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2019-2020高中地理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模拟考试测试卷(六)

2019-2020高中地理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模拟考试测试卷(六)

来源:九壹网
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模拟测试卷 (六 )

(时间: 60分钟 满分: 100 分)

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 20小题,每小题 3分,共 60 分。在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

北京时间 2003年 10月 29日 14时 13分,太阳风暴袭击地球, 太阳日冕抛射出的大量带电粒子流击中地球磁场, 产生了强磁暴, 不 少地方出现了绚丽多彩的极光, 据此并结合所学知识, 完成 1~2 题。

1.下列国家中最有可能欣赏到极光的是 ( ) A.墨西哥 C.意大利

B.加拿大 D.巴基斯坦

2.太阳风暴袭击地球时,不仅会影响通信,威胁卫星,而且会 破坏臭氧层。 臭氧层作为地球的保护伞, 是因为臭氧层能吸收太阳辐 射中的 ( )

A.可见光 C.紫外线

B.微波 D.红外线

解析:第 1 题,极光是由于太阳大气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高速冲 击两极地区的高空大气, 并与那里的稀薄大气相互碰撞而成的, 因此 极光只有在高纬度两极地区才能看到。 选项中只有加拿大位于高纬度 地区(国土在北极圈内有分布 ),因此最有可能欣赏到极光。第 2 题, 紫外线对人体的皮肤、 眼睛以及免疫系统等造成危害, 臭氧层能够吸 收

紫外线, 保护地球上的人类和动植物不受紫外线的伤害, 作为地球 的保护伞。

答案: 1.B 2.C

北京时间 2019年 6月 22 日 0 时 38分,我国迎来 2019年的夏至。

下图为进入夏至时甲、乙、丙、丁四地的昼夜长短状况图。读图,完 成 3~ 4 题。

3.2019 年夏至时,太阳直射点的坐标为 ( ) A.(23 °26′,N136°W) C.(23 °26′,N70°W)

B.(23 °26′,S100°E) D.(23 °26,′S136°W)

4.关于四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 )

①丙地一年中昼夜长短不变 ②丁地自转线速度最大 ③甲、乙 两地纬度数相同,但分属南北半球 ④四地的纬度值丁 >乙=甲 >丙

A.①② C.③④

B.②③ D.①④

解析:第 3 题,夏至时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 (23°26′上N,) 太阳直 射点所在经线地方时 12 时,当北京时间 0 时 38分时, 70°W 地方时 为 12 时,太阳直射点的坐标为 (23 ° 26′,N70°W) 。第 4 题,丙地夏至 时昼长 12 小时,说明丙地在赤道上,只有赤道上全年昼夜等长,① 正确。丁地夏至时昼长 24 小时,说明丁地位于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 地球自转线速度随纬度增加而减小, 丁地线速度较小, ②错。甲地夜 长 18 小时,昼长 6 小时;乙地昼长 6 小时,甲、乙两地昼夜长短相 同,位于同一半球同纬度,③错。甲、乙两地昼长 6 小时,位于赤道 和南极圈之间,四地的纬度值丁 >乙=甲 >丙,④正确。

答案: 3.C 4.D

下图为某区域某时刻海平面与相应 6 000 m高空等气压差图。 据 此,完成 5~7 题。

5.若空气中水汽含量较丰富,此时甲、乙两地近地面的天气最 有可能分别为 ( )

A.晴天、阴雨天 C.阴雨天、晴天

B.晴天、晴天 D.阴雨天、阴雨天

6.此时,丙处近地面的风向最有可能为 ( ) A.西北风 C.东南风

B.东北风 D.正南风

7.若不考虑其他因素,此时该地区出现雾霾天气 ( )

A.甲处风力较大,雾霾持续时间较短 B.乙处风力较小,雾霾持续时间较长

C.乙处有上升气流,雾霾持续时间较短 D.甲处有下降气流,雾霾持续时间较短

解析:第 5 题,结合热力环流中等压面知识,可知垂直方向上高 差相同的两地, 近地面气温低的地区气压差较大, 则图中甲地近地面 气温低于乙地,甲地气流下沉而天气晴朗、 乙地气流上升而为阴雨天 第 6 题,依上题分析,近地面甲为高压、乙为低压,依据风向由高压 指向低压,可知丙处风向为偏西风, 四个备选项中,最有可能为西北 风。第 7 题,图中气压差分布较均匀,风力差别不是很大;甲处气温 较低而气流下沉, 雾霾不易扩散,持续时间较长;乙处气温较高而气 流上升运动较强,雾霾易扩散,持续时间较短。

答案: 5.A 6.A 7.C

8.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由于过度放牧会导致 ( ) A.沙漠化 C.土壤次生盐碱化

B.水土流失 D.酸雨

解析:在干旱、半干旱地区过度放牧会导致植被破坏,从而形成 沙漠化。

答案:A

9.田纳西河流域进行综合开发的核心是 ( ) A.河流的利用与治理 B.梯级开发

C.对生态环境进行恢复和治理 D.对资源进行综合开发

解析: 田纳西河流域的开发核心是梯级开发。 答案:B

10.发达国家的城市化经历了相对漫长的历史阶段,与工业化 水平基本适应。下列国家城市化水平最高的是 ( )

A.日本 C.美国

B.英国 D.法国

解析:工业化是城市化的动力,英国最早进入工业化, 工业化进 程快,所以英国的城市水平最高。

答案:B

“一带一路 ”是“丝绸之路经济带 ”和“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 的简称。读图,完成 11~12 题。

11.我国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将带来的直接影响是 ( ) ①推进沿线各国发展战略的对接与耦合 ②促进投资和消费, 创 造需求和就业 ③增进沿线各国经济文化交流 ④带动全国各地的 城市化建设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12.为了实现丝绸之路经济带”各城市之间既经济又快捷“ 的 商品流通,应大力发展的运输方式为 ( )

A.航空运输 B.铁路运输

C.管道运输 D.公路运输

解析: 第 11 题,我国实施 “一带一路 ”战略将带来的直接影响

是推进沿线各国发展战略的对接与耦合,①对。促进投资和消费,创 造需求和就业,②对。增进沿线各国经济文化交流,③对。不能带动 全国各地的城市化建设,主要影响沿线,④错。第 12 题,根据各交 通运输方式的特点, 为实现“丝绸之路经济带 ”各城市之间既经济又 快捷的商品流通, 需要运量大,速度快的交通运输方式,所以应大力 发展的运输方式为铁路运输。航空运输价格高,运量小。 管道运输灵 活性差。公路运输运量小。

答案: 11.C 12.B

13.下列外力作用与其举例搭配合理的一组是 ( ) A.流水的侵蚀作用 —— 魔鬼城 B.流水的沉积作用 —— 华北平原

C.风力的侵蚀作用 —— 黄土高原黄土层的形成

D.风力的沉积作用 —— 桂林山水 解析:属于西北干旱半干

旱气候,降水稀少,而魔鬼城属于 雅丹地貌,是典型的风蚀地貌;华北平原是由于黄河、海河、淮河、 滦河等携带的大量泥沙沉积形成, 是典型的冲积平原, 是流水沉积作 用形成;黄土高原的黄土是由于风力搬运、堆积作用形成的,而黄土 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是由于流水侵蚀作用形成; 桂林山水是典型 的喀斯特地貌,喀斯特地貌由于流水的侵蚀作用形成。

答案:B

下图为我国三种资源跨区域调配示意图。 据此,完成 14~16 题。

14.关于①资源调配线路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经过我国地势的三级阶梯

B.穿越两类陆地自然带 C.目标市场位于海南

D.资源主要来自我国和中亚 15.②资源调配线路建设的不利条件是 ( ) A.受地势影响抽水北送 B.污染严重,水质差 C.开挖新河道,建设成本高 D.加大海河的防洪压力

16 .③资源对输入地的直接影响是 ( ) A.改善大气环境质量 B.出口加工工业比重增加

C.外来务工人员明显增加 D.电子工业升级换代

解析:第 14题,图中①资源调配线路为西气东输线路,资源主 要来自和中亚。该线路没有经过第一级阶梯 (青藏高原 ),穿越了 温带荒漠带、温带草原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目标市场是珠江三角洲。第 15 题,②资源调配线路是南水北调中线 工程,能够自流,但需开挖新的河道,水质较好。第 16 题,③资源 调配线路是西电东送南线工程, 输送电能相对于输送煤炭而言, 可以 改善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大气环境质量。

答案: 14.D 15.C 16.A

下表示意我国某地区的耕作制度,读图,完成 17~18 题。

月份 方式 方式 1 方式 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冬小麦 休耕 大豆 玉米、高粱 休耕 冬小麦 玉米、高粱 大豆 休耕 休耕 17.此地位于我国的 ( )

A.东北地区 C.长江中下游地区

B.黄淮海地区 D.西北地区

18 .造成该地区农作物产量不稳定的主要原因是 ( ) A.劳动力不足 C.低温、台风侵袭

B.水土流失严重

D.旱涝、盐碱、风沙危害

解析: 第 17 题,从图中看出该区域的粮食作物为冬小麦,可看 出是我国黄淮海地区。第 18 题,黄淮海地区位于季风气候区,降水 变率大,多发旱涝灾害,由于不合理灌溉引起盐碱化并饱受风沙危害。

答案: 17.B 18.D

据中国绿色时报报道,山东全省森林与湿地产品与服务总价值 4 673.03亿元。其中,生态服务价值 3 182.08 亿元,占 68% 。据此, 完成 19~20 题。

19.森林破坏引发的生态灾难有 ( ) ①全球气候失调 ②生态环境恶化 ③臭氧破坏加重 ④自然 灾害频发 ⑤地震、火山加剧 ⑥生物多样性锐减

A.①②④⑥ C.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D.③④⑤⑥

20.湿地破坏后可能产生的后果是 ( ) A.湿地面积扩大,土地荒漠化加剧 B.气候湿润,盐渍化土地面积缩小 C.河川径流量减少,地下水位上升 D.生态环境破坏,动植物资源减少 解析:第 19题,森林减少必然造成全球气候失调、生态环境恶

化、自然灾害频发、生物多样性减少等方面的危害。第 20 题,湿地 破坏后,会造成湿地面积减少,气候变干,地下水位下降,生态环境 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等后果。

答案: 19.A 20.D

二、非选择题 (本大题共 2小题,共 40 分) 21.读相关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4 分)

材料一 泛珠江三角洲包括港澳和粤、 桂、闽、赣、湘、滇、黔、 川、琼 9 省区。

材料二 到目前,它已经出现了两次大规模的产业升级与产业转 移。

材料三 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结构图

(1)图中 A代表 _________ 产业。 (2分) (2)

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分)

(3) 近二十年来,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结构发生了哪些变化? (2 分)

(4) 珠江三角洲地区应如何调整产业结构,做好第二次产业升级 工作?(4 分)

答案: (1)劳动密集型

(2) 用地紧张,地价上涨;环境污染加剧;矿产、能源短缺。 (3) 产业结构由以轻纺工业为主转变为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 (4) 劳动密集型、资源加工制造业要逐步向优势明显的周边地区 转

制约(6

移;珠江三角洲地区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生态工业。

2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6 分)

材料一 据报道,按照全国土地整治规划, 2015 年我国已建成 4 亿亩高标准基本农田, 2020年力争全国建成 8 亿亩高标准基本农田, 为国家粮食安全奠定坚实基础。

材料二 我国商品粮基地分布图

材料三 我国中长期粮食消费预测表。

项目 人口/亿人 粮食总消费量 / 亿千克 人均粮食消费量 / 千克 2010年 2020年 2030年 14.42 6 056 15.47 6 838 16.00 7 360 420 442 460 (1) 判断甲、乙两商品粮基地所属的农业地域类型。 (4 分) (2) 与丙相比,甲商品粮基地发展农业的区位优势有哪些? (8 分) (3) 由材料三分析我国粮食消费的基本趋势,并分析出现这种趋 势的原因。 (6 分)

(4) 目前我国粮食安全问题不容乐观,应采取哪些措施保障粮食 安

全?(8 分)

答案: (1)甲属于商品谷物农业,乙属于水稻种植业 (季风水田农 业)。

(2) 距海近,降水丰富 (或水热组合好 );河网稠密, 灌溉水源充足; 土壤肥沃;经济发达,工业基础好;交通便捷;接近市场。

(3) 趋势:粮食总消费量和人均消费量都上升。

原因:人口增加,粮食总消费量上升; 生活水平和消费水平提高, 人均消费量上升。

(4) 保护耕地;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提 高农民种粮积极性;做好粮食储备工作;拓宽粮食进口渠道等。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