溶液萃取,5-OH黄酮可用 4%NaOH 溶液萃取,萃取液分别酸化而分离。
4.用碱溶酸沉法提取黄酮类化合物时,应注意碱液浓度不宜过大,以免破坏 黄酮母核 ,加酸酸化时,也不宜调pH过低,以免生成 佯盐 使沉淀重新溶解,降低收率。
6.在黄酮类化合物甲醇液中加入位移试剂,可使黄酮类化合物的酚羟基 解离 或 络合 ,导致紫外光谱的特征性改变,根据这些变化可以推断酚羟基等取代基的 位置 或 数目 。
第七章 萜类和挥发油
A型题 [1-30]
1.开链萜烯的分子组成符合下述哪项通式 D
A.(CnHn)n B.(C4H8)n C.(C3H6)n D.(C5H8)n E.(C6H8)n 7. 组成挥发油最主要的成分是 E
A. 脂肪族化合物 B. 芳香族化合物 C. 二萜类 D. 二倍半萜类 E. 单萜、倍半萜及其含氧衍生物 8. 挥发油中的芳香族化合物多为下列哪种衍生物。 D
A. 苯酚 B. 苯甲醇 C. 苯甲醛 D. 苯丙素 E. 苯甲酸
15. 提取某些贵重的挥发油,常选用的方法是 B
A. 通入水蒸气蒸馏法 B.吸收法 C.压榨法 D.浸取法 E.共水蒸馏法
28. 典型单萜烯的结构中,应具有的不饱和度数是 B
A. 1 B. 2 C. 3 D. 4 E. 5
29. 由甲戊二羟酸演变而成的化合物类型是 E
A. 糖类 B. 有机酸类 C. 黄酮类 D. 木脂素类 E. 萜类 X型题 [91-100]
91. 挥发油主要由下列哪些类型化合物组成 BCD
A. 环烯醚萜 B. 脂肪族 C. 芳香族 D. 萜类 E. 香豆素 93. 挥发油具备的性质 ABDE
A. 难溶于水 B. 具挥发性 C. 升华性 D. 易溶于有机溶剂 E. 能水蒸气蒸馏 94. 提取挥发油可采用的方法是 ABCD
A. 水蒸气蒸馏法 B. 压榨法 C. 吸收法
D. 溶剂提取法 E. 升华法
99. 挥发油中主要含有的萜类化合物是 AB
A. 单萜 B. 倍半萜 C. 二萜 D. 二倍半萜 E. 三萜 100. 属于二萜类化合物的是 ABCD
A. 雷公藤甲素 B. 银杏内酯 C. 穿心莲内酯 D. 植物醇 E. 薄荷醇 (三)填空题 [1-34]
1.萜类化合物常常根据分子中 异戊二烯单位数 进行分类,根据各萜分子结构中碳环的有无和数目的多少,进一步分为 链状 萜、 单环 萜、 双环 萜、 三环 萜等。开链萜烯一般符合 (C5H8)n 通式,随着分子中碳环数目的 增加 ,氢原子数的比例相应 减少 。
2.萜类化合物是由个数不等的 C5骨架片段 构成的,表明萜类化合物有着共同的来源途径。萜类化合物的生源历来有如下两种观点即 经验异戊二烯法则 和 生源异戊二烯法则 。
10.青蒿素是过 氧化物 倍半萜,系从中药青蒿中分离到的 抗疟疾 的有效成分。青蒿素在 水 中及 油 中均难溶解,影响其治疗作用的发挥。因此,曾对它的结构进行了修饰,合成大量衍生物,从中筛选出具有抗疟效价高、原虫转阴快、速效、低毒等特点的 双氢青蒿素 ,再进行甲基化,将它制成油溶性的 蒿甲醚 及 青蒿琥珀酸单酯 ,现已有多种制剂用于临床。
12.萜类化合物一般为亲脂性成分,难溶于 水 ,易溶于 亲脂性 有机溶剂,可溶于醇。但萜类化合物若与糖成苷,则具 亲水性 ,易溶于 水 ,难溶于 亲脂性 有机溶剂。
14.挥发油又称 精油 是一类具有 芳香 气味的油状液体的总称。在常温下能挥发,可随水蒸气蒸馏。 15.挥发油是一种 混合 物,化学组成比较复杂,其中往往以某种或某数种成分占较大的份量。按化学结构将挥发油中所含的化学成分分为 萜类化合物 、 脂肪族化合物 、 芳香族化合物 ;此外,在少数挥发油中还存在一些含 硫 和含 氮 的衍生物。
16.挥发油中的芳香族化合物,大多是 苯丙素 衍生物,其结构多具有 C6~C3 基本骨架。 29.气相色谱是研究挥发油的重要手段之一,现已广泛用于挥发油的 定性 和 定量 分析。 30.挥发油的定性分析主要用于已知成分的鉴定,常用对照品叠加法,将已知对照品物质加入挥发油试样中,对比加入前后的色谱图,若某色谱峰面积 增加 ,则该色谱峰所代表的组分与对照品为同一物质。
第八章 皂 苷
(一)选择题 [1-68]
1.不符合甾体皂苷元结构特点的是 E
A. 含A、B、C、D、E和F六个环 B. E环和F环以螺缩酮形式连接
C. E环是呋喃环,F环是吡喃环 D. C10、C13、C17位侧链均为β-构型 E. 分子中常含羧基,又称酸性皂苷 2.不符合异螺旋甾烷结构特点的是 E
A. C10β-CH3 B. C13β-CH3 C. C14α-CH3 D. C20α-CH3 E. C25β-CH3 3.不符合皂苷通性的是 A
A. 大多为白色结晶 B. 味苦而辛辣 C. 对粘膜有刺激性 D. 振摇后能产生泡沫 E. 大多数有溶血作用
4.含甾体皂苷水溶液,分别加入酸管(加盐酸)碱管(加氢氧化钠)后振摇,结果是 C A. 两管泡沫高度相同 B. 酸管泡沫高于碱管几倍 C. 碱管泡沫高于酸管几倍 D. 两管均无泡沫
E. 酸管有泡沫,碱管无泡沫
9.Liebermann-Burchard反应所使用的试剂是 E
A. 氯仿-浓硫酸 B. 冰醋酸-乙酰氯 C. 五氯化锑 D. 三氯醋酸 E. 醋酐-浓硫酸
11.下列成分的水溶液振摇后能产生大量持久性泡沫,并不因加热而消失的是 D A. 蛋白质 B. 黄酮苷 C. 蒽醌苷
D. 皂苷 E. 生物碱 13.不符合β-香树脂烷结构特点的是 E A. 属于三萜
B. C23、C24连接在C4位上 C. C29、C30连接在C20上
D. A、B、C、D、E环都是六元环 E. C29、C30分别连接在C19、C20上
14. 同时具有C2、C3羟基和Δ5、6双键的甾体皂苷元在下列哪个波长附近出现最大吸收峰。 A A. 235nm B. 270nm C. 310nm D. 349nm E. 415nm
15. 甾体皂苷与浓硫酸反应后,其螺缩酮结构在哪个波长附近出现最大吸收峰 B A.235nm B. 270nm C. 310nm D. 349nm E. 415nm 17.制剂时皂苷不适宜的剂型是 D
A. 片剂 B. 糖浆剂 D. 注射剂 E. 冲剂 18.下列皂苷中具有甜味的是 B
A. 人参皂苷 B. 甘草皂苷 D. 知母皂苷 E. 桔梗皂苷 B型题 [19-36] [19-22]
A. 达玛烷 B. β-香树脂烷 D.α-香树脂烷 E. 羊毛脂甾烷 19.此结构属于 C
2721OF2618202325H12E2224O19111317161C14DHH1529A10B8H3574620.此结构属于 B
2930192012E2113111822CD1721251422616A10B82715345H7 2324621
.此结构属于 E
2126182719CDHAB30H282922.此结构属于 A
C. 合剂 C. 柴胡皂苷 C. 螺旋甾烷 21H202223242527261910C181430DA428BH29[57-61]
A. 螺旋甾烷型 B. 异螺旋甾烷型 C. 二者均是 D. 二者均不是
57.C25甲基为β型,绝对构型为L型的是 A 58.C25甲基为α型,绝对构型为D型的是 B 59.IR光谱中,在980(A),920(B),900(C),860(D)cm-1附近有四个特征吸收谱带的是 C 60.B带峰强度比C带峰强3~4倍的是 A 61.C带峰强度比B带峰强2倍的是 B X型题 [62-68]
66.皂苷多具有下列哪些性质 ABCDE
A. 吸湿性 B. 发泡性 C. 无明显熔点 D. 溶血性 E. 味苦而辛辣及刺激性
(三)填空题 [1-6]
1.皂苷因其水溶液经振摇能产生__大量持久性的似肥皂样泡沫__而得名。以皂苷为主要成分的天然产物有___甘草_ 、__人参_ 、__三七_ 和___桔梗___等。
2.按皂苷元的化学结构可以将皂苷分成__甾体皂苷____和___三萜皂苷___两大类,它们的苷元含碳原子数分别是__27__ 个和___30___ 个。
6.分子中有羧基的皂苷称__酸性皂苷___;皂苷元上羧基与糖缩合而成的苷称__酯皂苷____;双糖链皂苷是指__皂苷元与两条糖链连接的皂苷____。 第九章 强心苷
(一)选择题 [1-63]
1.甲型强心苷元与乙型强心苷元主要区别是 D
A. 甾体母核稠合方式 B. C10位取代基不同 C. C13位取代基不同 D. C17位取代基不同 E. C5-H的构型 5.提取次生苷应采用那种方法 E A. 先用70%乙醇浸泡,再加热提取 B. 用甲醇回流 C. 用水煎煮
D. 用乙醚连续回流提取
E. 用水湿润,室温放置一段时间,再用70%乙醇回流提取 7.Keller-Kiliani反应所用试剂是 E
A. 三氯醋酸-氯胺T B. 冰醋酸-乙酰氯 C. 三氯化铁-盐酸羟胺 D. 三氯化锑 E. 三氯化铁-冰醋酸,浓硫酸 11.不符合甲型强心苷元特征的是 C A. 甾体母核 B. C/D环顺式稠合
C. C17连接六元不饱和内酯环 D. C18、C19均为β-构型 E. C17连接五元不饱和内酯环 12.检测α-去氧糖的试剂是 B
A. 醋酐-浓硫酸 B. 三氯化铁-冰醋酸 C. 三氯化锑 D. 间二硝基苯 E. 苦味酸钠 14.用于检测甲型强心苷元的试剂是 D
A. 醋酐-浓硫酸 B. 三氯化铁-冰醋酸 C. 三氯化锑 D. 碱性苦味酸 E. 对二甲氨基苯甲醛 15.下列物质中C/D环为顺式稠和的是 C
A. 甾体皂苷 B. 三萜皂苷 C. 强心苷
D. 蜕皮激素 E. 胆汁酸 16.α-去氧糖常见于 A
A. 强心苷 B. 皂苷 C. 黄酮苷 D. 蒽醌苷 E. 香豆素苷 X型题 [53-63]
54.温和酸水解可以切断的苷键是 AC
A. 苷元与α-去氧糖之间 B. α-羟基糖之间 C.α-去氧糖之间 D. 苷元与6-去氧糖之间 E. α-去氧糖与α-羟基糖之间 63.符合甲型强心苷元结构特征的是 ABCD C/D环顺式稠合
B. B/C环反式稠合
C. C18、C19都是β-构型 D.C17连接五元不饱和内酯 E. C17连接六元不饱和内酯 (三)填空题 [1-7]
4.使用不同的碱可以使强心苷分子中不同部位酰基水解:碳酸氢钠(钾)可使__α-去氧糖__上的酰基水解;氢氧化钙可使__α-去氧糖__、_α-羟基糖__和___苷元_上的酰基都水解;在氢氧化钠(钾)乙醇溶液中,还可以发生__Δαβγ-内酯环中__双键位移,产生__C22_ 活性次甲基,此性质可用于____甲_ 型强心苷元的检测。
6.检测强心苷的试剂可以分成___三___大类;例如:醋酐-浓硫酸试剂属于检测__甾体母核__类试剂;间二硝基苯试剂属于检测_五元不饱和内酯环__类试剂;三氯化铁-冰醋酸试剂属于检测__α-去氧糖__类试剂。
第十章 生物碱
(一)选择题 [1-220] 7. 生物碱的味多为 C
A. 咸 B. 辣 C. 苦 D. 甜 E. 酸 10. 表示生物碱碱性的方法常用 D
A. pkb B. Kb C. pH D. pka E. Ka 11. 生物碱碱性最强的是 D
A. 伯胺生物碱 B. 叔胺生物碱 C. 仲胺生物碱 D. 季铵生物碱 E. 酰胺生物碱 12.水溶性生物碱主要指 E
A. 伯胺生物碱 B. 仲胺生物碱 C. 叔胺生物碱 D. 两性生物碱 E. 季铵生物碱
13. 溶解脂溶性生物碱的最好溶剂是 D A. 乙醚 B. 甲醇 C.乙醇 D. 氯仿 E. 水
14.生物碱沉淀反应呈桔红色的是 B
A. 碘化汞钾试剂 B. 碘化铋钾试剂 C.饱和苦味酸试剂 D. 硅钨酸试剂 E. 碘-碘化钾试剂
15. 生物碱沉淀试剂反应的介质通常是 A
A. 酸性水溶液 B. 碱性水溶液 C. 中性水溶液 D. 盐水溶液 E. 醇水溶液
16.水溶性生物碱分离的常用方法是 C
A. 碘化汞钾沉淀法 B. 硅钨酸沉淀法 C. 雷氏盐沉淀法 D. 苦味酸沉淀法 E. 碘化铋钾沉淀法
17. 用离子交换树脂法分离纯化生物碱时,常选用的离子交换树脂是 A A. 强酸型 B. 弱酸型 C. 强碱型 D. 弱碱型 E. 中等程度酸型
18. 从CHCl3中分离酚性生物碱常用的碱液是 B
A. Na2CO3 B. NaOH C. NH4OH D. NaHCO3 E. Ca(OH)2 22. 生物碱酸水提取液常用的处理方法是 B
A. 阴离子交换树脂 B. 阳离子交换树脂 C.硅胶柱色谱吸附 D. 大孔树脂吸附 E. 氧化铝柱色谱吸附
23.碱性不同生物碱混合物的分离可选用 C
A. 简单萃取法 B. 酸提取碱沉淀法 C. pH梯度萃取法 D. 有机溶剂回流法 E. 分馏法
24. 分配色谱法分离脂溶性生物碱选作固定相的是 D A. 氨水 B. Ca(OH)2水 C. CaO水 D. 甲酰胺 E. 二乙胺
25. 吸附色谱法分离生物碱常用的吸附剂是 B A. 聚酰胺 B. 氧化铝 C. 硅胶 D. 活性炭 E. 硅藻土
31. 生物碱的薄层色谱和纸色谱法常用的显色剂是 B A. 碘化汞钾 B. 改良碘化铋钾 C. 硅钨酸 D. 雷氏铵盐 E. 碘—碘化钾 36. 此生物碱结构属于 B
H3COH3CONH3COOCH3
A. 吲哚类 B. 异喹啉类 C. 吡啶类 D. 甾体类 E. 大环类 37. 下列三个化合物碱性大小顺序为 D
COOCH3NCH3OCOOCH3N
NCH3
(a) (b) (c) A. a>b>c B. c>b>a C. c>a>b D. a>c>b E. b>c>a 38. 碱性最弱的生物碱是 E
A. 季胺碱 B. 叔胺碱 C. 仲胺碱 D. 伯胺碱 E. 酰胺碱
42. 提取生物碱盐不选用的溶剂是 E A. 酸水 B. 甲醇 C. 乙醇 D. 水 E. 氯仿
43.分离季铵碱的生物碱沉淀试剂为 D A. 碘化汞钾 B. 碘化铋钾 C. 硅钨酸 D. 雷氏铵盐 E. 碘-碘化钾
52. 溶剂法分离l—麻黄碱和d—伪麻黄碱的依据是 B
A. 硫酸盐溶解度的差异 B. 草酸盐溶解度的差异 C.醋酸盐溶解度的差异 D. 磷酸盐溶解度的差异 E. 游离碱溶解度的差异 55. 下列生物碱碱性最强的是 A A. 季胺碱 B. 叔胺碱 C. 仲胺碱 D. 伯胺碱 E. 酰胺碱
[94-98]
CHCHCH3CH3OHHN
CHCHCH3OHNH2CHCHCH3A. B.
C.
N(CH3)3OHN(CH3)2
-+OH D.
NHCOCH3 E.
94. 上述化合物碱性最强者 D 95. 上述化合物碱性最弱者 E
96. 上述化合物碱性处于第二位者 A 97. 上述化合物碱性处于第三位者 B 98. 上述化合物碱性处于第四位者 C [139-143]
A. 碱性增强 B. 碱性减弱 C. 二者均可 D. 二者均不可 139. 生物碱N原子α位有羟基时 B 140. 生物碱N原子α位有羰基时 B 141. 生物碱N原子α位有甲基时 A 142. 生物碱N原子α位有双键时 B 143. 生物碱N原子α位有苯基时 B
186. 对生物碱进行分离时,可利用 ABDE
A. 碱性差异 B. 溶解性差异 C. 分子大小差异 D. 极性差异 E. 特殊官能团差异
190. 用溶剂法提取生物碱常采用的方法为 DE A. 萃取法 B. 水蒸气蒸馏法 C. 分馏法 D. 浸渍法 E. 渗漉法
193. 硅胶薄层色谱法分离生物碱,为防拖尾可选用 BD A. 酸性展开剂 B. 碱性展开剂 C. 中性展开剂 D. 氨水饱和 E. 醋酸饱和
203. 酸水提取法提取总生物碱时,一般用 AC A. 0.5%~1%的盐酸或硫酸 B. 煎煮法提取
C. 提取液通过强酸型阳离子交换树脂柱 D. 提取液通过大孔吸附树脂柱 E. 提取液用氯仿进行萃取
205. 在植物体内,生物碱 BCD A. 不能以游离状态存在
B. 多与共存的有机酸结合成生物碱盐 C. 往往在植物的某种器官含量较高
D. 可与无机酸成盐
E. 多以酯或苷的形式存在
206. 生物碱分子结构与其碱性强弱的关系正确的是 ACD A. 氮原子价电子的P电子成分比例越大,碱性越强 B. 氮原子附近有吸电子基团则使碱性增强 C. 氮原子处于酰胺状态则碱性极弱
D. 生物碱的立体结构有利于氮原子接受质子,则其碱性性增强
E. 氮原子附近取代基团不利于其共轭酸中的质子形成氢键缔合,则碱性强 207. 生物碱的沉淀反应 ADE A. 一般在稀酸水溶液中进行 B. 可不必处理酸水提取液
C. 选用一种沉淀试剂反应呈阳性,即可判断有生物碱 D. 有些沉淀试剂可用作纸色谱和薄层色谱的显色剂 E. 可应用于生物碱的分离纯化
214. 常用于检识生物碱的试剂是 ACDE
A. 碘化铋钾试剂 B. 醋酸镁试剂 C. 碘化汞钾试剂 D. 雷氏盐试剂 E. 苦味酸试剂 (三)填空题 [1-12]
1. 生物碱按化学结构通常分为 有机胺类生物碱 、 吡啶类生物碱 、 莨菪烷类生物碱 、 异喹啉类生物
碱 、 吲哚类生物碱 、 其他类生物碱 等六大类。
2. 植物体内,大多数生物碱与 有机酸 结合成生物碱盐;少数生物碱与 无机酸 成盐;还有的生物碱呈 游离 状态存在。
4. 生物碱结构中N原子上的孤电子对易接受 质子 而显碱性。生物碱根据pKa值分为 弱碱性生物碱 、 中强碱性生物碱 和 强碱性生物碱 。
5. 生物碱的碱性按pKa的大小顺序一般是 胍基 > 季铵碱 > 脂肪胺基 > 脂氮杂环 > 芳胺 > 芳氮杂环 > 多氮同环芳杂环 > 酰胺基 。
6.生物碱的碱性强弱与 氮原子的杂化方式 、 诱导效应 、 共轭效应 、 空间效应 以及 分子内氢键 等因素有关。
7.生物碱按其溶解性可分为 脂溶性生物碱 和 水溶性生物碱 。
8. 能与生物碱产生沉淀的试剂称 生物碱沉淀试剂 。生物碱的沉淀反应,一般在 酸性 条件下进行。常用的生物碱沉淀试剂有 碘-碘化钾试剂 试剂、 碘化铋钾试剂 试剂、 碘化汞钾试剂 试剂、 硅钨酸试剂 和 苦味酸试剂 试剂。
11. 将生物碱总碱溶于酸中,加入碱水调节pH值,由 低 到 高 ,则生物碱按碱性由 弱 到 强 依次被有机溶剂萃取出来;若将生物碱总碱溶于有机溶剂中,用pH值由 高 到 低 的缓冲液依次萃取,生物碱按碱性由 强 到 弱 被萃取出来。
天然药物化学试题(1)
一、指出下列各物质的成分类别(每题1分,共10分)
1、纤维素 2、酶 3、淀粉 4、桔霉素 5、咖啡酸 6、芦丁 7、紫杉醇 8、齐墩果酸 9、乌头碱 10、单糖 答:1多糖 2蛋白质 3多糖 4聚戊酮类 5苯丙酸类 6酚苷 7 坏状二萜 8五环三萜 9生物碱 10蒽醌
二、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20分)
1、天然药物化学: 是运用现代科学理论与方法研究天然药物中化学成分的一门学科。 2、异戊二烯法则:在萜类化合物中,常可看到不断重复出现的C5单位骨架。
3、单体:具有单一化学结构的物质。
4、有效成分:天然药物中具有临床疗效的活性成分。 5、HR-MS: 高分辨质谱,可以预测分子量。
6、液滴逆流分配法: 可使流动相呈液滴形式垂直上升或下降,通过固定相的液柱,实现物质的逆
流色谱分离。
7、UV: 红外光谱,可以预测分子结构。
8、盐析:向含有待测组分的粗提取液中加入高浓度中性盐达到一定的饱和度,使待测组分沉淀析
出的过程。
9、透析:是膜分离的一种,用于分离大小不同的分子,透析膜只允许小分子通过,而阻止大分子
通过的一种技术。
10、萃取法: 是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类化合物。是组成糖类及其衍生物的基本单元。
三、判断题(正确的在括号内划“√”,错的划“X” 每题1分,共10分)
13
( × )1.C-NMR全氢去偶谱中,化合物分子中有几个碳就出现几个峰。
(√ )2.多羟基化合物与硼酸络合后,原来中性的可以变成酸性,因此可进行酸碱中和滴定。 (√ )3.D-甘露糖苷,可以用1H-NMR中偶合常数的大小确定苷键构型。
(√ )4.反相柱层析分离皂苷,以甲醇—水为洗脱剂时,甲醇的比例增大,洗脱能力增强。 (× )5.蒽醌类化合物的红外光谱中均有两个羰基吸收峰。
( √ )6.挥发油系指能被水蒸气蒸馏出来,具有香味液体的总称。
(× )7.卓酚酮类成分的特点是属中性物、无酸碱性、不能与金属离子络合,多有毒性。 ( × )8.判断一个化合物的纯度,一般可采用检查有无均匀一致的晶形,有无明确、尖锐的熔点及选择一种适当的展开系统,在TLC或PC上样品呈现单一斑点时,即可确认为单一化合物。 (√ )9.有少数生物碱如麻黄碱与生物碱沉淀试剂不反应。
( √ )10.三萜皂苷与甾醇形成的分子复合物不及甾体皂苷稳定。
四.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代号填在题中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0分) 1. 糖的端基碳原子的化学位移一般为( C )。
A δppm<50 B δppm60~90 C δppm90~110 D δppm120~160 E δppm>160
2. 紫外灯下常呈蓝色荧光的化合物是( D)。A黄酮苷 B酚性生物碱 C萜类 D 7-羟基香豆素
3.除去水提取液中的碱性成分和无机离子常用(D )。
A沉淀法 B透析法 C水蒸气蒸馏法 D离子交换树脂法
4.中药的水提液中有效成分是亲水性物质,应选用的萃取溶剂是(C )。 A丙酮 B乙醇 C正丁醇 D氯仿
5.黄酮类化合物中酸性最强的是(D )黄酮。A 3-OH B 5-OH C 6-OH D 7-OH 6.植物体内形成萜类成分的真正前体是( C ),它是由乙酸经甲戊二羟酸而生成的。 A.三磷酸腺苷 B.焦磷酸香叶酯 C.焦磷酸异戊烯酯 D.焦磷酸金合欢酯 7.将穿心莲内酯制备成衍生物,是为了提高疗效同时也解决了( B )。
A.增加在油中的溶解度 B.增加在水中的溶解度C.增加在乙醇中的溶解度 D.增加在乙醚中的溶解度
8.在萜类化合物结构为饱和内酯环中,随着内酯环碳原子数的减少,环的张力增大,IR光谱中吸收波长( B )。
A.向高波数移动 B.向低波数移动 C.不发生改变 D.增加吸收强度 9.挥发油的( B )往往是是其品质优劣的重要标志。
A.色泽 B.气味 C.比重 D.酸价和酯价
10.区别甾体皂苷元C25位构型,可根据IR光谱中的( B )作为依据。 A.A带>B带 B.B带>C带 C.C带>D带 D.D带>A带
五、指出下列化合物结构类型的一、二级分类:(每小题2分,共10分)
答:1苯丙素,木脂素 2 黄酮 异黄酮 3 醌 菲醌 4 萜 单萜 5 生物碱 莨菪烷类
1. OMe 2. OOOMeGlcOOMeOHOHOMeOHOGlcOOHOOO3. O 4. 5.
CH2OHMeNCOOMeOOCC6H5
七、分析比较:(每个括号1分,共20分) 1.比较下列化合物的酸性强弱:( B )> ( A ) > ( D ) > ( C ). 并比较在硅胶板上展开后Rf值的大小顺序:( C )> ( D ) > ( A ) > ( B ).
OHOOHOHOOHOHOOHOHOOHOHOOCOOHOCH3OCH2OHABCD
2. 用聚酰胺柱层析分离下列化合物,以不同浓度的乙醇-水进行梯度,流出柱外的顺序是 ( D )>( B )>( C )>( A ).
A. R1=R2=H R2OOOHB. R1=H, R2=Rham
OR1C. R1=Glc, R2=H
OHO D. R1=Glc, R2=Rham
3.比较下列化合物的碱性强弱:碱性强弱:( C ) > ( A ) > ( B )
OONCH3OHOONCH3OCH3OCH3ON+(CH3)3OH-ABC
4.用银处理的硅胶进行柱层析,氯仿为流动相进行分离下列化合物时,其流出柱外的先后顺序
为:( E ) > ( B ) > ( C ) > ( A )>( D )。
八、提取分离:(每小题5分,共10分)
1.某中药中含有下列四种蒽醌,请用PH梯度萃取法设计分离流程。
答:CHCl3/ 5%NaHCO3----A; CHCl3/ 5%NaCO3----BCHCl3/ 1%NaOH-----D; CHCl3------C
OHOOHOHOOCH3OHCOOHOCH3OHOHA B C DE
A
OCH3OCH3CH3OHO
B
OHOHOOCH3O
C
O
D
2.挥发油(A)、多糖(B)、皂苷(C)、芦丁(D)、槲皮素(E),若采用下列流程进行分离,试将各成分填入适宜的括号内。
药材粗粉
水蒸汽蒸馏
蒸馏液 水煎液 药渣 ( A ) 浓缩
加4倍量乙醇,过滤
沉淀 滤液
( B ) 回收乙醇,通过聚酰胺柱 分别用水、含水乙醇梯度洗脱
水洗液 稀醇洗脱液 较浓醇洗脱液 水饱和的 ( D ) ( E ) n-BuOH萃取
水层 正丁醇层( C )
天然药物化学试题(2)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20分)
1.二次代谢产物:由植物体产生的、对维持植物生命活动来说不起重要作用的化合物,如萜类、生物碱类化合
物等。
2.苷化位移:糖与苷元成苷后,苷元的和糖的端基碳的化学位移值均发生了变化,这种改变称为苷化位移: 3.HR-MS: 高分辨质谱,可以预测分子量。
4.有效成分:天然药物中具有临床疗效的活性成分。
5.Klyne法:将苷和苷元的分子旋光差与组成该苷的糖的一对甲苷的分子旋光度进行比较,数值上接近的一个便是与之有相同苷键的一个。
6、天然药物化学 :是运用现代科学理论与方法研究天然药物中化学成分的一门学科。 7、UV :紫外光谱,可以预测分子结构。 8、NMR :核磁共振,可以预测物质分子结构。
9.盐析:向含有待测组分的粗提取液中加入高浓度中性盐达到一定的饱和度,使待测组分沉淀析出的过程。 10.透析:是膜分离的一种,用于分离大小不同的分子,透析膜只允许小分子通过,而阻止大分子通过的一种技术
二、判断题(正确的在括号内划“√”,错的划“X” 每题1分,共10分)
1.通常,蒽醌的1H-NMR中α质子较β质子位于高场。 (X ) 2.有效单体是指存在于生物体内的具有生理活性或疗效的化合物。( √ )
3.用葡聚糖凝胶柱层析分离游离黄酮(苷元),主要靠分子筛作用,黄酮按分子量由大至小的顺序流出柱体。(X ) 4.根据13C-NMR(全氢去偶谱)上出现的谱线数目可以确定分子中不等同碳原子数目。 ( √ ) 5.大孔树脂法分离皂苷,以乙醇水为洗脱剂时,水的比例增大,洗脱能力增强。 (X ) 6.挥发油主要是由芳香族化合物和脂肪族化合物所组成。( X )
7.Girard试剂是指一类带有季胺基团的酰肼,常用于鉴别含亚甲二氧基结构。(X ) 8.络合薄层即为银薄层,可用于分离化合物的顺反异构体。(√ )
9.强心苷类化学结构中,A/B环顺反式皆有,B/C环为反式,C/D环为顺式。(√ )
10.对以季胺碱、氮杂缩醛、烯胺等形式存在的生物碱,质子化则往往并非发生在氮原子上。(√ )
三.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代号填在题中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0分)
1.(D )化合物的生物合成途径为醋酸-丙二酸途径。 A甾体皂苷 B三萜皂苷 C生物碱类 D蒽醌类 2.能使β-葡萄糖苷键水解的酶是( B )。A麦芽糖酶 B苦杏仁苷酶 C均可以 D均不可以 3黄酮苷元糖苷化后,苷元的苷化位移规律是( B )。
A α-C向低场位移 B α-C向高场位移C邻位碳向高场位移 D对位碳向高场位移
4.除去水提取液中的碱性成分和无机离子常用( D )。A沉淀法 B透析法 C水蒸气蒸馏法 D离子交换树
脂法
5.中药的水提液中有效成分是亲水性物质,应选用的萃取溶剂是( C )。 A丙酮 B乙醇 C正丁醇 D
氯仿
6.用Hofmann降解反应鉴别生物碱基本母核时,要求结构中( B )。 A.α位有氢 B.β位有氢 C.α、β位均有氢 D.α、β位均无氢 7.大多生物碱与生物碱沉淀试剂反应是在( A )条件下进行的。 A.酸性水溶液 B.碱性水溶液 C.中性水溶液 D.亲脂性有机溶剂
8.合成青蒿素的衍生物,主要是解决了在( A )中溶解度问题,使其发挥治疗作用。 A.水和油 B.乙醇 C.乙醚 D.酸或碱
9.具有溶血作用的甙类化合物为( C )。A.蒽醌甙 B.黄酮甙 C.三萜皂甙 D.强心甙 10.季铵型生物碱分离常用( B )。A.水蒸汽蒸馏法 B.雷氏铵盐法 C.升华法 D.聚酰胺色谱法
四、指出下列化合物结构类型的一、二级分类:(每小题2分,共10分) 答:1 萜,单萜(环烯醚萜);2 醌 菲醌;3 黄酮 查耳酮;4 苯丙素 木脂素;
5 三萜 四环三萜
1. COOMe OHOH2COHOglc2.
OOO3.
OHHOOOH
4.
OOHOOHOOO
5.
HOOHOO
五、用化学方法区别下列各组化合物(每小题2分,共10分)
1. 异羟污酸铁反应 A(-) B (+) C (-); Edmeson反应 A (-) B (-) C (+)
CH3OHOAOOOCH3OCH3HOBOOOHCO
2. NaBH4反应 A (+) B (-) C (-); SrCl2反应 A (-) B (+) C (-)
OHHOOOHHOOOHHOOOHOHOAOHOBOHOC
3. Legal反应 A (+) B (-) C (-); Keller-Kiliani反应 A (-) B (+) C (-)
OHCOOMeOOHOglcOA B COHOH2C4. Shear试剂反应A (-) B (-) C (+); 异羟污酸铁反应A (+) B (-) C (-)
OOOOOHHOOHOHOOMeOOOOA B C5. Labat反应 A (-) B (+)
MeOOMeMeONONOMeOMeOOMeO A B
六、分析比较:(每个括号1分,共20分) 1. 分离下列黄酮化合物,
(1)用聚酰胺柱层析,以不同浓度的乙醇-水进行梯度洗脱,流出柱外的顺序是 ( D )>( C (2)用硅胶柱层析,以不同浓度的氯仿-甲醇进行梯度洗脱,流出柱外的顺序是 ( A )>( B
OHHOOOHHOOHOOHOOOHOHOHOHOHOGlcOGlcRhaOHOOHOOHOOHOABCD
2.下列糖苷进行酸水解,水解易难顺序为:( A )>( D )>( B )>( C )
MeCH2OHCOOHCH2OHOOROOROOROORABCD
3.完成下列反应并写出反应产物:
MeOMeONMeHofmann( ) + ( ) + ( )degradationOMe答:
OMe
MeOMeOOMeOMe N(CH3)3+H2O
4.比较下列化合物的碱性强弱:
)>(A )>( B ). )>( C )>( D ). ONNCH3OHONCH3MeCH2OHONNMeMeNNOCOCHH3COOCABC
碱性强弱:( ) > ( ) > ( )
5.比较下列化合物的沸点:( ) > ( ) > ( ) > ( )。
OABCH2OHOHOCC2H5ODC
七、提取分离:(每小题5分,共10分)
1.某中药中含有下列五种醌类化合物A~E,按照下列流程图提取分离,试将每种成分可能出现的部位填入括号中。
中药材
粉碎,水蒸气蒸馏
蒸馏液 残渣
( A ) CHCl3提取
CHCl3液 残渣
5%NaHCO3萃取 风干95%EtOH提取 经SephadexLH-20 NaHCO3液 CHCl3液 70%MeOH洗脱 酸化 5%Na2CO3萃取 分段收集
黄色沉淀 先出柱 后出柱
( C ) Na2CO3液 CHCl3液 ( E ) ( D ) ( B )
OH3COHOOHOHOOHH3COOHOCOOH
O
C
A
OHOOGLcB
OHO6 1OGlc___GlcH3COOH
COOHO
E
D
2.某中药总生物碱中含有季铵碱(A)、酚性叔胺碱(B)、非酚性叔胺碱(C)及水溶性杂质(D)和脂溶性杂质(E),现有下列分离流程,试将每种成分可能出现的部位填入括号中。
总碱的酸性水液
NH4+调至PH9-10,CHCl3萃取
碱水层 CHCl3层
酸化;雷氏铵盐 1%NaOH
水液 沉淀 碱水层 CHCl3层
( D ) 经分解 NH4Cl处理 1%HCl萃取 ( A ) CHCl3提取
CHCl3层 酸水层 CHCl3层 ( B ) ( C ) ( E )
八、结构鉴定:(每小题5分,共10分)
1. OHOOOOHCOOGlc2. OHO GlcO
天然药物化学试题(3)
一、填空题(每空0.5分,共18分)
1. 不经加热进行的提取方法有_浸渍___和__渗漉___;利用加热进行提取的方法有__煎煮__和__回流提取____,在用水作溶剂时常利用__煎煮___,用乙醇等有机溶剂作提取溶剂时常利用__回流提取_。
2. 硅胶吸附层析适于分离__酸极性__成分,极性大的化合物Rf__大__;极性小的化合物Rf__小。
3 利用萃取法或分配层析法进行分离的原理主要是利用__分配比不同_____。 4. 测定中草药成分的结构常用的四大波谱是指 MS UV IR NMR。
5.从植物中提取苷类成分时,首先应注意的问题是__采用适当的方法杀酶或抑制酶的活性__。 6. 苷类根据是生物体内原存的,还是次生的分为_原生 和 次生苷_;根据连接单糖基的个数分为_单糖苷 双糖苷_等;根据苷键原子的不同分为_氧苷 氮苷 硫苷 和 碳苷,其中__氧苷__为最常见。
7. 利用1HNMR谱中糖的端基质子的_偶合常数 _判断苷键的构型是目前常因用方法。
8. 苦杏仁酶只能水解__ B-六碳_____葡萄糖苷,纤维素酶只能水解____ B-D- ____葡萄糖苷;麦芽糖酶只能水解____ a-D-______葡萄糖苷。
9. 按苷键原子的不同,酸水解的易难顺序为:__ C-苷____ >__ S-苷____ >__O-苷____ >__N-苷____ 。
10. 总苷提取物可依次用极性由____低___到___高___的溶剂提取分离。
11. Smith降解水解法可用于研究难以水解的苷类和多糖,通过此法进行苷键裂解,①可获得__原苷元____②从得到的__反应产物___可以获知糖的类型。
12. 苷化位移使糖的端基碳向_高场___移动。
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
1. 高压液相层析分离效果好的主要原因是:A
A. 压力高 B. 吸附剂的颗粒细 C. 流速快 D. 有自动记录 2. 人体蛋白质的组成氨基酸都是:B A. L-α-氨基酸 B.
δ-氨基酸 C. 必需氨基酸 D. D-氨基酸
3. 活性炭在下列哪一种条件下吸附性最强? B
A. 酸性水溶液 B. 碱性水溶液 C. 稀乙醇水溶液 D. 近中性水溶液E. 稀丙酮水溶液 4. 蛋白质等高分子化合物在水中形式:B
A. 真溶液 B. 胶体溶液 C. 悬浊液 D. 乳浊液 5. 纸层析属于分配层析,固定相为:A
A. 纤维素 B. 滤纸所含的水 C. 展开剂中极性较大的溶液 D. 水 6. 化合物在进行薄层层析时,常碰到两边斑点Rf值大,中间Rf值小,其原因是:C
A. 点样量不一 B. 层析板铺得不均匀 C. 边缘效应 D. 层析缸底部不平整 7. 葡聚糖凝胶层析法属于排阻层析,在化合物分离过程中,先被洗脱下来的为:C A. 杂质 B. 小分子化合物 C. 大分子化合物 D. 两者同时下来 8. 氧化铝适于分离哪类成分:D
A. 酸性成分 B. 苷类 C. 中性成分 D. 碱性成分 9. 有效成分是指 C
A. 需要提取的成分 B. 含量高的化学成分 C. 具有某种生物活性或治疗作用的成分 D. 主要成分
10. 与水不相混溶的极性有机溶剂是:C A. EtOH B. MeOH C. Me2 CO D. n-BuOH
11. 比水重的亲脂性有机溶剂有:A A. CHCl3 B. 苯 C. Et2 O D. 石油醚
12. 利用有机溶剂加热提取中药成分时,一般选用:C A. 煎煮法 B. 浸渍法 C. 回流提取法
13. 判断一个化合物是否为新化合物,主要依据:C
A.《中药大辞典》 B.《中国药学文摘》 C.《美国化学文摘》 14. 从药材中依次提取不同的极性成分,应采取的溶剂极性顺序是:B
A.水→EtOH→EtOAc→Et2O→石油醚 B.石油醚→Et2O→EtOAc→EtOH→水 C. 石油醚→水→EtOH→Et2O
15. 对于含挥发性成分的药材进行水提取时,应采取的方法是:B A. 回流提取法 B. 先进行水蒸气蒸馏再煎煮 C. 煎煮法
三、判断正误(每题1分,共15分)
1. 中草药中某些化学成分毒性很大。 T 2. 蜡是指高级脂肪酸与甘油以外的醇所形成的酯。F
3. 松材反应就是检查木质素。 F 4. 目前所有的有机化合物都可进行X-衍射测定结构。F
5. 蛋白质皆易溶于水而不溶于乙醇。 F 6. 苦味质就是植物中一类味苦的成分的统称。F
7. 在银络合薄层层析中,顺式双键化合物与银络合较反式的易于进行。 T 8. 化合物乙酰化得不到乙酰化物说明结构中无羟基。F 9. 植物有效成分的含量不随生长环境的变化而变化。F 10. 同一化合物用不同溶剂重结晶,其结晶的熔点可能有差距。T
11. 某结晶物质经硅胶薄层层析,用一种展开剂展开,呈单一斑点,所以该晶体为一单体。 F
12. 植物油脂主要存在于种子中。 F 13. 中草药中的有效成分都很稳定。T 14. 聚酰胺层析原理是范德华力作用。 F 15. 硅胶含水量越高,则其活性越大,吸附能力越强。 F
四、指出下列结构的名称及类型(每题2分,共14分)
答:1红景天苷 2毛茛苷3 天麻苷 4 蜀黍苷5靛苷 6 苦杏仁苷7水杨苷
1.OOOH2.OOOO3.CH2OHglcO4.CH2OHglcO5.ONHglc6.NCC(glc)2OH7.OONCCH2OH
五、结构鉴定(每空2分,共6分)
1. 写出下列化合物质谱中的碎片离子:
_O+OCO( )_CO_H
( )( )
答:
O C7H6 C7H5
六、简答题(每题4分,共24分) 1.苷键的水解方法?
答:酸催化水解,乙酰解反应,碱催化水解和B-消除反,酶催化水解反应,糖醛酸苷的选择水解反应。
2.简述中草药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方法?
答:提取方法:溶剂法、水蒸气蒸馏法及升华法。分离法:根据物质溶解度差别进行分离,根据物质在两相溶剂中的分配比不同进行分离,根据物质的吸附性差别进行分离,根据物质分子大小差别进行分离。根据物质离解程度不同进行分离。
3.应用碱碱酸沉法提取黄酮类化合物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应注意碱液尝试不宜过高,以免在强碱性下,尤其加热时破坏黄酮母核。在加酸酸化时,酸性也不宜过强,以免生成羊盐,致使黄酮类化合物又重新溶解,降低产品收率。 4.试用电子理论解释为什么黄酮类多显黄色,而二氢黄酮多无色?
答:其色原酮部分原本无色,但在2-位上引入苯环后,即形成交叉共轭体系,并通过电子转移,
重排,使共轭链延长,因而显现出颜色,而二氢黄酮不具有交叉共轭体系或共轭链短,故不显色。 5.就不同的黄酮类化合物的立体结构解释其在水中溶解度规律?
答:黄酮,黄酮醇,查耳酮等平面性强的分子,因分子与分子间排列紧密,分子间引力较大,故更难溶于水,而二氢黄酮及二氢黄酮醇等,因系非平面性分子,故分子与分子间排列不紧密,分子间引力降低,有利于水分子进入,溶解度稍大。至于花色苷元类虽也为平面性结构,但因以离子形式存在,具有盐的通性,故亲水性较强,水溶度较大。 6.天然药物中所含化学成分的主要类型?
答:糖和苷,苯丙素,醌类,黄酮类,萜类和挥发油,三萜及其苷,甾体及其苷,生物碱等
七、提取与分离(共8分)
1.萱草根中含有几种蒽醌成分,请设计一个分离流程过程?
萱草根乙醇提取醇浸膏乙醚乙醚液不溶物5% NaHCO3NaHCO3液酸化黄色沉淀乙醇吡啶重结晶浅黄色结晶( )Na2CO3液酸化黄色沉淀重结晶乙醚液5%Na2CO3乙醚液1%NaOH乙醚液NaOH液橙黄色结晶酸化浓缩( )黄色沉淀决明蒽醌 丙酮结晶乙醚液重结晶丙酮重结晶金黄色结晶蒸干( )橙黄色结晶大黄酚 油状物( )甲醇重结晶决明蒽醌甲醚 —谷甾醇
答 :大黄酸 决明蒽醌 大黄酚 决明蒽醌甲醚
天然药物化学试题(4)
第五章 填空题(每空0.5分,共20分)
1. 香豆素是 邻羟基桂皮酸 的内酯,具有芳甜香气。其母核为 苯骈a-吡喃酮 。 2 香豆素的结构类型通常分为下列四类:简单 呋喃 吡喃 及 其他。
3.香豆素类化合物在紫外光下多显示 蓝色 色荧光,G 位羟基荧光最强,一般香豆素遇碱荧光 增强。 4.木脂素可分为两类,一类由 桂皮酸 和 桂皮醇 二种单体组成,称 木脂素;另一类由 丙烯苯 和 烯丙苯 二种单体组成,称为 新木脂素。
5. 醌类按其化学结构可分为下列四类:苯醌 萘醌 菲醌 蒽醌。
6. 萘醌化合物从结构上考虑可以有α(1,4)、β(1,2)及amphi(2,6)三种类型,但迄今为止从天然界得到的几乎均为 a-萘醌类。
7.游离的蒽醌衍生物,常压下加热即能_升华 __,此性质可用于蒽醌衍生物的__分离 和 纯化。
8. 羟基蒽醌能发生Borntrager's反应显__红-紫红__色,而_蒽酚 蒽酮 二蒽酮_类化合物需经氧化形成蒽醌后才能呈色。
9. 蒽醌类是指具有_蒽醌母核__基本结构的化合物的总称,其中_1,4,5,8_位称为α位,_2,3,6,7_位称为β位。 10. 下列化合物与醋酸镁的甲醇溶液反应:
邻位酚羟基的蒽醌显_蓝-蓝紫___色;对位二酚羟基的蒽醌显_紫红-紫___色;每个苯环上各有一个α-酚羟基或有间位羟基者显_橙红-红___色;母核上只有一个α或β酚羟基或不在同一个环上的两个β酚羟基显_橙黄-橙色___色。
11. Kesting-Craven以应(与活性次甲基试剂的反应)仅适用于醌环上有未被取代位置的_苯醌____及_萘醌___类化合物,__蒽醌__类化合物则无此反应。
12. 某中药用10%H2SO4水溶液加热水解后,其乙醚萃取液加入5%NaOH水溶液振摇,则乙醚层由黄色褪为无色,而水层显红色,表示可能含有__醌类__成分。
三、写出下列结构的名称及类型(每小题1分,共12分)
OHOC11H23OHO1OHOOCH3O2O3OHOCH3CH3HOOHOOHCHOHOHO4CH2CHCOHCH3O5OOHOHOOHH3COO6CH3O7CH3OHOOHOCH2OHO8COOHOOglc9OOHOOHOHOHOOHCOOHO10HCH2OHglc11COOHOglcO12OH
答:1信筒子醌 2、胡桃醌 3、蓝雪醌 4、紫草素 5、大黄素 6、大黄素甲醚 7、大黄酚 8、芦荟大黄素 9、大黄酸 10、茜草素 11、 12、番泻苷B
四、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代号填在题中的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20分)
1. 蒽醌类化合物在何种条件下最不稳定:C
A. 溶于有机溶剂中露光放置 B. 溶于碱液中避光保存 C. 溶于碱液中露光放置 D. 溶于有机溶剂中避光保存 2. 具有升华性的化合物是:C
A. 蒽醌苷 B. 蒽酚苷 C. 游离蒽醌 D. 香豆精苷 3. 以下化合物,何者酸性最弱:C
AOOHBOOHOHHOOCOHOOHDOHOOOHOHOHOOHOCOOH 4.下列化合物中,何者遇碱液立即产生红色:C
AOOglcBOOHOCOOHDOOOH-1
5.下列化合物,其IR ν
AC=O
为1674,1620cm。该化合物为:C
OOHBOOH
OCOHOOHOHDOHOOOHHOOO6. 空气中最稳定的化合物是:C A
OBOHCO
O7. 某中草药水煎剂经内服后有显著致泻作用,可能含有的成分是:D
A. 蒽醌苷 B. 游离蒽醌 C. 游离蒽酚 D. 游离蒽酮 8. 在总游离蒽醌的乙醚液中,用5%Na2CO3水溶液可萃取到:B
A. 带一个α-酚羟基的 B. 带一个β-酚羟基的 C. 带两个α-酚羟基的 D. 不带酚羟基的
9. 硬毛中华猕猴桃中含有下列几种成分,其酸性大小顺序为:D OR4OOR1 ① R1=R4=H, R2=R3=CH3 ② R1=R3=H, R2=R4=CH3③ R1=R3=R4=H, R 2=CH2OH3O④ R1=R3=R4=H, RR2 R 2=COOHO
A. ④>③>②>① B. ③>④>①>② C. ①>②>④>③ D. ④>③>①>② 10.下列物质在吸附硅胶薄层上完全被分离开后的Rf值大小顺序为:A
OHOOHOHOOH
CH3COOH
OO III
OHOOHOHOOH
HOOIIICH3OIVCH2OH
A. II>IV>III>I B. II>III>IV>I C. I>IV>III>II D. III>II>IV>I
五、比较下列各组化合物酸性强弱(每题5分,共20分)
OOHOHOHOOH1.COOHOIOOHOHOIIOOHHOOIIIOOHHOOIVOOHHOOHO2.OHOIOOHCH3C12H25OVOCH3OHOOVIOCH3OH
OCH3OIIOOIIIOHCH3OIVOHOVO3.OHOHOOHOHOIOOHOHOCOOHOIIIOHOCH2OOOIIOHOHOOIVO4.OHOOHOHOOHCOOHOIOIIOIIIOH答:1、2>3>1>6>5>4 2. 1>3>4>5>2 3. 3>2>1>4 4.1>2>3
天然药物化学试题(5)
一、名词解释(每题1.5分,共15分)
1. 黄酮类化合物 泛指两个具有酚羟基的苯环通过三碳原子相互连接而成的一系列化合物。 2. 盐酸-镁粉反应 此为黄酮类化合物最常用的颜色反应。
3. 锆-枸椽酸反应 锆络合物反应液中加入枸橼酸后,5-羟基黄酮的黄色溶液显著褪色,而3-羟基黄酮溶液仍呈鲜黄色。4、色原酮部分原本无色,但在2-位上引入苯环后,即形成此体系。
4. 交叉共轭体系 色原酮部分原本无色,但在2-位上引入苯环后,即形成此体系。 5.香豆素 是邻羟基桂皮酸的内酯,具有芳香气味。
6.乙型强心苷 以海葱甾或蟾酥甾为母核。7.是一类由螺甾烷为在化合物与糖结合的寡糖苷。 7.甾体皂苷 是一类由螺甾烷为在化合物与糖结合的寡糖苷。 8.生源的异戊二烯法则
9.挥发油 一类具有芳香气味的在常温下能挥发的油状液体总称。 10.Girard试剂 一类带有季铵基团的酰肼。
二、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代号填在题中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5分)
1. 某中药的甲醇提取液,HCl-Mg粉反应时,溶液显酱红色,而加HCl后升起的泡沫呈红色,则该提取液中可能含有:D
A. 异黄酮 B. 查耳酮 C. 橙酮 D. 黄酮醇
2. 母核上取代基相同的以下各类化合物的亲水性由大到小的顺序为:A
①二氢黄酮类 ②黄酮类 ③花色苷元 A. ①②③ B. ③②① C. ①③② D. ③①② 3. 黄酮类化合物按其基本母核分成许多类型,在这些类型中,有一类的三碳链部分结构为全不饱和状的氧杂环,这类化合物为:C
A. 黄烷醇类 B. 查耳酮类 C. 花青素类 D. 高异黄酮类 4. 判断黄酮类化合物结构中取代基数目及位置常用:C A. UV B. IR C. 'H-NMR D.化学法
5. 四氢硼钠是一种专属性较高的还原剂,只作用于:B
A. 黄酮 B. 二氢黄酮 C. 二氢黄酮醇 D. 查耳酮 6. 与醋酸镁显天蓝色荧光的化合物为:A
A. 二氢黄酮 B. 黄酮 C. 黄酮醇 D. 异黄酮
7.下列化合物在聚酰胺TLC上,以氯仿-甲醇-丁酮-丙酮(40:20:5:1)展开时,Rf值的大小应为:B
OHOOHHOOOHOHOHO(1)OHOHO(2)rhaglcOOOHO(3)A. ①②③ B. ③②① C. ②①③ D. ②③①
8. 某中药水提取液中,在进行HCl-Mg粉反应时,加入Mg粉无颜色变化,加入浓HCl则有颜色变化,只加浓HCl不加Mg粉也有红色出现,加水稀释后红色也不褪去,则该提取液中可确定含有:C A. 异黄酮 B. 黄酮醇 C. 花色素 D. 黄酮类 9. 下列化合物在聚酰胺柱上,用醇作溶剂洗脱时,其先后顺序应为:B
OglcOOOglcOOOHOCH3OH(1)OOH(2)OOHglcOOOOOH(3)O(4)OglcOOOHA. ①②③④ B. ③①②④ C. ①②④③ D. ②①③④
10.某化合物有:①四氢硼钠反应呈紫红色;②氯化锶反应阳性;③锆-枸椽酸反应黄色褪去等性质,则该化合物应为:B
OHHOOOHHOOOHOHOH(1)OHHOOOHHOOOO(2)OHOHOHOHO(4)OCH3glcOOOHOHOHOOHOH3COO
OH(3)O11.下列化合物,何者酸性最强:C
OHOCH3OHOCH3HOOOHOHOHOOHOHOOOHOCH3OHH3CO12.下列化合物用pH梯度法进行分离时,从EtOAc中,用5%NaHCO3、0.2%NaOH、4%NaOH的水溶液依次萃取,先后萃取出的顺序应为:A
HOOOHOCH3OHO①OOCH3O②O
OHOOHO③
A. ①②③ B. ③②① C. ①③② D. ③①②
13. 在黄酮、黄酮醇的UV光谱中,若“样品+AlCl3/HCl”的光谱等于“样品+MeOH”的光谱,则表明结构中:C A. 有3-OH或5-OH B. 有3-OH,无5-OH C. 无3-OH或5-OH(或均被取代) D. 有5-OH,无3-OH
14. 在某一化合物的UV光谱中,加入NaOAC时带Ⅱ出现5-20nm红移,加入AlCl3光谱等于AlCl3的光谱,则该化合物结构为:C
AHOOOHOHBHOOHOOHOHCOOHOHOHOOOHOHO15. 某植物的提取物含有相同苷元的三糖苷、双糖苷、单糖苷及它们的苷元,欲用聚酰胺进行分离,以含水甲醇(含醇量递增)洗脱,最后出来的化合物是:A
A. 苷元 B. 三糖苷 C. 双糖苷 D. 单糖苷
三、判断正误(正确的在括号内划“√”,错的划“X” 每题1分,共10分)
1. 能与盐酸-镁粉产生橙红色反应的化合物一定是黄酮类化合物。 ( F ) 2. 与锆-枸椽酸反应产生阳性结果的化合物是5-羟基黄酮。 ( T )
+
3. 黄酮类化合物在7,4'位连有-OH后,酸性增强,因它们中的H易于解离。 ( T ) 4. 因二氢黄酮类化合物较黄酮类化合物极性大,故水溶性也大。 ( T ) 5. 黄酮类化合物多为有色物质,因其色原酮部分具有颜色。 ( F ) 6. 与FeCl3显色的反应为黄酮类化合物的专属反应。 ( F ) 7. 黄酮类化合物在过去称之为黄碱素。 ( F ) 8. 黄酮类化合物5-OH较一般酚-OH酸性弱。 ( T ) 9. 棉黄素3-O葡萄糖苷的水溶性大于7-O葡萄糖苷。 ( T ) 10.川陈皮素因分子中含有较多的OCH3基团,故甚至可溶于石油醚中。 ( T )
四、比较下列各组化合物的酸性强弱(每题3分,共18分) 答:1B>C>A 2A>C>B>D 3B>A>D>C 4B>A>C 5B>C>A 6A>B>C
HOOOH1.OAHOOOHOHOCOHHOOOH 2.OHOHOAOCH3HOOOHOHOHOCOHHOOOHO 3. AOHOOHOCHOOOHHOOBOHH3COOOHOHOHOBOCH3H3COOOHOHOHODHOOOHHOOHOBOHHOOOD
HOOOglcHOOOHA4.OOOHOBOHOCOCH3HOOHOOHOCH35.OAHOOOCH3OBOCOCH3HOOOHOH6.OCH3OAOHHOOOCH3OHOCH3OCOHOH3COOOHOCH3OHB
六 已知下列四种化合物存在于松木心材的乙醚提取液中,并可按下列流程分出,试问各自应在何部位提取物中出现?为什么?(共7分)
COOHROOOHOA 白杨素 R=HB 白杨素甲醚 R=CH3H3COCHOHD 松香酸甲醚CHC 松香酸
乙醚液依次用5%NaHCO3、5%Na2CO3、0.2%NaOH、4%NaOH萃取5%NaHCO3( )答:CADB
5%Na2CO3( )0.2%NaOH( )4%NaOH( )
七、填空(每空0.5分,共13分)
1. 实验的异戊二烯法则认为,自然界存在的萜类化合物都是由__异戊二烯____衍变而来。
2. 环烯醚萜为__蚁臭二醛 ____的缩醛衍生物,分子都带有__双____键,属___环状单链 ___衍生物。 3.在挥发油分级蒸馏时,高沸点馏分中有时可见到蓝色或绿色的馏分,这显示有___奥类___成分。
4. 挥发油中所含化学成分按其化学结构,可分为三类:萜类,芳香族,脂肪族,其中以__萜____为多见。 5. 提取挥发油的方法有 水蒸气蒸馏 浸取法,超临界流体萃取法 和 冷压法,所谓“香脂”是用__浸取法___提取的。
6. 挥发油在低温条件下析出的固体成分俗称为___脑___,例如__薄荷脑____。
7. 分馏法是依据各成分的_沸点___差异进行分离的物理方法,分子量增大,双键数目增加,沸点_增加__,在含氧萜中,随着功能基极性增加,沸点_增加__,含氧萜的沸点_大于__不含氧萜。 8. 分离挥发油中的羰基化合物常采用_乙醚萃取 和 酸处理__法。
9. 挥发油应密闭于__棕____色瓶中___低___温保存,以避免__空气和光线 ____的影响发生分解变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