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牵起孩子的手

牵起孩子的手

来源:九壹网


牵起孩子的手,慢慢走

连然小学 党菊凤

在教学中我们常常被一些问题学生搞得焦头烂额,也会有老师感慨:教一个

比教十个还累。这些问题学生我们称他们为“后进生”。然而在素质教育的今天,对于“后进生”这个群体还是存在很多一样的目光。因为我们在更多的时候只把他们放在班级这个集体中进行比较,各方面都按照教师自己的标准来衡量,因此我们常常看到教师恨铁不成钢的无奈。苏霍姆林斯基曾感叹:“从我手里经过的学生成千上万,奇怪的是,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无可挑剔的模范生,而是别具特点、与众不同的孩子。”教育的这种反差告诉我们,对后进生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特殊群体,教育者必须正确认识他们,研究他们,将融融的师爱洒向他们。因此,教育转化后进生就成了班主任一项特别重要的经常性工作。班主任只有深入细致地做好后进生的教育转化工作,才能使后进生改进自己的缺点,才能使他们跟上一般的学生,从而促进他们身心全面和正常的发展。 一、动之以情,打开内心的那扇门

比起其他学生,后进生更需要班主任的细心呵护,关怀体贴,理解尊重,谆谆诱导„„“要小心得像对待一朵玫瑰花上颤动欲坠的露珠。”这句话也许夸张了些,却实实在在地告诫我们,对待后进生切不可疏忽大意。 作为一个教师,有责任、有义务,也应该有能力帮助教育好这些后进学生,使他们也能和其他学生一样健康、快乐地成长,展现自己独特的风采。爱学生不是抽象的、虚幻的,而是具体的、现实的,渗透在对学生的一言一行之中。平时,班主任应细心观察他们,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和思想情况,在各方面帮助他们,使他们逐步消除对学习的恐惧和与老师、同学之间的隔阂,激发他们进行自我竞争的动机。为了更好地走进他们的世界,我也尝试过一些方法。例如,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和他们呆在一起,谈一些他们比较感兴趣的话题:电脑、体育、游戏等等。听一听他们的想法、要求、希望以及他们内心的“小秘密”。“亲其师”就会“信其道”,他们会感到老师是爱他的,真心帮助他的,是为了他好,自己不能让老师失望。一旦意识到这一点,他们自然会认真完成老师提出的各项要求。 二、晓之以理,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后进生通常对教师的管教带有抵触情绪, 如果对他们进行严厉的批评,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甚至会适得其反。所以对待后进生的缺点和错误,不能一味地去批评和指责。

通过谈话教育告诉学生做人的道理,这是教师进行班级管理、教育学生的核心问题。入情入理,口服心服。说理,不是说抽象的大道理,不是严辞教训。说理,情要先行。情感沟通了,学生才会感到理顺、在理,进而受理、入理。坚持说服,反对训服、压服。道理要阐述分析清楚,意义、作用、重要性、危害性等陈述明白。训服、压服只能培养奴才,或者使学生产生抵触情绪,加深师生隔阂。曾经有人说过,如果把老师比作一位琴师,那么一个班级就是一篇乐章。学生就是乐章中的一个个音符。琴师对于乐章上的每一个音符必须一视同仁,不因高音而偏爱,也不因低音而嫌弃。后进生就如同乐章中的低音符,如何使他们也同样发出和谐优美的音调,是一项艰巨细致而又复杂的工作,我们必须付出无私的关爱与辛苦,更要求我们去寻找科学的教育手段与方法,了解他的需要,解决他的困惑,同时与学生建立起朋友关系,从而,突破他的心理防线,消除敌对情绪,以他所

愿接受的方式逐步地引导他走出误区。在与后进生的教育谈话中,我们常常觉得他们的思想很难理解。其实我们也是从学生一路走来,自问自己曾经难道就没有犯错的时候吗?只是他们犯错比较频繁,更让我们觉得不受控制。事实上他们并不是有意为难我们而犯错,童年本就是一个问题颇多的阶段,就像一颗种子的发芽期,他们没有对外界不良因素的抗拒力,他们在不断地犯错与被教育引导中成长。如果我们不能很好地理解学生,不关心他们的感受,那么所谓教育的成功只是空谈。有时候我们也要问问他们:你们生活的怎么样? 三、导之以行,严慈并济

爱并不等于迁就和放纵,要做到爱是出发点,严格是手段,二者相结合,才能做到既使学生愿意接受老师的教育,又能把这种教育转化为学生的自身内在动力,实现自我教育。教师的严格要求不但不会成为良好师生关系的障碍,反而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必不可少的保证。严是爱,松是害。在布置任务时都向他们讲清楚目的和原因,这样学生会理解并严格执行。不管我们怎样做,最重要的就是让学生体会到严格要求是出于爱。 教师是靠自己的学识、修养和教学来教育孩子的,教师有以身作则的行为作风和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是让学生望而生畏的主要原因,因此,教师要时时处处都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这样才能对品行差生产生震摄作用,不过,对于差生的问题不能不闻不问,而是悉心指导,加以帮助,特别是当他们遇到自身所不能解决的困难的时候,老师的及时帮助是让人顿彻顿悟的良药。我们班就有这样个让任课老师都“叹而观止”的学生,不仅在课堂上能自由动作,语言还让老师无还口之力,更有家庭“后盾”为其撑腰。开学后一段时间以来,他的一些“邪气”在我的唐僧般的紧箍咒下基本没有大的表现,很多“病症”都得到了抑制。既有同伴不依不饶地监督作业,又有机会让他参与班级黑板报的设计,让他得到精神的满足和停靠,也有每个行为的名正言顺地教导,让他经受了一次次考验,正在改变着自己,也改变着别人对他的看法。 四、持之以恒,抓反复

后进生的转化不可能一蹴而就,在转化过程中,后进生故态复萌,出现多次反复,是一种正常的现象。对这项十分艰苦的工作,教师一定要有满腔的热情,必须遵循教育规律, “反复抓,抓反复”,因势利导,使后进生保持不断前进的势头。如果没有一个长期、耐心教育转化后进生的心理准备,教师很容易丧失对他们的信心,甚至认为他们已经 ‘无可救药,没有希望了’。要知道“一锹挖不出一口井来,一口吃不出一个胖子 来”,雕刻一座石像尚需很长的时间,更何况是塑造人的灵魂呢?对于后进生在转化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反复或倒退,班主任要正确引导,允许学生犯错误,让他们在失败中崛起,在曲折中走向成熟。教师应既要看到后进生的进步,也要正确看待后进生的反复现象,不断给他们敲响警钟,不断鼓舞他们进行自我竞争、自我挑战,在反反复复的过程之中把后进生引上前进之路。当然,班主任不能消极的等待后进生出现反复再来抓,而要科学的估计可能出现的反复,把工作做到前头,以减少反复的次数和减轻反复的程度。总之班主任要以顽强的毅力,耐心细致的工作,抓反复,反复抓,一抓到底,直到把后进生彻底教育转化过来。

对后进生,我们需要倾注爱心,以尊重、赏识唤起他们的进取心,以真诚、宽容激发他们的上进心,努力消除他们的心理障碍,引导他们力争上游、健康成长。只要我们从热爱学生的真诚愿望出发,动之以情,深于父母,晓之以理,细如雨丝,一定能更好地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