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杂交中籼稻控释肥肥效试验初报

杂交中籼稻控释肥肥效试验初报

来源:九壹网
安徽农学通报,Anhui Agri.Sci.Bul1.201O,16(02) 杂交中籼稻控释肥肥效试验初报 章华娟 (太湖县牛镇农技站,安徽太湖246410) 摘 要:详细分析了在不同时期施用48%沃夫特控释肥后杂交中籼稻所表现出来的农艺性状,经济性状以及肥料 效应,结果表明:在相同施肥水平下,中稻产量存在极显著差异,应用控释肥中稻产量高,肥料效益高。 关键词:中稻;控释肥;产量;农艺性状 中图分类号s 511.2 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77 31(2 01 0)02—044—003 为了控寻中稻生产上应用控释肥的肥料效应,为大面 15cm X 25cm,穴栽单本,湿润育秧,移栽时秧苗情况见表 积应用配方施肥技术提供科学参考,太湖县牛镇农技站在 1。 龙湾村窑棚组进行中稻控释肥肥料试验,试验结果初报如 1.2.2小区处理处理A为施用控释肥:48%(24—12—12) 下。 沃夫特控释肥50kg/667m ,全部做基肥施用;处理B为对 l材料和方法 照处理:尿素30kg/667m +过磷酸钙33k ̄667m +氯化钾 1.1试验材料 17kg/667m ,全部做基肥施用;处理C为常规配方配肥:尿 试验设在牛镇镇龙湾村窑棚组汪敏宏承包田内,土壤 素30kg/667m +过磷酸钙33kg/667m +氯化钾17kg/667m , 潴育型水稻土,中等肥力,地力分布均匀,前茬为冬闲田, 基肥施用尿素13.5kg/667m +过磷酸钙33kg/667m +氯化钾 有机质含量是28.03%,全氮1.67%,碱解氮138.5mg/kg,速 10.2kg/667m ,分蘖肥施用尿素7.5kg/667m ,穗肥施用尿素 效磷7.1mg/kg,速效钾65mg/kg。供试品种为优质、高产、多 6kg/667m +氯415 ̄6.8kg/667m ,粒肥施用尿素3kg/667m 。 抗的水稻新品种两优0293。 1.2.3田间管理秧田施土杂)] ̄22t/hm 做基肥,45%硫酸钾 1.2试验方法 复合 ̄200kg/667m。做面肥,2叶1心期追尿素50k ̄667m , 1.2.1田间设计采用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小区72m , 播后喷施幼禾葆防除杂草,5月23日喷ff ̄300kg/667m 多效 重复间隔50cm,处理间做坝间隔,坝宽30cm,高25cm,分3 唑,秧田治虫3次;大田于6月25日施用除草剂,结合追施C 次垒成,隔离坝内外用膜包裹,各处理向重复间隔开缺灌 处理分蘖肥,7月18日C处理追穗肥,7月30日C处理追粒肥, 排水,单排单灌,四周设有保护行,试验于5月15日播种,秧 7月10日晒田,重烤8d,7月17日复水,大田生长期共防治病 田播种量180kg/hm ,秧龄31d,6月16日移栽,栽插密度为 虫8次,其它管理措施同常规。 表1 移栽时秧苗素质考察表 处理收获量(kg/72m ) 处理 基本株高穴穗有效穗数 穗长每穗总粒每穗实粒结实率千粒重理论——折合产量 苗 (om) ( ̄-/667m )(OITI)数(粒) 数(粒) (%) (g) 产量 I Ⅱ Ⅲ(kg/667m ) 收稿日期:2009—12-30 第16卷02期 章华娟杂交中籼稻控释肥肥效试验初报 45 1.2.4天气情况根据县气象局提供的部分气象资料,2009 年6~8月份气候异常,气温高,降雨多,抽穗扬花期遇长 期阴雨天气,加之光照严重不足,不利于水稻扬花、受精, 水稻纹枯病、稻曲病发生重,对本试验造成一定的影响。 2结果分析 2.1性状分析 各处理的农艺性状、经济I生状进行分析,详见表2、表3、 表4、表5。 1.2.5试验测定在各生育期对各处理的主要性状进行田 间记载调查,收获时取样进行室内考种,单割单收计算各 小区实产,进行方差分析,采用L.S.R法进行产量显著性测 定。 表3 2.1.1产量由表2、表3、表4、表5可知,各处理间产量存 在显著性差异,小区产量方差分析表明,组合间F值达显 著水平。控释肥料区A处理产量比对照处理B产量增加 ・ 不同处理下的产量原始数据 37.96kg/667m ,增产6.75%,增产效果极显著;控释肥料区 A处理产量比常规配方区C处理增加18.2kg/667m 。增产 3.13%,增产效果显著,由此说明,相同施肥水平,控释肥处 理对杂交中籼稻有显著增产效果,常规配方处理也有增产 效果。 2.1.2生育期由表6可以看出,3处理间生育期相差不大, 对照B处理和常规配方区C处理的全生育期为133d,比控释 肥A处理的生育期短1d。根据田间记载,A处理分蘖发生快, 苗峰出现早,抽穗历期长,Lt,c处理长1d,说明了控释肥肥 效稳,控释效果好。 2.1.3株高株高以对照B处理的125.3cm为最高,常规配方 区C处理的122.6cm次之,控释肥料区A处理的株高最矮,为 表4 方差分析结果 122.2cm。 变异来源自由度平方和 均方 F值 F , F 2.1.4有效穗控释肥料区A处理的有效穗最高,为15.31万 穗1667m ,常规配方区C处理次之,为14.6万穗/667m 。 2.1.5穗粒数穗总粒数、穗实粒数均以A处理的为最高,分 别为189.75粒和152.85粒,常规配方区c处理的穗总粒数、 穗实粒数次之,分别为181.63粒和147.28粒。 2.1.6千粒重3个处理的千粒重均相同,均为28g,说明施 用粒肥,对增加粒重效果不明显。 注:F<F o o 差异,F。。,<F<F o o,有显著差异,F>F o o,有极显著 2.2肥料效应 差异。 2.2.1增产率A处理的增产率为6.75%,C处理的增产率为 表5 多重比较结果 3.51%,控释肥处理的增产率比常规配方处理的增产率高 3.24%,增产明显。 2.2.2增收尿素按2.60元/kg计,过磷酸钙按0.90元/kg计, 氯化钾按5.O0 ̄_;/kg计,48%沃夫特控释肥按4.2元/kg计,稻 谷按1.88元/kg计,A处理667m 肥料投入为210元,稻谷产 出1 128.06元,扣除肥料投入,667m 纯收入为917.06元; C处理667m 肥料投入为192.7元,稻谷产出1 093.82元,扣 除肥料投入,667m 纯收人为901.12元;B处理(CK)667m 肥料投入为192.7元,稻谷产出1 056.69元,扣除肥料投入, 667m。纯收入为863.99元,那么A处理与B处理(CK)相比 表6 生育期记载表 46 安徽农学通报,Anhui Agri.Sci.Bul1.201 o,1 6(02) 较,667m2增收54.07元;C处理与B处理(CK)相比较,667m 增收37.13元,A处理、C处理增收显著。 (2)相同施肥水平下,常规配方处理对中稻有增产作 用,且作用显著,也就是说:施用基肥、分蘖肥、穗肥、粒肥 对中稻有明显增产效果。 (3)本试验中,3个处理粒重相同,施用粒肥效果不显 著,因此,常规配方施肥处理中基肥、分蘖肥、穗肥、粒肥的 施用比例还有待进一步试验和探讨。(徐莉编,孔爽校) 3小结与讨论 (1)相同施肥水平下,控释肥处理肥效持久,控释效果 好,虽然投入较大,但在杂交中稻生产上有极显著增产效 果。 (上接34页)羔羊培育技术的关键是:“三早”即早喂初乳、 早开饲、早断奶;“三查”即查食欲、查精神、查粪便。主要技 身肌肉颤抖,倒地四肢抽搐,吐沫磨牙。呼吸、心跳加快,体 温一般不高,数小时内死亡。预防可用抗羊肠毒血及恶性 术要点如下。 1.3.1加强母羊妊娠后期的饲养 要使羔羊初生体重大,成活率高,必须加强母羊妊娠后 期的饲养。因羔羊初生重的80%一90%是在妊娠后期增长 的。 1.3.2人工哺乳技术 人工乳可用鲜牛奶、羊奶、奶粉、豆浆等替代。配方 如:鲜牛奶1L(或用奶粉溶解), ̄JIVa、Vd滴剂2.5ml,Ve 2 滴,青霉素0.05g,硫酸亚铁lg,硫酸锌1g,氯化钻0.25g和 牛油20g。羔羊吃到初乳后,再喂代乳品。饲喂时温度为 38~39℃(夏季35~36qc)。 2疾病症状及防治技术 2.1常见传染病的防治 传染病是由病原微生物侵入动物机体,并在一定部位 定居、生长、繁殖,从而引起机体一系列的病理变化。 2.1.1羔羊痢疾羔羊痢疾是羔羊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主 要发生在1周龄内的羔羊,以2~4El龄羔羊发病率最高, 此病一般经消化道或脐带、伤口感染,纯种羊和杂交羊易 发。本病潜伏期1~2d,最短仅10多个小时。症状是持续 性下痢,死亡率高,俗称红肠子病。病羊拉绿色、黄色痢,或 棕色的粥样或水样稀粪,有恶臭,后期排血便,体温、消瘦, 2—3d死亡。预防本病可用四联菌或五联菌(羊快疫、猝疽、 肠毒血、羊黑疫、羔羊痢疾)对羔羊进行预防接种,母羊产 羔前14~2ld周最好再接种t次,免疫期一般为270d。治疗 方法有:(1)可用敌菌净与磺胺脒1:5混合,按1kg体重30rag (每只羔羊一般用量为70~120rag),当羔羊生后哺乳时投 给。首次用量加倍,每天2次,连rJf ̄3d可预防此病;(2)口服 土霉素、链霉素、氯霉素各0.125~0.25g,或加乳酶素1片 内服,每日2次;(3)痢菌净肌肉注射1~2mg,2次即可;(4) 用增泻痢宁、维迪康口服对此病毒引起的腹泻疗效较高。 2.1.2羊肠毒血症羊肠毒血症是由D型产气荚膜杆菌引 起的急性传达室染病,其临诊特征与羊快疫相类似,故又 称类快疫。死后肾脏软化如泥,故又称软肾病。各年龄羊均 能发生。2岁以内的羊最易感,且多为食欲旺盛、膘情好的 羊发病,多发于春末夏初或秋末冬初气候多变季节以及饲 料突然变化,过食精料等情况。成羊1~3d死亡,主要表现 为呆立或兴奋,排黄褐色稀粪并混有黏液或血液。突发此 病,往往不见症状而突然死亡,或见病羊向上跳跃,跌倒后 痉挛而死。有的头向后仰或斜向一侧,作圆圈运动,有的全 水肿的混合疫苗接种。接种后14d产生免疫力免疫力可持 续180d。在本病发病季节前用三联菌苗或五联菌苗预防接 种。病程较缓的羊可按羊快疫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此病 目前尚无特效药,在临床上用磺胺类药物有一定疗效。 2.1.3羊快疫羊快疫是由梭菌引起的羊的急性传染 病。发病多为6个月至2岁营养中等以上的羊,多为消化道 感染。急性者突然发病,一般昏迷,通常在数小时内死亡; 病情稍缓者,一般离群独处,卧地不愿走动,腹部膨胀,排 黑色恶臭稀便,并带有黏液和脱落的黏膜。体温或正常或 升高至41.5℃左右。每年春季用三联苗或五联苗进行免疫 接种。全群投服2%硫酸铜,每头100ml,或10%生石灰水,每 头100~l50ml,可在短期内降低发病率。对病情稍缓者可 试用抗生素或磺胺药并对症治疗。 2.1.4口蹄疫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偶蹄动物 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其特征体温升高 4O 41 oC,精神沉郁,食欲减退,蹄部和乳房皮肤形成水 泡,羔羊主要表现为出血性胃肠炎和心肌炎。本病主要经 消化道及呼吸道传染,流行时传染迅速,一般难以控制。潜 伏期2~4d,最长可达7d。病初体温升高,食欲减退,2~3d 后蹄冠、蹄踵和趾间发生水泡。水泡很快破溃后形成烂斑, 严重时发生化脓、坏死甚至蹄甲脱落。防治办法为每年定 期注射口蹄疫双介苗。病羊可在严格隔离条件下进行治 疗,蹄部和乳房部位可用3%来苏尔清洗,涂以碘甘油或锅 底灰,口腔病变用食盐水或0.1%高锰酸钾或食醋洗涤。羔 羊患病无特效药。 2.2寄生虫病 羊常见的寄生虫病种类很多,常发的有:钩虫病、肺线 虫病、肝片吸虫病、莫尼茨绦虫病、细颈囊尾蚴病、多头蚴、 疥癣病、羊鼻蝇蛆病、羊虱等。防治一般都在春季和秋末冬 初各驱虫1次。常用的驱虫药有驱虫净、丙硫咪唑、敌百虫、 灭虫丁、虫克星等。 2.2.1羊鼻蝇蛆病一般在7月份多发,病初由鼻孔流出浆 液性鼻涕,逐渐粘稠。治疗办法有:(1)用敌百虫溶液,每公 斤体重0.1g,溶于水内服;(2)用敌百虫酒精溶液,成羊用 3~4g,溶于65。酒精5ml中,肌肉注射;(3)用二碘水杨酸 酰基丙胺:每颗内含300mg的丸剂,体重30~40kg的羊El 服1丸。 2.2.2羊虱蝇每年应定期药浴。治疗时用1%敌百虫水溶 液或0.05%敌杀死溶液喷雾。 (张宏民编,孔爽校)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