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INGGANDUBEN基于STEM教育理念的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策略探析渊南通市城中小学袁江苏南通226000冤揖摘要铱STEM教育强调学生以综合的尧的方式认识世界并改造世界袁这一教育理念已成为小学科学教育的核心教学主张遥基于STEM教育理念的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袁应注重学科融合尧聚焦能力训练尧突出情感渗透袁不断提升学生的科阴徐志龙
学素养遥
揖关键词铱STEM教育曰小学科学课程曰教学策当创新人才成为21世纪社会进步的主动力,STEM教育以悄然之势进入大众视野。2017年2月,《义务教育小学
科学课程标准》
明确指出:“STEM是一种以项目学习、问题解决为导向的课程组织方式”
,旨在以科学、技术、工程与数学四门学科的有机融合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小学科学课程实施过程中,借鉴STEM教育理念进行教学,不仅能够有效地促进课堂教学知识技能维度目标达成,而且还能有效促进学生科学精神的培养和科学素养的提升。
一尧注重学科融合
有相关研究显示,倘若将学习分割成单独的学科,
学生就不能很好地理解各学科知识之间是如何相互产生联系的。而跨学科学习可以很好辅助学生建立起各学科间联系
的框架体系,使学生更直观认识世界并改造世界。这种
“跨学科整合性学习”
的思想正是STEM教育所积极倡导的,强调用跨学科的方法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强调“做中学”
的实践。这是由于感性经验达到一定的积累,
通过总结与归纳形成知识,在实践过程中产生持恒的态度和精锐的能力。
实践使学生对科学驰往的“心动”
落地成“行动”,使学生真切体会到科学的无穷魅力。基于STEM教育理念,
形式多学科的学习情境,达到数学、信息技术等课程与科学课程融合的优点,在实践过程中体验“融合”的魅力,从而更好学会学
习。在“搭支架”单元教学中,
可以将教学活动设计为:基于科学课程与数学、工程、技术有关的实践活动,
数学的三角形最稳定原理的运用及劳动技术课程捆绑知识的渗透,
在无形之中触动科学热情转换成科学行动。在教学《光的反
射》这一课时,要求学生不改变手电筒的位置,
想办法利用镜子照亮书后面的阴影的小球,
并画出光的路线图。在交流时大多数学生的办法是利用两面镜子从正面反射光线去照亮小球,有一组学生发现用两面镜子从侧面进行反射也能
照亮阴影的小球。在这一组同学的启发下,
再引导学生再思考还有没有别的方法。通过实践探究,
学生利用数学知识,发现利用两面镜子或多面镜子,
从不同角度进行反射光线,都可以照亮阴影里的小球,从而更好地理解光的反射这一科学概念。
二尧聚焦能力训练阿玛蒂亚·森指出:能力是一个人所拥有的有可能实现
的、各种可能的功能性活动组合。学习过程中,
能力是学生解决现实问题中所应具备的基础力量。以能力为导向的发展观更是学生科学素养不断发展的动力源泉。STEM教育同样强调学生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其能力训练的聚变点是主
动探究的能力、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
思考的能力和不断创新的能力。因此,在小学科学教学中,
应强调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出发,联系所学知识达到活学活用之效。教师
课堂教学时,要为学生构建更为自由、
广阔的思维空间,对学生加以思维训练,让他们真正体验到
“思维”的灵活,学会问题的思考。比如,教学《电和磁》这一内容时,笔者通过课堂教学起始环节电路符号知识的普及与学习,然后再引导学生探究手电筒亮起来的秘密。学生在不断动手尝试的过程中,小组协作设计出亮起灯泡的设计图,在课终时进
行成果展示。通过这样的教学过程中,
不断训练、提升学生探究能力与动手操作能力。
三尧突出情感渗透
积极的科学情感以及正确的科学态度,是当今小学科学教育所倡导的重要目标。STEM教育同样重视学生情感态
度价值观的培养。关于课程中情感态度的培养“,
喋喋不休”式的言传,远不如“身体力行”来得更有效果。因而在小学科
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创设寓教于乐的情境,
并融入学生集体参与到生动多彩的科学知识学习当中,让学生在潜移默
化中体验科学课程的“情感”力量,
并真正爱上科学。比如,在教学过程中,笔者通常会从中选取一些学生熟知的,
而又具有人文内涵科学话题,如“低碳环保“”
身心健康”等内容,与学校艺体学科的老师一起,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进行排演训练,并在校内艺术节、科技节上进行表演。在这种过程
中,不仅能启发学科间的融合,
实现情智互动,增强合作精神、社会责任感、创造精神和艺术素养。
STEM教育倡导跨学科整合教育,
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及问题解决能力为重点,我国新修订的《小学科学课程标
准》也清晰地给出了在科学课程中的
“技术”和“工程”领域的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因此,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我们应着力于STEM教育理念的教学渗透,不断总结提炼基于
STEM教育理念的课堂教学策略,
全面提升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揖参考文献铱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EB/OL].[2017-02-15].
[2]程昉袁汤剑波.论阿玛蒂亚窑森的能力发展观[J].台州学院学报袁2006渊1冤院82-86.
[3]郭玉英袁姚建欣.整合与发展要要要
科学课程中概念体系的建构及其学习进阶[J].课程窑教材窑教法袁2013袁渊2冤院44-49.[4]王旭卿.面向STEM教育的创客教育模式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袁2015渊8冤院36-41.
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