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成果分享
立足文本,构建高段“语用型”课堂
平潭实验小学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明 吴建生
伟”联系在一起,你能从哪些词体会到黄河雄伟壮 确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 合性、实践性课程。”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过程中,教师需要全面深入地依托文本内容,准确 把握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学目标,积极寻找“语用” 良药,施以“语用”教学策略,培养学生语文实践 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用型”课堂,是指学生能够运用语言文字 进行语文实践活动,能在一定的语境中正确、合 理、恰当地进行表达,并将学过的字词句篇等内 容,根据语境的需要加以规范、恰当、个性地运 用。它主要包括词汇、书面语、口语、篇章结构、
文章体裁等方面的内容。笔者认为,构建高段“语 用型”课堂,应着重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教学。
-、创设良好语境,激发“语用”兴趣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其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还不够完善,所以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 师要通过创设良好的语文课堂教学语境,让学生 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能够在良好的语言环境中得到 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发展不但能够拓展学生的思 维,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而且还有利于提升学生 的智力水平,丰富学生的情感。语言是准确表达思 想和情感的重要工具,所以教师在小学语文课堂的 教学过程中创设良好的语境,能够让学生更加深人 地感受到语言的使用环境和表达的情感,充分激发 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加深人的理解语言内 涵。
例如,在学习《浪淘沙》这首诗歌的时候,为 了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准确深人地掌握 这首诗歌的内涵。首先,教师引导学生说一说古 诗的学习方法,即,读诗题,知作者——诵诗文,
明诗意——
品诗境,悟诗情。然后,教师引导学生
品味古诗意境,指导朗读。自古“黄河”就与“雄
观?生:“九曲黄河” “浪淘风簸”。教师说:你 能读出这种气势吗?通过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朗读 品味诗歌意境,在读中悟情,在读中感悟黄河的雄 伟壮观,巧妙采用给教师的温馨提示,既能让学生 掌握朗读技巧,又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做到师生 互动。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情境中把学到的语言材 料和语言范式进行从简单到复杂、从抽象到形象的 活动化练习,就能从中获得丰富的语言体验,积累 有益的言语经验,促进言语技能的形成。
二、品析文本语言,做实“语用”理解在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打造“语用型” 课堂,有利于学生打开与文本对话的一扇窗口,让 学生真正找到语言文字运用的切人点。对于小学高 段学生而言,语言能力的提升都是在长时间实践的 过程中通过反复训练而形成的。言语具有一定的生 命力,所以在小学语文课程的实际教学过程中,教 师可引导学生在“实用型”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去深 人挖掘文本语言的深刻内涵,以便让学生能够在真 切的感受体验中,把文本中的语言文字以学生自己 的语言表达出来,有效增强学生的语用能力。
在教学《狼牙山五壮士》一文时,首先,教师 引导学生欣赏文章中的语句:“为了不让敌人发现 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 ‘走!’带头向棋盘陀走去。战士们热血沸腾,紧 跟在班长后面。”这句话好在哪里?让学生准确理 解“斩钉截铁”和“走”这几个生动的词语充分表 现出了班长铁一般坚定的态度和果断的决定,以及 狼牙山五壮士的斗志。在这里,文本并没有描述其 他战士的相关语言,而只描写了他们和班长在一起 的动作和心理状态,这充分说明这这些战士与班长 在心理都已经做好了时刻牺牲的准备。然后,再引 导学生欣赏:“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
• 39 •
福達教t所究
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 去。山坡上传来一阵叽里呱啦的叫声,敌人纷纷滚 落深谷。”让学生谈谈这句话好在哪里?其中,有 的学生说:这句话应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石头 比喻成为雹子,从而将石头的迅猛非常生动形象的 表现了出来,蕴藏着五壮士杀敌的英勇决心和血战 到底的气概。通过引导学生在品味语言的过程中准 确抓住关键词句,通过咬文嚼字和品词析句来体会 语言的内涵,深人领会其中运用的精妙之处,以便 能够为学生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培养打下坚实的 基础。
三、紧密贴近生活,把握“语用”起点在小学语文高段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 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坚持从学生的实际生活 出发设计语用训练项目。在进行语用训练时,教师 应该从学生的角度来解读文本,设计与学生实际生 活相贴切的语用任务,引导学生准确把握语用的起 点,让小学高段学生的语用能力真正得到提高。同 时,作为小学语文老师还需要全面关注高段学生对 哪些语文内容感兴趣,以及在阅读的过程中还存在 着哪些困惑,以此来拉近学生与文章之间的距离。
例如,在学习《草原》这篇文章的时候,首 先,教师让学生积极思考老舍先生笔下的草原美在 哪里?让学生从句子一:“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 爱,空气是那么清新,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 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人手,让学生通过 句子真正感受到草原的空气新鲜,读者高兴,从而 真正读出愉悦的心情来。然后,再让学生欣赏句 子:“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通过 让学生抓住“一碧千里”这个词语作为主要的切入 点,这样更能够让学生体会到草原的碧绿和辽阔。 同时,将上下文紧密联系起来,从而更加深人感受 “并不茫茫”这个词语的内涵。通过引导学生欣 赏了文本的语言之后,教师再让学生从生活的实际 情况出发设计语用型训练项目:谈谈在绿绿的大草 坪上是什么感受?如果学生使用“风儿吹吹,草浪 滚滚,像置身于绿油油的大海中”,这时,教师便 可以找出文章中描写大草原“一碧千里”这个词语 来进行讲述,并让学生积极思考为什么老舍先生使
• 40 •
成果分享鲁
用“渲染”这个词语,而并不用“勾勒”这个词语 呢?这样通过逐步引导点拨的形式,让学生逐步深 人到文本内容中去想象草原的美,真正感受到文本 中所描写的草原风光图。通过让学生将文本内容与 实际生活紧密结合起来,有利于学生领会“语用” 的起点在于生活中,从生活中的美领略到草原的 美,达到语用在实际生活中运用的目的。
四、揣摩文本写法,习得“语用”方法语文课堂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 力,培养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是语文课 程的重要目标。在小学高段语文课程的教学过程中 打造“语用型”课堂,不但需要引导学生准确把握 文本中相关重点词句的意思,还需要让学生更加深 人地掌握文章中所采用的表达方式和写作结构。通 过让学生深人揣摩高段语文中所选用课文的语用方 法,真正了解不同的文章中所采用的不同的写作方 法,从而习得“语用”方法。
在学习《草船借箭》这篇文章的时候,为了让 学生深入感受到诸葛亮的才智过人、神机妙算,以 及以大局为重的优秀品质,教师先让学生阅读:“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 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 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让学生注意将诸葛 亮预测大雾时候的那种心情、那种神态,把诸葛亮 的胸有成竹、运筹帷幄的感觉读出来,心定气闲, 像诸葛亮那样一点也不着急地读。让学生在阅读的 过程中去揣摩文本内容的写法,在规范的基础上表 达出自己的真实想法,才能真正落实语言文字的运 用。
总之,在小学高段语文课堂的教学中,教师应 该依据《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充分挖掘语文教材 中的“语用”素材,构建语用型的课堂,不断强化 学生的语言积累,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 2019年度立项课题“基于部编本教材的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中的语用教学策略研究”(立项批准号
FJJKXB19-770 )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