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高考生物试题-2018高考生物第二轮复习精练考试试卷(20

高考生物试题-2018高考生物第二轮复习精练考试试卷(20

来源:九壹网


专题六 生命活动的调节

综合测试题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2×25=50分)

1.(2018·江苏生物,13)下图是反射弧的模式图(a、b、c、d、e表示反射弧的组成部分,Ⅰ、Ⅱ表示突触的组成部分),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正常机体内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单向的 B.切断d、刺激b,不会引起效应器收缩 C.兴奋在结构c和结构b的传导速度相同

D.Ⅱ处发生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反射弧的结构与生理活动过程。正常机体内只能接受来自感受器的神经冲动,并经过各个结构到达效应器,无法刺激某个神经元的神经纤维中部,产生双向传导现象,A项正确;切断d,刺激b,神经信号仍可以传导至效应器a引起收缩,B项错误;兴奋在突触中的传导速度比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慢很多,C项错误;Ⅱ处是突触后膜,信号变化是化学信号→电信号,D项错误。

2.(2018·海南生物,7)关于哺乳动物下丘脑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下丘脑具有内分泌功能

B.调节产热和散热,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

C.感受细胞外液渗透压变化,调节动物体水盐平衡 D.分泌促甲状腺激素,调节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 [答案] D

[解析] 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发生变化时,可刺激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使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分泌抗利尿激素,调节水平衡,从而调节渗透压;下丘脑还能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调节生物体内相关腺体的分泌,如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进垂体合成和分泌促甲状腺激素,进而调节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下丘脑还存在体温调节中枢,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

3.引起儿童手足口病的是肠道病毒EV71。下列关于人体对该病毒免疫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EV71侵入机体后经T细胞摄取处理,暴露出EV71所特有的抗原

B.效应T细胞能通过释放淋巴因子攻击被EV71入侵的细胞 C.患儿痊愈后若再次感染该病毒,相应的记忆细胞会迅速产生抗体消灭病毒

D.患儿感染EV71后,需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共同作用才能彻底消除

[答案] D

[解析] 对EV71病毒处理暴露其抗原的细胞是吞噬细胞;淋巴因子由效应T细胞产生,它的作用是加强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的作用而不是直接攻击靶细胞;当抗原再次入侵时记忆B细胞会增殖分化成浆细胞,由浆细胞产生抗体。没有细胞结构的寄生病毒进入人体后的免疫反应是先通过体液免疫的作用来阻止病毒通过血液而播散,再通过细胞免疫予以消灭。

4.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根尖能够产生细胞素 B.脱落酸能抑制马铃薯发芽 C.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D.赤霉素施用过多可引起水稻植株疯长 [答案] 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植物激素的相关知识,可直接求解。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类物质,不是蛋白质。

5.(2018·北京理综)以下依据神经细胞功能做出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

A.膝跳反射弧中传出(运动)神经元的轴突较长 B.膝跳反射弧中传入(感觉)神经元的树突较多 C.突触前膜释放的递质(如乙酰胆碱)始终不被酶分解 D.分泌肽类激素旺盛的神经细胞核糖体较多 [答案] C

[解析] 考查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膝跳反射弧中的传出神经元是运动神经元,传入神经元是感觉神经元;一个神经元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突起又分为短而分支多的树突和长而分支少的轴突;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经突触间隙扩散至突触后膜,与突触后膜上的相关受体结合后,一般很快会被分解,以利于突触后神经元再接受新的刺激;核糖体是蛋白质和多肽的合成场所,所以肽类激素分泌旺盛的细胞的核糖体会较多。

6.(2018·日照)激素作为一种化学信使,能把某种调节的信息由内分泌细胞携带至靶细胞。下图表示影响血糖调节的因素及激素发挥作用的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影响胰岛A细胞分泌的刺激X最可能是血糖含量升高 B.刺激X→①→②→③→胰岛A细胞是体液调节,②位于垂体 C.刺激X→①→②→③→胰岛A细胞是神经调节,②位于大脑皮层

D.靶细胞接受激素刺激后,促使肝糖原分解,非糖物质转化为血糖

[答案] D

[解析] 影响胰岛A细胞分泌的刺激X最可能是血糖含量降低;刺激X→①→②→③→胰岛A细胞是神经调节,②位于下丘脑。

7.(2018·泰安模拟)凹凸不平、发育不均匀的西瓜,切开后发现其凹侧的种子发育不良或未发育,这种现象可以解释为( )

A.种子的发育需要果实提供营养 B.无种子的子房绝对无法发育成果实 C.光照不均匀是生长素分布不均匀

D.发育着的种子里合成的生长素能促进子房发育成果实 [答案] D

[解析] 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理解因为种子的发育不良才导致西瓜的发育不均匀。这是因为发育着的种子里合成的生长素能促进子房发育成果实。

8.如图甲所示,以乌贼的粗大神经纤维作材料,在神经纤维的表面,放置两个相距1~2厘米的电极a和b,在图中的刺激点给予较强的电刺激。依据观测到的电流表指针偏转(向左为正,向右为

负)情况,绘出的曲线如图乙。乙图中能正确表示粗大神经纤维电位变化的是( )

[答案] A

[解析] 当在图中刺激点给予电刺激时,首先b点先兴奋,电位变为负电位,而a点此时为正电位,所以电流表指针先向右偏转,当兴奋传导到a点时,b点已恢复到静息状态,此时电流表指针又向左偏转。

9.(2018·海南生物)将记录仪(R)的两个电极置于某一条结构和功能完好的神经表面,如右图,给该神经一个适宜的刺激使其产生兴奋,可在R上记录到电位的变化。能正确反映从刺激开始到兴奋完成这段过程中电位变化的曲线是( )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神经调节方面的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及对课本知识的理解能力。从图中可以看出,由于两个电极与细胞膜外侧相连,则开始时两极间的电位差为零,施加一有效刺激后,记录仪的指针将向不同方向偏转两次,即会形成两个相反的波峰,所以答案选D。

10.(2018·江苏生物)人体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下列现象属于内环境稳态失调的是( )

A.寒冷时出现寒颤

B.从平原到高原,有的人出现肺水肿症状 C.接受抗原刺激后,B淋巴细胞增殖和分化 D.饮水不足时,抗利尿激素释放增加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内环境稳态的概念及稳态调节的机制、特点。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的状态。参与调节的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稳态调节一般包括体温、水盐、血糖、酸碱度等方面的稳定。A 是受寒冷刺激时的体温调节,C是免疫调节,D是水盐平衡调节,而B仅是对环境变化的一种生理性“适应”。

11.(2018·广州)以下措施与生长素的关系最密切的是( ) A.常选用一定浓度的2,4-D除去田间的杂草

B.移栽幼苗时常常选择阴天天气并且摘去幼苗的部分叶片 C.使青色香蕉加速变成黄香蕉

D.单倍体育种中使花药离体培养获得的幼苗的染色体加倍 答案 A

解析 2,4-D是人工合成的生长素,较高浓度时可以抑制生长,所以可用作除草剂;移栽幼苗时常常选择阴天天气并且摘去幼苗的部分叶片,主要是移栽时破坏了部分根,所以要尽量减少水分的散失;使青色香蕉加速变成黄香蕉,是乙烯促进果实成熟的作用;花药离体培养育种法就是取花药臵于特定的培养基上培养,利用细胞的全能性,诱导花粉长成植株,这些单倍体植株再经秋水仙素处理一段时间,便可实现染色体加倍,加倍后的植株不仅正常可育,而且完全纯合。

12.(2018·海南生物)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增加时会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 B.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血浆中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 C.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释放到内环境中,然后作用于靶细胞 D.淋巴中的淋巴细胞可以通过淋巴循环由锁骨下静脉汇入血液 [答案] A

[解析] 本题综合考查了激素的反馈调节、内环境等方面的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课本知识的总结与归纳能力。当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时会通过负反馈调节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合成和分泌相关激素,所以A错误。

13.(2018·江苏南通模拟)通常情况下,量饮水后血液中抗利尿激素的含量以及尿液中尿素浓度的变化分别是( )

A.降低 降低 C.降低 升高 [答案] A

[解析] 正常情况下,量饮水后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抗利尿激素含量减少,尿量增多,尿液被稀释后尿素的浓度降低。

14.(2018·湖北黄冈模拟)拟南芥P基因的突变体表现为花发育异

B.升高 升高 D.升高 降低

常。用生长素极性运输抑制剂处理正常抑南芥,也会造成相似的花异常。下列推测错误的是( )

A.生长素与花的发育有关 B.生长素极性运输与花的发育有关 C.P基因可能与生长素极性运输有关 D.生长素极性运输抑制剂诱发了P基因突变 [答案] D

[解析] 从抑制生长素的极性运输可导致花发育异常可以判断,花的发育与生长素有关,并且与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有关,所以选项A、B两种推测都是正确的;结合P基因突变体也表现为花发育异常,可以推测P基因可能与生长素极性运输有关,所以选项C的推测也是正确的;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是生长素在植物体内运输的一个特点,生长素极性运输抑制剂不可能诱发P基因突变,所以D选项的推测是错误的。

15.(2018·江苏生物,9)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结合发生在内环境中 B.内环境成分中含有CO2、尿素、神经递质等 C.组织液渗回血浆和渗入淋巴的量相差较大 D.血浆的成分稳定时,机体达到稳态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人体内环境中发生的生理反应和成分。血浆的化学成分中,水分占90~92%,其他10%以溶质血浆蛋白为主,并含有电解质、营养素、酶类、激素类、胆固醇和其他重要组成部分;内环境包括组织液、血浆、淋巴等,血浆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血浆成分稳定,机体不一定达到稳态,D项错误。

16.(2018·重庆理综,3)某人因过量注射美容制剂而出现头昏、站立不稳等症状。经诊断后,医生为其注射了肉毒杆菌抗氧素进行治疗,目的是( )

A.中和体内的肉毒杆菌外毒素 B.中和体内的肉毒杆菌凝集素

C.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发挥体液免疫作用 D.刺激机体释放出淋巴因子发挥细胞免疫作用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免疫及治疗的相关知识。对于人体来说,外毒素就是一种抗原,抗毒素就是抗体。注射抗毒素,属于免疫治疗的被动治疗,可以及时中和体内的抗原,起到治疗作用,因此选A。

17.下图表示三个神经元及其联系。其中“—○—<”表示从树突到细胞体再到轴突,甲、乙为两个电流计。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用一定的电流刺激a点,甲发生一次偏转,乙发生两次偏转 B.图有4个完整的突触,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

C.在b点施加一强刺激,则该点的膜电位变为内正外负,并在f点可测到电位变化

D.在e点施加一强刺激,则a、b、d点都不会测到电位变化 答案 C

解析 根据纤维上和突触处的兴奋传递特点,用一定的电流刺激a点,b点和f点处都有电位变化,因此甲和乙都发生两次偏转,因

此A错;途中有三个完整的突触,且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或抑制,因此B错;在b点施加一强刺激,该点由静息电位变为动作电位,因此为内正外负,兴奋可由b通过突触传至f点,因此C正确;在e点施加一强刺激,兴奋可通过突触传至d,因此D错误。

18.病原体对不同免疫状态小鼠的感染进程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吞噬细胞缺陷小鼠的非特异性免疫受损,特异性免疫也无法产生

B.B细胞缺陷小鼠虽无法合成抗体,但仍能对胞内寄生病原体产生免疫反应

C.T细胞缺陷小鼠体内的抗原呈递作用不能完成,体液免疫无法产生

D.正常小鼠免疫产生的淋巴因子,加强了效应T细胞和吞噬细胞对靶细胞的特异性杀伤作用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了非特异性免疫的相关内容。

由图可知:吞噬细胞缺陷,特异性免疫也受损,但仍存在。缺乏T细胞也一样,因为抗原可直接由B细胞处理,而淋巴因子主要加强效应T细胞的杀伤能力 。

19.(2018·新课标理综)将神经细胞置于相当于细胞外液的溶液(溶液S)中,可测得静息电位。给予细胞一个适宜的刺激,膜两侧出现一个暂时性的电位变化,这种膜电位变化称为动作电位。适当降低溶液S中的Na+浓度,测量该细胞的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可观察到( )

A.静息电位值减小 C.动作电位峰值升高 [答案] D

[解析] 考查点:本题主要是考查动作电位的形成过程,以及形成过程膜内外离子的变化知识。

根据动作电位的形成过程可知,细胞受刺激后,膜外的Na+顺浓度梯度进入细胞内,由于膜外的Na+浓度远远高于细胞内,因此此过程是一个协助扩散的过程。Na+带正电核,Na+进入细胞内,改变了局部的电核数量比,使膜内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膜外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当降低S中的Na+浓度时,再受刺激,由于膜外Na+浓度变小,进入细胞内Na+数量就少了,内外电位差就会小,静息电位主要是由膜内K+外流造成的,因而不受影响。所以选D。

20.人体的下列平衡不受激素的是( ) A.水的平衡 C.pH的平衡 [答案] C

[解析] 水、盐、血糖的平衡调节分别受抗利尿激素、醛固酮、胰岛素等激素的影响,而pH的平衡调节主要受缓冲物质的影响。

21.为验证生长素对果实发育的影响,将黄瓜雌花在开花前套袋,平均分为1号、2号两组后作如下处理:①1号开花后在雌蕊的柱头上涂上一定浓度的生长素,再套袋;②2号开花后人工授粉。此设计

B.静息电位值增大 D.动作电位峰值降低

B.盐的平衡 D.血糖的平衡

的缺陷是( )

A.2号花未涂一定浓度的生长素 B.1号未进行人工授粉 C.缺乏自然传粉的雌花 D.缺乏只作套袋处理的雌花 [答案] D

[解析] 实验设计中,通常要设计对照组,通过干预或控制研究对象以消除或减少实验误差,并鉴别实验中的处理因素同非处理因素的差异。本实验设计中1、2号均为实验组,缺乏只作套袋处理的雌花作对照。

22.(2018·上海生物)以下最能反映健康人餐后6小时内血糖浓度变化趋势的曲线是( )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人体内血糖平衡的调节。健康人进食后,首先对食物进行消化,引起血糖升高,此时胰岛素分泌增加,使血糖降低维持在正常水平。但要注意血糖是相对稳定的,故B项比A项更符合题意。

23.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应用正确的是( )

A.在芦苇生长期用一定浓度的赤霉素溶液处理,使芦苇长高 B.用生长素促进果实的成熟 C.用脱落酸诱导α-淀粉酶的形成 D.用乙烯使蔬菜保鲜 [答案] A

[解析] 赤霉素有促进细胞伸长使植株增高的作用;生长素有促

进子房发育成果实的作用,但不促进果实的成熟,促进果实成熟的主要是乙烯;脱落酸的主要作用是抑制细胞,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诱导α-淀粉酶的形成是赤霉素的作用;使蔬菜保鲜喷洒的是细胞素。

24.在生长素发现过程中,胚芽鞘是重要的实验材料,对于其尖端叙述错误的是( )

A.能够感受光的刺激

B.生长素能够在尖端内横向运输 C.生长素能够在尖端内极性运输 D.能够生长以使胚芽鞘伸长 [答案] D

[解析] 胚芽鞘的生长是尖端以下部位细胞生长而得到的结果,与尖端产生的生长素有关,而非尖端生长。

25.下图为人的体液免疫图解,请分析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细胞③为B细胞

B.细胞①~⑤均能识别抗原细胞 C.细胞⑤为靶细胞

D.阶段Ⅳ、Ⅴ为体液免疫的效应阶段 [答案] A

[解析] ⑤为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Ⅵ、Ⅶ为效应阶段,③为B细胞,②为T细胞,故A正确。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6.(10分)(2018·安徽理综,30)人体内环境的稳态受神经和体液因素调节。请据图回答:

(1)某人一次性饮1000mL清水,1 h 内尿量显著增加,这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降低,对相关感受器刺激减弱,导致下丘脑神经内分泌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减少,其轴突末梢释放的________,降低了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________________,使水量吸收减少。饮水1 h后,通过图中a所示的________________调节机制,尿量逐渐恢复正常。

(2)在剧烈运动状态下,体内会启动一些列调节机制,其中支配肾上腺髓质的内脏神经兴奋增强,其末梢内____________释放的神经递质与肾上腺髓质细胞膜上的________________结合,导致肾上腺素分泌增多,从而促进____________分解,抑制____________分泌,引起血糖浓度升高,以满足运动时能量需要。

[答案] (1)细胞外液渗透压 抗利尿激素减少 通透性 负反馈

(2)突触小泡 特异性受体 肝糖原 胰岛素

[解析] (1)一次饮水过多,可导致内环境(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功能降低,导

致尿量增加。神经-体液调节,通过调节尿量来调节内环境渗透压的调节方式为负反馈调节。

(2)剧烈运动状态下,调节机制,其中支配肾上腺髓质的内脏神经兴奋增强,其轴突末梢的突触小体内的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作用于肾上腺上皮上的特异性受体,引起肾上腺素分泌增多,从而促进肝糖原分解为葡萄糖,同时抑制降低血糖浓度的胰岛素的分泌,以升高血糖浓度。

27.(15分)(2018·北京理综,29)实验一:用不带特殊病原体的小鼠进行如下特异性免疫实验,过程如图1,结果如图2。

(1)实验中,对B组小鼠的处理是作为A组小鼠的________处理。 (2)从图2可知,Ⅱ组与Ⅳ组相比,小鼠脾脏中的活细菌数量的增长趋势________,说明血清中的________不能有效抑制脾脏内的细菌繁殖。注射来自于A组小鼠的T细胞后,在4天内1组小鼠脾脏中的活细菌数量________,说明该组T细胞(活化T细胞)________细菌数量的增长。由此推测该细菌生活在________。

(3)实验中,Ⅰ~Ⅳ组小鼠感染的是__________,感染的时间是

在注射T细胞或血清的__________天。

实验二:在体外观察小鼠的T细胞和巨噬细胞(一种吞噬细胞)对细菌X的杀伤力,结果如图3。

(4)由图3可知,能有效杀伤细菌X的是________细胞,而不是活化T细胞。

(5)有人假设,活化T细胞释放某种物质活化了巨噬细胞。若用体外实验验证该假设,实验组应选择的实验材料包括________(填选项前的符号)。

a.培养过活化T细胞的培养液 b.培养过巨噬细胞的培养液 c.A组小鼠的巨噬细胞 d.B组小鼠的巨噬细胞

e.培养过未活化T细胞的培养液 f.细菌X

(6)该系列实验的目的是研究________。

[答案] (1)对照 (2)相同 抗体 无明显变化 抑制 细胞内 (3)细菌X 前1 (4)活化巨噬 (5)a、d、f (6)小鼠抗细菌X的免疫应答

[解析] 本题考查特异性免疫知识及有关实验设计的原理、方法。

(1)实验变量是细菌X注射,而注射等量蒸馏水是作为实验对照,以说明细菌X在实验中的作用。

(2)Ⅱ组注射细菌X后,再注射一定量的血清,但小鼠脾脏中细菌数量变化与对照组Ⅳ的变化趋势基本相同,则说明血清中原有的抗体不能抑制细菌X的增殖;可见该细菌已经侵入细胞,在细胞内生活,是血清中的抗体难以发挥作用。

(3)由题图1实验一流程图可见,小鼠感染的是细菌X;由实验一结果图可见,感染的时间是检测的前1天,因为检测结果的变化是从感染后一天数量开始发生变化。

(4)由图3实验二结果图可知,免疫细胞对细菌X的杀伤力变化最大的是活化巨噬细胞。

(5)要证明活化T细胞释放某种化学物质(免疫活性物质——淋巴因子)活化了巨噬细胞,则需要从“活化的T细胞的培养液中”寻找其分泌物、B组小鼠的巨噬细胞作为对照以及试验检测抗原——细菌X。

(6)该实验的实验目的是研究小鼠抗细菌X的免疫应答(特异性免疫)过程。

28.(10分)下图是一个反射弧和突触的结构示意图,请根据图示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的N是________,其神经末梢接受刺激后,接受刺激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2)图乙中的②表示________,它的形成与________有关,物质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在乙图的方框中用箭头画出兴奋传导的方向,并简述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假如丙图中的Y来自甲图中的A,丙图中的X来自大脑皮层,当感受器受到一个刺激后,导致效应器产生反应,则Y释放的物质对突触后膜具有________作用;但如果大脑皮层发出的指令是对这个刺激不作出反应,则X释放的物质对突触后膜具有________作用,导致效应器不产生相应反应,这又说明一个反射弧中的低级神经中枢要接受________的控制。

[答案] (1)感受器 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 (2)突触小泡 高尔基体 兴奋或抑制

(3)← 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4)兴奋 抑制 高级神经中枢

[解析] (1)依据神经节,不难推断出N是传入神经的末梢和相应的附属结构,为感受器;(2)②是突触小泡,它的形成与高尔基体有关,物质③是递质,对后膜的作用效果是兴奋或抑制。(3)由于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传导方向只能是单向的,即只能由前膜传向后膜。(4)感受器受到一个刺激后,导致效应器产生反应,则Y释放的物质对突触后膜有兴奋作用,而大脑皮层对此刺激不作出反应,则X释放的递质,对后膜具有抑制作用。这正好说明一个反射弧中的低级神经中枢要接受高级神经中枢的控制。

29.(15分)(2018·威海模拟)为证明光照和重力两种因素对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分布哪个影响更大,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进行了如下探索:

材料用具:品种、大小相同的泡胀玉米种子若干,空易拉罐四个,沙土,不透光的牛皮纸,剪刀等。

方法步骤:

(1)取四个空易拉罐,分别剪去顶盖,装入湿润沙土并分别标号(甲、乙、丙、丁);在每个易拉罐内植入三颗玉米种子,放在温度适宜的阴暗处培养,待苗长到2 cm左右时备用。

(2)将甲、乙、丙、丁均用不透光的牛皮纸包严(留出幼苗生长的足够空间),放在实验台上,甲、乙直立放置,在乙装置的一侧开直径1 cm左右的小口,在它们的侧面0.5 m处用100 W的白炽灯连续照射;丙、丁水平放置,在丙装置的正对地面处开直径1 cm左右的小口,在它们的下方0.5m处用100 W的白炽灯连续照射(装置如图所示);甲、乙、丙、丁的其他条件相同。

实验现象:两昼夜后,如图所示。甲直立生长;乙向光弯曲生长;丁向上弯曲生长;丙也向上弯曲生长,但与丁相比,弯曲度要小一些。

请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原因并得出结论:

(1)由甲、乙装置内的玉米苗生长情况可知玉米苗具有:________________特性,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甲、丁装置内的玉米苗生长情况可知玉米苗具有:________

特性,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3)由乙、丙、丁装置内的玉米苗生长情况可知:__________________。

继续探究:

(4)如果实验开始后使整个实验装置失去重力,甲、乙、丙、丁四个装置的幼苗生长方向将是:甲________,乙________,丙________,丁________。

[答案] (1)弯向光源生长的 单侧光照使芽内的生长素在背光一侧分布较多,使背光侧的组织生长较快

(2)向背地方向生长的 在重力影响下,生长素在近地侧分布较多,使近地侧的组织生长较快

(3)重力对芽生长的影响大于光照对芽生长的影响 (4)直立生成弯向光源的程度加大向下生长水平向前生长。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