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编 教材梳理篇
一轮综合评价卷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说明】本试卷分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请将第Ⅰ卷的答案填入答题栏内,第Ⅱ卷在各题后直接作答。 题号 得分 Ⅰ卷 Ⅱ卷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总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题号 答案 题号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一、选择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以下有关铁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铁丝燃烧 B.铁器生锈
C.铁杵磨成针 D.铁矿石炼铁
2.下列物质按单质、氧化物、化合物、混合物的顺序排列的是( ) A.金刚石、生石灰、粗食盐、冰水混合物 B.水银、干冰、熟石灰、天然气 C.苛性钠、铁锈、纯碱、石油 D.铁粉、液态氧、粗食盐、空气
3.《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新增PM2.5指标,PM2.5是指直径小于或等于2.5μm的颗粒物。为实现空气质量达标,合理的做法是( ) A.煤炭直接燃烧 B.秸秆焚烧还田 C.开发清洁能源 D.提倡多开汽车
4.(2013黄冈)下列各组物质中,均属纯净物的是( ) A.合成纤维、油脂 B.天然气、水银 C.冰水、干冰 D.医用酒精、碘盐
5.(2013十堰)三氧化二碳(C2O3)是某星球大气的成分之一,其化学性质与一氧化碳相似,下列关于三氧化二碳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有毒 B.可以燃烧
C.密度比空气的小 D.能还原氧化铁 6.如图所示操作中错误的是( )
7.先取甲、乙、丙、丁四种金属粉末,分别投入相同浓度的稀盐酸中,只有甲、乙能产生气体,乙反应更剧烈;再取一小块丁投入丙的盐溶液中,丁的表面有丙析出。则甲、乙、丙、丁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 )
A.甲>乙>丙>丁 B.乙>甲>丙>丁 C.丁>丙>乙>甲 D.乙>甲>丁>丙
8.如图为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t1℃时,甲、乙两物质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均为15%
C.要使接近饱和的乙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可以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 D.t2℃时,将50克甲物质放入100克水中,得到溶液的质量为150克 9.如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若
表示氧原子,●表示氢原子,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甲、乙、丙三种物质都是氧化物
B.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C.该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原子种类均没有改变 D.图中甲、乙、丙三种物质均是由分子构成的
10.“塑化剂”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属2B类致癌物,曾被添加到食品中,造成了“塑化剂”风暴。已知“塑化剂”的化学式为C24H34O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塑化剂”属于有机物
B.该“塑化剂”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17∶2
C.该“塑化剂”中碳的质量分数为24%
D.该“塑化剂”由24个碳原子、34个氢原子、4个氧原子构成
11.下列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方法与相应科学原理不对应的是( ) 选项 A B C D 方法 用酒精洗涤油污 醋酸除去热水瓶中的水垢 锅盖盖灭着火的油锅 铝制容器不能盛酸性物质 科学原理 油污能溶解在酒精中 水垢能溶解在醋酸里 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能灭火 酸性物质会破坏铝的氧化膜,进而腐蚀金属铝
12.甲、乙、丙、丁四小组同学分别对实验废液中成分进行分析检测,结果见下表: 检测小组 检测结果 甲组 KCl、KNO3、KOH、HCl
续表 检测小组 乙组 丙组 丁组 检测结果 KCl、KNO3、K2CO3、HCl KCl、KNO3、K2SO4、KOH KCl、KNO3、K2CO3、KOH
其中,检测结果合理的是( ) A.甲组、乙组 B.丙组、丁组 C.甲组、丙组 D.乙组、丁组
13.化学与环境、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化肥的合理使用,缓解了人类粮食危机 B.绿色化学的快速发展,减轻了环境污染
C.新材料的研制和应用,提高了人们的生活品质 D.化石燃料的直接利用,促进了“低碳”经济的发展
14.(2013淄博)从化学的视角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油脂是一类重要的营养物质,摄入量越多越好 B.维生素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微量物质 C.人体缺乏铁元素,会导致骨质疏松症
D.医药用品的吗啡、可卡因等药物具有镇静作用,人们可以长期使用 15.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用试剂或方法不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 杂质 试剂或方法 A CO2 CO 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B NaCl溶液 Na2CO3 滴加适量的硫酸溶液至不再产生气泡 C KCl KClO3 将固体混合物充分加热 D NaCl固体 泥沙 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16.下列图像正确的是( )
A.向一定量的钾溶液中不断加水
B.向一定量的稀硫酸中不断加锌粒
C.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不断加氢氧化钠溶液
D.向一定量的硫酸和硫酸铜混合溶液中不断加氯化钡溶液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
二、填空简答题(共8小题,共52分) 17.(4分)根据下表信息,完成表中空格: 化学 符号 符号的 意义 2H 2个氮 分子 Mg 2+ 五氧化二磷中磷元素的化合价为+5价
18.(6分)人类生活和工农业生产都离不开水,下图是自来水厂净化水的过程示意图: 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自来水厂生产自来水时,使用的净水方法有 (填序号)。 A.沉淀 B.过滤 C.煮沸 D.蒸馏 E.吸附
(2)取水后加入絮凝剂(明矾)的作用是
。
(3)自来水厂用ClO2消毒,漂白粉[有效成分为Ca(ClO)2]可用于饮用水消毒。工业上制备漂白粉的化学方程式为:2Cl2+2Ca(OH)2X+Ca(ClO)2+2H2O, X的化学式为 。
(4)节约用水,人人有责,请举出一种节水的措施
。
19.(5分)你注意过吗?家庭使用的铁制工具,隔一段时间不用就变得锈迹斑斑,而街心广场矗立的不锈钢雕塑,同经风霜雨雪总能保持原有的本色。锰(Mn)就是不锈钢的主要添加元素之一。它可以提高不锈钢的耐腐蚀性。
(1)铁与空气中的水和 直接接触会导致铁制品的锈蚀。
(2)不锈钢属于 (填序号)。 A.纯净物 B.金属材料 C.合成材料 D.复合材料
(3)某学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探究锰和镁、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他们首先将锰片插入到氯化镁溶液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锰片表面无变化;再将锰片插入到氯化铜溶液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锰片表面有红色物质生成。
①根据以上实验判断。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②写出锰单质(Mn)与氯化铜溶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锰在该反应的化合物中显+2价):
。
20.(7分)小华实验操作考试的题目是: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碳酸钠溶液并测定其酸碱度。考试时,小华进行了如图所示的操作:
(1)请填写标号仪器的名称:a ;b 。
(2)以上实验的正确操作顺序为 (用序号字母表示)。 (3)上图所示的操作中,若C中砝码的质量为10 g,游码的读数为3.5 g,则碳酸钠的实际质量为 g。
(4)小华在测定所配制溶液的酸碱度时,先将pH试纸用蒸馏水湿润,再进行测定,则测的溶液的pH (填“偏大”、“偏小”或“不受影响”)。 (5)用pH试纸测定所配制溶液的pH,正确操作方法为
。
21. (6分)A、B、C、D都是初中化学中的常见物质,具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反应条件、有些反应物或产物已略去):
(1)若A是一种白色难溶于水的钙盐,由三种元素组成,C 是前述两大循环中的一种重要物质。则B的化学式是 ,C和D反应生成A的化学方程式是 。
(2)若A是前述两大循环中的另一种重要物质,D是一种黑色固体。则C的化学式是 ,由B生成D的化学方程式为 。
(3)若A是碳酸氢钠,且已知碳酸氢钠受热可分解为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写出过量的C与D溶液反应生成A的化学方程式:
。
22.(10分)通过一年的化学学习,相信你已经初步掌握了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有关知识。请结合图示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标示的仪器名称:① ,② 。
(2)实验室用KMnO4制取O2,应选用的发生装置为 (填字母序号,下同),收集装置可选用 (写一种即可),取用KMnO4药品时,应选用仪器 ,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注射器C可用于检查装置E的气密性,步骤如下: ①向锥形瓶中加入少量水至 处。 ②将注射器C连接到装置E的导管口处。
③缓慢拉动注射器C的活塞,观察到 ,表示装置E的气密性良好。 (4)实验室用装置E制取CO2时,如用注射器C替换长颈漏斗,优点是 。
23.(6分)某化学兴趣小组通过如下实验由废铁屑制备硫酸亚铁晶体(FeSO4·7H2O): ①在洗涤过的废铁屑中加入适量稀硫酸,反应结束后过滤。 ②将滤液转入到密闭容器中,静置、冷却析出硫酸亚铁晶体。 ③待结晶完毕后,滤出晶体,用少量低温的水洗涤晶体3次。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步骤①过滤时,所需用到的玻璃仪器中,除了漏斗、烧杯外,还需 。 (2)写出步骤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3)步骤③中洗涤晶体用的水必须少量且低温,其原因是
。
(4)为了判断步骤③中晶体表面吸附的硫酸是否洗净,有人向第3次洗涤液中滴加钡溶液和稀,得到白色沉淀,以此证明该晶体并未洗净。该结论是否可靠?为什么?
。
24.(8分)下表是盐酸和碳酸氢钠反应过程中,部分物质质量随时间变化的记录,请根据表中数据回答问题: 时间/分钟 HCl质量/克 CO2质量/克 0 73 0 1 36.5 44 3 10 0 88 66
(1)表中3分钟时HCl质量为 克。
(2)计算1分钟时生成的NaCl能配成多少克10%的食盐溶液?(写出计算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