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期 No.1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 Journal of H nan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4年1月 Jan.2014 doi:10.3969/j.issn.1673—6060.2014.01.017 《伤心咖啡馆之歌》的精神分析学解读 聂鑫琳 (河南科技学院外国语学院,河南新乡453003) 摘要:基于精神分析的方法,文章从作家的创作心理和人物的心理结构两个方面对《伤心咖啡馆之歌》进行分析。 从创作心理学看,这部小说是作家无意识心理的反映;从人物的心理特征看,小说中的三个主人公都是由于不能很 好地协调本我、自我和超我的关系,最终上演了一场畸形的三角恋,导致了悲剧人生。 关键词:《伤心咖啡馆之歌》;生存本能;死亡本能;本我;自我;超我 中图分类号:I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6060(2014)01—0066—05  jll1。 《伤心咖啡馆之歌》是美国著名女作家卡森麦 抑”【卡勒斯(1917—1967)的一部中篇小说。小说讲述了 三个主要人物之间的畸恋。爱密利亚是个长着斗鸡 眼、精明能干、理财有方的镇上有钱人,她身材高大、 强壮有力。马文马西是一个身材魁梧、面貌英俊、玩 世不恭的,夺取了许多姑娘的贞洁与爱慕, 但马西偏偏对爱密利亚动了真情,为了获得她的爱 宁愿改邪归正,而爱密利亚却爱上了来投奔自己的 罗锅表兄李蒙,对其百依百顺,而李蒙不仅不知道感 恩,竟对回来复仇的马文马西百般谄媚。当爱密利 亚和马文马西进行决斗时,李蒙协助马文马西获胜, 并卷走了爱密利亚的财物,然后和马文马西一同离 去,从此,爱密利亚自己终日呆坐在楼上自闭、沉沦。 一《伤心咖啡馆之歌》映出了卡森麦卡勒斯的内 心世界。卡森麦卡勒斯自幼性格孤僻,身体孱弱, 1936年至1937年又患上了严重的风湿热病。在随 后的人生中,肺炎、中风、心脏病、瘫痪等病连续不断 地向她袭来,病魔整El折磨着她。她和丈夫利夫斯 麦卡勒斯的婚姻在双方的酗酒和双性恋、卡森的性 冷淡与感情漠视、利夫斯的抑郁和困窘中两度分合, 最终以利夫斯自杀的方式了结。残酷的现实生活经 历沉积于作家意识深处,生成无意识,成为创作的深 层指向。自身健康方面的缺陷,肯定更想拥有健康 、作家无意识世界的显现 作家是文艺心理学批评的主要对象。传统的文 艺心理学批评虽然也关注作家,但往往只考虑他们 的常态心理特征,而未注意或无视作家的无意识心 理。精神分析理论将目光投射到作家的无意识领 域,对作家创作的无意识作了独特的阐释。 精神分析批评认为,作品是作家受到压抑而创 作的产物,它记录了作家的隐秘和痛苦。“用DH劳 伦斯的话来说,作家在作品中‘掩藏了他的病态’, 的身体,因此,卡森麦卡勒斯塑造了一个身体健康、 非常能干的女人形象爱密利亚。自己婚姻的失败使 卡森麦卡勒斯意识到,爱情的对等关系似乎是永远 不可能的,一个人永远也不可能同时扮演爱与被爱 两个角色。于是小说虚构了三个人物爱与被爱的单 方性。马文马西风流倜傥,却爱上了长着斗鸡眼的 爱密利亚,并为其改变自己的性格和行为,他变得 “对养母十分孝顺,对弟弟十分友爱。他把工钱攒了 起来,学会了过日子……他上教堂做礼拜,参加所有 的宗教集会。他还学习礼貌:他训练自己见到妇女 要站起来让座,他不再骂娘,打架,乱用上帝的名义 诅咒”l2_2 。可是爱密利亚却对他不以为然,新婚之 批评家于是成了分析家,以作品为症状,通过分析这 夜新郎无法把自己心爱的新娘带上床,这场婚姻只 种症状,发现作家的无意识趋向和受到的压 持续了十天,爱密利亚虽然得到了马西的爱和一切 收稿日期:2013—10—26 基金项目:2012年度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卡森麦卡勒斯小说研究”(2012一GH一081) 作者简介:聂鑫琳(1981一),女,河南长垣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英美文学研究。 66 聂鑫琳:《伤心咖啡馆之歌》的佰冲分析学解读 第1期 财产,可她总是对他咬牙切齿。爱密利亚疯狂地爱 反,又始终并存,这就使得人的生命运动的历程总是  上了罗锅表哥李蒙,为其开了咖啡馆,宠他到了不可 带着动荡不安的节奏。理喻的地步,“有时小路为一片泥沼或一汪发黑的水 小说中的爱密利亚虽然是一个女人,但却有着  潭隔断,这时就可以看到爱密利亚小姐佝下身子,让 许多男性特征。她人高马大,大约有六英尺两寸高,李蒙表哥爬上她的背——她涉水而过,让小罗锅坐 比大多数男人都高,而且身强力壮,“她是个黑黑的 在她的肩膀上,揪住她的耳朵或是抱住她宽阔的脑 高大女人,骨骼和肌肉长得都像个男人。她头发剪 门” 得很短,平平地往后梳,那张太阳晒黑的脸上有一种 2_3。她的行为和镇上的其他女 马文马西的后面,并且把自己在爱密利亚家的房问让 严峻、粗犷的表情”_。可是罗锅却爱上了马文马西,一整天跟在 给了马文马西。当马文马西在决斗中快要输给爱密 人不太一样,“她烤后面的时候不像别的妇女在外人 利亚时,“罗锅纵身一跳,在空中滑翔起来,仿佛他长 出了一对鹰隼的翅膀。他降落在爱密利亚小姐宽阔 的肩膀上,用自己鸟爪般细细的手指去抓她的脖 子”[2 ̄67 。在罗锅的帮助下,马文马西赢了,但罗锅 并未获得马文马西的爱,后来却谣传他被马文马西卖 到了马戏团。爱密利亚、马文马西、李蒙三人之问的 畸爱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作家不幸婚姻的映射。 二、人物心理结构的透析 (一)生存本能和死亡本能下的人物分析 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强调个体无意识,认为一 切作用于人格的能力都出自本能,本能决定了一切 心理活动过程。本能的主要根源是人体的需要,亦 即人体组织或器官的兴奋过程,这一过程将储存在 体内的能量释放出来,缓解或消除人体的需要状态。 本能不止一种,有多少需要,就有多少本能 。不过 可以概括为“生的本能”(或称为“爱的本能”)和“死 的本能”理论。“生的本能”的理论是弗洛伊德后期 提出来的修正他早期性本能的理论,他认为两者的 对立和斗争才是人的一切活动的原动力。在《超越 唯乐原则》中,他说:“由于提出了自恋性力比多的 假说,由于将力比多概念引申到解释个体细胞,我们 就把性本能转变成了爱的本能,这种爱的本能旨在 迫使生物体的各部分趋向于一体,并且结合起来。 我们把人们通常称作性本能的东西看作是爱的本能 的组成部分,而这一部分的目标是指向对象的。我 们的看法是,爱的本能从生命一产生时便开始作用 了。它作为一种“生的本能”来对抗“死的本能”,而 后者是随着无机物质开始获得生命之时产生的。”_4 根据弗洛伊德的观点,可以概括如下:人的本能不仅 是积极的、发展的、促进变化的,还是人的惰性的表 现。这是一种死亡本能,它是一种要求回复过去、要 求重复生命的无机状态的本能,而生的本能则要抗 拒死亡,要使生命得到保存和更新。生的本能是建 设性的,而死亡的本能向外表现为征服、破坏;向内 表现为退回自我、自杀倾向、自我谴责、惩罚、对敌手 的嫉妒和对权威的反抗。由于这两种本能作用相 面前那么规矩,她们要撩起裙子,也仅仅是撩一英寸 光景。爱密利亚小姐是不知道什么是害臊的,她常 常像是根本忘了房间里还有男人。现在,她站着烤 火,把那条裙子后面撩得老高,以至于谁有兴趣,都 可以看看她那壮实的、毛茸茸的大腿”_2 。她总是 穿着工裤和长筒雨靴,不太化妆,所以当她偶尔穿上 红裙子会震惊全镇的人。她也特别能干,除了经营 了一家杂货店,后来变成了咖啡馆,还经营着一家酿 酒厂和一家锯木厂。除此之外,她还擅长木工活、医 术和打官司、诉讼。但“唯独与人,爱密利亚小姐不 知怎样相处”_2_1 。对于爱密利亚小姐来说,“人的 唯一用途就是从他们身上榨取出钱来”l2 。。她一 生中仅有的婚姻成了她挣钱的工具,她的前夫马文 马西为了她改变了一切不良嗜好,并把所有的财产 拿来取悦她,但是爱密利亚却拒绝与其同居,并最 终将其赶出家门。其实,爱密利亚这种彪悍的形 象、不尽常理的行为正是其生存本能和死亡本能的 表现。“爱密利亚生下来就黑不溜秋,脸有点怪; 她从小没有娘,是她父亲一个人孤僻地把她拉扯大 的”l2_2 。在这样的家庭背景下,为了生存,她不得 不像男人一样学会并掌握住各种各样的技能。也 正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她成了全镇最富裕的人,也 成了权威的象征。当然,她也赢得了全镇人的尊 重。正是通过生存本能的作用,爱密利亚完成了对 外界的征服。但是,随着她失去了李蒙,失去了爱 情,她的咖啡馆经营不下去了,医术也不行了,头发 乱蓬蓬的,肌肉也萎缩了,她开始逃避,“爱密利亚 从奇霍请来一位木匠,让他把窗门都钉上了板,从 那时起她就一直呆在紧闭的房间里”_ 2 。这时的 她已经完全被死亡本能束缚了。 精神分析学认为,家庭在一个人心理的成长过 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冷酷的开端会使儿童幼小 的心灵扭曲成奇形怪状。一颗受了伤害的儿童的 心会萎缩成这样:一辈子就像核桃一样坚硬,一样 布满深沟。小说中的马文马西,生在一个父母不负 责任的家庭,他的父母视他和他的兄弟姐妹如累 赘,最后彻底把他们抛弃,这样的经历使马文马西 67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 的死亡本能更加强烈,他的心坚硬无比。马文马西 本我和感官意识之间,用理性和审慎来“保护”本 “越来越无法无天,粗暴残忍,他的心硬得像撒旦 头上的那只角”l2 。。“有好几年,他兜里总揣着一 只风干的盐渍的人耳朵,那人有一回与他用剃刀格 斗,被他杀了。他仅仅为了好玩,便把树林里松鼠 的尾巴剁下来”_2_2。。他还羞辱、糟蹋了好几个漂 亮的姑娘。这都是他死亡本能的表现。甚至对爱 密利亚的爱也是出于死亡本能,因为爱密利亚有着 我,使其既接受本能的冲动,又因为时时担心而把这 种冲动在理性所允许的范畴之内,使之遵循“现 实原则”,以换取本我的安全和成功。超我则是外部 世界在人内心的反映,表现为人人都必须遵循社会 道德准则这样一种意识,也就是俗称的“良心”。超 我是本我的压制者,是通过父母的奖惩权威树立起 来的良心、道德律令和自我理想,它阻止本能能量直 像他一样的男性性格和强烈的征服欲。对马文马 西来说,其他的姑娘都太温柔,征服爱密利亚才能 使他的死亡本能达到极致。在这种变态、扭曲的心 理下,他选择追求爱密利亚。 在这部小说的三个主角中,最奇怪的一个非李 蒙莫属。他不是小镇上的人,性情和长相都很古怪, 他的个头只到爱密利亚腰间那么高。“他那双细细 的罗圈腿似乎都难以支撑住他的大鸡胸和肩膀后面 那只大驼峰。他脑袋特别大,上面有一双深陷的蓝 眼睛和一张薄薄的小嘴” J2 。他仅有的东西就是 一个旧提箱。他能做的事情只有哭。没人知道他从 哪里来,有多大年纪。总之他来到了这个小镇,俘获 了爱密利亚小姐的心,在她家里安顿下来。在李蒙 身上,表现出更多的生存本能。作为一个残疾人,他 自己没有能力活下去,他必须寻找庇护者,在小镇 上,爱密利亚是一个足以能够给他安全感的人,所以 他理所当然地选择了爱密利亚。后来,在强大的马 文马西出现后,他毅然地与爱密利亚决裂,选择了马 文马西。从生存本能的角度看,李蒙选择能够给其 提供帮助的人,正是由于他的残疾使他无意识地倾 向于别人的保护,因此也很好理解他痴迷马文马西 的原因。生存本能的建设性和死亡本能的征服性、 破坏性是共依存的,在生存本能得到满足时,死亡本 能就要起作用了。李蒙在这个小镇住了一段时间 后,他用尽一切手段赢得了爱密利亚小姐的爱,站住 了脚跟,因此,他的死亡本能开始显现。尤其在咖啡 馆,他用各种奇怪的手段征服外界,他在马文马西从 牢中释放后,借用马文马西的手压迫爱密利亚小姐, 这些都是其死亡本能的体现。 (二)人物形象的人格结构分析 人格结构理论对于分析人物形象本身的心理活 动是一种比较理想的工具,它有助于我们更细致地 把握人物心态中的压抑和冲动的复杂关系 11112。 根据本能的能量投注和转移,形成了人格的内 部结构。他分为三个层次,即本我(id)、自我(ego)、 超我(superego)。本我是一团混沌,云集了各种沸腾 的兴奋。本我受本能的驱使,遵循“享乐原则”,尽 最大努力使原始的欲望和冲动获得满足。自我处于 68 接在冲动性行为和愿望满足中释放出来,或间接地 在自我机制中释放出来,竭力终止行使享乐原则和 现实原则,依靠的是“求善原则”。在弗洛伊德的精 神结构论中,自我的处境最艰难:它既要承受本我的 欲望冲击,满足本我的欲望冲动,又要使这种冲动符 合超我所要求的行为准则,作为超我的社会属性总 是压抑本我和自我。在正常的情况下,这三个部分 是统一的、相互协调的。当这三者失去平衡或者发 生冲突时,即导致精神病症和人格异常。 爱密利亚独居,不太会与人相处,“可是她有一 个致命的弱点,那就是特别热衷于打官司和诉讼。 为了一点点屁大的事,她会卷入到漫长而激烈的争 讼中去”L2 。尽管她不是很大方,但是她用自己的 医术给人治病时,“医药费她分文不取”_2J6 。她像 男人一样固执、有攻击性,经常在决斗中取胜,并且 生活方式和习惯很令人费解,可是这都是她原始欲 望的展现,她依照快乐原则行事、我行我素,无视别 人的眼光,她最令人费解的行为——和马文马西结 婚,也是她追求快乐原则的极致。但是,婚姻不像爱 密利亚想象的那么有趣,生活被禁锢,她不能充分地 享受自由,于是她拒绝与马文马西同床,并且结婚十 天后便结束了这段婚姻。然而李蒙的出现改变了一 切,因为李蒙与众不同的外表和对她直呼其名的行 为,使爱密利亚对其产生了认同感。让她觉得他们 是平等的,于是她疯狂地爱上了他,尽管别人觉得这 样一个令人不屑的人得到爱密利亚的爱和保护不可 思议,可是这是一种身份的认同。从此,爱密利亚的 自我和超我开始进行调节。她为他提供食物、住所, 还为他开始改变,“除了李蒙表哥外,爱密利亚小姐 对任何人也从来不提她的父亲” 。“在这几个星 期里,人们注意到爱密利亚小姐身上有一种新的特 征。她常常笑,而且是深沉、洪亮的哈哈大笑,她口 哨也吹的比较活泼悦耳,有点花样了……爱密利亚 小姐瞧他的时候,脸上泛出灿然、温柔的表情 ”E2161……。爱密利亚小姐身上开始出现了女性特 征,这对以前的爱密利亚是难以忍受的,她的本我开 始失控,这是为爱作出的牺牲。但是,快乐总是短暂 的。爱密利亚的前夫马文马西从监狱释放回来后, 聂鑫琳:《伤心咖啡馆之歌》的精神分析学解读 第1期 以其英俊的外貌吸引了李蒙的注意,李蒙开始以马 大名鼎鼎的拦劫犯眯眼山姆” 。当然,作为结果,  文马西为中心生活,完全忽视了爱密利亚的爱,使爱 他被判入狱,出来后,他重返小镇,报复爱密利亚。密利亚感到为力,可爱密利亚并没有赶他们走, 对马文马西来说,他的本我、自我和超我不能达到和 而是选择让步。更有甚者,她穿上了红裙子来吸引 谐状态,这是因为他的性格变化极大,从堕落到温 李蒙的注意。对于遇到的难题爱密利亚选择了让 柔,最后发展到残忍。这个过程也是其本我失控,到 步,这和她以前行事的风格大相径庭。这是她心理 超我调节失败的过程,但最终因为自我的缺失成为 调节的不平衡。为了换取李蒙的爱,她可以为他做 恶魔。 切事情。超我在压抑着本我和自我,进行着调节, 李蒙也是一个自我放纵、愉快至上的人。与前 因为超我过度的调节,她在李蒙面前失去了原有的 两个人相比,他更加狡猾、阴险。在他身上,超我几 一优势。因为李蒙的背叛,爱密利亚被马文马西彻底 击败,她不但失去了咖啡馆、失去了财富而且还失去 了自我。她身份的认同和超我的调节失败,使她又 回到了最原始的混沌状态。“爱密利亚小姐让她的 头发乱蓬蓬地留着,头发也开始变白了。她的脸更 长了,身上发达的肌肉也萎缩下去,到后来变得像发 疯的老处女一样的瘦。而她那双灰眼睛呢——一天 比一天更斗鸡了,……她一张口也不让人愉快,她的 声音刺耳得厉害”_2J6 。虽然她已经尽力了,但最后 李蒙还是背叛她,她最终没有实现自我的超越。超 我的过度调节给她带来了压力,这些压力转换成内 在的伤害,最终导致了爱密利亚的悲剧人生。 马文马西因为童年生活的影响,心理扭曲变形, 在他成长的过程中,他的超我和自我不能有效地进 行调节,他以快乐为行事原则,按照本我行事。“因 为马文马西是本地最俊美的男子——身高六英尺一 寸,肌肉发达,有一双懒洋洋的灰眼睛和一头鬈发。 他生活富裕,工资不少,有一只金表,后面的盖子打 开来是一幅有瀑布的画。从物质和世俗的观点看, 马文马西是个幸运儿,他无需向谁点头哈腰,便能得 到他需要的一切” 。他在玩弄了几位姑娘后,爱上 了爱密利亚,并且这个没有心肝的人开始有了变化, 并最终改变了个人的性格。在这个过程中,马文马 西的超我很好地实现了调节功能。他改掉了自己残 忍粗暴、不务正业、沾花惹草的恶习,开始适应社会。 这是马文马西一生中最温柔、最和善的时光。不幸 的是,超我的过度调节使婚姻破裂后的马文马西更 加残忍。在结婚后,马文马西发现婚姻与他想象的 不太一样,爱密利亚不愿意与其同枕共眠,这使一个 为所欲为、有着强烈征服欲的男人感到震惊和羞辱。 十天的婚姻成为马文马西永远的屈辱,最后,他离开 了这个小镇。在离开后,马文马西的超我失控,他的 本我彻底释放,他杀人抢劫。“因为一旦摆脱了爱情 的羁绊,马文马西真正的性格终于显露出来了。他 成为一个罪犯,他的相片和名字刊登在州立所有的 报纸上。他抢过三家加油站,用一支锯短了管的 抢劫了大西洋太平洋公司。人们还怀疑他杀死了 乎是没有的。他不像爱密利亚那样善良、坦率,也不 像马文马西敢作敢当,撒娇卖宠是他生存的技能,他 的身体虽然虚弱,但他的本性是控制别人。他就像 一股的风,给这个天真的小镇带来了犯罪。他 喜欢窥探别人的隐私,喜欢挑拨是非;他也喜欢观看 别人打架,就像观看一场由一言不发的他制造的奇 迹。这样的本性正是他缺乏超我的表现。 与前两者不同的是,李蒙充分发挥了自我的协调防 御功能。他不但能够及时行乐,而且能够避免自己 受到伤害。在爱密利亚的帮助下,他把百货店变成 了咖啡馆乃至自己的乐园,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 然而,超我的缺乏必将带来一些致命的影响。随着 马文马西的出现,李蒙开始不知所措,他的超我完全 失控。没有什么道德观的他,受自我的驱使,着迷一 般地爱上了马文马西,“他经常拉拉马文马西的腿, 让大个儿注意自己”_2j。不幸的是,李蒙在马文马西 看来一钱不值,“滚开点,断脊梁的——瞧我把你头 发一根根全揪光”_2j。李蒙的背叛给了爱密利亚致 命一击。没有他的背叛,马文马西没那么容易复仇, 爱密利亚不会因为忍耐而失去一切。事实上,李蒙 的自我防御能力极强,以至于他能够保护自己不受 伤害。然而,没有超我的协调和控制,他的本我和自 我太强大,导致了他的心理失衡和个人行为举止的 怪诞,也使整个故事在悲剧中结束。 三、结语 身体的畸形、行为的暴戾、情爱的压抑、空间的 隔阻、精神的绝望,这便是卡森麦卡勒斯视野中的南 方人 J。她用轻柔的笔触放大甚至扭曲着美国南方 最平常的场景,创造出自己想象中的真实,将人生编 排成了伴着黑色音乐的疯狂舞蹈。小说中的三位主 人公都是性格有缺陷的人,他们的自我、本我、超我 无法达到一个和谐的状态。虽然他们也努力尝试 过,但均以失败而告终。个人的努力无法与社会相 容,在自我救赎的过程中最终会被社会和他人所抛 弃,这是这段悲剧的三角畸恋产生的根源,也是卡森 麦卡勒斯作品中孤独与精神隔绝的根源。 69 2014生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 版社,2008:29. 参考文献: [1]王先霈,胡亚敏.文学批评原理[M].武汉:华中师范大 学,1999. [4]陈太胜.20世纪西方文论新编[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 出版社,201l:20. [5]金莉.20世纪美国女性小说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 出版社,2011:20. [2]卡森-麦卡勒斯.伤心咖啡馆之歌[M].李文俊,译.上 海:上海三联书店,2007. [3]王岳川.当代西方最新文论教程[M].上海:复旦大学出 (责任编辑:王凤玲) An Analysis of the Ballad of Sad Caf6 by the Psychological Approach Nie Xinlin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Henan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Xinxiang 453003,China) Abstract:By the psychological approach,this paper analyses the creative psychology of the author and mental strnc— ture of three protagonists;discovers that the content of this medium—length novel not only reflects the unconscious— ness of the author but also narrates a story about abnormal triangle love between three protagonists who can’t adjust ego and superego properly in order to make them harmoniously,which results their tragic lives. Key words:The Ballad of Sad Caf6;creative psychology;survival instinct (上接第65页) [8](汉)班固.汉书・五行志[M].北京:中华书局,1962. [13]国语[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14](魏)王弼注.楼宇烈校释.老子道德经校释[M].北京: 中华书局,2008. [9]卢央.中国古代星占学[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 社,2007. [15]王明编.太平经合校[M].北京:中华书局,1960. [16](宋)朱翌.猗觉寮杂记[M].见《笔记小说大观》(第六 册).南京: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1983. [17]崔适.史记探源[M].北京:中华书局,1986. [10](明)陈士元.梦占逸旨[M].北京:中华书局,1985. [11]李景星.四史评议[M].韩兆琦.余樟华校点.长沙:岳 麓书社,1986. . [12](清)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M].北京:中华书局, 1980 (责任编辑:王凤玲) The Weird Description and Signiifcance of“Shiji’’ Ma Baoji (College of Chinese and Literature,Xuchang University,Xuchang 461000 China) Abstract:As the recorded history,there are amount ghost stories in the book of“ShiJi”Some of those stories derive from earlier literatures that reflect the thought and life of the ancient people;Others stem from unknown world that show the exploration to the gods and spirits.Though looked absurd or fantastic,they are response of the writer’S thought,cognition and emotion in a certain historical period,which are ireplaceable for returning the original event and increasing the artistic level of the work. Key words:“ShiJi”,weird description;signiifcance 70