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文档
泗阳致远中学2016年高三迎统测模拟三
物 理 试 题 2015.11.15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物块A置于倾角为30°的斜面上,用轻弹簧、细绳跨过定滑轮与物块B相连,弹簧轴线与斜面平行,A、B均处于静止状态,如图所示。A、B重力分别为10N和4N,不计滑轮与细绳间的摩擦,则
A.弹簧对A的拉力大小为6N B.弹簧对A的拉力大小为10N C.斜面对A的摩擦力大小为1N
30°
D.斜面对A的摩擦力大小为6N
2.地球赤道上的物体随地球自转的向心加速度为a;假设月球绕地球作匀速圆周运动,轨道半径为r1,向心加速度为a1。已知万有引力常量为G,地球半径为R。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1r12A.地球质量M=
G
C.地球赤道表面处的重力加速度g = a
aR2B.地球质量M=
Ga1R2D.加速度之比=2
ar13.已知货物的质量为m,在某段时间内起重机将货物以a的加速度加速升高h,则在这段时间内叙述正确的是(重力加速度为g)
A.货物的动能一定增加mah-mgh B.货物的机械能一定增加mah
C.货物的重力势能一定增加mah D.货物的机械能一定增加mah+mgh
4. 如图所示,靠在竖直粗糙墙壁上的物块在t=0时被无初速释放,此时开始受
到一随时间变化规律为Fkt的水平力作用.f、a、v和Ep分别表示物块所受的摩擦力、物块的加速度、速度和重力势能变化量,下列图像能正确描述上述物理量随时间变化规律的是 f
Fv a Ep t 0 C D t 0 A
t 0 B
t
0
珍贵文档
专业文档
5.如图所示,质量均为m的A、B两物块置于水平地面上,物块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物块间用一水平轻绳相连,绳中无拉力。现用水平力F向右拉物块A,假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为g。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当0Fmg时,绳中拉力为0 B.当mgF2mg时,绳中拉力为C.当F2mg时,绳中拉力为
B Fmg
A F D.无论F多大,绳中拉力都不可能等于F
36.如图所示,固定斜面AE分成等长四部分AB、BC、CD、DE,小物块与AB、CD间动摩擦因数均为μ1;与BC、DE间动摩擦因数均为μ2,且μ1=2μ2。当小物块以速度v0从A点沿斜面向上滑动时,刚好能到达E点。当小物块以速度
v0从A点沿2E 斜面向上滑动时,则能到达的最高点
D A.刚好为B点
C B.刚好为C点
B C.介于AB之间
v0 A D.介于BC之间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 每小题有多个选项符合题意,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错选或不答的得0分。
7.如图所示,某同学用同一弹簧测力计按图甲、乙两种方式测量某小桶的重 力,甲图中系小桶的轻绳较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图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比乙图中的大 B.两图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一样大 C.甲图中绳的拉力比乙图中的大 D.乙图中绳的拉力比甲图中的大
甲 乙
8.如图所示,足够长的粗糙斜面固定在地面上,某物块以初速度v0从底端沿斜面上滑至最高点后又回到底端。上述过程中,若用h、x、v和a分别表示物块距水平地面高度、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大小,t表示运动时间。下列图象中可能正确的是
v0 O h t x t v0 v t a t
9.如图所示,相同的乒乓球1、2落台后恰好在等高处水平越过球网,过网时的速度方向均垂直于球网。不计乒乓球的旋转和空气阻力,乒乓球自起跳到最高点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起跳时,球1的重力功率等于球2的重力功率 B.球1的速度变化率小于球2的速度变化率 C.球1的飞行时间大于球2的飞行时间 D.过网时球1的速度大于球2的速度
球1 球2 O O O A B C D 10.如图所示叠放在水平转台上的小物体A、B、C能随转台一起以角速度ω匀速转动,A、B、C的质量分别为3m、2m、m,A与B、B与转台、C与转台间的动摩擦因数都为μ,B、C离转台中心的距离分别为r、1.5r.设本题中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B对A的摩擦力一定为3μmg
B.C与转台间的摩擦力大于A与B间的摩擦力
珍贵文档
专业文档
C.转台的角速度一定满足:D.转台的角速度一定满足:
11.如图甲所示,轻杆一端与质量为1kg、可视为质点的小球相连,另一端可绕光滑固定轴在竖直平面内自由转动。现使小球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经最高点开始计时,取水平向右为正方向,小球的水平分速度v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A、B、C三点分别是图线与纵轴、横轴的交点、图线上第一周期内的最低点,该三点的纵坐标分别是1、0、-5。g取10m/s2,不计空气阻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轻杆的长度为0.6m
B.小球经最高点时,杆对它的作用力方向竖直向上 C.B点对应时刻小球的速度为3m/s
D. 曲线AB段与坐标轴所围图形的面积为0.5m
三、简答题:12题8分,13题10分,共18分。
12. 某同学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来探究小车的加速度与所受合力的关系。将装有力传感器的小车放置于水平长木板上,缓慢向小桶中加入细砂,直到小车刚开始运动为止,记下传感器的最大示数F0,以此表示小车所受摩擦力的大小。再将小车放回原处并按住,继续向小桶中加入细砂,记下传感器的示数F1。
桶 长木板 光滑小轮
力传感器 打点计时器
5 4 3 2 A · B 1 · 0.8 0 0.4 -1 -2 -3 -4 ·-5 C -6 v/(m·s-1) 轻 杆 1.2 1.6 2.0 2.4 2.8 t/s 3.2 甲 乙 1 3.52 2 3.68 3 3.84 4 单位:cm 5 4.00 甲 乙
⑴接通频率为50Hz的交流电源,释放小车,打出如图乙所示的纸带。从比较清晰的点起,每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量出相邻计数点之间的距离,则小车的加速度a= ▲ m/s2。
⑵改变小桶中砂的重力,多次重复实验,获得多组数据,描绘小车加速度a与合力F
珍贵文档
专业文档
(F=F1-F0)的关系图象。不计纸带与计时器间的摩擦。下列图象中可能正确的是 ▲ 。
⑶同一次实验中,小车释放前传感器示数F1与小车加速运动时传感器示数F2的关系是 F1 ▲ F2(选填“<”、“=”或“>”)。 ⑷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小车和传感器的总质量应远大于小桶和砂的总质量 B.实验中需要将长木板右端垫高 C.实验中需要测出小车和传感器的总质量
D.用加砂的方法改变拉力的大小与挂钩码的方法相比,可更方便地获取多组实验数据 13.(10分)测量小物块Q与平板P之间的动摩擦因数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AB是半径足够大的光滑四分之一固定圆弧轨道,与水平固定放置的P板的上表面BC在B点相切,C点在水平地面的垂直投影为C′。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实验步骤如下: ①用天平称出物块Q的质量m;
②测量出轨道AB的半径R、BC的长度L和CC′的高度h;
③将物块Q在A点从静止释放,在物块Q落地处标记其落点D; ④重复步骤③;
⑤将多次落地点用一个尽量小的圆围住,用米尺测量圆心到C ′ 的距离s。 (1)上述步骤中不必要的是____▲ ___(只填出序号)。
(2)用实验中的测量量表示物块Q与平板P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 ▲ 。
(3)已知实验测得的μ值比实际值偏大,其原因可能是 ▲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个可能的原因即可)。
(4)若由于BC足够长,物块不能从BC上滑下,简述在不增加测量器材的情况下如何测出物块Q与平板P之间的动摩擦因数。
四、计算题:本题共4小题,共计分。解答时请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4.(15分)一直升机以5.0m/s速度竖直上升,某时刻从飞机上释放一物块,经2.0s落在地
面上,不计空气阻力,g取10m/s2。求: ⑴物块落到地面时的速度; ⑵物块2.0s内通过的路程;
珍贵文档
a F a 0 F a F a F 0 A B C D
0 0 A Q B R P L C′ D
C 专业文档
⑶物块释放时距地面的高度。
15.(16分)如图所示,两个半径为R的四分之一圆弧构成的光滑细管道ABC竖直放置,且固定在光滑水平面上,圆心连线O1O2水平。轻弹簧左端固定在竖直挡板上,右端与质量为m的小球接触(不栓接,小球的直径略小于管的内径),长为R的薄板DE置于水平面上,板的左端D到管道右端C的水平距离为R。开始时弹簧处于锁定状态,具有的弹性势能为3mgR,其中g为重力加速度。解除锁定,小球离开弹簧后进入管道,最后从C点抛出。 ⑴求小球经C点时的动能; ⑵求小球经C点时所受的弹力;
⑶讨论弹簧锁定时弹性势能满足什么条件,从C点抛出的小球才能击中薄板DE。
A R D E 16.(16分)如图所示,质量分别为M、m的两物块A、B通过一轻质弹簧连接,B足够长、
放置在水平面上,所有接触面均光滑。弹簧开始时处于原长,运动过程中始终处在弹性限度内。在物块A上施加一个水平恒力F,A、B从静止开始运动,弹簧第一次恢复原长
O1 C R R B O2 时A、B速度分别为1、2。
A F (1)求物块A加速度为零时,物块B的加速度; B (2)求弹簧第一次恢复原长时,物块B移动的距离;
(3)试分析:在弹簧第一次恢复原长前,弹簧的弹性势能最大时两物块速度之间的关系?简
要说明理由。
17.(17分)如图所示,小物块A、B由跨过定滑轮的轻绳相连,A置于倾角为37°的光滑固定斜面上,B位于水平传送带的左端,轻绳分别与斜面、传送带平行。传送带始终以速度v0=2m/s向右匀速运动,某时刻B从传送带左端以速度v1=6m/s向右运动,经一段时间回到传送带的左端。已知A、B质量均为1kg,B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斜面、轻绳、传送带均足够长,A不会碰到定滑轮,定滑轮的质量与摩擦均不计。g取10m/s2,sin37°=0.6。求:
⑴B向右运动的总时间; ⑵B回到传送带左端时的速度;
⑶上述过程中B与传送带间因摩擦产生的总热量。 珍贵文档 v0 B A 37° 专业文档
珍贵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