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协同育人视角下《立体构成》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探究

协同育人视角下《立体构成》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探究

来源:九壹网


协同育人视角下《立体构成》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探究

一、协同育人视角下的思政教育意义

协同育人是指全社会共同参与、共同合作,共同育人。协同育人视角下的思政教育,着眼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注重培育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强调教育、家庭、社会的协同育人,共同推动学生成长成才。在这一视角下,思政教育不再是单一学科的教育,而是贯穿于各项教育活动之中,涵盖课堂教学、实践教育、校园文化建设等各个方面。 立体构成课程是美术、设计等专业重要的理论课程之一,它不仅涉及到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新思维。在协同育人视角下,思政教育可以在立体构成课程中得到很好的体现。通过立体构成课程的教学实践,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引导学生正确看待世界、理解人生,从而促使学生在学术与思想品德上得到全面发展。

二、思政教学与立体构成课程融合的必要性 1. 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

立体构成课程的核心在于培养学生对物体形体的把握和理解能力,这既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更需要学生具备思考和创新的思维能力。在这门课程中,思政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使学生明辨是非、成就自我,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使其具备正确的人生导向。 2. 推动学生创新精神

立体构成课程要求学生具备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注重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造性思维。思政教学可以引导学生在创新实践中明确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促进学生的创新精神在正确的价值导向下得以发挥,推动学生的创业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立体构成课程培养的不仅仅是学生的专业技能,更包括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思政教学可以引导学生在学习中明确自己的社会角色和责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使其在未来的发展中能够承担起社会责任,做一个有担当的人。 三、立体构成课程思政教学的实践探究 1. 加强课程内容的思政引导

在立体构成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设定符合学生实际的实践课题,引导学生对社会现象进行思考和分析,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欲望。教师可以提出一些与立体构成相

关的思想道德类话题,引导学生对这些话题深入思考,从而引发学生的思想思考,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2. 探索优秀作品对学生思政教育的影响

在立体构成课程中,学生会接触到很多优秀的作品,这些作品往往蕴含了丰富的思想和文化内涵。通过深入分析这些作品,探索作品背后的思想内涵,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引发学生对社会现象的思考,从而引导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3. 强化课堂讨论的思政引导

在立体构成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当前社会热点和学科知识,组织学生进行深入的讨论,引导学生进行交流和思考,使学生在讨论中形成自己的主张,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