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山东沂南方言中“麦”字的读音考源

山东沂南方言中“麦”字的读音考源

来源:九壹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山东沂南方言中“麦 ’’字的读音考源 口高同英 一、“麦”字的方音概览 、 己的特点。“麦”,在沂南方言中的读音不同于其他方言 沂南县位于山东省东南部,沂蒙山区腹地,东经118度 区。考察李荣主编的《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2002年)可 07分~1 18度43分,北纬35度19分~35度46分。北靠沂水 以发现,现代汉语中“麦”字大致有41种读音。在这些读音 县,南接河东、兰山两区,东连莒南、莒县,西依蒙阴县 中,“麦”字的声母基本是[m],只有雷州话和厦门话的声母 和费县。县境南北最大纵距4 7公里,东西最大横距54公 是[b],我们暂且不去讨论它们。我们重点来看韵母。李荣主 里,总面积l774平方公里,山区、丘陵、平原各占三分之 编的《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收录的“麦”字的读音中,韵 一。全县辖l7个乡镇,980个行政村,91万人口。沂南县地 母有是[e]的,如:徐州话、成都话、贵阳话。有韵母是[ei] 处亚热j带,是性气候和海洋性气候的交汇地带,境内 的,如:西安话、济南话、乌鲁木齐话。有的方言氯的韵母 温度适宜,四季分明,土地肥沃,水源丰富,沂河、汶 是[ia],如:万荣方言、银川方言。有的方言点的韵母是入 河、蒙河三大河流贯穿全境,山青水秀,是“国家级生态 声的[iak],如:南宁平话。在雷州话中,韵母是[]。在武 建设示范区”。 汉话中韵母是[H。在牟平话中韵母是[0]。在哈尔滨话中韵 沂南方言属冀鲁官话聊泰片,与其他方言相比,它有自 母是[ai]。有韵母为入声[a瑚的,如:杭州、上海、崇明、 代汉语词典》中的25个,共61个方言词语进行考察(包括同 打溜须、打哑巴缠、打小儿。 ( 东北方言词典》马思周、 音不同字的4个),结果表明:在结构形式上“打x”的方言 姜光辉编,吉林丈史出版社,1 991年) 动词43个,约占70%; “打xx”的方言动词15个,约占25%; 3.打摆子、打奔儿、打比、打嚓嚓、打吵子、打憷、打从、 “打XXX”3个,约占5%;可以看出,在“打”字方言词语中 打叠、打更、打紧、打愣、打零、打拼、打头、打问、打牙 双音节词语仍旧占优势。 祭、打眼、打佯儿、打烊、打油、打皱、打嘴。( 现代汉 六、方言词语确定的模糊性 语词典》2005年第5版商务印书馆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 《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新增方言词语有“打吵子、打 究所词典编辑室编) 从、打拼”: 《现代汉语词典》第2版中“打出手、打滑、打 4.打摆子、打奔儿、打比、打嚓嚓、打紧、打愣、打零、打 谎、打蔫儿”在第5版中不再是方言词了;“打的”在《现代 头、打问、打牙祭、打眼、打佯儿、打烊、打油、打皱、打 汉语词典》第5版中不是方言词,在《东北方言词语拾零(之 嘴、打出手、打的、打滑、打谎、打脚、打蔫儿、打药、打 一)》中是方言词:另外, 《现代汉语词典》第2版中的“打 整、打住。(《现代汉语词典》2 002年第2版商务印书馆 脚、打整”在《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中没有被收录,方言词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 语的界线还应更明确些。 参考文献: 因此,东北方言动词“打”目前收录和使用是否合乎规 [1]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现代汉语词 范,还有待人们在实践中检验。 典》.商务印书馆,2002年第2版。 [2]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现代汉语词 附录: 典》.商务印书馆,2005年第5版。 1.打把式、打光棍、打焖弓、打连连、打怵、打的、打灵 [3]马思周、姜光辉编.《东北方言词典》.吉林文史出版社, 幡儿、打狠儿、打捆儿、打更、打圈、打来回儿、打食儿 1991年。 、打眼儿、打样儿、打垄儿、打绺儿、打腰、打要儿、打水 [4]聂志平.《东北方言词语拾零(之一)》.大庆高等专科学 漂儿、打籽儿。 (东北方言词语拾零<之一>聂志平大庆高等 校学报,1999年第3期。 专科学校学报1999年9月第3期 |2.打耙、打拢、打恋恋、打哈哈凑趣儿、:h-T-}--JL、打赖、 (刘勇,辽宁省渤海大学中文系) 重 要 2006.07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苏州等地的方言。在长沙和柳州,“麦”字的韵母为[a]。在 部,阳声九部,提出‘各以阴阳相配,而可以对转’,所谓 南京和金华,“麦”字的韵母为[a?]。“麦”字的韵母是[a] 州、梅县、黎川等地。“麦”字的韵母在福州话中是[ak], 在西宁话中是[i],在东莞话中是[8k],在厦门话中是[e?], ‘可以对转’是指把由于韵尾辅音不同(有鼻韵尾与无鼻韵 相近),即把无鼻音韵尾的(即阴声)看作是有鼻韵尾的 的,有于都、萍乡、温州、建瓯等地。韵母为[ak]的,有广 尾)而本来相去较远的字看作音同或音近(或者韵母相同或 (即阳声)或者把有鼻韵尾的看作是没有鼻韵尾的。提出此 在洛阳话中是[ ],在丹阳话中是[ k],在绩溪和扬州话中 说的目的是解决先秦韵文押韵、古书注音、通假字以及谐声  是[∞],在娄底话中是[3],在宁波话中是[8],在忻州话中是 系统等方面的有关问题。例如:[i£],在太原话中是[ia ̄]。 笔者对沂南县进行了方言调查,发现沂南方言中“麦” 字的韵母为[aI1],调值为31。如:麦子[maIl 《诗声类・卷之七・阴声一一》: “难:(《桑扈》: ‘不 戢不难,受福不那。’ (《隰桑 : ‘隰桑有阿,其叶有难, ],麦仁 既见君子,其乐如何?’o转音傩。案:歌、戈为寒、元之 [mallaljOil 2],麦地[man。 ti ,麦糠[man k‘aO],麦个子 阴声,二部每互相转。”……“构成‘阴阳对转’的字音具 [manal kuo2151],麦茬[man t‘a]等等,其中,“麦”字都 有相同的主元音,其问的差别在于鼻音韵尾的有无, ‘阴阳  读作[man ]。(发音合作人:高明国,山东省沂南县界湖镇 对转’现象主要由于语音演变、方音差异等原因造成。”人,1970年7月6日生,初中学历。) (《汉语文字词典》)所以,由于历史演变和方音差异,沂南 方言中“麦”字的韵母就变成了今天的[an]。 三、考察“麦”字沂南读音的意义 我们考察并描述“麦”字的沂南读音,主要有以下三点意义: 首先,为方言调查提供资料。方言的研究是一个新近兴 研究已深入到了各个方言片,甚至方言点,但也难免有盲 点。例如沂南方言,目前为止,关于沂南方言的专著仍末出 二、沂南方言中“麦”字读音的来源 “麦”这个字在上古时代就存在,写作多。从王力的 《汉语语音史》(1997)中,我们可以了解到“麦”字的语 音演变史。 先来看声母。“麦”属明母字,声母为[m],从古至今几 起并日渐活跃的学科,虽然全国很多语言学家对中国的方言 乎没有发生什么变化,只有极少数方言点的声母发生了变异。 如:雷州话和厦门话,“麦”字的声母不是[m]而是[b]。 但从古至今,“麦”字的韵母却几经变革,产生了很多 现。考察沂南方言的语音,可以说为方言研究开辟了…块新  分化。先秦时期,“麦”属于职部[ak],“开口一等(后转 的荒地。入二等)”。到魏晋南北朝时期, “麦”就归到锡部[ek]去 其次,对沂南方言中“麦”字的读音进行考察,还可以 了,主要元音由[a]变成了[e]。隋——中唐时期,“锡部 增广《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中“麦”字的读音,使之更全 [e k]分化为陌锡两部,二三等属陌部[8k],四等属锡部 面。李荣主编的《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虽然收录了很多 [ik]”。“麦”属开口二等字,就归到陌部[8k]去了,主元 音又由[e]转变为[8]。晚唐——五代时期, “职陌合部,是 “麦”字的读音,但未收录[man“]音。在别的方言点也许 “麦”字有另外的读音,方言学家可以继续调查,从而丰富 这个时代的新情况。大量朱翱反切都证明是这样。这就说明 方言语音研究的成果。通过对“麦”字的沂南音进行考辨,  了梗曾两摄的入声脱离了平声的对应关系而发展,因为 补充了它在《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中未收录的读音。梗曾两摄的平声在这个时代还是分立的。”这个时期, 魏晋南北朝到隋唐五代这几个时期的发展,又回到了原点, 陌部发生了分化:一二等字出来成为麦德部,包括《切 第三,有利于沂南方言区的人们学习普通话。在方言区 务。方言与普通话在语音、语义、语法方面都有差异,但语 “麦”属职陌部[ak],为开口一等字。“麦”字的韵母经过 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是国家语言文字工作的一项重要任 仍为[ak],与先秦时期的读音趋于一致了。到了宋代,“职 音方面的差别是最大的。因此,考察字词的方言读音与普通 话读音的差异并找出它们之间的对应关系,有利于国家推普 韵》麦德两韵字和陌韵二等字,三四等字并入质部,这就是 工作的顺利开展。如果沂南方言区的人知道“麦”字的普通 moi 1]与自己的方言音[mall ]的差别在声调和韵母方 说,梗曾两摄三四等入声字脱离了平声对应关系,转入臻摄 话读音[入声去了。”“麦”属麦德部[ak]。元代之前,“麦”字的 面,在学习普通话时,就可以相应地将本方言的韵母[al1]读 韵母一直是韵尾为[k]的入声字。到了元代,“宋代的麦德并 为普通话韵母[ai],声调由3l变读为5l,这样学起“麦”字 入元代的皆来,少字(“贼、则、黑、勒、肋”)入齐 的普通话读音就比较容易了。 微。”“麦”归入皆来部[ai],是开口呼。到明清时期, “麦[ai]”属怀来韵[ai],现代北京话中“麦”也属怀来 参考书目: 韵,韵母为[ai],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也是如此。 言中,“麦”字的韵母[al1]应该是由韵母[ak]演变而来的。 (1)李荣主编. 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2)王力著. 汉语语音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 根据“麦”字的韵母发展史,我们可以推测,在沂南方 年版。 在入声消亡之前,沂南方言中“麦”字的韵母从先秦或者晚 (3)何立主编.《汉语文字词典》.学苑出版社,1999年版。 唐五代时起一直是入声的[ak]。随着入声的消亡,沂南方言 (4)ht tp://www.infobase.gov.ell/sdgd/sdg/cg9/gk/d1.htm 中“麦”字的韵母,主元音未变,仍然是[a],韵尾却由[k] 2006年3月28日。 转变为[n],发生了阴阳对转。“阴阳对转”是音韵学中的术 语,“此说由孔广森首先提出。孔广森分先秦古韵为阴声九 (高同英,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 2oo6.o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