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遵义科技)2002年第3期 ・试验研究・ 水控措施对水稻成穗率及 产量的影响试验研究总结 黄春利① 向明猛② (①贵州省遵义市农推站遵义市红花岗区 563000②贵州省绥阳县蒲场镇农技站563303) 摘要试验研究了遵义市杂交水稻保灌区(稻油两熟区)在管水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 如何进行田间水肥?结果表明:在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晒田好,产量最高,可作为大面积 生产i椎 蕴硪参考。 关键词杂交水稻水管临界叶龄期晒田产量 在水稻生产上,水浆管理是其重要的栽 培增产措施。但由于我市立体农业特点突 出,7至8月伏旱机率高,水管多以深水灌 溉,排水晒田少,以水稻群体和气候相适应决 1.1.2大田茎蘖数达预期有效穗的90%晒 田控蘖; 1.1.3水稻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11叶前一 叶(10叶)晒田控蘖; 1.1.4水稻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11叶晒田 控蘖; 1.1.5对照(ck)不晒田。一直灌水。 试验小区面积为14m2,重复三次。随机 排列,共计15个小区。 1.2试验要求 定产量,产量低而不稳,近年来随着水稻栽培 综合技术措施的大面积推广应用以及水利设 施的改善和稻田排灌系统的逐渐建成,对充 分发挥水稻良种增产提高全市单产起到了积 极的作用。为了不断地提高我市水稻单产增 加总产,水浆管理以水调温、调肥、调气、促控 等措施已被列为生产中的重要研究课题。结 合我市生产中管水的薄弱环节,针对保灌的 低山、丘陵坝区设置水浆管理的试验研究,为 大面积生产应用提供科学的依据,技术总结 如下。 1.2.1选择坝区水源条件排灌方便的田块 进行试验,要求肥力中等以上,小区间作埂复 膜或用牛毛毡相隔,并设计进水沟和排水沟。 利于排灌。 1.2.2亩施底肥四元素复混肥(N:P2O5: K20:ZnSO4=8:10:lO:2)80kg,不施分蘖肥。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设计 试验选用水稻良种为Ⅱ优162,亩产量 为7oo--8OOkg的超高产指标,预期达到亩有 效穗够苗为20万,穗实粒数为14O一160粒。 亩施穗肥(14叶施)尿素5kg,齐穗期亩施尿 素2 结合喷施叶面肥丰收乐。 1.2.3亩栽13340窝,每小区(5×2.8m2)’ 栽267窝,宽行窄距40cm×12.5cm栽插,宽 2.8m栽7行,长5m栽38窝。 1.3实施过程 按水稻茎蘖数达到预期有效穗相应比例及水 稻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设计5个处理。 1.1.1大田茎蘖数达预期有效穗的80%晒 田控蘖; 该试验安排在绥阳县蒲场镇高坊子办事 安村民组何小健的责任田内,海拔高度 ・25・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试验研究・ 《遵义科技)2002年第3期 850m,肥力中等偏上,前作为油菜田,油菜收 666.7m2,处理2:654kg/666.7m2,处理3: 后于栽秧前全部秸秆还田,亩施牛厩肥 640kg/666.7m2,处理5:645kg/666.7m2增 750kg作底肥,6月7日移栽耙田,亩施四元 产10.4%、12.2%、14.196、13.496。方差分 素复混肥80kg作底肥,育苗采用旱育秧苗, 析结果表明处理间存在显著差异 重复间差 于4月2日播种,秧田期于5月初和中旬防 异不明,新复极差测试多重比较结果表明处 稻瘟病和稻秆蝇一次,移栽大田后于6月21 理4与处理1、2、3、5存在极显著差异水平, 日对处理3排水晒田,6月23日对处理1排 处理1、2、3、5间的差异不明显。(见表一)。 水晒田,6月24日对处理4排水晒田,6月 2.2秧苗素质分析 29日对处理2排水晒田,7月14日施用大功 秧苗移栽叶龄7.4叶,秧龄64天,茎蘖 臣和杀灭灵防稻飞虱和稻纵卷叶螟,于8月 数每株3.85个,白根30.5条,黄根1.65条, 10日始穗时用三环唑和扑虱灵防穗颈瘟和 由于秧苗属大叶龄移栽÷秧龄长,播量大,茎 稻飞虱,用禾枯灵防纹枯病,10月6日成熟 蘖数少,移栽基本苗的本数达2.3万株的兰耋} 及时抢晴天收割。 蘖也只有8.855万,起点低,但与同期两段育 2结果与分析 秧相比,秧苗素质比两段育秧好,属于壮秧移 2.1产量结果分析 栽。 试验结果表明:以处理4产量最高为每 2.3叶蘖动态分析 745kg/666.7m2,分别比处理1:667.5kg/ 617 6/16 6/26 716 7/14 7/24 7/31 8/10(fl/f1) 水控叶蘖动态图 秧苗移栽大田后,到6月16日茎蘖苗发 生数量基本一致,因受6月18日洪水淹没的 ・26・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遵义科技)2002年第3期 影响,处理间的茎蘖苗数量出现差异,特别是 处理2、3分蘖发生明显受阻,茎蘖苗少。加 以移栽大田致拔节直到穗扬花阴雨天多,够 苗叶龄相对的推迟到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 后,在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前后0.1—0.5叶 每亩茎蘖数达到17—18万晒田控苗产量高, 如处理4(叶龄11叶,茎蘖苗17.252万)在6 月24日排水晒田,田间排水畅通,晒田效果 好,最终表现产量较高。处理1(叶龄10.6 叶,茎蘖苗16.02万)在6月23日排水晒田, 处理2(叶龄11.9叶,茎蘖苗18.209万)在6 月29日排水晒田,处理3(叶龄10叶,茎蘖 苗12.54万)在6月21日排水晒田,以上1、 2、3处理不同程度的排水晒田,因受阴雨天 多的影响,以及排水位置低洼,导致排水不 畅,小区内一直保持湿润和浅水状态,晒田效 果不佳。(见表一、表五)。 2.4生育期分析 从生育记载表看,各处理全生育期都为 188天,生育进程基本一致,高峰苗期出现早 2.5经济性状分析 ・试验研究・ 从表四可以看出,株高、穗长各处理基本 致,实粒数以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晒田的 处理4最高,每窝有效穗亩数、成穗率、干粒 重以4处理最高,其余各处理相差不大,空壳 一率以4处理最低为9.6%(见表四)。 3小结 排水晒田管理措施是水稻增产增收的一 项适用操作技术,关键是根据田块的肥力情 况,确定够苗数,力争在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 前够苗晒田控氮抑制无效分蘖发生。为足 穗、大穗建立合理的群体动态。本试验从后 期成穗情况看,每亩18万穗左右就获得高 产,以每亩20万穗够苗晒田大多在无效分蘖 叶龄期间,控无效分蘖效果差、产量低,2001 年前期阴雨天气影响水稻分蘖发生,晒田时 期除处理1和3设在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以 前晒田,其处理4恰在此时晒田,表现效果 好,处理2在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后0.5叶 以上晒田效果差。但2001年由于晒田期间 雨天多,虽及时排水,仍保持浅水层的处理 (1、2、3)较多,产量不高,建议2002年进一步 加强这方面的研究,为大面积生产提供科学 的依据。 迟处理间有一定的变化,以处理4高峰苗出 现早(7月6日),2001年由于育秧阶段遇低 温天气,出苗迟,移栽大田后和抽穗扬花期阴 雨天多,日照少,产量低,生育期延长。(见表 -)。 (一)方法分析表 (二)新复极差测验表 ・27・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试验研究・ <遵义科技>2002年第3期 表2 单位:月/日、天 茎 专 鬻 嚣 ・28・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遵义 ̄)2002年第3期 ・试验研究・ 蒹蒜餐蒹罐霉皿0.【 ∞ 皿.【n叹卜 皿 叹卜 =叹卜 皿 叹卜 皿 叹 皿 .【叹 皿卜 簸粗租~ 骚粗簸粗 蕾 骚粗 蕾 骚粗 蕾 骚粗 蕾 骚粗 蕾 骚粗 蕾 骚粗 蕾 落 ~ 落 征~ 篮 ~ 篮 征~ 篮 ~ 鬈 租~ 鬈 ~ ~ 租~ 80 .【∞0 兽. .【 .【0.0 8z. 0 .【 . .【雩I£ .£.【 I8.【n .【 .【寸. .【.【寸. .【.【寸. .【 .【 l9. .【 . .【寸卜.n .【. .【卜n.卜 0.寸.【n寸. .n.【 寸. .【 寸..【.【 n寸.89.9.【89-9.【89.9.【 .【 ∞∞.6.【∞ .【.【∞. 0 .【.【 0 .【80 nI£.【 .【 .【 雩I6 .【 .【.【 .【 .【 .【∞ .【 . 0 .【 . n .【.【 .£.【 .6.【 n .【 导.6 寸.【. .【寸.【. .【寸.【. .【 .【寸 .∞.【卜. .【 ∞.n .【. _【.【 .∞ 0.寸.【寸n. .【.n.【∞∞ 卜.【寸..【.【 n寸.寸 ・29・ ∞.∞ ∞.∞ ∞.∞ ∞. ∞.∞ I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