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58No.2 工程与试验 ENGINEERING&TEST Jun.2018
基于间隔平滑法的复合材料分层损伤识别研究
唐梓辉ꎬ冯建民
(中国飞机强度研究所ꎬ陕西西安710065)
摘 要: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建模计算ꎬ获得层合板结构的节点振型数据ꎬ然后计算得到结构的各阶模态曲率ꎬ利用间隔平滑法计算损伤指标ꎬ最终实现对分层损伤的识别ꎮ与大多数基于振动的损伤识别方法不同ꎬ间隔平滑法不需要结构完好状态时的数据或是数值计算结果作为基准ꎬ只依赖于损伤状态的振型数据就可以实现对损伤位置的准确识别ꎬ同时还能对损伤尺寸、损伤程度的相对大小做出判断ꎮ关键词:复合材料层合板ꎻ分层损伤ꎻ间隔平滑法ꎻ损伤识别中图分类号:V258+.3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4-3407.2018.02.003
StudyonDelaminationDamageIdentificationofCompositeMaterials
basedonGappedSmoothingMethod
TangZihui,FengJianmin
(AircraftStrengthResearchInstituteofChina,Xi′an710065,Shaanxi,China)
Abstract:ThecurvaturemodeshapesofalaminatedcompositeplatearederivedfromitsdisplacementmodesobtainedbyusingthefiniteelementprogramABAQUS.Damageindexesarecalculatedbygappedsmoothingmethodtodeterminethepresenceofdelaminationdamagesandaccuratelylocatethem.Comparingtomostotherdamageidentificationmethodsbasedonthevibrationdata,thismethodneedsonlythetestdataofstructurecontainingdamagestodeterminethepresenceofdamagesandlocatethemwithoutrequirementofbaselinedataofanintactstructureascontrastdata,whileofferinganassessmentofthesizeandextentofthedamages.Keywords:laminatedcompositeplate;delaminationdamage;gappedsmoothingmethod;damageidentification
1 引 言
复合材料具有高比强度、比刚度ꎬ轻质等特点ꎬ在航空结构中的用量越来越大ꎬ航空结构正逐渐走向复合材料化ꎮ由于复合材料加工制备过程复杂ꎬ使得材料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缺陷ꎮ在服役过程中ꎬ结构在承受机械或热载荷条件下ꎬ缺陷会延伸扩展ꎬ情况严重时可能导致结构断裂[1]ꎮ因此ꎬ需要及时检测发现复合材料结构中的缺陷和损伤ꎬ进而合理评估结构安全状态ꎬ对受损结构进行修复ꎬ使 其安全性得到恢复与提高ꎬ延长结构使用寿命ꎬ避免灾难性事故的发生ꎮ
分层是复合材料结构中的典型缺陷和常见损伤形式ꎬ分层会降低材料的压缩强度和刚度ꎮ由模态分析理论可知ꎬ材料弯曲刚度的变化必然导致模态曲率(MSCꎬModeShapeCurvature)发生变化ꎮ因此ꎬ可以根据模态曲率的变化确定损伤发生的位置ꎮPandey等[2]通过计算ꎬ研究了模态曲率的变化与损伤的关系ꎬ提出模态曲率是结构检测中一个很好的指标ꎮ李德葆等[3]指出ꎬ模态曲率对于结构局部损伤表现敏感ꎬ根据模态曲率的变化进行损伤定
[收稿日期] 2017-12-21
[作者简介] 唐梓辉(1988-)ꎬ男ꎬ甘肃武威人ꎬ硕士研究生ꎬ主要从事飞机结构强度试验技术研究ꎮ
11
工程与试验 June2018
位更为准确ꎮ
上述依据模态曲率变化实现损伤检测的方法ꎬ都需要以结构无损状态时的数据作为基准ꎬ通过比较受损前后相关参数的差别实现损伤检测ꎮ对于无损状态数据不易获取的结构ꎬ则难以利用这些方法实现检测ꎬ因而其实用性受到了极大ꎮ
间隔平滑法(GSMꎬGappedSmoothingMethod)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ꎮ该方法只依赖结构受损状态的模态振型信息ꎬ可以在不需要对比基准的情况下实现损伤识别ꎮRatcliffe[4]最早提出了针对损伤指标δi定义为平滑曲线得到的拟合值与实际测量值之差的平方ꎬ即:
图1显示了基于一维间隔平滑法计算损伤指标的基本思想[4]ꎮ
δi=(φ″i-Ci)2
(4)
均匀梁式结构的一维间隔平滑法ꎬ并实现了对其中预制损伤的检测ꎮYoon[5]等人将其发展为二维间隔平滑法ꎬ并且进行了数值分析和试验验证ꎮ冯侃[6]等人发展了该方法ꎬ并提出了二维间隔平滑法的标准化平均损伤指标ꎬ准确地检测出了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板的冲击损伤ꎮ
本文利用二维间隔平滑法对复合材料层合板分层损伤进行数值分析研究ꎮ
2 间隔平滑法的基本理论
2.1 结构中的局部损伤会导致结构刚度降低一维间隔平滑法
ꎬ但其
质量几乎不变ꎮ结构刚度的变化导致损伤处振型的曲率产生奇异点ꎬ而无损伤的均匀连续体结构ꎬ其振型的曲率应该是光滑连续的[2]
的观测点iꎬ其振型位移数值为φꎮ对于结构上
i计算得到该点处的曲率φ″ꎬ利用中心差分法
i为:
φ″i其中ꎬφ=(φi+1+φi-1-2φi)/h2
(1)
i为观测点i处的振型位移ꎬh为观测点间距ꎮ
损伤处刚度的不连续导致振型曲率的奇异ꎬ设置损伤指标可以实现损伤定位ꎮ在得到各观测点处的曲率值以后ꎬ对观测点iꎬ利用其邻近四点的曲率值做三次多项式平滑拟合ꎬ拟合值为:
Ci式中ꎬC=a0+a1xi+a2x2
i
+a3x
3i
(2)
i为拟合值ꎬx为观测点的坐标值ꎬ拟合
方程的系数a0、a1、a2、a3由邻近观测点j(j=i-2ꎬi
程组求解得到-1ꎬi+1ꎬi+2)ꎬ即由方程组处的坐标值及振型曲率值组成的方
(式(3))计算得到系数ꎬ然后代回式(2)ꎬ得到拟合值Ciφ″ꎮj=a0+a1xj+a2x2j+a3x3
j
(3)
12
图1 一维间隔平滑法计算损伤指标示意图
结构损伤程度越大ꎬ则刚度改变越大ꎬ因而损伤处的曲率奇异程度越大ꎬ导致其损伤指标也越大ꎮ据此可以对损伤进行定位ꎬ实现结构损伤识别的目的ꎮ
由上述分析可见ꎬ间隔平滑法不需要无损结构或数值计算结果的相关数据作为基准ꎬ只需要测量结构损伤状态的振型就可实现损伤识别ꎮ为了提高损伤识别精度ꎬ可以将多阶振型检测得到的损伤指标求取平均值ꎮ平均损伤指标:
δωn
i=1n式中ꎬn为测量的振型总阶数∑ω=ωδ1i
(ω)ꎬδi率ω下i测点的损伤指标ꎮ(ω)为固有频
(5)
2.2 二维间隔平滑法的基本理论与一维情况类似二维间隔平滑法
ꎬ
只是用平滑曲面拟合值代替一维情况下的平滑曲线拟合值ꎮ同样地ꎬ首先利用中心差分法计算振型曲率ꎬ(iꎬj)测点的振型曲率记为φ″iꎬj处结构的振型位移值ꎮ邻近ꎮ测φiꎬj为(iꎬj)测点点如图2
所示[6]中心差分法计算曲率的公式为ꎮ
:φ″iꎬj=(φi+1ꎬj-2φiꎬj+φi-1ꎬj)/h2xj+1j平滑曲面多项式为+(φiꎬ-2φiꎬ:
+φiꎬj-1)/h2y
(6)
Ciꎬj+c=c00+c01y+c02y2+c03y3+c10x+c11xy
12xy2+c13xy3+c20x2+c21x2y1+c22x2y2+c23x2y3
No.22018 唐梓辉ꎬ等:基于间隔平滑法的复合材料分层损伤识别研究
计算了表2所示的4种分层损伤情况(各损伤情况的位置(损伤区域左下角点坐标)及损伤区域尺寸)ꎮ通过情况1和情况2ꎬ可以比较损伤尺寸对损伤指标的影响ꎮ情况3为内埋式分层ꎬ可以检验二维间隔平滑法检测识别该类损伤的有效性ꎬ同时ꎬ该情况的分层区域尺寸也更小ꎮ情况4为多处图2 临近24个测点值计算平滑拟合值
+
c30x3+c31x3y+c)观测点临近的32x3y2+c33x3y3
把(iꎬj24个测点的坐标值及对
(7)
应的曲率值代入上式ꎬ形成超定线性方程组ꎬ由此计算得到最小二乘意义下的系数c00~c33ꎬ然后把得到该点的拟合值(iꎬj)观测点的坐标值代入平滑曲面多项式并计算
Ciꎬj二维间隔平滑法的损伤指标ꎮ
δiꎬj定义为平滑曲
面拟合值与实际测量值之差的平方:
δiꎬj将多阶振型检测得到的损伤指标求取平均值=(φ″iꎬj-Ciꎬj)2
(8)
ꎬ得到平均损伤指标:
δωn
iꎬj=1n∑ω=ωδ(ω)式中ꎬn为测量的振型阶数1iꎬj
ꎬδiꎬjω下(iꎬj)测点的损伤指标ꎮ
(ω)为固有频率
(9)
3 复合材料层合板分层损伤识别的模拟
数值
3.1 在有限元计算模型
ABAQUS中建立含有分层损伤的复合材料
层合板模型ꎮ层合板长0600mꎬ宽0360mꎬ厚010125×10-2mꎮ铺层顺序为[0/90/0/内分层损伤区域位于第二层ꎬ每层的名义厚度为、0三铺层之间125×10-903ꎮmꎮ/0]层合板处层合板Sꎬ共计于自由状态ꎬ其自由度不受ꎮ数值分析计算中所使用的材料基本性能参数[7]见表1ꎬ材料密度为1500kg/m3ꎮ
表1 材料基本性能参数
弹性模量/Pa剪切模量/Pa泊松比E1=1.18×1011GνEG4.07×E2=1.8×1010
12=×10923=1.8×1010G13=7.109
ν12=0.3223=2.71307×109ν13=0.3223=0.40
损伤的情况ꎮ
表2 层合板分层损伤位置及尺寸
情况1损伤位置损伤尺寸2(0.(m)0.0.12×(m)3(0.24ꎬ0.24)(0.24ꎬ0.0.60×0.0.12124
(0.24ꎬ0.24)(0.24ꎬ0.24)90ꎬ0.24)90)
0.6060××0.0.603.2 0.30×0.6030
在损伤指标的计算及损伤识别
ABAQUS中建立上述模型ꎬ求解得到层合板
的模态振型ꎬ然后利用式(6)计算得到模态曲率ꎬ利用式(7)进行二维间隔平滑分析ꎬ由式(8)计算损伤指标ꎮ得到多阶损伤指标后ꎬ再依据式(9)计算平均损伤指标ꎮ计算得到分层损伤层合板与其第一至五阶振型所对应的损伤指标ꎮ
损伤情况1的第一至五阶损伤指标如图3-图7所示ꎬ该情况的平均损伤指标见图8ꎮ
图3 损伤情况1一阶损伤指标
从图3-图7可以发现ꎬ损伤区域起止处的损
伤指标异常明显ꎬ显著地大于其他区域ꎬ非损伤区域及分层损伤边界以内区域的损伤指标几乎为零ꎮ综合多阶的损伤指标ꎬ就可以确定损伤区域ꎮ
13
工程与试验 June2018
图4 损伤情况1二阶损伤指标 图5 损伤情况1三阶损伤指标
中可以发现 图8为层合板前五阶损伤指标的平均值ꎬ平均值损伤指标明确地标示出了损伤ꎬ从图区域的边界ꎬ实现了对损伤区域的准确定位ꎮ
从图3-图7可以看出ꎬ不同阶损伤指标值的大小差异较大ꎬ第三、四阶损伤指标的值远大于其他阶损伤指标ꎬ这可能与这两阶振型相关ꎮ这两阶振型分别为纵向(沿长度L方向)、横向(沿宽度W方向)的弯曲振型ꎮ因此ꎬ对于本文所研14
图6 损伤情况1四阶损伤指标
图7 损伤情况1五阶损伤指标
究的含分层损伤的平板结构
ꎬ在实际试验中ꎬ应该尽可能地激发出结构的弯曲振型ꎬ以便高效、准确地实现损伤识别ꎮ
损伤情况2相比情况1ꎬ其分层损伤区域的尺寸在长度方向上只有后者的1/2ꎮ图9为该损伤情况下的平均损伤指标ꎮ比较图9与图8可以发现ꎬ损伤尺寸减小后ꎬ平均损伤指标依然明确地标示出了损伤区域的边界ꎬ同时ꎬ平均损伤指标的幅
No.22018 唐梓辉ꎬ等:基于间隔平滑法的复合材料分层损伤识别研究
图8 损伤情况1平均损伤指标值也相应地减小
ꎮ这说明ꎬ间隔平滑法可以实现损伤程度相对大小的判断ꎮ
图9 损伤情况2平均损伤指标
损伤情况3的损伤区域尺寸进一步减小ꎬ且该情
况是一种内埋式、非开放的损伤状态ꎮ图10显示了该损伤情况下的平均损伤指标ꎮ结果表明ꎬ间隔平滑法可以有效地检测出内埋式分层损伤ꎮ同时ꎬ该情况下损伤指标数值相比前两种损伤情况进一步减小ꎮ
损伤情况4在情况3损伤状态的基础上ꎬ增加
图10 损伤情况3平均损伤指标
了一块
003m×003m的内埋分层损伤ꎬ该情况的损伤指标见图11ꎮ由图可见ꎬ间隔平滑法可以有效识别多处损伤ꎮ同时ꎬ损伤区域较大(损伤程度大)时ꎬ损伤指标相应地也比较大ꎬ这与前述的结论是一致的ꎮ另外ꎬ比较图10与图11ꎬ还可以发现ꎬ相同的损伤在单损伤情况与多损伤情况下ꎬ其损伤指标是完全一致的ꎮ
图11 损伤情况4平均损伤指标
(下转第60页)
15
工程与试验 June2018
优化了自动推杆器的工作逻辑ꎮ对于其他具有失速保护系统的飞机的研发有一定的借鉴意义ꎮ
参考文献
[1]邹灿东ꎬ王育平ꎬ徐南波ꎬ等.某型尾吊高平尾飞机失速[2]傅璟裔.一种失速保护系统推杆响应延迟问题的解决方[3]张克志ꎬ张策.一种减少失速保护虚警率的混合滤波方[4]中国民用航空局.中国民用航空规章第25部运输类飞[5]修忠信ꎬ由立岩ꎬ等.运输类飞机合格审定飞行试验指南
[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ꎬ2013.
机适航标准[S].中国民用航空局ꎬ2011:132 ̄133.法[J].民用飞机设计与研究ꎬ2015ꎬ(2):37 ̄40.案[J].科技传播ꎬ2012ꎬ(8):14 ̄18.(4):19 ̄22.
特性试飞方法研究[J].民用飞机设计与研究ꎬ2012ꎬ
图4 推杆行程6°下失速过程中法向过载统计结果
统的飞机在失速改出过程中出现的负过载现象ꎬ阐述了适航规章的要求ꎬ分析了负过载现象出现的原因ꎬ同时通过试飞试验设计找出了问题的解决方案ꎬ
(上接第15页)
4 结 论
通过有限元模拟得到含分层损伤的复合材料层合板振型数据ꎬ计算得到曲率振型ꎬ然后利用间隔平滑法ꎬ计算不同损伤情况下的损伤指标ꎮ分析可得以下结论:
伤指标ꎬ对复合材料层合板进行损伤检测ꎮ结果表明ꎬ在损伤区域边界处ꎬ也就是结构刚度突变时ꎬ损伤指标明显地大于其他区域ꎬ综合多阶的损伤指标可以确定损伤区域ꎮ平均损伤指标明确地标明了损伤区域的边界ꎬ实现了对损伤区域的准确定位ꎮ在弯曲振型下的损伤指标值远大于其他阶损伤指标ꎬ在平均曲率计算中占据主导地位ꎮ因此ꎬ在实际试验中ꎬ应该尽可能激发出结构的弯曲振型ꎬ以便高效、准确地实现损伤识别ꎮ
不同的损伤程度ꎬ其损伤指标的相对大小与损伤程度相对应ꎬ因此可以对损伤程度的相对大小做出判断ꎮ的检测ꎮ
(4)间隔平滑法可以有效实现内埋式分层损伤(3)不同的损伤区域尺寸ꎬ在本文中就意味着(2)对于文中所计算的平板结构的分层损伤ꎬ(1)以曲率振型与间隔平滑值之差的平方为损
(5)间隔平滑法可以有效检测出多处损伤区域ꎮ同时ꎬ相同的损伤在单损伤情况与多损伤情况下的损伤指标是相同的ꎮ
参考文献
[1]沈建中ꎬ林俊明.现代复合材料的无损检测技术[M].北[2]PandeyAKꎬBiswasM.Damagedetectionfromchangesin[3]李德葆ꎬ陆海秋ꎬ秦权.承弯结构的模态曲率分析[J].清[4]RatcliffeC.P.DamagedetectionuingamodifiedLaplacian
operatoronmodeshapedata[J].JournalofSoundandVi ̄brationꎬ1997ꎬ204(3):505 ̄517.
[5]YoonM.KꎬHeiderDꎬGillespieJ.WJrꎬRatcliffeC.PꎬCrane
RM.Localdamagedetectionusingthetwo ̄dimensionalgappedsmoothingmethod[J].JournalofSoundandVibra ̄tionꎬ2005ꎬ279(1 ̄2):119 ̄139.华大学学报ꎬ2002ꎬ42(2):224 ̄227.1991ꎬ145(2):321 ̄332.
京:国防工业出版社ꎬ2016:31 ̄33.
curvaturemodeshapes[J].JournalofSoundandVibrationꎬ
[6]冯侃ꎬXiaojingGongꎬOlivierSicotꎬ等.复合材料板冲击损[7]AlexanderP.H.DevelopmentsinStructualProofTestMeth ̄
odologiesforAircraftCompositeComponents[D].Mel ̄bourne:RoyalUniversityꎬ2010.
Melbourne
Institute
of
173 ̄179.
伤检测的二维间隔平滑法[J].实验力学ꎬ2013ꎬ28(2):
Technology
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