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省属本科高校转型发展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作者:周德红 李文 王浩然 来源:《价值工程》2016年第16期
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和经济社会发展对高校人才培养的多样化要求日益迫切,省属普通高校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文章通过探讨高校转型过程中遇到的若干问题,强调高校转型应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加快省属本科院校转型培养模式的构建,从而制定了省属本科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反馈模式,更加突出办学特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为培养国家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Abstract: With higher education entering popularization stage and the diverse requirements increasing urgently in economic society developing in China, it is the important base and part for the provincial universities in the higher education and application talents training. The clear training objectives are emphasized in the paper according to discussing some problems encountered in the transition process. The construction of training mode is accelerated in the provincial universities, and the application talent training feedback mode is formulated. It provides the important reference value for cultivating high-quality application talents which the country needs, and it is also more prominent university characteristics, comprehensively improves the teaching quality. 关键词:省属本科高校;应用型;培养模式
Key words: provincial universities;applied;training mode
中图分类号:G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16-0249-02 0 引言
目前,为顺应当今社会发展潮流,国家和教育行政部门出台一系列文件,鼓励和支持省属本科院校向应用型本科转型。为响应党、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部分省教育厅发布了《关于修订2015版本科专业全程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在此引导下地推动并加快了各类高等学校办学的准确定位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加快了向应用型高校转型发展的进程。在此过程中,由于复杂多变,加上部分高校对应用型人才的认知受传统理念影响,容易形成刚性的人才培养模式,从而使所培养的人才出现结构性失衡。因此,探讨对省属本科高校转型发展中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模式,已成为当前高校需要关注的重要课题。 1 省属本科高校转型发展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意义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近年来,高等教育的国际化以及社会转型对我国本科高校的发展战略与人才培养及区域互动的影响与制约。应用型本科教育对推进中国高等教育的进程起到了加速作用。由于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促使高等教育在新形势下形成新的办学格局,必须变革传统的学科型教育方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准确把握社会经济产业发展脉搏,把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重心放在解决行业、企业技术创新的实际问题和应用问题上[1]。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顺应当前教育时代发展潮流,因此,省属本科高校是当前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中坚力量。 2 省属本科高校转型发展应用型人才培养遇到的问题
随着当今省属高校专业建设加快进行,部分高校已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同时各校在专业定位和人才培养方面还存在着诸多有待进一步研究和解决的问题,还需积极的探索和改进。 ①高校对应用型人才认识不足。表现在对“应用型人才”偷梁换柱或者缩小概念。一方面,人们只把那些从事具体生产活动或直接服务于生活实践高层次的人才当作应用型人才。而把之外的特别是从事文学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和应用的人才当成纯理论型人才[2]。另一误解,主要受传统学术理念的影响,误把应用型人才当成低层次人才,没有从源头上去重视应用型人才,聘请教师时,和以前一样重视应聘者的高学历及科研项目的多少,而忽视职业能力。这些均不同程度表现出对应用型人才定位不准及人才培养质量不高等结果。
②设置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规划千篇一律,过于形式化。一些转型中的省属高校不分学科领域及人才特点,在培养模式上实行雷同模式,不能突出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特色,只是形式上,文件中强调推行国家,实行高素质、复合型、应用型人才,而在培养模式上还停留在“一元化”阶段,未曾实施多元化发展。
③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脱节。目前,多数省属本科院校的专业建设缺乏特色,专业课的选择范围比较宽泛,不能凸显出本专业所要从事领域,造成毕业生的社会适应性差。还有部分高难度课程花费太多时间和精力、社会需求不大的应该列为变革的对象,这种无法准确回应劳动力市场的信号,完全丧失了培养效果。
④实践机会少。多数省属本科院校的在培养过程中,一般安排大四去单位实习,并且每个年级的学生基本一起在一个单位实习,缺少实践机会,大多数都是现场查看一两周就回来,在较短时间内学到真本领是很困难的。再加上大四阶段,学生面临就业、考研、毕业论文甚至回来再费时间写实习报告,难免会出现力不从心,随意应付,这样都失去了培养的意义。 ⑤专升本高校起步晚。我国转型高校问题比较复杂,有的学校历史悠久,师资力量相对雄厚,有的是“专升本”院校,起步晚,办学条件较差[3],考核制度不健全。特别是实施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要有较大转变,一年时间学习已经很紧张,实践只能落在最后一年中,加上各个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短期内得不到很好的效果。 3 加快省属本科院校转型培养模式的构建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据此笔者根据当前现状,制定了一套省属本科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反馈模式(见图1),由刚性模式转变为柔性模式,为早日形成具有针对性强、更加灵活的培养模式稍作以下几点说明:
①制定培养方案。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人才市场急需大量高层次应用型技术人才。省属高校要根据法律法规及国家,结合市场驱动,通过专业人士研究评估,以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制定一份适合自己高校专业特长的应用型培养方案,构建有特色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和体系。
②优化专业结构。省属本科院校是普通高等教育的主力,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主要阵地。高校主动对接传统产业转型和新兴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调整课程体系,优化培养体系,以创新驱动、转型发展为人才培养导向,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和职业生涯规划引导,制定并实施科学合理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省属高校应具备特色的课程设置,高校应根据自身区域发展优势,及时调整课程划分。根据市场需求,制定并实施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并经校外职业老师参与编制,在兼顾能力及综合素质的培养前提下,构建应用型教学团队,以此来追求高效率实用型课程的设置[4]。
③实践未必要放在最后一年。根据目前大部分省属高校的培养方案,都把校外实践放在大四进行,毕业事情繁多,时间过于紧凑,很多时候达不到预期效果。这点我们可以汲取国外应用型高校的培养过程。如德国的“双元制”培养特色中规定新生入学前需要在企业内实习约6个月。入学后企业将组织学生在第三、七、八学期进行与其职业紧密相关的实习岗位,并将实习与毕业设计结合,解决企业实际遇到的问题,并有企业严格考核评定,另外学校还会聘请企业技术人员参与学生授课[5]。虽然国内部分高校条件有限,但我们可以稍作调整,把实践课程安排在大二或大三阶段,与相关专业领域的企业形成固定合作关系,增加实习机会,毕业前在校外导师的带领下进行2到3次的实践演练,考核不合格者循环再实践,这个对于学校培养应用型人才是不错的选择。
④设置大学生毕业信息跟踪系统。省属本科高校通过设置信息跟踪管理服务,及时准确追踪大学生毕业就业情况,详细了解市场驱向,去伪存真,再通过反复进行反馈和评估,待审核通过后及时修正应用型人才规划,使所制定出的培养方案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符合社会所需。 ⑤严格的考核机制。无规不成方圆,强调做任何事都要有一定的规则,否则等于纸老虎。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一个培养模式的成熟与否,离不开国家部门的监督,也离不开社会的认可及市场的需可,同时更需那些参与职业评审专家人士的认真负责。当然,省属高校转型发展改革为培养应用型人才起到主导作用,依靠辅导员及校内外导师集体协作的力量,怀着责任心与使命感对学生进行教育指导,有利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通过保障机制的严格考核评估去保障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完善落实。 4 结语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综上所述,一个完整的培养模式经得起考验是需要漫长过程的。在高等教育和的引导和推动下,省属本科高校向应用型本科转型的过程中,学校的教育起到主导因素。应用型本科的办学定位已得到许多省属本科高校的重视,不论新建本科院校,还是传统本科高校,都应明确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方向。顺应当代教育发展潮流、服务于当代社会需要,突出办学特色,综合提高教学质量,坚持不懈推行教学改革,强化应用型教学环节,早日形成具有针对性强、更加灵活的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秦玮.新建本科高校转型发展中人才培养模式浅探[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2014(04):17-19.
[2]贾东荣.省属本科院校转型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山东高等教育,2014(04):17-24. [3]彭秀兰.转型中的地方高校应注重人才分类培养[J].天中学刊,2015(04):132-136. [4]梁丽菁.江苏普通高校本科专业设置及优化问题研究[J].扬州大学学报,2015(05):36-39.
[5]杨春春,刘俊萍.中外应用型本科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比较研究[J].南京工程学院学报,2007(03):25-28.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