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商业银行服务民营企业的实践探讨

商业银行服务民营企业的实践探讨

来源:九壹网
2019.06专 稿商业银行服务民营企业的实践探讨

林 骅

摘要:民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稳定增长、促进创新、增加就业、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金融机构出台措施积极支持民营企业融资,取得一定成效,但部分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仍然比较突出。本文从实践层面探讨了商业银行服务民营企业的路径,认为商业银行需要把握机遇,坚定服务民营企业的信念不动摇,找准着力点确保服务民营企业的高效性和精准性。

关键词:商业银行 民营企业 金融服务

F8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1246(2019)06 - 0003 - 05中图分类号:

改革开放40年来,在一系列的鼓励、支持、引导下,我国民营经济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不断发展壮大,已经成为推动我国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民营经济支撑起国民经济的“半壁江山”,作为创业就业的主要领域、技术创新的重要主体、国家税收的重要来源,我国经济发展能够创造中国奇迹,民营经济功不可没。金融是经济发展的血液,作为金融业的主力军,商业银行服务好民营企业、解决好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既是给民营企业“输血”,也是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助力。

一、把握四种认识,坚定服务民营企业的信念

(一)在战略层面,要把握好服务民营企业的必要性。改革开放40年来,民营企业不断发展壮大,民营经济已成为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稳定增长、促进创新、增加就业、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总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指出,民营经济具有“五六七”的特征,即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近年来,金融机构出台措施积极支持民营企业融资,取得一定成效,但部分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仍然比较突出。据不完全统计,在当前我国商业银行贷款余额中,民营企业贷款仅占25%,民营企业贷款规模远远未能与其在经济发展中所做出的贡献相匹配。

(二)在合规层面,要贯彻落实好服务民营企业的监管要求。近年来,金融管理部门针对民营企业金融服务中存在的难点和焦点

3

专 稿2019.06问题,出台了一系列措施,用实际行动解决民营企业发展中的困难、前进中的问题,助推民营企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商业银行作为我国金融体系的主力军,是服务民营企业的主要力量。商业银行切实加强对民营企业的金融服务,既是人民银行会同有关部门拓宽民营企业融资途径“三支箭”的重要一环,也是贯彻落实《中国银关于进一步加强金融服务民营企业有关工作的通知》的必然要求。基于此,商业银行需以“一二五”目标作为战略性方向,在业务发展中努力实现职免责机制、内生机制建设、差异化贷款管理、业务模式创新等优化调整,以具体措施缓解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切实提高民营企业金融服务的获得感。

(三)在转型升级层面,要深入挖掘民营经济蓝海。商业银行以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为经营原则,客户是商业银行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只有不断为客户提供优质金融服务,扩大客户规模,才能够实现转型升级和持续发展。在过去,由于行业准入门槛较高,“二八定律”能够为商业银行经营提供可借鉴的模式,即20%的优质大客户能够带来丰厚的利润,因此80%的长尾客户很难获得满意的金融服务。当前银行业竞争激烈,若商业银行仍仅仅瞄准少数的优质大客户,未来的发展道路会越来越窄,依靠大型项目或少数优质大客户获取稳定收益的粗放模式已不可持续,需要将传统金融忽视的80%的长尾客户纳入服务对象。因此,商业银行应沉下心来服务民营企业,尽早、尽快、尽好地布局服务民4

营企业的发展规划,以精细化金融服务深入挖掘民营经济蓝海。

(四)在基础设施层面,金融科技为商业银行服务民营企业提供了有力保障。一是扩大服务范围。商业银行需充分应用大数据和机器学习算法模型,在全方位采集、挖掘企业生产经营数据的基础上,构建大数据信息处理系统,度科学评价信贷风险,并在风险可控的基础上,加强对不同规模民营企业的金融服务。二是降低服务成本。通过大数据信息处理系统,商业银行能够快速精准响应民营企业融资需求,将自然语言理解的技术应用于民营企业贷款资料审查,自动识别合同内容,并实现贷款审批的自动化与批量化,显著提升审批效率。同时,数据处理均在云端实现,不仅能够突破时空实时提供金融服务,还能大大降低服务成本。三是降低风控难度。在民营企业大数据信息处理系统的支持下,商业银行能够从各个渠道挖掘数据,并通过前沿的信息处理技术对数据进行清洗、筛选和分析,实现对风险的精准识别,从而扩大民营金融服务范畴。

二、坚定策略,确保服务民营企业的高效性

(一)敢担当。商业银行需切实提高政治站位,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持“两个毫不动摇”,高度重视民营企业融资需求,大力支持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应积极主动地联系困难民营企业,实地走访民营企业经营场地,了解民营企业业务发展与金融需求,拉近与民营企业的距离。建立“亲、清”的新型银企关系,在为民营企业提供金

“两增两控”目标,不断落实民营企业授信尽融服务的过程中,要有分寸、有底线、有原则,坚持廉洁自律。同时,商业银行需要不断加强对民营企业的金融知识宣传和培训工作,营造民营企业金融服务的良好生态。

(二)有作为。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好党、的决策部署,稳定民营企业家预期,坚定民营企业家信心。对一些杠杆率较高、暂时有经营困难的优质民营企业,不能简单化的“一刀切”和随意减少授信,而是通过重组、欠息减免、担保买断等方式继续支持,帮助民营企业渡过难关。全面梳理授信,防止单纯依赖企业规模大小、所有制属性评价企业,应当更加关注民营企业的公司治理、风险控制、技术水平和市场需求等情况。不断优化服务体系,提高差异化服务水平,采用多种产品工具满足不同类型民营企业的发展需求。

(三)优机制。把支持民营企业作为重中之重,进一步优化机制流程。加快建立和完善针对民营企业的绩效考核机制,制定各部门和经营单位关于民营企业贷款的考核标准,提升客户经理和管理人员服务民营企业的正向考核激励,充分调动全行上下支持民营企业的积极性。加快建立尽职免责机制,应科学区分能力不足和道德风险二者的差别。对于因能力不足而造成不良资产的客户经理应给予宽容或免责;而对于道德风险造成不良资产的客户经理应给予严肃处理,解决不敢贷、不愿贷问题。同时,加大对服务民营企业的倾斜力度,完善专项规模配置方案、FTP补贴方案、专项行动激励方案。进一步优化授信授权机制,营造更加公平的授信环境,改进或清除现有针对民营企业授信中的不公平不合理条款,

2019.06专 稿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充分支持。在授权管理上,适度扩大分支机构的权限,让分支机构根据各地方民营经济发展情况与特征,制定科学合理的民营企业授信,以保证为民营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的灵活性和有效性。

(四)拓渠道。充分发挥银行各类牌照的服务功能,统筹利用行内外各类资源,给民营企业提供更加全面优惠的服务。加强产品和服务创新,构建多元化金融服务体系,对接民营企业生产经营需求。不断提升在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开发中的参与度,改善民营企业融资环境,选择优质民营企业试点创设信用风险缓释工具(CRM)。借助设立科创板的契机,围绕科技创新型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发挥咨询与顾问功能,发挥商业银行专业优势,帮助企业理性经营发展,帮助企业规避各类市场风险。

(五)腾资源。把信贷资源、人力资源等各项资源,更多地向民营企业分配,保证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资源完备。引导信贷资源逐步退出“僵尸企业”和落后产能等领域,将资源更多地应用在民营企业的融资需求上。加快不良资产处置步伐,运用不良资产证券化、信贷资产流转、收益权批量转让、不良资产核销等手段,盘活信贷存量,加大资源投放。

(六)降成本。严格执行“七不准”“四公开”和“两禁两限”等要求,坚决落实监管部门各项收费减免。推动金融与科技深度融合,强化金融科技在业务流程中的应用,不断减少人工流程,提高信贷质效。守住风险底线,降低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成本,进而降低民营企业融资成本。

5

专 稿2019.06(七)促创新。坚持服务民营经济导向,针对民营企业特征,加强产品创新与应用创新。商业银行需结合各项扶持,为其量身定制专属产品和服务方案,如风险补偿贷款、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信用履约保证保险贷款、投贷联动、创业担保贷款等,不断提升服务质量,拓宽民营企业受益面。同时,加速推行民营经济产业链业务,强化与核心企业的合作黏度,提升客户拓展、价值创造与资金聚集能力。

(八)控风险。加强风险防范,及时化解信用风险。深入剖析风险贷款成因。梳理总结共性问题,寻找贷前调查薄弱环节,针对问题加强授信管理,为后续授信准入工作提供参考,不断提升客户经理和审查人员的风险防控能力。持续加强业务风险管控,将风险防控的阵线前移,提升对民营企业资产质量管控的重视和参与程度。全面认识自身资产质量情况和潜在风险,按照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的原则,在贷款到期前做好充分准备,预计还款将出现困难的,分析原因,尽早制定风险化解方案,随时关注风险化解进度和难点,定期评估风险化解工作成效。根据监管要求,应审慎介入风险高发的业务品种,避免信贷投向集中度过高,并实施差异化管控策略。同时,加强风险监测工具的运用,对客户风险情况持续关注,从关联关系、融资规模、诉讼信息、工商信息、交易信息等方面,把握授信客户风险动态,重点关注系统提示的风险信号,对不同类别的风险信号加强关注核查,为授信方案的设计提供依据。

三、实施六项措施,确保服务民营企业的精准性6

(一)优化组织架构。商业银行应试点实行民营企业事业部制,制定大客户直营直管的服务策略,对产业龙头、就业大户、战略性新兴产业等关键重点民营企业给予重点关注。针对部分重点细分行业打造专属服务,如针对科技型企业设立科技金融服务中心,充分把握扶持和企业发展需求,实施精准化、个性化和差异化的信贷,进而提升民营企业专业化服务水平。放权各地分支机构,让其根据地域、经济、社会等特征开展民营企业业务时有自主定价权,充分利用红利,实现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灵活性与精准性。同时,总行必须坚持统一管理的原则,在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前提下,兼顾效益与风险,为各地分支机构支持民营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二)打造专业团队。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商业银行不擅长开展民营企业金融业务。针对此问题,商业银行有必要组建为民营企业服务的专业化客户经理团队,围绕民营企业金融需求提供专业、精准的金融服务。配备专业化审查审批团队,设置专职审查员、审批人,构建相对、高效的专业审批。建立专业化产品经理团队,由管理人员或业务骨干担任,提升民营企业服务能力。同时,商业银行应定期对以上专职人员进行培训,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针对新问题提出新方案,不断提升商业银行民营经济服务专业化水平。

(三)充分利用渠道。商业银行需要在巩固传统网点优势的同时,把“坐商”与“行商”结合起来,通过加强与有关部门、园区、创投、担保以及资本市场等多方面的合作,形

2019.06专 稿成全方位、多渠道的民营经济金融服务体系。强化内部联动机制,各部门条线共同促进民营企业客户拓展营销。加强与有关部门合作,推动采购贷款实现线上模式,发展支持民营企业的重点项目,为民营经济提供更为科学有效的金融支持。

(四)优化信贷资源配置。商业银行应努力改善传统信贷资源配置方式,着力寻找和挖掘优质民营企业,全力支持其正常经营生产需要与合理信贷需求。明确重点支持符合国家产业技术、较高创新水平和较强市场竞争力、较好潜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望形成新兴产业的高新技术成果项目的民营企业,聚焦电子信息技术、生物与新医药技术、航空航天技术、高技术服务业、新能源及节能技术、资源与环境技术、高新技术等细分行业,对其制定差异化的评审标准。为民营企业预留专项信贷资源,在满足市场化经营的前提下,为民营经济的发展提供充足的授信额度支撑。优化信息反馈机制,根据市场变化动态调整授信,并及时根据国家相关部门不断完

善。

(五)配套财务资源。针对服务民营企业开展专项行动,配套充足的财务资源,引导各经营单位、经营人员,以更大的精力和意愿去支持民营企业。探索将民营企业服务成效纳入绩效考核、奖金发放,挂钩职位晋升、评优评先,打造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长效机制。制定专项考核激励。在民营企业专项考核体系框架内,对科技型小微企业等实施专项规模、FTP补贴、经济资本占用等资源支持,安排小微重点客群专项行动资源,对于符合条件的新增科技型小微企业,按照较高标准给予激励。

(六)加大研发资源投入。充分应用金融科技,有效扩大民营企业的覆盖范围。运用流量、结算量、关系网、物流网等信息,科学快速决策,提高对供应链企业、担保圈企业和小微企业等的服务效率。同时,保持“线上”和“线下”协同服务,确保精准有效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构建智能化审批流程和差异化风险管控,提高信贷效率,满足民营企业特色化融资服务需求。

参考文献:

[ 1 ]王宇.中国民营经济:潮起海天阔[ J ].金融纵横, 2018,(10).[ 2 ]程军.金融助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J ].中国金融, 2019,(8).[ 3 ]徐贝贝.纾困民企要坚持“竞争中性”[ N ].金融时报, 2018-12-07.

作者简介:

林骅,男,现任交通银行江苏省分行、行长。

(责任编辑:彭恒文 校对:HLR)

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