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县土壤类型
垆土类:
垆土类是人们长期在褐土上耕作、施肥、培肥而形成的一种农业土壤。上部为人工覆盖层,下部为自然褐土。剖面可分为熟化层、粘化层、钙基层和母质层四个基本层次。它具有上松下实,保水保肥,抗旱耐劳的特点,是比较肥沃的农业土壤。面积322575.1亩,占全县总面积的56.48%。分三个亚类。
1. 油土亚类
(1) 红油土。面积44481.1亩,主要分布在南部台原各乡、北部浅山丘陵国荣去圆面洼地和缓坡地带。覆盖层一般30—60厘米,疏松多孔,强石灰反应。下浮粘化层,厚度70—80厘米,颜色红褐或褐色,无石灰反应,棱柱状结构。器表面浮着褐色铁锰胶膜,群从称之为“油气”、同事覆盖着此生盐酸盐,县北部霜粉状,中、南部多为菌丝状。钙基层有大量石灰结核和霜粉盐酸盐垫基,此种土壤质地黏重,托水,保肥,后劲大,不发小麦,发老苗,宜种粮食作物。70年代以来,渭水上原,自流灌溉。由于水中含泥量高,加之大水侵灌,以水代管,破坏了土壤水稳性团粒,更层土壤质地变黏,据此情况南部红油土地区逐步改大水侵灌为小哇沟灌,并增施有机肥料,改善土壤结构,不断提高地力。
(2) 黑油土。面积1349.8亩,分布在中部洪积扇平原地区。土壤熟化层多为60—100厘米,表土强石灰反应。黏化层受水影响,颜色为暗褐或暗灰褐,有较厚而发亮的黑褐色胶膜。大棱柱状结构,结构体检的裂隙不明显,透水性较弱,弱石灰反应,表面有较多白色加菌丝体。黏化层下为明显的碳酸盐奠基层,多为粉状和假菌丝状盐酸垫基物。耕层薄、板、硬、冷,质地为中壤偏重,氧分含量低,早春难捉苗,作物后期易脱肥。经
实践,黑油土去加强深翻改土,增施有机肥,推行秸秆还田,可以协调土壤水、肥、气、热等状况。
(3) 油五花土。面积47913.9亩。此种土壤是平整土地时不注意保护表土,而将油土黏化层裸露在外面,与黄土混合而成。颜色红黄,质地黏重,土壤理化性状很差。雨后地面易裂缝,保水保肥性差,小苗不发,老苗不旺。增施有及肥料和磷肥,或掺和黄油菜、豆类等。
2. 灰土亚类。面积837.6亩,分布在新阳,梁村漠谷河岸,或图示古人类居住生活残留下的灰渣和垃圾,后经次生黄土覆盖而形成。灰土富含磷素,最易种喜磷作物。如油菜、豆类等。
3. 褐缮土亚类。面积190392.7亩。褐缮土为黄缮、淤僐土向又土发育的过渡类型,主要分布在浅山丘陵区的槽型洼池以及乾县北和中部洪积扇平原前、后原地区。其称土母质为次生黄土,在古堆积的基础上,进行了较长的黏化碇积过程。最上层为耕种施肥的覆盖层,下为初具黏化的“隐黏化层”,土体结构为凌块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