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2019高中生物 第五章第一节 细胞周期和动物有丝课时作业 苏教版必修1

2019高中生物 第五章第一节 细胞周期和动物有丝课时作业 苏教版必修1

来源:九壹网
2019

第1讲 细胞大小与细胞生命活动 细胞周期和动物有丝

1.如图表示一个细胞一次的细胞周期。假如以具有放射性的核苷酸这些核苷酸进入染色体的位点是( )

A.W B.X C.Y D.以上全有

解析:选A。细胞周期中间期进行DNA复制和蛋白质合成,需消耗核苷W为间期,所以这些核苷酸进入染色体的位点是W。

2.若从细胞周期的时间考虑,下面圆饼图表示四种植物(见表)细胞的部分代表期),如果从四种细胞中选择一种用来观察细胞的有丝,( )

供应这个细胞,

酸,从图中分析细胞周期(缺口最好选用

细胞周期时间/h 间期 期 物种1 10.6 0.4 物种2 18 0.5 物种3 3.5 1 物种4 10.4 2.3 A.物种1,丁 B.物种4,甲 C.物种3,丁 D.物种4,丁

解析:选C。有丝的细胞周期中,间期时间长,期时间短,所以间期细胞易观察到,期细胞难观察到。在选择材料时应该选择期时间较长,而且期与间期比值较大的材料,这样的材料中期细胞数目相对较多,容易观察到期细胞。

3.下列几种细胞在进行细胞时,始终观察不到染色体变化的是( ) ①变形虫细胞 ②大肠杆菌细胞

③人成熟的红细胞 ④人的造血干细胞 A.③④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解析:选B。要观察染色体变化需观察进行有丝的细胞,而大肠杆菌属于原核生物无染色体,人的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不。

4.如图表示一个细胞有丝过程中染色体变化的情况。在整个细胞周期中,染色体的变化顺序是( )

植物种类

A.①④⑤③② B.②③①④⑤ C.①⑤④③② D.⑤④③②①

解析:选C。解决本题的关键是对④和⑤的区分,即中期与前期染色体的差别。细胞间期是新细胞周期的开始,该时期发生的主要变化是染色体的复制,并且染色体呈现染色质形态,故①应排在首位,由此排除了B、D两个选项。在A、C两项中关键的是④和⑤哪一项应该排在前面。在细胞有丝的前期和中期,每条染色体都含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但是,在细胞中期,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两侧都有纺锤丝附着在上面,因此⑤表示有丝前期,④表示的是有丝中期。后期的变化特点是每个着丝点一分为二,并在纺锤丝的牵引下向细胞的两极移动,因此③表示有丝后期,②表示有丝后期结束。

5.下图为动物细胞有丝过程中的几个示意图,据图分析,以下错误的说法是( )

1

2019

A.乙图与丙图细胞内染色体数目相等 B.丁图的母细胞有4条染色体 C.甲图的细胞内有4条染色体

D.丙图是观察辨认染色体形态数目的最佳时期

解析:选D。乙图与丙图细胞内染色体数目都是4条;丁图有染色体,但它的母细胞也就是进行细胞前的细胞有4条染色体;观察辨认染色体形态数目的最佳时期是中期,中期的染色体上含有染色单体。

6.下列四项表示在细胞有丝过程中核内DNA含量变化的是( )

解析:选A。在细胞有丝过程中,间期进行DNA复制,因此在间期DNA含量增加了一倍;前期、中期、后期DNA含量保持不变;在末期形成两个子细胞,由于染色体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因此,DNA也随染色体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使得每个子细胞核中的DNA含量与DNA复制前细胞的DNA含量相同,故答案为A。

7.下图表示动物细胞有丝时的染色体数(a)、染色单体数(b)和DNA分子数(c)的数量关系。下列解释肯定不正确的是( ) .

A.①可以用于表示细胞的前期

B.①时染色体的螺旋化程度可能达到最高 C.间期用②表示最恰当 D.③表示细胞完成

解析:选C。由图可知:①中染色单体数和DNA分子数是染色体数的2倍,细胞可能处于间期DNA复制结束后、前期和中期,在中期染色体的螺旋化程度达到最高,A、B对;②中无染色单体,染色体数和DNA分子数为正常细胞的2倍,应为后期至末期子细胞形成前,C错;③细胞内的染色体和DNA恢复正常,说明已经完成,D对。

8.如图是某种生物细胞有丝过程中某一时期的图像,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生物为动物

B.该生物的一个体细胞中含有染色体 C.该细胞处于有丝的后期 D.该细胞中含有染色体

解析:选B。由于细胞外无细胞壁且具有中心体,故为动物细胞;由于细胞中具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故为有丝后期,此时染色体数加倍,故正常体细胞中具有4条染色体。

9.图示中的甲、乙、丙表示动物细胞有丝中的三种数量关系,其中a是染色体,b是染色单体,c是DNA分子,那么数量关系正确的个数有( )

A.0个 B.1个 C.2个 D.3个

解析:选C。图甲中DNA分子数、染色单体数是染色体数的两倍,所以它可表示有丝间期中DNA复制之后的时期,或者是细胞期的前期、中期。图乙中a∶b∶c=2∶1∶2,有丝过程中不存在此现象。图丙中不含染色单体,并且DNA分子数和染色体数都和正常体细胞中的相等,所以它可表示有丝末期和间期中DNA分子复制之前的时期。

2

2019

10.下列物质变化示意图中,哪个不可能发生在有丝过程中( ) .

解析:选D。A图可以表示有丝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只是在后期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B图可以表示有丝过程中DNA数目的变化,间期复制,DNA数目加倍,末期细胞一分为二,DNA数目减半;C图中,DNA数目是染色体数目的二倍,有丝间期DNA复制,但是染色体的数目没有加倍。D图中,染色单体是DNA复制后出现的,应与DNA的数量一致。

11.细胞是生物体一项重要的生命活动,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和遗传的基础。假设某高等雄性动物肝脏里的一个细胞如图①,结合图②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图①对应图②中的BC段

B.此细胞产生的子细胞有4条染色体 C.图①时期核糖体活动旺盛

D.图②中C→D形成的原因与着丝点的有关

解析:选C。①为细胞有丝中期,而核糖体活动旺盛是因为在间期合成大量蛋白质。

12.如图甲表示细胞的不同时期与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变化的关系,图乙表示处于细胞有丝某个时期的细胞图像。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多选)( ) .

A.图甲中AB段形成的原因是DNA分子复制

B.图甲中CD段可表示有丝末期,染色体平均分到两个子细胞中 C.图乙中细胞处于图甲中的BC段

D.图乙中细胞含染色体、8个DNA分子、16条染色单体

解析:选BCD。AB段表示间期DNA的复制,BC段表示前期和中期,CD段表示后期,着丝点,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并移向两极,即图乙所示,观察图乙知此时细胞中含有染色体,8个DNA分子,0条染色单体。

13.如图为细胞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曲线和细胞某一时期的结构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A表示细胞的有丝过程,cd段表示细胞进入________期,此时期染色体变化的主要特点是

3

2019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de段表示细胞进入________期,此时期染色体变化的主要特点是__________。

(2)从图A可以看出,经有丝产生的子细胞与母细胞具有相同数量的________,所以细胞有丝对于生物保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重要意义。

(3)图B表示的细胞处于________期,此时细胞中的染色体条数为________,每条染色体含________条姐妹染色单体,共含________个DNA分子。

解析:(1)有丝过程中,在后期,染色体数目随着丝点而加倍,并在纺锤丝的牵引下移向细胞两极。de段细胞进入末期,此时染色体逐渐变为染色质状态。(2)从图A中可看出,有丝不改变染色体的数目,即前后染色体数目不发生改变,因此对于生物体保持遗传性状的稳定性有重要意义。(3)图B细胞着丝点整齐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中期,此时细胞中有4个着丝点,即含有4条染色体,每条染色体含有2条姐妹染色单体、2个DNA分子。

答案:(1)后 着丝点,染色单体分离,变为染色体,并在纺锤丝的牵引下移向细胞两极 末 变为染色质状态

(2)染色体 遗传性状的稳定性 (3)有丝中 4 2 8

14.图A为某生物体细胞有丝示意图,图B表示在一个细胞周期(G1、S、G2组成间期,M为期)中的细胞核内 DNA 含量的变化曲线;图C表示处于一个细胞周期中各个时期细胞数目的变化(用特殊的方法在一个培养基中测得的),请据图作答。

(1)图A中含有________条染色单体。

(2)C图中的DNA含量由2C到4C的细胞处在B图的________期(填写图中符号)。

(3)培养过程中若用DNA合成抑制剂处理,C图中DNA含量为________(C)的细胞数量会增加。

解析:(1)图A细胞位于有丝中期,染色单体没有分开,有。(2)据图分析可知S期DNA由2C逐渐增加到4C。(3)抑制DNA的合成就会使细胞周期处于间期的G1期。

答案:(1)8 (2)S (3)2

15.(探究创新题)在动物细胞培养过程中,通过一系列的技术,就能测得一个细胞周期以及各个时期所需要的时间。请回答:

3

(1)在动物细胞培养过程中,利用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标记某一细胞,在不同间隔时间下进行放射显影,得到图二所示结果。

注:A.开始观察,细胞已被标记 B.标记细胞开始进入期

C.观察到的细胞图像的示意图如图一 D.开始观察到两个细胞被标记 E.标记细胞进入期

F.观察到被标记的细胞成两个子细胞

问:该组织细胞的细胞周期为____________h,图一所示期的细胞处于________期,判断的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2019

(2)图一中的器皿轻加振荡,期的细胞就会脱离器皿壁而悬浮于培养液中,从而收集到期细胞,通过一定的方法,测得数据如图三所示。

n

根据细胞周期中各时期所需时间的计算公式t=T×(n为各时期的细胞数,N为所获得的细胞总数),则DNA

N

合成所需的时间约为________h。

(3)相对正常的细胞培养,若细胞前期纺锤体的形成被抑制,则DNA含量为________C的细胞比例会增加。 解析:(1)从D开始观察到两个细胞被标记,E标记细胞进入期,到F形成子细胞正好是一个细胞周期,

2

为30.5-8.5=22。图一所示细胞图像中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为有丝中期。(2)根据公式:t=22×

6+2+2

1

=22×=4.4。(3)抑制前期纺锤体的形成,DNA加倍后的染色体不能平均分到两个子细胞中,故DNA为4C的细

5

胞比例会增加。

答案:(1)22 中 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两侧均有纺锤丝牵引着,且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平面上 (2)4.4 (3)4

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