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钢片验收及储存规范
1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电机用硅钢片进厂验收、使用过程中的抽查及库存。 2引用标准
GB/T 5212-1985 电工用热轧硅钢薄板
GB/T 2521-2008 冷轧晶粒取向、无取向磁性钢带(片)
GB/T 3655-2000 用爱泼斯坦方圈测量电工钢片(带)磁性能的方法 3 技术要求及检验方法 3.1硅钢片的性能
a)热轧片应符合GB/T 5212-1985《电工用热轧硅钢片薄板》的规定。 b)冷轧片应符合GB/T 2521-2008《冷轧晶粒取向、无取向磁性钢带(片)》的规定。
3.2类别、牌号及产品的表示方法 DR—表示电工用热轧硅钢板。 W—冷轧晶粒无取向磁性钢带(片)。
G—表示频率为400Hz时在强磁场下检验的钢板。
不含“G”的牌号—表示频率为50Hz时在磁场下检验的钢板。
字母“DR”后的数字—横线以前的数字为铁损值的100倍;横线后的数字为厚度值的100倍。
Q、W字母前后数字、字母—牌号前的数字为厚度值100倍;牌号后的数字为铁耗值的100倍;牌号前的字母为生产厂家代号。
示例1:硅钢薄板DR510-50 GB/T 5212-1985 表示牌号DR510-50,厚度为0.50mm,最大
铁耗为5.1W/kg的热轧硅钢薄板。 示例2:冷轧磁性钢带50WW600 GB/T 2521-2008 表示牌号50WW600,厚度为0.50mm,最大铁耗为6.0W/kg的冷轧无取向磁性钢带,生产厂家为武钢。
3.3检验内容
3.3.1热轧片应符合GB/T 5212-1985《电工用热轧硅钢片薄板》的规定。 3.3.1.1热轧硅钢薄板的厚度、宽度、长度允许偏差见表1。
表1 公称厚度(mm) 厚度偏差(mm) 0.5 ±0.05 同板差(mm) 0.06 宽度偏差(mm) 长度偏差(mm) 10 30 3.3.1.2热轧硅钢薄板的不平度允许值见表2。
表2 公称厚度(mm) 0.5 甲级(mm) ≦6 乙级(mm) ≦12 丙级(mm) ≦17 3.3.1.3热轧硅钢片薄板的电磁性能见表3。
公称厚度(mm) 0.5 表3 最小磁感应强度(GS) B25 15400 B50 100 最大铁耗(W/kg) P10/50 2.1 P15/50 5.1 3.3.2冷轧片应符合GB/T 2521-2008《冷轧晶粒取向、无取向磁性钢带(片)》的规定;钢片的不平度取向刚不大于1.5%,无取向钢不大于2.0%;钢带的镰刀弯,每2000mm不大于1.0mm。
3.2.2.1冷轧硅钢薄片的厚度、宽度允许偏差见表4。
表4 公称厚度(mm) 0.5 厚度偏差(mm) ±0.04 同板差(mm) 0.04 宽度偏差(mm) 15 3.2.2.2冷轧硅钢薄片的电磁性能见表5。
表5 最小磁感应强度(T)B800 最大铁耗(W/kg)P1.5 公称厚度(mm) 50W400 50W470 50W600 50W800 50W400 50W470 50W600 50W800 0.5 1.61 1.62 1.65 1.68 3.2 4.2 4.7 6.5 各牌号钢带(片)均应涂敷绝缘涂层,绝缘涂层应能耐绝缘漆、变压器油、机器油等的侵蚀,附着性良好。 3.4验收规则和试验方法
3.4.1验收产品的检验合格证。
3.4.2钢片按批验收,一批应是同一钢号和同一规格的钢片。
3.4.3电磁性能的检验方法按GB/T 3655-2000《用爱泼斯坦方圈测量电工钢片(带)磁性能的方法》的规定进行。
用低功率因数瓦特表方法测定铁损,用互感电磁线圈—平均值伏特法表方法测定其交流磁感应强度。
3.4.4钢片的不平度的测量方法如下:
钢片轻放在平台上,呈自由状态,按正反二面测量,以较大值作为钢片的不平度值,测量范围应距长边角端150mm以内。 4储存
4.1条料堆放时每垛不得超过四层,层与层之间用不少于三块平整等高的木头隔开。
4.2卷料堆放时不得超过一层,有标识的侧面朝上,不得直接在地上滚动。 4.3堆放硅钢片必须做好相应的防尘防潮措施。 4.4储存条件必须干燥、通风、无污染的仓库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