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久收入假说名词解释
所谓“恒久收入假说”,又称“永久收入假说”。是指在一个经济社会中,储蓄率的提高不会导致实际国民收入的提高。它最早是由美国经济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萨缪尔森于20世纪50年代初提出来的,他认为有些人并非天生就是守财奴,而是由于其他原因造成的。从而推导出这样的结论:在现实的经济中,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必然增加,但是不会引起国民收入总量的同比例增长。
1、恒久收入假说的基本观点是,消费的变[gPARAGRAPH3]1 以下为例子:假定某人每月支付X元购买某商品,每年投资收益为X%。同时有人提供了以下两种情况:( 1)与第一种情况相同;( 2)年收益率为X%,如果对x进行税收则每年可节省税收Y元。如果继续将x年金平均分配,使得第二种情况下每年可多得税后收入Y元。那么,在下一年中,该人是否要用部分收入去支付y元以取得Y元呢? 依照这一理论,消费的变化只会影响当前和以前的收入水平。但是,随着国民收入的增长,边际消费倾向会减少,即以后的消费会少于以前的消费。然而,不论国民收入发生什么样的变化,该人的总体消费支出在一段时间内总是不变的,从而在总体上并不增加国民收入。如果采取措施鼓励消费,这些消费会增加当前的收入水平,使得该人的总体收入水平提高,国民收入总量也随之提高。由此可见,保持高储蓄率,会有利于提高消费水平,从而提高国民收入水平,是一种理想状态。 2、对外贸易是影响国民收入的重要因素
简单地讲,如果你的储蓄率提高了,每年可以多得税后收入Y元,
- 1 -
那么你的消费水平就会随之提高,相应地,也就提高了国民收入。当国民收入增加时,税收和企业利润都会增加,收入分配格局改变。当然,除了对内和对外贸易以外,还有许多其他因素也会对国民收入产生影响。如税收的开征、利率的调整、社会福利制度的建立等,都会影响到居民的收入水平。
总之,影响国民收入水平的因素是很多的,但关键因素仍然是储蓄和投资,而且储蓄和投资水平的变化会带来国民收入水平的变化。因此,我们需要提高居民的储蓄率,降低居民的消费水平,缩小收入差距,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
-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