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期中考试题(汇总)
考试说明:本试卷五个大题,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题序 得分
一  二  三  四  五  总分  A.管壁的内面有瓣膜 B.管壁较薄、弹性小
C.管内血液由近心端流向远心端 D.管内流动的血液含氧气较少、颜色暗红
6、“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中描述的现象体现的生物一、选择题(共25个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1、下图是人体心脏解剖示意图,其中1—5代表与心脏相连的不同血管,6—9是心脏的四个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7是右心室,其腔壁最厚,连主动脉血管1  B.4、5静脉与右心房8相连 C.与6相连接的血管3是肺动脉 D.9与2肺静脉相连
2、血红蛋白的特性是(     ) A.易与氧结合,也易与氧分离 B.不易与氧结合,也不易与氧分离 C.易与氧结合,不易与氧分离
D.不易与氧结合,易与氧分离
3、地球上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是(    )
A.生物圈    B.农田生态系统    C.城市生态系统   D.海洋生态系统 4、下列营养物质中,不需消化就能被直接吸收的是(  ) A.蛋白质、无机盐、维生素 B.水、无机盐、维生素 C.水、无机盐、淀粉
D.无机盐、维生素、脂肪
5、将手握成拳,你可以在手背上找到俗称“青筋”的血管。这些血管不具备的特点是(  )
的基本特征分别是(  ) ①生物能生长 ②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 ③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A.①② B.①③ C.③② D.③④
7、呼吸作用的实质是(  )
A.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           B.分解有机物,储存能量
C.合成有机物,释放能量           D.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8、节肢动物适应陆地生活的重要原因是(     ) A.身体分部    B.足和触角分节
C.具有外骨骼
D.具有足和翅9、长期不吃水果和蔬菜,导致牙龈出血,可能是因为体内缺乏(  ) A.维生素A B.维生素B C.维生素C
D.维生素D
10、膝跳反射和“听到铃声走进教室”两个反射弧的神经中枢分别位于( A.大脑皮层  脑干 B.小脑  大脑皮层 C.脊髓  大脑皮层
D.脊髓  小脑
11、从平衡膳食的角度来看,下列午餐食谱所选食物搭配最为合理的是( A.炸鸡腿、薯条、奶油饼干、可乐 B.面包、香肠、巧克力、牛奶 C.馒头、红烧鱼、摊鸡蛋、玉米粥 D.米饭、酱牛肉、炒豆角、鸡蛋西红柿汤
/ 5
) )1 12、用鼻呼吸比用口呼吸好,原因是(  ) ①鼻毛可阻挡吸入的尘埃
②鼻黏膜分泌的黏液可使吸入的空气变得清洁、湿润 ③嗅细胞接受气味的刺激
④鼻黏膜内丰富的毛细血管能温暖吸入的空气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③
D.②③④
13、下列营养物质中,能为人体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的是(  ) ①糖类  ②脂肪  ③蛋白质  ④水  ⑤无机盐 A.①③⑤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⑤
14、请你从生物学角度分析,一些南方树种在北方的成活率低主要是受以下哪种因素的影响?(  ) A.温度
B.空气
C.水分
D.阳光
15、小明这几天刷牙时,牙龈常常出血,你建议他应当多吃一些(    ) A.米饭、馒头 B.鱼、肉、奶、蛋 C.新鲜蔬菜 水果
D.奶油、巧克力
16、瓣膜保证了血液在心脏中的流动方向是(    ) A.动脉→心室→心房 B.心房→动脉→心室 C.心房→心室→动脉
D.心室→动脉→心房
17、骨、关节、骨骼肌在运动中的作用分别是(  ) A.杠杆、支点、动力 B.杠杆、动力、支点 C.动力、杠杆、支点
D.支点、杠杆、动力
18、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  )
A.生产者和消费者              B.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 C.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D.食物链和食物网 19、正常人能够看清楚较近或较远的物体,主要是因为(  ) A.视网膜可以前后调节 B.晶状体的凸度可以调节 C.玻璃体的大小可以调节
D.瞳孔的大小可以调节
20、“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插柳”采取的方法是(  ) A.嫁接
B.分根
C.扦插
D.杂交
21、用显微镜进行观察研究的时候,材料必须是(     ) A.新鲜的
B.干燥的
C.薄而透明的
D.有颜色的
22、有人说:“包括人类在内的其他生物是‘攀附”着植物的茎蔓才站在这个星球上的。”依据是光合作用:(  )
①消耗二氧化碳  ②产生氧气   ③消耗水  ④产生有机物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23、下列不含消化酶的消化液是(    ) A.肠液
B.胆汁
C.胃液
D.胰液
24、有“海中之花”之称的海葵,属于下列哪类动物(  ) A.腔肠动物
B.扁形动物
C.线形动物
D.环节动物
25、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光照条件是实验的变量        B.可以用1只鼠妇完成
C.只有光影响鼠妇的生活        D.在一个盒子进行,不用设置对照
二、填空题(共5个小题,共10分)
1、叶片的结构由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三部分组成。水分和无机盐是由_______运输的,其方向是_______。
2、植物生长需要量最多的是含_______的、含磷的和含_______的无机盐.
3、叶片由表皮、_______与叶脉三部分组成。表皮上分布有_______,它既是蒸腾作用的“门户”,又是气体交换的“窗口”。
4、根的生长主要是_______细胞的和_______细胞伸长的结果. 5、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__________构成的,它是生物体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的基本单位。
三、识图分析题(共3个小题,共21分)
1、橘的生命周期如图所示。请据图回答
2 / 5
(1)①是由种子的___________发育而来,幼苗吸水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________。 (2)橘开花后,成熟的花粉从[___]中散发出来,要结出果实必须经过传粉和_______。
(3)E由D图中的[__]发育而来,E在植物体结构层次上属于_______。 (4)从E可判断橘属于_________(填“裸子植物”或“被子植物”)。
2、日常生活中可能会遇到触电、溺水、煤气中毒等意外伤害,一旦发生心搏骤停,必须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请回答:(横线上填写文字,方括号内填写编号)
(1)由于急救技术专业性较强,当发生意外时首先应该拨打________急救电话,然后在有把握的情况下实施现场急救。
(2)图1的操作是为了________,这是现场心肺复苏成功的关键一步。 (3)图2是触摸颈动脉________的情况,判断有无心跳。 (4)图3中胸外按压的正确部位是[________]。
(5)图4是胸外按压的正确姿势,按压是要注意双臂________。
3、下图示人体血液循环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肺循环的起点是[  ]________:若某人感冒,静脉注射药物后,药物最先进入心脏的[  ]________。
(2)与心脏相连的血管中,流静脉血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3)若E处代表小肠绒毛毛细血管,则进食1小时后,流出小肠的血液与流入小肠血液相比较,其成分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
(4)图中(二)表示人体与外界气体交换中的____________的环节。
(5)在人体中的毛细血管两端有同为动脉,同为静脉,分别为动脉、静脉三种情况,它们分别位于人体的_________部位。
A.肺、肾脏、肝脏            B.肾脏、肺、肝脏
C.肝脏、肾脏、肺            D.肾脏、肝脏、肺
四、实验探究题。(共2个小题,共14分)
1、野外观察发现生活在青草丛中的昆虫是绿色的。昆虫的这种保护色是怎样形成的呢?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此作了模拟探究。 (1)提出问题:_______________? (2)作出假设:_______________。
(3)实验步骤如下①在一间铺有绿色地毯的房子里,放入同种且大小相似的绿色昆虫、灰色昆虫各20只,然后将一只母鸡放入房间内。②半小时后,撤出母鸡,计算两种颜色昆血的幸存者数。③假设每个幸存者都产生两个后代,且体色与幸存者相同,
3 / 5
第二天按此补充投入两种颜色的昆虫,放回母鸡。半小时后,又撤出母鸡,再次计算两种颜色昆虫的幸存者数。④重复③步骤至第三代,若获得的数据如下表,请分析回答:
第一代 第二代 第三代 昆  虫  开始数幸存数开始数幸存数开始数幸存数目  目 目 目 目 目  绿色昆虫  20 9 27 13 39 20 灰色昆虫 20 5 15 4 12 2 A:第三代中________昆虫幸存者多;第三代和第一代相比,______________昆虫幸存者减少。
B:由该实验的结果可推知,昆虫的保护色是与周围环境_______________的色彩,保护色的形成是_______________的结果。 (4)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
2、小华发现白萝卜埋在地下的部分是白色,露出地面的部分却发绿。仔细观察,他又发现大葱、蒜苗等也是这样。这是为什么呢?小华猜想可能是光与叶绿素的形成有关。于是,他想用家里的大蒜设计一个小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请你和他一起来设计吧。
(1)针对小华的疑问,应该提出的假设是:_______。
(2)小华将一些蒜瓣分别泡在甲、乙两个装有水的瓷盘里,两盘中大蒜的数量应______。然后甲盘放在阳光下,乙盘放在完全密闭的纸箱中,其他条件保持相同且一致。
(3)根据假设可以预测,长出的蒜苗叶是绿色的是哪一盘?_______。  (4)在这个设计中,实验变量是_______,甲、乙两个装置构成一组_______。
五、资料分析题(共5分)
1、分析以下资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距今300多万年前的“露西”的骨骼化石看,她的上肢骨比较细短,下肢骨比较粗长,而且下肢骨具有较为粗壮的股骨,构成骨盆的髋骨比较宽阔,脊柱呈“S”形。
材料二:距今175万年前的“东非人”使用过的石块明显经过加工,分别呈斧状和凿状。
(1)根据材料一推测出“露西”的运动方式是_____。 (2)根据材料二推测“东非人”已经具备_____能力。
(3)在东非大裂谷地区,科学家推测部分森林古猿的生活方式由_____生活转变为下地生活,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_____。
(4)人和类人猿具有非常相似的形态结构,在人类数量急剧增加的今天,现代类人猿数量急剧减少的原因可能是_____,你认为它们_____(填“能”或“不能”)进化为人类。
4 / 5
参
一、选择题(共25个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1、B 2、A 3、A 4、B 5、C 6、C 7、D 8、C 9、C 10、C 11、D 12、A 13、C 14、A 15、C 16、C 17、A 18、B 19、B 20、C 21、C 22、D 23、B
24、A
25、A
二、填空题(共5个小题,共10分)
1、 叶肉     叶脉     表皮     导管     自下而上 2、氮    钾
3、叶肉    气孔
4、分生区; 伸长区
5、细胞    结构    功能
三、识图分析题(共3个小题,共21分)
1、胚芽    成熟区    ⑤    受精    ④    器官    被子植物 2、120    畅通呼吸道    脉搏    ②    绷直垂直下压
3、C右心室    A右心房    肺动脉、上下腔静脉    血液流经小肠绒毛处毛细血管后变成了含营养物质丰富的静脉血    肺泡内的气体交换    D
四、实验探究题。(共2个小题,共14分)
1、昆虫的保护色是通过自然选择形成的吗    昆虫的保护色是通过自然选择形成的绿色    灰色    非常相似(一致)    自然选择    昆虫的保护色是通过自然选择形成的
2、光和叶绿素的形成有关    相同    甲    光照的有无    对照实验
五、资料分析题(共5分)
1、直立行走    制造和使用简单工具(或制造工具)    树栖    森林大量消失(或地形和气候剧烈变化)    栖息地被破坏(或森林减少)    不能
5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